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設施番茄栽培的編輯推薦
《新農村建設系列科技叢書》是落實農村科技工作部署,把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到農村回,為新農村答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一項重要舉措。這套叢書從三個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本書內容包括:優良品種及其選用原則、番茄壯苗培育技術、植株調整與授粉方式、打權技術、棚室番茄水肥施用技術及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收獲、貯運、加工、保鮮與上市銷售等。
② 溫室番茄栽培管理技術
1
育苗管理
1.1
播種
播種前先用
8
%~
10
%磷酸三鈉溶液對栽培環境進行消毒,
參加播種的人員用
70
%
酒精消毒手及盛放種子的容器。基質穴盤育苗。把泥炭
:
蛭石
:
珍珠岩以
3:1:1
比例混合,加
水至基質用手捏成團不滴水,落地散開為止。把基質裝入穴盤,用手在穴孔中央挖
1
個深
0.5 cm
的小洞,把種子播於洞中,蓋上一薄層蛭石,淋上一些水,然後蓋上薄膜放到催芽室
里催芽。
1.2
催芽
催芽室溫度保持在
28
℃,濕度
90
%以上。一般
3 d
後番茄出苗。
1.3
秧苗綠化
當
60
%的種子破土後,
把育苗盤放入育苗溫室進行綠化。
育苗溫室的溫度白
天應控制在
23
~
28
℃,晚上
18
~
26
℃,空氣濕度保持在
75
%~
85
%。視岩棉塞干濕情況,
澆
EC
值
1.8
~
2.0
、
pH
值
5.5
~
6.0
的營養液。
1.4
搭秧
當番茄幼苗長出第
1
片真葉後即可搭秧。
方法是把岩棉塊整齊地排到育苗溫室內,
用
EC
值
1.8
、
pH
值
5.5
的營養液澆透。搭秧時岩棉塞與岩棉塊洞穴底部和邊上必須緊密結
合,如有空隙即用蛭石填補。蛭石不能蓋過岩棉塞,以利植株根系的生長。移栽後
7 d
內,
育苗室溫度要求控制在
23
~
30
℃,濕度保持在
75
%~
85
%,以利根系生長。
1
周後白天溫
度應降到
20
~
25
℃,晚上溫度
18
~
22
℃,濕度控制在
75
%~
85
%,有利於培育壯苗。視岩
棉塊干濕情況澆
EC
值
1.8
~
2.0
的營養液,原則上
「
不幹不澆,寧干勿濕,干則澆透
」
。
1.5
分苗
當幼苗相鄰植株的葉片開始相交時分苗,分苗次數視苗的生長情況而定。生長快
的可分
2
次,生長慢的分
1
次。壯苗標准:番茄莖粗
1.0
~
1.5 cm
,株高
18 cm
。
1.6
定植
番茄苗在第一花序現蕾時定植。(
1
)定植前的准備。可以採用基質槽定植。基
質可採用岩棉、珍珠岩、泥炭、蛭石等,可單一使用,也可按一定比例幾種混用。若用基質
槽定植,要在澆濕基質前,用軟木塞把基質槽底部的小孔塞住;若採用岩棉條定植,則將岩
棉條事先置入枕頭式的栽培袋,
並按兩頭留
7.5 cm
,
中間相隔
l5 cm
在栽培袋上開
4
個
10 cm
×
10 cm
的孔。定植前
2 d
用
EC
值
3.0
~
3.2
、
pH
值
5.5
~
6.0
的營養液把基質或岩棉條濕透,
並浸上
36 h
。然後拔掉基質槽的塞子或在岩棉條底部開
2
個洞,放掉多餘的營養液。(
2
)
定植。
每個基質槽或栽培袋種
4
棵番茄苗。
種在基質中的應把岩棉塊的一半埋在基質里,
種
在栽培袋上的岩棉塊底部應與栽培袋上的孔對齊,
將岩棉塊底部的凹槽與營養液廢液槽垂直。
每塊岩棉上插
1
個滴頭。
2
營養生長期的管理
2.1
對溫濕度的要求
白天適宜溫度為
23
~
30
℃,
夜晚適宜溫度為
18
~
26
℃,
濕度為
75
%~
85
%。
2.2
對營養液的要求
營養液的
EC
值在
2.8
~
3.0
,
pH
值
5.5
~
6.0
。配方中一般鈣離子、硝
酸根離子偏多。
2.3
整枝方式
在番茄產生分枝前,將主枝上側芽全抹去。
3
生殖生長期的管理
3.1
對溫濕度的要求
白天溫度保持
23
~
30
℃,
通風溫度
28
℃,
夜溫
18
~
24
℃,
濕度為
70
%~
85
%。
3.2
對營養液的要求
營養液的
EC
值為
3.0
~
3.2
,
pH
值
5.5
~
6.0
,
配方中一般鉀離子偏多。
3.3
整枝方式
現代化溫室里的番茄一般採用單干整枝的方式,
而坐秧法是現代化溫室番茄
整枝的常用方法。
其方法是當植株長到生長架橫向纜繩時,
放下吊鉤上的繩子,
使整個植株
下垂,
這樣隨著植株無限止的生長,
