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文化概念
農村文化即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包括農村思想建設和農村文化建設兩個方面。
它是相對於農村物質文明建設來講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發展而發展的。一方面,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帶來了廣大農民精神面貌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解放,開拓了視野,渴求建設新生活。另一方面,物質文化建設的發展,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不斷提出新任務和要求。
② 農民朋友是在農村蓋房好,還是城裡買房好
1、農村蓋房的優點
①農村土地會越來越值錢
新《土地管理法》已經在今年的1月1日起開始實施了,其中關繫到農民自身權益的,主要是在農村土地徵收、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這三大方面。總體來說,這三大方面是對農民朋友賦予了更多的土地保障和權益。對於進城落戶的農民可以依法有償退出宅基地,同時鼓勵農民或者村集體組織對土地可以進行盤活利用,來發揮農村土地的價值,所以對於未來,這農村的土地將是不可估量的。
②農村人居環境越來越好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行,現在的農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村村通公路,還有健身廣場,連廁所國家也給補貼做了改造。今年的疫情,讓很多人對農村的大院子和小菜園羨慕不已,當城裡人只能蝸居在家的時候,農村人可以用自己儲存的糧食和自家種下的蔬菜,繼續享受著「歲月靜好」。
③花錢少
雖然現在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力都在城市裡打工,但打工掙的錢,大部分情況下,不足以在城市裡買套房,但如果回到農村自己蓋房子,花不太多的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蓋一個帶院落的小洋樓,還可以種菜、養花,還是不錯的。最重要的是農村的自建房是沒有年限的,房子的期限是永久的有效,後續也可以留給兒女來繼承。
其外農村的空氣質量也要比城市好,消費水平也不高,完全可以享受慢生活,因此農民如果選擇在農村建房也是不錯的,畢竟未來的土地價值也會越來越高。
2、蓋房缺點
雖說農村現在的宅基地可以進行一些出租、轉讓等方式來盤活,但也是只限於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來活動,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比起城市,農村的教育、醫療、公共設施還是稍有些落後;其次如果在城裡打工,還是不方便。
2、在城市買房
1、城裡買房的優點
①就業機會更多一些
農村企業少,工資水平低,就業可選擇的機會少,但是在城裡就業崗位豐富、可選擇性多。就業的選擇性多,就業機會也就多,選擇起來還是要比農村容易很多,找工作,上班比較方便。
②利於孩子的教育
在教育上,城裡學校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是農村學校不能比的,許多學校不在劃片區域就上不了,因此很多人在城裡買房就是為了孩子教育。
③出行、購物、就醫更便利一些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很完善,各種大型的購物中心以及娛樂場兼備;地鐵、火車、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一應俱全;醫院隨處都有,有很大的優勢,生活還是便利的。
2、城市買房缺點
在農村自己建造一棟小樓房也就差不多20w左右,可是要在縣城買一套面積均等的單元房它最少也要大概40—50w左右。另外進城買房也都是需要先交首付,月月還貸款,等於給開發商一直打工,經濟壓力也很大。另外城市的消費水平比農村也是要高出很多的,沒錢寸步難行,在城市又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退休又沒有養老金,月月房貸物業費,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另外城市的人口逐漸飽和,空氣污染嚴重,而且經常堵車,十分不方便。
③ 描寫家鄉美景的段落
1、我的家鄉在濟南,這是一座古老和美麗的城市。濟南因為「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美景,一直有「泉城」的美譽。其中七十二名泉里,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最負盛名。
2、我的家鄉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家鄉盛產優質稻米和豐富的水產資源,因而有「漁米之鄉」的美稱。家鄉的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有元明粉、石油、天然氣等礦藏。尤其是元明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譽,所以,家鄉的元明粉源源地運向外地,支援祖國建設。
3、夏天來了,池塘里早已是一片綠色,荷花爭相開放,潔白的花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而小竹筍已長成高大的竹子,在風中輕擺著身體。
4、我的家鄉變化很大,從平房到樓房,從自行車到汽車,從狹窄的小紅房到又高樓林立的小區,從窄窄的不平的小路到又寬又大的柏油馬路,從座機到手機。我的家鄉越來越現代化了,電腦已經進入每個家庭,我希望未來的家鄉有太陽能汽車,面積可以擴大,可以有機器人保姆,我希望未來可以越來越和諧,越來越美好,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對我的家鄉很感興趣吧,如果你想來我的家鄉看一看,我們隨時歡迎你們的到來!
