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農村建設科技信息服務平台怎麼往上填寫新聞或圖片
填 粑粑啊湯尼蓋
2. 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內容都有什麼
具體內容:
1.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富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2.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新世紀以來,新農村建設有了新的社會內容。其中"三農問題"反復被黨中央列為工作重點。2007年之後又先後出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免除農業稅"等社會熱點話題,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尋求新的問題切入點、新的解決方案是黨給我們交出的新的答卷。
5.法制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2)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
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
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3. 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要注意的
要加大力度、建立機制,形成環境衛生整治新局面;
進一步調動村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在新農村連片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加快完成主體村規劃和推進項目動工建設,確保以高標准、高質量完成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任務。
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5. 河南省駐馬店新農村建設的試點都在哪盡量詳細點
新華網河南頻道1月9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記者尹江勇)1月8日,記者從專省科技廳獲悉,科屬技部近日正式啟動首批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工作,河南省7個村(鎮)被列入國家首批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獲得示範試點數量在全國各省市位居第一。 這7個村(鎮)分別為:新鄉市新鄉縣七里營鎮、駐馬店市泌陽縣官莊鄉、平頂山市郟縣廣闊天地鄉、漯河市臨潁縣南街村、焦作市武陟縣西陶鎮西滑封村、濟源市軹城鎮西軹城村、南陽市南召縣喬端鎮白河村。 據了解,科技部首批共啟動了73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試點)、12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試點),每個試點國家將給予一定數量的經費支持。「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將以強化產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科技為載體,以「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或「一縣一業」為重要內容,擇優支持一批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示範項目,有針對性地引進、轉化或開發先進適用技術成果,
6. 新農村建設應具備哪些條件以及申報手續有哪些
新農村建設應該具備的條件:
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富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新世紀以來,新農村建設有了新的社會內容。其中「三農問題」反復被黨中央列為工作重點。2007年之後又先後出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免除農業稅」等社會熱點話題,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尋求新的問題切入點、新的解決方案是黨給我們交出的新的答卷。
法制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申報手續:
沒有統一規定,因各地具體情況不同,應咨詢當地政府部門。
7. 河南新農村試點都是哪裡
每個市,地區都定了新農村試點,比如許昌的鄢陵縣的姚家村、常寨村、東明義村,許昌縣的祿馬村,禹州市的大澗村5個行政村被省質監局確定為河南省新農村建設標准化試點村,2010年底前完成試點任務。 根據《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工程實施方案》,河南省科技廳已確定了第二批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村(試點)。其中,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鄉、平頂山市葉縣遵化店鎮、安陽市湯陰縣白營鄉等6個鄉鎮為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鄉鎮(試點),鄭州市二七區侯寨鎮櫻桃溝社區、開封市通許縣馮庄鄉七里灣村、焦作市沁陽市西萬鎮邗邰村等14個村為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試點)。
8. 求問對如何發揮農村科技示範戶作用的淺層思考
農村科技示範戶是指在廣大農村中有豐富的種養加工生產經驗和技術,能夠積極應用、示範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並在群眾中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戶(以下稱示範戶)。示範戶是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組成部分,是新農村建設的科技二傳手和致富帶頭人,是周邊群眾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充分發揮示範戶的作用,對在農村調整產業結構、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民致富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示範戶建設、管理已明顯滯後,其示範帶動作用很難得到有效發揮。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示範戶思想狹隘,封閉保守,寧可單打獨斗,也不示範帶動;二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拒絕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死守陳舊、落後的方法和經驗,不想壯大規模,不敢深層發展;三是示範戶自身局限的束縛,包括科技示範能力缺乏、引領致富能力不足、市場指導能力不強等,從而使得示範戶的服務與帶動只能力不從心,甚至半途而廢;四是政府對科技戶的扶植力度不夠,跟蹤管理不到位,後續培育乏力,導致示範戶建設流於形式,名不符實,作用難以發揮。
在「科教興農」戰略中,「村看村,戶看戶,群眾就看示範戶」,審視示範戶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其目的就是探尋和思考對策,引導並最大限度發揮這些 「土專家」、「田秀才」作用,使他們不僅能夠自己率先致富,更帶動一片、示範一方,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那麼,如何有效發揮農村科技示範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和實現:
一、加強培訓,提高示範戶的含金量
科技示範戶示範的是「專業」,示範戶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示範作用的發揮。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科技示範戶靠的就是優於他人的知識、技術、技能和經驗來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沒有含金量,就難以發揮作用。為此,必須加強對示範戶的培訓,不斷提高示範戶的含金量。一是對示範戶的培訓要形成制度,定期辦班,強化訓練;二是要經常收集、印製技術資料和信息發送給示範戶;三是在生產關鍵季節組織技術專家到示範戶田間指導和解決技術難題;四是組織示範戶交流經驗,觀摩現場,擴大影響;五是組織示範戶開展多種多樣的技術推廣和競賽活動