不斷將線放下而使其莖躺下來接近地面,
讓植株上部保
持直立生長,有利於番茄的光合作用和授粉。
4
病蟲害防治
應貫徹
「
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
」
的植保方針。
根據有害生物綜合治理
(
IPM
)
的基本原則,
採用以抗(耐)病蟲品種為主、以栽培防治為重點、生物(生態)防治與物理化學防治相結
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4.1
主要病蟲害
溫室番茄的苗期主要病蟲害為早疫病、白粉虱、潛葉蠅;生長期主要病蟲
害為灰霉病、早疫病、白粉病、葉霉病、菌核病、潛葉蠅、白粉虱、蟎類。
4.2
防治方法
(
1
)栽培防治。因地制宜地選用抗(耐)病優質品種;從栽培技術上著手,
嚴格把握消毒關;收獲期結束後要對倉內進行徹底消毒。(
2
)生物防治。可用智力鈍綏蟎
防治葉蟎;用食蚜癭蚊防治蚜蟲。(
3
)物理防治。在天窗上安裝防蟲網,防止鱗翅目昆蟲
進入;覆蓋地膜,防止土壤病蟲傳到植株上;在栽培區懸掛黃板,誘捕白粉虱、潛葉蠅;在
栽培區設置誘蟲燈,
誘捕鱗翅目昆蟲;
對於病毒株,
則嚴格執行見一拔一操作並及時帶出田
外處理。(
4
)化學防治。加強溫室病蟲害的調查,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適時進行化學葯
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易分解、無殘留的化學農葯;不使用激素農葯。防治潛葉蠅、葉
蟎、白粉虱用百草一號噴霧,每畝
50
~
70 mL
;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可用
50
%速克靈可濕
性粉劑,每畝
50 g
,或
1.5
%多氧黴素可濕性粉劑每畝
100
~
150 g
;早疫病、葉霉病、白粉
病用
10
%世高水分散劑,每畝
35
~
40 g
。(
5
)病毒防治方法。可用脫脂奶粉與水以
1:1
混
合,在整枝採收操作中使用。做到現配現用,禁止使用變質牛奶。(
6
)培育無病蟲壯苗。
一是種子處理。浸種:將種子浸泡在
55
℃水中,並不斷攪拌,當水溫降至
25
~
30
℃時,停
止攪拌,
悶
6
~
10 h
,
控盡水分,
進行催芽。
播種前用清水沖洗一遍。
葯劑處理:
可選用
10
%
磷酸三鈉兌水
3000
倍浸種
10
~
20 min
,然後用清水沖洗
2
~
3
次,或選用高度的白酒與水
1:1
的比例浸泡
30 min
後用清水沖凈,催芽播種。二是定植前的處理。幼苗定植前用普力克
600
倍液灌根,每棵
50 mL
。
5
肥料施用
5.1
選用肥料原則
應選用符合成分標准、雜質少、易溶解、安全無毒的肥料。
5.2
配肥原則
在營養液配製過程中,有個別較難溶解的肥料(如硫酸鉀)一般不宜過早放
入桶內溶解。
配製過程中,
需充分溶解肥料,
盡量避免沉澱的產生。
營養液應盡量隨配隨用,
不適宜長時間放置。
5.3
施肥原則
營養液的
EC
值會隨溫度及光照的變化而改變。一般夏季使用的營養液
EC
值
2.6
左右,冬季為
3.0
左右,晴天
EC
值低些,陰雨天
EC
值高些。
5.4
CO
2
施放原則
在植株掛果
2
串以上後施放
CO
2
。濃度在
600
~
700 mg
/
L
。施放時間一
般控制在日出後
l h
至日落前
2
~
3 h
,天窗開啟度大於
30
%則停止施放
CO
2
。
③ 設施番茄栽培有哪些茬口安排
設施番茄種植有春、秋兩季栽培方式。春季定植要保持棚室地溫5-18度,白天氣溫20-24度,夜間氣溫13-15度。秋季栽培要保持室內氣溫在15-25度才能正常生長。
④ 番茄栽培技術
一、定植
1、番茄高溫期定植
高溫期幼苗長勢頂端優勢明顯
番茄高溫危害:
(1)高溫乾旱氣孔關閉,夜溫高消耗大,植株營養缺乏,較瘦弱,嚴重脫水死亡;
(2)高溫濕度大,底肥充足造成植株旺長,營養失調,根系以及花芽分化受限,畸形果;
(3)高溫土壤超溫,根系快速木質化,活力減弱,吸收營養受阻,水分養分供應不足;
(4)高溫老化苗,幼苗木質化高,產生氣生根,易發細菌性病害。
高溫定植應對方案:
(1)定植水澆透,劃鋤促進根系下扎,避免根系老化;
(2)葉面補充有機營養,避免消耗大造成的植株虛脫;
(3)棚室內注意營造小氣候環境,提高濕度,避免高溫乾旱;
(4)採取合理的控旺手段,做到長勢快而平衡。
澆灌番茄操作行,增加棚室濕度
2、低溫期定植
低溫期幼苗長勢
番茄的低溫危害:
(1)低溫弱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自身製造營養偏少,生長速度減慢,容易出現老化苗;
