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信用社行測該怎麼備考
各位考生們拿到行測片段閱讀的文段後最困惑的無外乎三個問題。問題一:看不完怎麼辦?問題二:看不懂怎麼辦?問題三:選不對怎麼辦?接下來,中公農信社專家帶大家掀起對策句神秘的「蓋頭」來,揭曉其廬山真面目。
一、對策標志詞:(1)應該、應當、必須、需要、亟待;
(2)通過/採取....手段/途徑/措施/方法/渠道,才能.....;
(3)呼籲、倡導、提倡、提醒、建議;
(4)前提、基礎、保障;
各位考生一般對於(1)(2)類型的對策詞語能快速識別出來,但是對於稍微隱蔽的(3)(4)則會「視而不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長文段,通過練習識別對策句或者表示作者觀點態度句子的方式,加以練習。
二、對策句位置:(1)對策在結尾: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分總文段、總分總文段,都是對策句明顯存在於結尾的位置。
(2)對策在開頭:對策/觀點/評價+分析觀點(總-分)。例如總起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給出了對策、得出了結論,後文通過舉例論證、正反論證、具體說明等方式進行支持論點。
(3)對策句在中間:背景引入——提出觀點——分析觀點。例如前文進行了背景鋪墊,在第三四句的時候,大家覺得有些疲憊的時候,插入了作者的觀點或者結論,最後幾句對於出現在中間的結論進行了解釋說明,這種情況就是對策句藏在了中間。
(4)對策沒體現:隱形主旨。例如全文都沒有明顯的對策句標志出現,但是出現了「如果在這樣下去,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這種明顯表示作者反對態度的語句,我們就要聽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濰坊農信社考試網頁鏈接
㈡ 你好,我想問下農信社考試中的行測與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測有什麼區別么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農信社:考試類型分為三類:綜合類(含金融、經濟內、財會等)容、法律類、計算機類
綜合類考生筆試內容:職業能力測試(EPI)和綜合能力測試兩個部分,各占筆試總分的50%。
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是在國家公務員招聘考試的運行模式基礎上開展而來的。但其在命題范圍、考查內容,以及命題規律方面均完全不同於國家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從事國家機關工作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根據國內外公務員考試的現狀,經過有關專家的反復研究、論證,在行政職業能力方面,公務員工作要求公務員具有一定的知覺速度與准確性、准確處理數量關系、合理進行判斷推理、恰當的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等基本能力素質。
建議你可以點擊中公教育網查看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㈢ 農村信用社的考試科目到底是哪些呢就是考的「行測」和「公共基礎知識」嗎
信用復社考試分為《公共基礎知識》制和《專業知識》兩科。
《公共基礎知識》為各崗位共考科目,《專業知識》按報考崗位分為:《金融經濟》《財會》、《儲蓄》、《信貸》、《稽核》、《計算機》、《文秘》、《法律》,為各崗位專考科目。
由於各省自己出題,各省的考試題也不盡相同。
有些省筆試分為五類:(1)金融財會經濟大專(A卷);(2)金融財會經濟本科(B卷);(3)文秘專業大專及以上(C卷);(4)法律專業大專及以上(D卷);(5)計算機專業大專及以上(E卷)。
A、B試卷內容為金融、財會、經濟等基礎知識;C試卷內容為文秘、金融、法律基礎等知識;D試卷內容為經濟法律法規、金融、文秘等基礎知識;E試卷內容為計算機基礎知識。
㈣ 2019農信社怎麼備考行測中的資料分析題
資料分析的材料跟初高中英語裡面的材料題很像,之前我們大都是先讀題,找關鍵詞然後帶著關鍵詞去文中找,現在是將英語單詞換成了漢字,所以在做材料題的時候我們同樣要先把題目中的關鍵字弄清,這樣才好從文中找材料,確定段落。
一、找准關鍵字,時間、標題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
二、根據題中的關鍵字確定文段、考點以及需要用到的公式
三、計算,大多根據選採取估算的形式,並且估算盡量取整確定誤差,合理快速的去比較大小根據選項確定計算方式,有的時候不一定非要算出完整答案,我們只要根據算出的數字能確定答案就好了
常用小方法:
一、是看首數/尾數,比如第一位數字或最後幾位數字。
【例題】95372-6789-3456=( )
A 83126 B 85127 C 88754 D 86789
【解析】可以發現選項的末一位數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只要計算他們的末位數就可以了,不過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減法要注意借位。22-9-6=7,尾數為7。
二、是比較基礎的公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一數據和兩數之比的基本公式以及計算技巧了,現期值、基期值、和增長率、增長量之間的關系,公式熟練能夠做到信手拈來。
【例題】2015年大米的產量是2009年產量的3.2倍,則產量增長了百分之幾?
