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2017贛縣新農村建設

2017贛縣新農村建設

發布時間:2020-12-19 23:52:56

Ⅰ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新農村建設拆老房子補多少一平方

瞬間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了 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
不是商業拆遷是補不到什麼錢的,最多夠你在做一棟.

Ⅱ 2017贛縣中考發生在比去年是否更低

1、2017年中考還沒有開始,要在2017年6月中下旬進行。 江西省各市2017年中考的錄取分數要到2017年7月份才會知道。

2、中考錄取分數線只有在中考錄取後才會公布,中考錄取前是無法知道錄取分數線的。

Ⅲ 於都富裕建材牆體

於都地處贛州市東部,距贛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東鄰瑞金,南接安遠,西連贛縣,北毗興國和寧都;位於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之間;轄23個鄉鎮,357個行政村,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南北長83.25公里,東西寬63.33公里;人口94.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6.74萬,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在貢江鎮,該鎮面積154.65平方公里,轄28個村和8個居委會,總人口16.85萬。改革開放以後,農業人口向城市化轉移速度加快,僅2000-2005年就轉移6.5萬人;城區面積由改革開放初期3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境內少數民族有畲族,占總人口的0.4%;境內通行客家方言。[編輯本段]歷史沿革於都始建縣於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稱「於都」。建縣時幅員遼闊,所轄地域含現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安遠和尋烏諸縣。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沖」之稱。古時於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設在於都近250年之久。蘇區時期,先後分設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於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於都縣城。[編輯本段]地貌概況於都境內地貌復雜,有盆地、丘陵地、丘陵和綿延的山地,羅田岩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區,也有寬廣的山間河谷堆積平原及崗地,整個地勢由一系列平行山嶺與許多大小不等、成因多樣的盆地組成。總體上是南嶺山系武夷山的余脈,屬丘陵低山區,四周群山環抱,東、南、北三面地勢較高些,逐漸向中、西部傾斜。位於靖石、盤古山、利村之間,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為境內最高峰;峽山與贛縣交界處的貢水河床為縣域最低處。境內河流屬贛江水系,總長度1283公里,主要河流有貢水、梅江、濂江,其中貢水在境內的長度為66公里。出露地層以震旦紀、白堊紀為主,分布最廣。全縣耕地面積49.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4.2萬畝,山地面積321萬畝,丘陵面積212.6萬畝,平原面積47.7萬畝,江河水面16.2萬畝,水力蘊藏量達38.7萬千瓦。[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於都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別是8.2℃和29.7℃,極端氣溫為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月降雨量約佔全年的47%,年日照時數1621.9小時,年均無霜期305天。有寒潮、台風、高溫乾熱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佔全縣總面積的67.8%,水稻土佔11%。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有鎢、錫、鉍、鋅、金、銀、銅、鐵、錳、稀土、灰石、透閃石、耐火粘土等28種,是贛州市重要的礦產品基地。其中鎢礦有大、中型礦區7處;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編輯本段]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於都工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2.31億元,比1978年(2829萬元)增加了43.5倍。2005年主要產品產量:鎢精礦年產量達2997.26噸、發電量722.8萬度、齒輪845萬件、原煤5.5萬噸、水泥62.3萬噸。而1978年65%鎢精礦產量僅526噸,發電量71.17萬度,水泥1591噸,石灰93204噸。目前於都已形成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機械電子、現代輕紡和食品加工為主導的五大支柱產業。鐵山壠鎢礦、江鈴齒輪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水泥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於都旋窯水泥、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和以泰電子廠為本縣及省市知名企業。於都工業園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31億元,完成「三通一平」面積3700畝,引入縣外資金29億元,簽約項目146個,動工建廠企業17家,投產企業42家,被評為省重點工業園區。於都現有220kV變電站一座,220kV線路3條,110kV變電站3座,110kV線路5條,35kV變電站11座,容量45830kVA,35kV線路15條,計168.34km。1978年以來,全縣退耕還林面積3萬畝,荒山開發利用面積5.2萬畝(屬退耕還林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積52萬畝,保護基本農田面積44.25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6%提高到67.4%。同時完善了農田水利等基礎措施,為農民增產增收、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2005年農業生產總值15.7億元,比1978年(6154萬元)增加25.5倍;2005年晚稻總產11.33萬噸,單產694斤,比1978年(晚稻種植面積37.4萬畝,單產334斤)翻一翻。2005年油菜播種面積7.04萬畝,總產6362噸,單產90公斤,與1978年相比,面積增加一倍,單產增加1.7倍。2005年瓜果總產量25340噸,其中臍橙產量14787噸;1978年水果產量23807擔,其中柑桔8910擔;果園面積2692畝,其中柑桔1081畝。2005年水產品養殖面積43195畝,總產量13309噸;1978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僅17066畝,產量僅11677擔。2005年肉類總產量為43333噸,生豬出欄288974頭,家禽出籠118326百羽,黃牛出欄27750頭,水牛存欄6615頭,牛奶產量45080噸,奶牛存欄9016頭;1978年畜牧產品以自給為主,全縣生豬存欄140640頭,家禽存欄7084百隻,黃牛存欄25074頭,水牛存欄13048頭,牛奶產量僅169擔。當前於都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9家,帶動該縣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編輯本段]交通狀況於都交通運輸,古時以水運為主,1935年始有汽車運輸。改革開放初期,全縣僅有各級公路135條,總長836.46公里,公路密度27.67/百平方公里;目前,於都擁有各類公路里程2558.15公里,其中:國道91.45/2條(323線、319線),省道54.24公里/2條(銀於線、庄黃線),省養縣道93.8公里/3條(於盤線、利朱線、三門-金沙線),縣道377.984公里/16條,鄉道528.261公里/57條,村道1505.725公里/724條,有渡口32個,公路密度8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國道323線、319線、省道於銀線為主骨架,縣道為支架,鄉村道為延伸的公路運輸網路。實現市至縣通二級公里水泥路,21個鄉鎮機關所在地通水泥(油)路和372個行政村通公路及134個行政村通水泥路,水泥砼(油)路面里程為605.79公里,占通車里程的25%。2001年12月開工建設贛龍鐵路58公里,於2005年4月正式通車。境內航道2條,航線總里程123公里。有大型橋梁6座,即寒信大橋、水頭大橋、紅軍大橋、長征大橋、三門大橋和新澄江大橋,總長2030.24米。中型水利樞紐工程2座,即漁翁埠水電站和下欄水庫工程。[編輯本段]教育文化1949年全縣有中學2所,公、私立小學146所,在校學生近萬人,1978年全縣有學校725所,其中高中18所,初中18所,小學689所,在校學生共計97871人,其中中學生21513人,小學生76358人,入學率為92.8%;教職工4272人,其中公教師1978人,民教師2297人。改革發展至今,全縣已擁有各類學校451所,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所、普通中學46所、小學326所,幼兒園7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人數21.73萬,教職工總數8012人,其中專任教師7210人。改革開放初期,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58個,其中縣醫院3所,即人民醫院、中醫院和皮膚病防治所,鄉鎮衛生院26所;床位484張,衛生技術人員437人。目前全縣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42個,其中醫院5所,衛生院2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12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床位數1061張,醫務人員1346人,其中技術人員1220人。縣城設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廣播電視台等文化設施和採茶劇團;地方劇主要有贛南採茶戲,主要傳統戲有《南山耕田》、《王三賣肉》、《才郎別店》、《妹子》、《補皮鞋》等,改革開放初期縣採茶劇團排演的《茶童戲主》盛演不衰,後拍攝成同名戲曲藝術片,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編輯本段]萬里長征第一渡被稱為「長征第一渡」的「於都紅軍大橋」是於都縣橫跨於都河的第8座大橋,1934年,8.6萬紅軍主力從於都河上8個渡口渡河,踏上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當時,河上沒有一座橋,於都人民搭浮橋,擺渡船,把紅軍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後,於都人民自強不息,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先後在當年紅軍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於河大橋、寒信大橋、長征大橋、三門大橋等7座大橋,使兩岸87萬於都人民結束了擺渡的歷史。[編輯本段]自然人文於都縣「山明川秀,地麗物繁」,名勝古跡眾多,旅遊景點引人入勝。現已開發「紅」、「綠」、「古」特色旅遊景區10餘處,如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東門渡口、毛澤東舊居何屋、江西第一、江南第二大高山草場――屏山牧場、羅田岩摩崖石刻、寶塔公園等。另外,在全國新農村建設發源示範點――羅坳油槽下和梓山歐陽屋新開發的農家樂休閑旅遊景點,吸引各地遊客旅遊觀光。目前於都正計劃組織籌備建立長徵文化藝術旅遊節和嗩吶藝術旅遊節;新開發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園、楊公壩、盤古茶場生態旅遊等10個旅遊景區。