(2)低溫弱光導致土壤溫度偏低,根系活力減弱,水肥供應受限;
(3)低溫導致花芽分化異常,出現大量畸形果;
低溫定植應對方案:
(1)提前造墒,蓋膜提溫(白膜效果好);
(2)注意定植水水量,封嚴定植孔;
(3)及時提苗,避免苗子老化;
(4)注重葉面補充有機營養,加快植株生長;
(5)棚室栽培注意棚室設施,提高棚溫。
3、露地雨季栽培
露地雨季栽培危害:土壤濕度大,苗期漚根、死棵嚴重。
露地雨季栽培方案:
(1)高壟大坡度,高溫黑膜,低溫白膜
(2)封嚴定植孔,避免雨水灌入
(3)及時提苗,避免老化
二、整枝
根據市場需求、品種、栽培方式確定整枝方案
單干整枝:大番茄、棚室栽培
雙干整枝:露地大番茄、棚室小番茄
多干整枝:特殊品種,如聖女果
⑤ 設施番茄栽培的介紹
《新農村建設系列科技叢書》是落實農村科技工作部署,把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到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一項重要舉措。這套叢書從三個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⑥ 南方設施栽培番茄種植技術
番茄又可以稱為蕃柿、西紅柿、洋柿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之一,那麼您知道如何大棚種植番茄嗎?接下來小編就來簡單說說南方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1、水肥管理
定植水澆後在1穗果坐住之前不澆水,「蹲苗」以促根系下扎;1 穗果核桃大時結束「蹲苗」開始灌水,並且要結合澆水每畝地沖施沃葉氨基酸水溶肥。
2、中耕鬆土
定植後及早進行中耕鬆土;高溫季節番茄徒長時,用助壯素或矮壯素噴灑1 次調控。
3、吊蔓與整枝
在1 序花開花時進行吊蔓,整枝與打杈同時進行主莖留有2穗果時打頂,培養1個側枝。1側枝有2穗果出現時打頂,再培養側枝繼續生長結果,以後以此類推,根據株植長勢培養側枝個數,一般選留3~4個。在選留側枝的同時要摘去老蔓下部的老葉,這樣既有利於通風透光,又能減少養分。
4、保溫控溫
提高大棚的透光性和保溫性,增強抗寒保溫性能,可以通過挖防寒溝減少低溫影響,也可以在草苫加蓋雙膜緩沖冷風直吹;番茄生長適宜溫度:開花期白天20~30℃,夜間為15~20℃,果實發育期白天25~30℃,夜間13~17℃;當溫度低時,可以通過加厚草苫、浮膜覆蓋、人工加溫等措施保溫控溫。
5、防止落果
番茄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落果現象,因此可用2,4-D 點花柄,濃度為10~20mg/L防止落果,一般在當天開放的花使用好,時間在9-15點使用,千萬不要在中午高溫天氣施用。
⑦ 設施番茄栽培的目錄
一、概述
(一)番茄的重要經濟及科學價值
(二)番茄的國內外溫室生產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三)番茄綠色食品生產管理體系的組成和特徵
(四)綠色有機蔬菜發展的國際生產現狀與未來趨勢
(五)我國發展綠色食品的現狀及意義
二、優良品種及其選用原則
(一)品種選用原則
(二)常用番茄優良品種
三、番茄壯苗培育技術
(一)育苗設施
(二)苗床土的配製
(三)育苗技術
(四)設施栽培蔬菜菌根苗生產技術
四、植株調整與授粉方式、打權技術
(一)番茄整枝技術
(二)番茄疏花疏果與摘心打權技術
(三)溫室番茄栽培的支撐吊蔓技術
(四)番茄長季節栽培打葉及落秧技術
五、棚室番茄水肥施用技術及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
(一)番茄主要生育期的水肥管理關鍵技術
(二)溫室不同栽培類型番茄灌水施肥關鍵技術
(三)溫室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律及增施技術
(四)設施蔬菜肥水氣一體化施用裝置
六、番茄塑料大棚栽培關鍵技術
(一)塑料大棚常用結構設計與建造
(二)春季塑料大棚早熟栽培關鍵技術
(三)大棚番茄秋延後栽培關鍵技術
(四)大棚番茄長季節栽培關鍵技術
七、日光溫室番茄栽培關鍵技術
(一)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常用類型及設計原理
(二)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栽培關鍵技術
(三)日光溫室早春茬番茄栽培關鍵技術