,提高示範戶科技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加強示範戶科學知識的培養,激發示範戶鑽研技術的熱情,促進示範戶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增強示範戶的示範帶動效應。
二、搭建平台,助推示範戶的示範性
科技示範戶不同於一般的專業戶,除了自我發展,示範戶還要連接、帶動廣大農戶發展,這就需要為示範戶發揮輻射拉動作用搭建平台,否則示範戶就只能是單打獨斗、孤軍作戰,發揮不了示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示範戶懂技術、有經驗、熟悉市場等優勢,以示範戶、大戶為核心,因地制宜,分區域集中建立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形成一個特色產業有一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一個品牌,有一個生產標准,有一個示範基地的格局,最終在周邊形成拉動輻射效應,實現生產技術向生產效益的轉化。二是努力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聚集各種要素,突出示範戶、大戶在「基地」鏈和「農戶」鏈中的地位,通過示範戶建立基地,承接項目,並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新科技、示範新科技、推廣新科技,提升生產效益,直接引導周邊農戶取經學藝,從而使科技成果能擴大到示範戶周圍的四鄉八親,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三、建立網路,貫通示範戶的聯結點
科技示範戶示範作用不僅體現為基地示範、威望影響等靜態示範,更體現在主動服務、輻射拉動等動態示範,這就決定了在發揮示範戶作用的過程中,必須建立示範戶動態的、多方位的聯結網路,整體牽動。一是建立示範戶與農戶特別是種養、加工大戶之間的縱向聯系,隨時隨地為他們的生產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培訓、信息咨詢、市場開拓等服務,實現科技入戶。二是示範戶與起點低、基礎差的農戶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全程跟蹤,全程服務,達到解困、救助、提高、發展的目的。三是建立示範戶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是層級的,既有縣級尖子戶、鄉級骨幹戶、村級重點戶的縱向聯系,也有同級之間的橫向聯系,這種縱、橫向的聯系,有利於示範戶之間交流心得,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最終達到有效發揮作用的目的。
四、強化管理,摧生示範戶的內動力
任何目標的現實,都離不開管理。要有效發揮示範戶作用,就必須加強對示範戶建設的管理。一是抓示範戶的培育,擇優建立示範戶,對示範戶進行考核評比,優秀的給予表彰和獎勵,並對其資格連續認定,不稱職的給予解聘調整,以形成競爭機制,增強示範戶的責任心。二是確定示範戶相應的社會地位,明確其責任義務,給予其相應的物質待遇。三是建立科技示範戶保障基金,對那些因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進方面而造成的損失,給予適當的補貼,以此鼓勵、激發他們再次進入新科技、新產品的應用。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加大對示範戶建設的資金投入,對技術有創新、示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科技大戶,要大力推廣他們科技創業的事跡,隆重表彰他們示範帶動的德行,使他們重科技、用科技的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新形勢下,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助推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這些都要求我們對農村科技示範戶的建設、管理及其作用的發揮等去做進一步研探和思考。
9. 新農村建設中科技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新農村建來設中科技所起到的作用有自3個方面.
(1),生產作業方式進入了機械化時代,農業生產從人畜的為主的簡單勞累轉為大中型機械生產.
(2),農業生產產業結構發生了變革,生態農業,環保農業,綠色農業等變為主流.
(3),生產的組織方式,進入工業化協調模式,農業品種的培育,生產,加工,處理形成了一條龍式的產
業連, 有分工,有組合,有諧調.
10. 新的新農村建設8大舉措是什麼
劉燕華表示,近期,科技部將重點推動八項舉措,促進農村和農村科技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建設現代農業。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糧食專項計劃,重點推動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現代化生產科技研發、華北平原小麥玉米兩熟優質超高產科技研發、東北平原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科技研發和國家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開發。以863計劃、973計劃等為依託,發展農業高技術,搶占國際農業高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培育新興產業。推進農村資源節約和生態科技開發,培育一批農村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產業,提高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跟蹤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延長農業產業鏈。以「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民一技」為方向,培育一批農村資源型特色產業,促進農村生產經營的專業化。
——發展農村社區。針對我國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農村社區為集成平台,統籌城鎮建設科技與農村社區科技的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節水節地節能、住宅建設、信息化等農村社區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供支撐。
——推進城鎮化。以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實現農村經濟良性循環為目標,著力加強城鄉統籌規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城鎮綠色節能建築,建立資源節約型城鎮;加強農村建築與住宅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壯大科技型企業。依託技術創新引導工程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國家工程實驗室、行業工程中心或技術創新中心,提高技術研發和行業帶動能力,形成一批名牌產品。
——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特派員制度和農業專家大院模式為重點,推廣一批農村科技服務創新模式,把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引入農村一線。發展農技110等信息服務模式,推進農村信息化,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以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區域成果轉化中心為重點,培育一批農村科技服務中介。
——培養新型農民和優化科技人才隊伍。引導開展「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培訓5000萬人次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造就一批新型農民和種田能手。以農村信息員、農村科技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農產品經紀人等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村科技服務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科技服務人員隊伍。
——開展試點示範。選擇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發展水平、不同文化民俗背景等各具特色的農村,有針對性地篩選成熟技術,開展集成技術與典型農村的耦合研究,從鄉村、城鎮、縣域等層次開展示範,引導建設300個科技示範村、200個科技示範鄉鎮和100個科技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