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千金鎮的歷史
千金鎮
千金鎮位於湖州市東南,距湖州城25公里,東與善璉鎮相鄰,南與新市、鍾管兩鎮交界,西和菱湖接壤,北和新溪、石淙兩鄉(鎮)毗鄰。
【鎮名來歷〓建置沿革】鎮名由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千金而得名。據清光緒《歸安縣志》記載:「千金市在縣東南六十里,宋為千金墟」,「漢吳王濞鑄錢於銅峴山置庫於此,故名。」解放初期,鎮轄區為千金、金城、城塘3個小鄉,1956年合並為千金鄉,1958年屬善璉公社,1961年調整為千金公社,1984年改千金鄉,1994年撤鄉建鎮。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農村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8年完成土地第二輪承包。1984年,改公社為鄉。菱湖至千金、千金至新市公路建成通車。1994年,撤鄉建鎮,並開通了有線電視。1996年,成為湖州市小康鎮;1996年,遭受了「6·30」洪災。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實現了通訊現代化。1997年,成為首批省教育強鎮。1997年,實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集體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
【發展特色種養業】199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8.2%。全鎮淡水魚飼養面積達3860畝。在北里浩村牛蛙養殖成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面積達1450畝。北里浩村民飼養的牛蛙已注冊「北里浩」商標。全鎮養殖大戶有12戶,養殖大戶章賢德組建了賢德澳技信息中心,配備了電腦,並上了英特網。
【企業轉換經營機制】鄉鎮企業改革。重點抓了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企業經營機制轉換,1998年全鎮有24家企業順利進行產權制度改革。1998年底,登記絲綢個體戶1193戶,絲織機達2207台。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1998年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千金中學榮獲市農村初中達標學校,實現六連冠。1998年投入20萬元,改造影劇院、閱覽室,購置圖書一萬多冊,順利通過省級「東海明珠工程」的驗收,並舉行國慶剪紙比賽,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1998年,有朝陽等5個村實現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投資120萬元擴建千金衛生院,並更新了醫療設備。
【一方特產——蠶繭】年年飼養春、夏、早秋、中秋蠶,1998年,全鎮共養蠶種29503張,產繭1102.6噸。
【一方名村——朝陽村】朝陽村位於千金鎮東面二公里,現有13個村民小組,2351人,村民有28個姓氏,以宋、楊姓居多。朝陽村現有企業5家,1998年實現工業總值4385萬元,上交國家稅金256萬元,利潤355萬元,現有固定資產246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318元。隨著村級經濟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大為改善。全村農電線路進行全面整改,修建了三面光渠道,設立了村良種場和農技服務部,以保證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同時修建了村小學、老年活動室、自來水、公墓等,並投入80萬元建成了千金至朝陽公路,全村開通了有線電視,村民享受合作醫療、企業職工實行退休制度、老年人享受年終補助。1997年,朝陽村被市、區命名為文明村、文明示範村、明星村。村黨支部被評為市級五好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黨支部書記楊文祥榮獲市勞動模範、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菱湖區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朝陽人真正過上了富裕、舒坦、充實而有奔頭的生活。
【一方聞人——張士波】張士波,1963年出生,東馬干村人。畢業於浙江林學院,又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深造。1990年10月出國瑞士,後轉於美國就讀
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助理教授,博士學位。1996年被美國政府授予「美國十大年輕科學家」稱號。
【一方風情——剪窗花】民間剪紙是千金鎮傳統文化藝術,每到喜慶的日子、豐收的季節,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神態逼真,形象生動的窗花,以示她們深深的祝福和心中的喜悅之情。
【1998年度鎮集體榮譽錄】省治理無標生產先進鎮、市個體私營經濟專業鎮、區糧食工作先進鎮、區「治安安全單位」先進鎮、區教育目標管理一等獎、區履行《中共菱湖區委1998年度黨建工作責任狀》三等獎。
B. 我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費家埭,村農村戶口,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吳越村,水
南潯區位於江浙兩省交界處,全區總面積702平方公里,轄一個省級開發區——南潯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華僑投資區)、1個國際旅遊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南潯鎮、練市鎮(省級小城市試點鎮)、雙林鎮、菱湖鎮、和孚鎮五大中心鎮,善璉鎮、舊館鎮、千金鎮、石淙鎮四個特色鎮,250個行政村,47個居民區。 南潯區,屬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新興城市,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位於長三角滬蘇杭中心,南連省會杭州,北瀕太湖,東接蘇州、上海,西上直達南京
C. 石淙鎮幼托有沒有
有呀,石宗鎮幼托是有的,你可以去在他們周圍轉一下,找附近的一所
D. 關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新農村拆遷補償標准,征地補償標准
一、徵用土地補償標准
(一)湖州市中心城市、吳興區和南潯區建制鎮規劃區內土地徵用補償實行區片綜合價。區片綜合價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除房屋外的地面附著物補償費及工作經費等組成。其補償標准為:
1.水田、旱地、菜地、園地、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建設用地補償標准40000元/畝,其中土地補償費14400元/畝,安置補助費19800元/畝(按人均耕地高於或等於1畝計算,人均耕地低於1畝的按實計算)。
2.其它土地征地補償費20000元/畝。
(二)湖州市中心城市、吳興區和南潯區建制鎮規劃區外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省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徵用土地補償按產值倍數法計算,但年產值不得低於省國土資源廳《關於貫徹省政府加強和改進土地徵用工作通知的若干意見》(浙土資發[2003]21號)文件規定的1500元/畝標准。
二、安置人數的計算
被征地安置人員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被征地安置人員的戶口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征地安置的基準日以省及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徵用土地的時間為准。
三、徵用土地補償費的使用
在市區城鎮規劃區內徵用土地時年滿18周歲的被征地安置人員實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每人從徵用土地補償費中提取23000元(17800元的安置補助費和5200元的土地補償費)作為基本生活保障費。同時,在市區范圍內徵用土地的,統一從土地補償費中每畝提取基本生活保障統籌費2000元。基本生活保障費、統籌費由市國土資源局在徵用土地時統一收繳並劃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資金帳戶,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18周歲以下不符合參加基本生活保障條件的被征地安置人員,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13000元。其餘的徵用土地補償費用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管理、使用。
四、實行留地安置
為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農民,對城鎮周邊征地較多的村,在符合城鎮規劃,依法用地的前提下,按該村實際擁有可發展建設用地總量的5-7%,集中成片,一次性核定給村集體,作為安置用地。安置用地在實際使用時應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五、嚴格規范徵用土地秩序
為確保土地徵用的順利進行,進一步規范土地徵用秩序,土地徵用工作必須依法由市國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市統一征地機構具體實施。任何單位、組織、團體或個人不得直接徵用集體土地。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應按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內容依法征地,依法補償,被征地單位不得提出額外補償要求。征地補償按規定到位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不得拖延交地。
六、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原湖政發[1999]72號文件停止執行。本通知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湖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