5、我們再說說兵山廣場吧,兵山廣場是個吸引人的大型的游樂場所。不管男女老少,晚上都愛上廣場來走走。廣場有扭秧歌的,他們用大鼓和嗩吶來伴奏,鼓聲咚咚,嗩吶噠噠。老奶奶們跳著秧歌,觀看的人非常多,好不熱鬧。廣場還有去寫大字的,他們寫出的每個筆畫都有收筆,回筆,頓筆,寫出來的字如龍飛鳳舞,非常漂亮。
6、這里的清晨沒有霧氣的「籠罩」,也就不像江南如「水墨畫」般溫潤,但在這乾燥的晨曦中,仍「隱約」感覺的到她嫵媚。透過柳枝,明媚的陽光「搖曳生輝」,陽光照的一切都那麼清晰,「令人目眩」,連花葉捧著的露珠都那麼「晶瑩」,「璀璨」的如水晶一般。未消散的睡意「朦朧」,恍惚間,彷彿來到了「童話」中的「夢幻」之境,想像真是美妙的東西,讓世界「瞬息萬變」。看著「華光四射」的太陽,又一個充滿「詩意」的早晨即將開始。
7、秋天,果園里有那馳名中外的桔子,它熟了的時候是那樣的紅,那麼光澤,格外逗人喜愛。田裡的稻穀也熟透了在陽光下金燦燦的一片。微風吹來,田野上掀起一片金色的巨浪。豐收的景象印在農民伯伯的臉上,笑在他們心裡。
8、秋天是一首詩,它輕聲說著一串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位偉大的美術家,他畫出一張張無法用金錢換來的畫。
9、家鄉既沒有花草遍地的公園,也沒有寬闊的柏林馬路,可我還是很喜歡它
④ 如何轉變思維方式,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
從經濟生活角度,
要轉變思維方式,主要樹立正確的商品觀、金錢觀、消費觀版、投資理財觀、就業權創業觀,國際貿易觀。
走新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之路,加快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制度改革,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立,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合作社,股份制公司制等。
統籌城鄉發展,發展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城市支持鄉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
⑤ 新農村建設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怎麼改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具體化,是遏止城鄉差距拉大趨勢、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這個根本指導方針,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推進。當前,應集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真正帶給農民實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些理論問題需要深化認識,有些政策問題需要認真把握。
新農村建設新在哪裡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黨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過這個提法。盡管是同一提法,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全面的要求。
新的背景。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提出的課題。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重點,不是直接對農民進行收入補貼或對農產品價格進行補貼,而是指從用農業積累支持工業轉向加強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加大公共財政的支農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找文章,到]惠及農民,讓公共財政更多地覆蓋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提法,與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統籌城鄉發展的指導思想,以及隨後連續重申的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說法一以貫之,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具體化,是遏止城鄉差距拉大趨勢、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也為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後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更全面的目標。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建議》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在未來15年左右的時間,使農村的整體面貌大為改觀,城鄉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具體目標應該是:努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發展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等社會事業,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明顯改變村容村貌;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
更完整的思路。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了一個基本認識,即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簡單地理解為新村莊建設;強調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這個根本指導方針,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推進。在具體工作思路上,不僅注重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改變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僅重視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而且重視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強調繼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僅強調立足於促進農業和農村自身的改革與發展,而且重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不僅強調政府的支持和引導,而且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提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不僅立足於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而且謀劃長遠,提出了保障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政策框架。
「十一五」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哪裡
「十一五」時期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新農村建設要開好局、起好步,必須集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真正帶給農民實惠。
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程。穩定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切實維護農民的權益。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優化農產品品種,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加大初級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積極發展農產品的現代流通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將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起來,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應對進口農產品的沖擊,擴大我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創造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和法律環境,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培育新型農民。
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2005年國家財政收入達到3萬億元,而中央財政用於同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六小工程」建設方面的資金約為293億元,尚不足財政收入的1%。與此相對照,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8萬億元,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達2萬多億元。應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轉向更多地支持農村中小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廣大農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逐步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同時,不斷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其教育質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把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新機制。
逐步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看病難、醫療費用高、醫療保障程度低,是當前農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病戶的醫療負擔,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逐步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逐步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社會救助和保障體系。完善農村「五保戶」和重病、重殘人群的供養、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養、救助標准,完善救助方式。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養老保障方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和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從哪裡來
