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宅基地建房需要什麼手續
_農村復辦理宅基地的手續及制流程以及地點:
1、農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
2、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建房戶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張榜公示(15個工作日以上);
3、國土資源管理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進行初審;
4、公布期滿無異議後,將符合「一戶一基」條件的用地戶按規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佔用農用地的按規定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5、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放宅基地,並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一書兩證」)。
6、村民住宅建成後,國土資源所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
7、村民憑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⑵ 在農村建房要去哪裡辦手續,要具體部門
根據《土地管來理法》有自關規定,農民建房的審批程序是:由農民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再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具體辦理:
農村村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住宅的,應當先向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審批程序辦理:
(一)需要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市建設局審查同意並出具選址意見書後,方可依照《土地管理法》向市國土資源管理局申請用地,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劃撥土地;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根據村莊、集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審核報市建設局批准。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應當經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同意後,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
回原籍村莊、集鎮落戶的職工、退伍軍人和離休、退休幹部以及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村莊、集鎮規劃區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 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
⑶ 在農村有建房的必要嗎
為什麼要在農村建房?
1.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傳統
傳統文化是潛移默化的,即便現在很多人在城市打拚慣了,但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只有農村老家才是真正的「家」,給人的歸屬感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農村人一向把農村的房子和土地視為最後的「退路」,在城市如果混得不夠好,至少農村還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為自己老了考慮
雖然很多農村人進城買了房,但多半是為自己孩子買的,孩子沒結婚還好說,要是孩子結婚後,兩代或者三代人生活在一百平方左右的空間里,總歸是不方便。
老了後無法外出打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又高,不如在農村生活。在家種種菜養養家禽之類的,純天然無添加的菜吃著也會比較安全。
農村的空氣比較新鮮,陽光比較充足,想要曬衣服被子等幹啥也比較方便。
跟親人朋友住一起,沒事串串門,大家一起玩也比較自在。
3.農村房屋升值已成趨勢
在農村,大家都知道,現在申請宅基地非常困難。目前國家也在部分地區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意味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直接進入土地市場進行市場化的有償使用。另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說明農村土地會越來越值錢。農村房屋升值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因此農村人也有了更多要返鄉建房的動力。
⑷ 農村蓋房子需要什麼證件
1、農村建房沒有宅基地的,需要先向村裡申請,然後村裡再上報逐級審批,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放宅基地,並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
2、在老宅基地上建房的,首先也得向村裡申請,村裡再逐級上報,然後會復核宅基地面積及是否符合條件,審查過後,會發放《農村房屋建設施工許可證》。
3、沒有老宅基地,要申請的,特別是要佔用耕地的,村裡審批上報後,規劃部門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還得到國土部門辦理《村鎮建設用地許可證》,然後再辦理施工許可證。
4、村民住宅建成後,國土部門會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然後村民憑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產權所有權證,以後農村也都會辦成《不動產權證》。
(4)如果要去農村建房擴展閱讀:
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的條件
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農村居民年齡必須年滿十八周歲且符合分家條件;
二是農村居民建房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及村鎮建設規劃;
三是農村居民建房限額標准,宅基地的面積標准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過12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過140平方米,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過160平方米。
四是農村居民建房必須「一戶一基」;
五是農村村民在出租,出賣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六是嚴禁非農戶和其他人員在本村購買宅基地。
⑸ 在農村修建房屋需要什麼手續和流程
一、需要的手續是要寫房戶申請。
二、具體流程是:
首先要寫一個建房戶申請,然後到居委會蓋章,蓋章之後會拿去初審,然後就會有工作人員來調地。
檢查合格之後,就會發放一個建設工程許可證,在房屋建設完成之後,會有專門的人員來竣工驗收,如果驗收合格了,就可以去當地申請房地產證,這樣你就擁有了這個房子的使用權。
三、在農村建房子有什麼好處?