【解析】很明顯這里基期為2009年,現期為2015年,增長率=現期值/基期值 -1,如果對公式熟練的話就是3.2-1=2.2,也就是220%,可以省略很多計算。
最後再不斷練習一下計算速度,建議可以參加題海練習,合理制定一下復習策略,不可怕,只要努力就能靠近成功,加油。
㈤ 農信社考試考試中,行測常見的考點有哪些。。
各個省份農信社招聘考試內容不大相同,一下為整理農信社備考考試行測經濟常識十大常見考點,供考生參考。
1、價值規律
(1)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2、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都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跌。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消費心理
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4、生產和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方式,消費質量與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另一方面,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5、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
(2)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居民消費還受到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還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
(3)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6、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對相關商品的影響:當某商品價格上漲時,其替代品需求量會隨之增加,其互補商品需求量會隨之減少。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一是調節生產的規模,二是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三是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四是促使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
7、財政的作用
(1)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8、宏觀調控
(1)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宏觀調控的意義: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它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弱點和缺陷;這是由我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更好的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
(3)國家宏觀調控主要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9、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影響及其措施
(1)表現:生產、貿易、資金全球化
(2)積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B、它促進了國際貿易與分工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D、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3)消極影響
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10、匯率
(1)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對人民生活安定 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對外:對世界金融的的穩定 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㈥ 農信社行測考察哪些模塊
農信社主要考行測的,但是也會涉及部分經濟金額會計的,
㈦ 2019農信社行測文字類材料怎麼閱讀
文字類材料
材料特點:資料分析中比較復雜的材料類型,有的數據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眾多數據都隱藏包容在一段文字陳述中,需要考生從中逐一找出,並能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把握文段主旨和文字間的關系。
大部分學生都是拿到題目後,先看題目,再到原文中去找相應的數據,然後在這個數據上做個標志,當然這么做沒錯,但是如果每道題目都這樣做的話,我們不算第五道綜合分析題目,就至少要找四遍,效率低用時長。其實文字類材料通篇除了漢字就是數學,既然數字不好找,那麼我們就應該找漢字,找那些標志性的文字,也就是利用關鍵詞定位法來提升閱讀速度。
閱讀方法:
第一步,先看材料的時間,再確定材料基本結構,比如是否為分段型材料,文字類材料大部分段落都是總分結構,把材料中每段的關鍵名詞圈出,知道每段主要描述的指標,最主要要圈出相似名詞之間的區別;
第二步,解讀題干,找出題干中的核心考點,注意單位和年份,再根據題干關鍵詞定位材料相關位置;
第三步,每個小題集中查找所需數據,根據核心考點列式計算。
此外,材料的結構分析對於尋找數據幫助很大,所謂結構分析法,就是理清楚文字材料的結構,分析出材料屬於總分、分總、總分總還是模糊性。在分析材料的結構時,可以從文段的關鍵字、標點等方面著手,關鍵字包括時間、關聯性詞語,如:其中、占、以及一些名詞等,而對於一些數據,可以先忽略。標點主要是關注句號、分號,句號往往說明要講述另外一種指標了,分號往往說明要談這種指標的另外一個方面,對每一段中結構的把握都很有幫助。
㈧ 我買了公務員行測的書,考農信社可以看嗎
不管報考什麼崗位都需要復習行測和申論,行測復習主要還是以做真題為主,配合學習一些適合自己的答題技巧,在做題中提升答題速度。
希望能幫到你
㈨ 農信社考試行測類比推理要理順邏輯關系有哪幾種題型
邏輯關系主要包括全同關系,全異關系,包含關系,交叉關系和順承關系。這五種關系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較大,但是有些時候比較容易做錯,如果把握好主要的考察點,那麼做起來會容易很多。中公教育專家在此一一進行講解。
(一)全同關系
全同關系是指ab兩個概念內涵和外延全部相同。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會存在全同關系:
俗稱&正式稱謂(例如雙12事變和西安事變)
書面語&口頭語(例如公斤和千克,老鼠和耗子)
音譯詞&對應的本地詞彙(引擎和發動機,麥克風和話筒)
美稱&原稱(例如詩仙和李白,花園城市和新加坡)
(二)全異關系
全異關系是指a的外延和B的外延完全不同。一般來說,全異關系會考察矛盾全異和上反對全異。
矛盾全異是指兩個概念能夠構成全集,例如生和死,白天和黑夜。
上反對全異是指兩個概念之間不能構成全集,例如黑跟白,喜歡和憎恨。
(三)包含關系
如果B的外延全部在a等外延中Ra的外延只有部分與a的外延相同,那麼a跟B是包含關系。一般來說包含關系是指大類中的小類,主要注意的是包含關系和組成關系之間的區別。例如水果跟蘋果這兩個概念就是包含關系,也就是說蘋果是水果中的一種。再比如人體和耳朵,雖然人體包含耳朵,但是人體跟耳朵是一種組成關系,不能說是一種包含關系,因為耳朵並不是人體的一種。
(四)交叉關系
交叉關系是指a的部分外延與B的部分外延相同。也就是說倆概念有交集,外延相交。一般來說,不同的身份角色有交叉。
例如校長跟博士這兩個概念,有些校長是博士,有些校長不是博士,有些博士是校長,有些博士不是校長,校長這兩個概念之間就會存在一定的交叉關系。
再比如專家和學者這兩個概念,同樣,有些專家是學者,有些學者是專家,有些專家不是學者,有些學者不是專家。
(五)順承關系
順承關系是指幾個動作或事件相繼發生,有先後順序。一般來說順承關系包含客觀現象和主觀現象兩種。客觀現象主要是指一些自然界的一些具有先後順序的現象,例如新月,滿月,殘月。含苞,怒放,凋零。主觀現象,一般是指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有先後順序的事件。例如初審,復審,終審。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類比推理中的邏輯關系要注意矛盾關系中的矛盾全異和上反對全異區分,包含關系和組成關系區分,交叉關系的辨別。
㈩ 公務員的行測跟農信社考試的行測,一樣嗎
公務員的行測考試內容和農信社的行測考試內容在類型上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農信社回的行答測占對應筆試的內容不多,只是部分,農信社的筆試考試內容有:經濟、金融、財會、法律、計算機、中文和行測,相比於公務員行測筆試會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