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土地徵收

新農村土地徵收

發布時間:2020-12-07 16:06:04

新農村土地補償

農村土地補償的標准,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❷ 新農村建設佔地補償標准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被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❸ 川河蓋新農村建設土地徵收多少錢一畝

新農村建設土地徵收多少錢一畝
可以參照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內七條,容標準是有規定的。
不過,在法律的規定下,近些年征地補償金額一般為:
一、土地徵收補償標准
1、 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智土地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望採納。。。

❹ 我老家農村要搞新農村建設,我家有一塊土地要被政府徵收但是土地上沒有房屋,會有補償嗎如有標準是什麼

土地在你遷出戶口的時候,肯定不會有你的份了,但是房屋屬於地面上的附著物,所以,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只要你能證明這個房屋是屬於你的,那麼就沒什麼爭議了啊!

❺ 政府以新農村建設名義征地然後將土地掛牌出讓用於商品房建設,這樣做是否合法相關的法律或政策有哪些

征地以什麼名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依歸,從政策層面講,集體土地上的土地徵用主要還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與補償主要是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聽說,國務院法制辦在組織制訂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但是出台可能還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看一個項目征地合不合法,不是看以什麼名目征地,而主要是看征地的手續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到位、補償是否合理。簡單說,首先,征地的目的是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其次,政府要徵用集體土地,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用地批復。縣里合法批復的前提是,省里或者國家給縣里的建設用地供應指標,這個指標是要辦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報批手續的;再次,要有合理合法的補償。如果具備了征地的手續合法、程序到位、補償合理三個基本要素,對於採用新農村建設的名義征地,但實際是用於商業運作,這個只能說是政府欺騙,但不違法。

如果是單純的商業運作、在沒有供應指標的前提下的征地,政府的動機就值得商榷。當前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追逐利益,往往是先用後批,也就是在沒有徵地的許可權內亂發批復,或者批復規模超過了年度供應指標,有的乾脆不發征地批復,忽悠百姓先把地騙到手。這種征地行為是違法的。

對於說合理合法征地以及給予合理補償的地塊,用於招拍掛商品房建設還是行政劃撥,只要是程序到位,都是合理的。所以這個問題的焦點在於,政府在征地時的手續是否合法。對於經征為國有的土地的處置問題,一般是難以衡量的。

由於未能核實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所以無法定論這個項目是否不合法。

❻ 新農村建設佔用耕地的賠付標准

樓主你好
我們國家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第47條來執行的!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按這條規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這在很多地方意味著,對一畝地的徵收補償款一般情況下不超過6萬元,有的地方甚至低至1萬元~2萬元,這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不過在2012年12月24日提交人大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這個最高補償30倍的上限第四十七條被廢除了!同時規定,補償資金不落實的,不得批准和實施征地!現在的土地補償標准國家正在修改制定中!所以如果不著急的話應該等新的補償標准出來在找政府賠付吧!

背景提示:2012年3月14日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在這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一定要做並且要做好的事情有五件——
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制定並出台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真正保障農民承包地的財產權;
實現城鄉養老保險的全覆蓋;
按照新的標准全面推進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
將教育經費佔GDP的4%列入預算,通過努力實現這個目標,並使經費合理使用。

❼ 政府徵用農民土地建設新農村徵收的土地怎樣補償

《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 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收土地的安置補償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 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償費支付給其他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償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土地管理法》第49條規定,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79條規定,侵佔、挪用被徵用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 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 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有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第81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土地管理法》第77條規定,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土地管理法》第8條規定,農村村民的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一律不準轉讓或買賣。宅基地不屬於村民的私有財產,因而不能繼承。但村民繼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權也就隨之轉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6條規定「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根據這一規定,農民買賣房屋後,應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81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73條規定: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28條規定: 「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例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❽ 建新農村佔地算土地徵收嗎

答:建新農村佔地事實應該算土地徵收。

❾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那些土地被徵收的農民,日子過得怎麼樣

土地被徵收以後,各個地方都加快了農村的建設,從以前原來落後的樣子,變成了現在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民房。而且規劃的很好,綠化面積也很大,人們在這里生活非常的幸福,土地被徵收以後,農民也得到了很多賠償金。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相當富裕,農民的腰包里有了錢,就可以過起來幸福的日子。

還有很多方面的產業,比如說家政行業,服務類行業,像一些家政。就可以招一些農民來進行集中培訓,當他們培訓完成合格上崗時候,掙取的工資也可以來保證他們的正常生活,還有像一些外賣快遞類,這些崗位都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只需要為人勤快踏實,就可以在這些最基本的行業內,來掙取豐厚的報酬,保證日常的開銷和生活。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土地徵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