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省農村信用社如何進行股權改造
一是股權結構優化。改革以來,一方面各農村信用社進行了多次增資擴股,股權設置和股本金結構不斷優化。調查顯示,按照《規范向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入股的若干意見》第十四條規定,轄內14家農村信用社,自然人持股總額均不少於股本總額的50%,其中,職工持股總額也未超過股本總額的25%;另一方面,根據《中國銀監會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各縣信用聯社均成立了股改領導小組,穩步推進股權改革。入股起點進一步提高,自然人入股普遍從最低標准1000股提高到1萬股。法人股普遍最低標准提高到10萬股,股金來源真實,入股主體進一步合規,貸款入股、地方財政入股的問題基本得到杜絕。
二是資本充足率同比提高。全市農村信用社資本凈額23.77億元,核心資本凈額14.41億元,加權風險資產221.29億元,核心資本充足率為6.51%,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0.74%,較同期增長2.4個百分點,除正安縣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為7.22%外,其餘13家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全部達到8%的標准。同時,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同比提高。全市農村信用社貸款應提准備6.50億元,實際計提專項准備6.14億元,一般准備9.80億元,按照專項准備/貸款應提准備計算的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為94.46%,按照(專項准備+一般准備)/貸款應提准備計算的貸款損失准備充足率達245.23%,較去年同期159.38%的比例提高85.85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有所改善
改革試點以來,通過央行票據置換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扶持,信用社不良資產得到化解,歷史包袱極大減輕,到2007年末,轄內14家農村信用社的歷年虧損掛賬已全部消化。近年來,各農村信用社不斷加大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和防控新增力度,促使資產質量不斷提高,不良貸款率逐步下降,轄內14家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9.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46億元;不良貸款率較2011年均有所下降,平均不良貸款率已降至6.07%,雖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47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6個百分點,資產質量總體來看有所改善(見表2)。
盈利能力提升
改革以來,轄內農村信用社在加強風險防範的同時,不斷創新經營思路、調整經營策略,盈利能力逐年提升。到2007年末,轄內14家農村信用社已將歷年虧損掛賬的2.15億元全部消化。當前,轄內14家農村信用社實現利潤總額5.43億元,同比增加2.08億元,增幅達61.94%;凈利潤3.26億元,同比增加1.18億元,增幅達56.52%。
㈡ 農村信用社股權改造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
看看五部委股權改造指導意見,主要問題是資格股,法人股比例、法人股結構,內部職工股比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