在農村建房子可以省下來很多的錢,因為買一層樓是按平方算的要花費的錢高達幾百萬,這幾百萬可以在農村建很多套房子,所以它的第一個好處就是省錢。
其次如果買商品房居住家裡有老人的話會非常的不方便,帶電梯上下也會有一些阻礙;不過有人說我們可以買一樓,一樓的每平方價格確實比其它樓層的價格低一些,但是它樓層採光不好,這樣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所以它的第二個好處就是方便。
⑹ 農村建房當初沒辦手續,怎麼辦,會被拆嗎
在我們的關於征地拆遷的實踐中,經常聽到當事人說遇到征地,自己的房子沒有房產證,被認定為違法建築。是不是沒有房產證,就一定會被認為是違法建築呢,是不是沒有證就拿不到賠償款?在一般情況下,房屋拆遷是以房產證作為依據的,但對於農村宅基地房子,因為這類房屋比較特殊,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農村耕地不得隨意建房,私建房屋是違反規定的。很多人認為它是自己的土地,為什麼沒有控制權。你知道,耕地屬於農業用地,私房建設不經許可,就屬於破壞耕地,其實是違法的;另一方面,規劃和保護的地區也是不能建房的。
總之,在宅基地上建設房屋,如果沒有辦理手續是否會被認定為違章建築,這是一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問題。在很多地方,拆遷方抓到了那些被拆遷人沒有相關手續這一點,以降低賠償或不予賠償,而被拆遷人也因為這點而向拆遷方妥協,其實這樣是很吃虧的。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必要知道自己房子的具體情況,有不懂的方面也可以咨詢律師,不要讓我們的到手的補償白白損失。
⑺ 城裡人想回農村蓋房生活,可以隨便蓋嗎
在許多農村地區,往往存在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那是自己的明明房子不錯,但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找個老婆,所以很多人都想去城裡買一棟房子或者商品房。所以當城裡人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就停下來了。他們認為農村人可以在農村建房子,在城市裡買房子,所以城市裡的人覺得這是不能接受的。
即使城市到農村去買地皮房,他們也只能作為住宅,而且肯定不能像在城市生活和城市裡那樣在農村建房子,有時它可能不去居住,或者停留這么短的幾天,所以消費很低,所以自然也無法促進農村的發展。因此,那些只想賺錢、鼓勵城市居民在農村建房的商人,只是想為自己賺錢而已。畢竟,農村的土地很便宜。即使買來蓋房子,成本也很便宜,所以一定比城裡的商品房便宜得多。這樣,許多城市居民可能會被許多人欺騙。
⑻ 農村改建房子需要什麼手續
農村改建房子,申請人要帶著本人身份證或戶口本、老房子產權證到村委會(居委會)填寫建房審批表,村委會(居委會)審批同意後,批准後到鄉鎮建房辦申報,鄉鎮建房辦看是否符合鄉鎮規劃建設,符合規劃的批准,發給建房(翻建)許可證,有了建房許可證後,就可以建房。但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改建的房屋必須具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證》,如果該宅基地在城鎮規劃范圍內,還需要規劃部門出具改建房屋選址意見和《規劃許可證》;如果屬於城鎮規劃范圍之外,則需要經過土地管理部門對改建房屋的面積變動進行審批,然後方可改建。
2、改建舊房要帶著身份證、戶口、原房照和土地證,去本地的土地部門辦理土地審批手續——一般是土地所、住建所辦理相關登記,是危房改造的同時申請D級危房鑒定(原有危房主留好資料照片備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房屋重建。
3、審批通過後到規劃部門辦理建築許可證,等房屋建好後,帶著這以上手續去當地房管所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4、現在很多地方每年都有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可以先咨詢住建部門問一下當年的計劃。如果有,那抓緊上報相關資料,危房翻新維修報告,經村級評議、鄉鎮級審核、縣級批准,市級備案,有關部門能給一部分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