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十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更加重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財政支農投入絕對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需求相比,支農資金的投入總量仍是低水平的,城鄉財政資源配置不對稱的狀況沒有徹底改變,支農投入渠道不寬及投入結構不夠合理、支農資金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間農業投入職責劃分不清、支農資金使用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還比較突出。推進新農村建設,迫切要求繼續增加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總量,形成支農資金的穩定投入渠道;調整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統籌安排支農資金使用;改進政府農業投資管理體制,提高政府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繼續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預算內農業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農業基本建設的比重。制定更加具有約束力的法律,在法律層面上保證政府支持與保護農業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調整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重點。財政支農資金應主要用於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主要提供農業發展所需的公共產品,重點選擇對農村發展有重大影響和作用的項目;而對於那些市場能夠解決的投資項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攬。根據財政支農目標和重點,逐步改變過去財政支農資金渠道多、分類不合理的狀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適當歸並設置支農資金,突出財政支農資金的公共性。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近年來,財政支農投入高度依賴中央政府,而地方財政的農業支出比重卻呈逐年下降趨勢。新農村建設需要各級政府共同承擔責任。應在完善財政體制的基礎上,明晰各級政府的投入責任。同時,在政策上明確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於新農村建設。
發揮農村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的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不能包辦代替。特別是在村莊一級,政府的投入只起到引導作用,還要充分發揮農村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在投入中的應有作用。調查表明,如果能讓農民直接受益,大多數農民是願意為集體小型公共工程出資出勞的。當然,組織動員農民參與公共工程建設應建立在農民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絕不能違背農民意願,更不能以新農村建設的名義變相向農民要錢要物。發揮社區集體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需要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縮小征地范圍,允許探索集體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應在符合國家土地利用規劃、嚴格管制非農用地總量的基礎上,把更多的非農建設用地直接留給農村社區集體組織開發。這是增加社區集體組織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可以為新農村建設直接提供大量的資金。
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應在鼓勵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產業、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發展社會事業、鼓勵農民組織起來利用當地資源加快發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國家應制定「以獎代補」等特定財政扶持政策,對由社會資本牽頭的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和公益性支出給予鼓勵、獎勵和補償。改革和創新金融體制,對農業企業予以信貸扶持,建立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中長期融資和政策性扶持的機制。
強化信貸資金的投入。在近幾年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財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遠遠不夠,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必須按照有利於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於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以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形成合理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改革,強化信貸資金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
工業和城市如何帶動農村發展
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分割開來,更不是要把新農村建設與推進城鎮化對立起來,而是要使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切實貫徹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發揮好工業和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
為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關鍵是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把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應繼續促進農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動,依法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當前,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有別於農民和市民的最大社會群體,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響社會穩定。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是社會公正的體現,也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所在。應在法律層面規范勞動關系,健全勞資糾紛協調機制;強化各級工會的功能,提高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促進穩定和諧的勞資關系的形成。同時,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務覆蓋農民工的制度。
賦予縣級政府更多的經濟、行政管理許可權,壯大縣域經濟。縣域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0%以上,縣域社會總產值佔全國社會總產值的50%以上。我國需要向城鎮轉移的農村人口數量巨大,他們不可能全部進入大中城市,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要在縣及縣以下城鎮生活和就業。因此,在鼓勵農民跨地區流動、進城就業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在各級政府中,縣級政府對推進新農村建設負有最直接的責任,應探索賦予縣級政府更多的經濟、行政管理許可權。
積極將城市優質人力資源導入農村。除了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村傾斜,還應通過機制創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農村,以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持農村發展。教育、衛生、科技等部門應制定對農村的人力資源對口支援政策。
健全農村工作的協調機制,形成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負有責任。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工作協調機制。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應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識,積極轉變職能,將工作職能向農村延伸。為了避免工作中的空缺與重疊,有效促進政策的集成、資金的整合,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在各級政府中應確定一個「三農」工作的抓總部門,健全「三農」工作的協調機制。
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目前,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依然存在,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城鄉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因此,應把完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盡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措施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