Ⅳ 贛縣區養豬需要怎樣審批

到區農業農村局填表申報,區生態保護局進行環保評估。

Ⅳ 贛縣三溪鄉在哪

贛縣三溪鄉位於贛縣東北邊陲,東北面與興國交界,南臨於都縣,西靠南塘鎮。鄉政府駐地三溪圩,距縣城50公里。解放前為南塘鄉四、五、六、七保和社富鄉的古茂、西溪。解放初屬南塘區三溪鄉,1958年屬紅色人民公社(後改為南塘公社),1961年從南塘公社劃出成立三溪公社,1968年並入南塘公社,1972年與南塘分開,恢復三溪至今。全鄉總面積58.8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境內大部分為低丘崗地,地勢東高西低,最高點海拔820米,最低點海拔150米,有三條溪水自東往西流入平江。下轄新星、三溪、下濃、寨九坳、西溪、古茂、山頭、里龍、土龍等9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3342戶,13918人,均系漢族。有耕地9095 畝,山地 56166 畝,經濟作物以水稻為主,次為番薯、大豆、花生。鄉有石灰廠、榨油廠、服裝加工廠、水電站等。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541 人。小學 8 所,學生 1791 人。衛生院1所,村醫療站12 個。境內有生態旅遊景點---寨九坳,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點,景點內溝壑縱橫,丹霞壁立,"九獅拜象""將軍寨""定光寺"等人文景光奇特。近年來,三溪鄉黨委、政府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為民辦實事等方面取得較好成績,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Ⅵ 橙鄉天使的相關新聞

