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全國新農村建設實施委員會」是什麼機構
問一下農業部!
B.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三農建設委員會是什麼行政級別
「三農」問題是指農村、農業、農民這三大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 「三農」問題如果單獨地描述是指:在廣大鄉村區域,以種(養)殖業為主,身份為農民的生存狀態的改善、產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問題。如果系統地描述是指:21世紀的中國,在歷史形成的二元社會中,城市不斷現代化,第二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城市居民不斷殷實,而農村的進步、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小康相對滯後的問題。 一、農村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1、農村土地問題: (1)土地承包問題。土地承包如何合理,承包到戶的土地究竟如何處置使用,土地承包如何與人口等因素的變動相適應,等等,許多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2)宅基地問題。宅基地不同於耕地,一直是農民的私產,現在似乎不明不白。宅基地究竟屬於誰,農民對於宅基地的處置使用權究竟與承包地有什麼不同,宅基地的管理分配怎樣才合理,面臨若干問題; (3)土地權屬問題。在農地轉為非農地過程中,農民作為土地所有者,他們的角色和權益應該如何體現,制度安排如何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和穩定農村社會,問題才剛剛受到重視。 2、基層政權問題:目前農村基層政權面臨的問題很多,如執政能力弱化、形式主義泛濫、鄉村兩級債務沉重、幹部作風漂浮、不作為和亂作為並存等等,以及農民對基層政權的信任危機問題。 二、農業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1、糧食安全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我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我國政府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基本自給。 2、農業政策問題:二十一世紀初,農業養育工業政策向工業反哺農業政策轉變。新世紀之初,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開始步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同時,改革以來,特別是1994年以來,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壯大,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在進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之際,我國農業養育工業的政策開始向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工業反哺農業政策的啟動,其顯著標志是中央明確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從2004年開始至今,中央連續8個1號文件都是關注「三農」問題,逐步啟動「多予少取」政策。 三、農民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1、農民素質問題: (1)科技文化素質:一是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知識水平不適應。二是科技素質不適應,接受和應用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較低。由於種種原因,一部分農民接受新技術的主動性不強,農村科技力量薄弱,農技推廣難度較大; (2)衛生健康素質:衛生健康素質普遍較低。農民缺乏基本的衛生生活常識,發病率高,健康狀況比較差,農民預期壽命比城鎮居民低2歲左右。醫療方面:國家在農村雖然說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標准與城市居民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3)思想道德素質:一是精神空虛。二是誠信缺失。三是道德滑坡。四是農民的小農意識蔓延。五是農民拜金主義嚴重。六是部分農民心理失衡; (4)民主法制素質:一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二是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素質較低。 2、農民增收問題: (1)持續增收緩慢。一是資及涉農服務價格過高削弱了農民增收效果。二是農業內部增收乏力將影響農民持續增收的步伐。三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素質不高將影響農民持續增收; (2)城鄉差距擴大。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農民人均收入134元,相對差距為2.56:1,絕對額差距為209元;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增速為8.4%,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增速為11.4%,二者的相對差距為3.13:1,絕對額差距為14933元。與改革之初相比,城鄉差距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C. 村民委員會建設、法律法規、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今年剛剛開始實施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你可以查閱一下具體的法條。目前我國的村委會要設立,應當由鄉、鎮政府提出,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報縣政府批准。村委會成員中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成員。可以根據需要,在村委會下設人民調解、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公共衛生等委員會,村委會成員可兼任委員會職務。
村委會制度作為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重要的領導作用,也有利於本地村民當家作主,更好地制定適合本村發展的政策,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D.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的重要話題。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一部法
答案D
考查我國對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問題。
E. 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關於這一塊,村裡誰負責! 村裡的廣告牌,是什麼職務的村委會委員負責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農村的美怎麼體現?重點體現在「外在美」與「內在美」。 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緊緊圍繞奔小康、建新村這個中心,多措並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文明創建系列活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個輪子」相輔相成,並以文明村鎮創建作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健全機制,創新載體,狠抓落實,有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發展。
F. 全國新農村建設實施委員會究竟是個什麼性質的組織
這是個政府組織,任務是協同各政府機構對落實中央對三農的扶持政策。下掛在國務院,是一個綜合協調機構。地方政府也有類似的機構。
聽你說的是人員的素質問題,應該和這個機構的性質沒有關系。
G. 全國新農村建設專業委員會是什麼性質
2008年6月20日在北京成立。該委員會旨在積極整合國內外及社會各界優勢資源,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全國新農村建設專業委員會組織機構:主任徐慶德
H. 全國新農村建設設施委員會副主任蔣玉松
全國新農村建設縣域試點計劃工作程序(暫行)全國新農村建設實施委員會(下稱管委會主任由縣分管領導兼任,常務副主任由農建委派員兼任。 3、確定工作模式,
I. 農村宅基地規劃老百姓能不能查,鄰居造房子的審批能不能查
除非遇到不可抗拒原因,否則宅基地就是橫成排豎成列,以村裡事先確定的宅基地為准,規劃實地一看就知道,用不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