2007年11月17日上午,首部反映贛州市新農村建設和臍橙產業發展的農村題材電影《贛南之戀》在尋烏開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有,省文聯副主席劉華,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彭光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刁德連,市政府副市長劉建平,市政協副主席滿瑾出席開機儀式。彭光華在儀式上講話。
電影《贛南之戀》由吉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張笑天創作劇本,張夷非執導。劇中主要人物由商蓉、艾東、劉穎、姚櫓、劉之冰等擔綱飾演。影片主要講述女主人公碩士畢業後,作為選拔生報名到贛南農村鍛煉任副鎮長,期間,她帶領鄉親們開展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臍橙產業,並在鄉親們和眾選拔生的支持鼓勵下,參加橙鄉天使大賽,並最終奪冠的故事。
彭光華在講話中表示,贛州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造性貫徹中央精神,在全國率先啟動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步探索並形成了「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幹部服務、社會參與」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橙鄉天使經過在我市尋烏、安遠、全南、定南、贛縣等五個縣26天的拍攝後,首部反映我市新農村建設和果業發展的電影——《橙鄉天使》,2007年12月13日在贛縣白鷺村順利封鏡。
據悉,該電影由著名劇作家張笑天撰寫劇本,張夷非導演。
據介紹,電影拍攝過程非常順利,預計剪輯和後期製作將於2008年2月中旬完成,3月初在北京舉行首映式。

Ⅶ 贛縣規劃局領導成員

贛縣規劃局局長(主任)、總支書記晏劍坤:主持全面工作,負責儲潭試驗區工作。
副局長(副主任)廖曉忠:協助局長分管辦公室(財務)、法規股、行政審批股、督查糾風辦、人防綜合股、人防指揮中心、城建檔案、機關效能、普法、招商引資、信息網路管控、精神文明建設、治庸治懶治散、「兩年」活動等工作。
副局長(副主任)謝琳:協助局長分管建管股、質監站、安全站、檢測中心、造價站、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招標投標監管管理辦公室、信訪維穩、綜治、和諧平安創建、節能減排等工作,負責聯系經濟開發區工作。
副局長(副主任)王明發:協助局長分管城鄉建設股、鄉鎮規劃分局、系統人武、新農村建設、「三送」、農村危房改造、治臟治亂治堵、老幹部等工作。
副局長(副主任)陳健明:主持自來水公司全面工作,協助局長分管方圓公司工作,負責聯系義源新區項目辦工作。
副局長(副主任)劉桂章:協助局長分管城鎮化辦公室綜合部、規劃建設執法大隊(建設市場督查站)、燃氣管理、監理公司等工作

張景霖 副書記、縣長

黃海軍 縣委副書記
李 雷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陳貴周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羅紅梅 縣委常委、副縣長
申 雲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丁振勝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賴彥辰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曉東 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望採納啊,具體可在贛縣人民政府網查詢

Ⅷ 大家知道贛縣三溪鄉的重大事件嗎

贛縣三溪鄉位於贛縣東北邊陲,東北面與興國交界,南臨於都縣,西靠南塘鎮。鄉政府駐地三溪圩,距縣城公里。解放前為南塘鄉四、五、六、七保和社富鄉的古茂、西溪。解放初屬南塘區三溪鄉,1958年屬紅色人民公社(後改為南塘公社),1961年從南塘公社劃出成立三溪公社,1968年並入南塘公社,1972年與南塘分開,恢復三溪至今。全鄉總面積58.8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境內大部分為低丘崗地,地勢東高西低,最高點海拔820米,最低點海拔150米,有三條溪水自東往西流入平江。下轄新星、三溪、下濃、寨九坳、西溪、古茂、山頭、里龍、土龍等9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3342戶,13918人,均系漢族。有耕地9095 畝,山地 56166 畝,經濟作物以水稻為主,次為番薯、大豆、花生。鄉有石灰廠、榨油廠、服裝加工廠、水電站等。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541 人。小學 8 所,學生 1791 人。衛生院1所,村醫療站12 個。境內有生態旅遊景點---寨九坳,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點,景點內溝壑縱橫,丹霞壁立,"九獅拜象""將軍寨""定光寺"等人文景光奇特。近年來,三溪鄉黨委、政府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為民辦實事等方面取得較好成績,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閱讀全文

與2017贛縣新農村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