(四)日光溫室秋冬茬番茄栽培關鍵技術
(五)節能日光溫室番茄越冬長季節周年栽培新技術
(六)節能日光溫室番茄有機化土壤栽培關鍵技術
八、大型現代化連棟溫室番茄栽培技術
(一)大型現代化連棟溫室類型及特點
(二)連棟溫室番茄基質營養液無土栽培技術
(三)連棟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
九、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常用農葯基本特性介紹
(二)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三)主要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十、收獲、貯運、加工、保鮮與上市銷售
(一)收獲及分選包裝
(二)番茄貯存保鮮與上市銷售
(三)鮮番茄的加工貯藏
附錄一 溫室番茄越冬規范化栽培技術規程
附錄二 溫室大棚番茄越夏長季節規范化栽培技術規程
附錄三 農業部綠色食品番茄國家安全衛生標准
附錄四 國家綠色食品農葯使用准則
附圖一 溫室番茄栽培技術流程圖
附圖二 華北地區日光溫室番茄越冬長季節栽培管理歷程表
⑧ 設施栽培技術 如何進行番茄的保花保果
西紅柿栽培管理實用技術 西紅柿是喜溫性蔬菜,具有喜溫怕冷、喜光怕熱、喜空氣乾燥怕空氣濕度過大、喜水怕澇的半耐旱性生理特性。
1、抓好生育期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綁蔓,整枝打杈、去掉老葉、通風透光、加強防治病蟲害、加強溫度管理等措施。其中西紅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蟲害主要有棉鈴蟲、蚜蟲等。西紅柿的病害能防難治,應以「防」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種生茬地、防治蚜蟲、適期早定植等。溫度管理就是要白天應適當加大棚室通風量,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3℃之間。開始放風時,放風口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後氣溫下降後逐漸將風口變小或關閉。
2、抓好肥水管理。西紅柿的生長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澆水,但當第2~3穗果成熟時遇旱,也應適當澆水。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肥,以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
3、適時采果。西紅柿成熟有綠熟、變色、成熟、完熟4個時期。貯存保鮮可在綠熟期採收。運輸出售可在變色期(果實的1/3變紅)採摘。就地出售或自食應在成熟期即果實1/3以上變紅時採摘。採收時應輕摘輕放,摘時最好不帶果蒂,以防裝運中果實相互被刺傷。初霜前,如還有沒熟的青果,應採下後貯藏在溫室內,待果實變熟後再上市,這樣既延長了供應期,又增加了經濟效益。在果實後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實著色,經精選後裝箱銷售,它的好處在於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質,又保障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⑨ 設施番茄栽培的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包括:優良品種及其選用原則、番茄壯苗培育技術、植株調整與授粉方式、打專權技術、棚室屬番茄水肥施用技術及補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收獲、貯運、加工、保鮮與上市銷售等。該套叢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凝結了一批權威專家、科技骨乾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智慧,體現了科技界傾注「三農」,依靠科技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必將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⑩ 高山番茄栽培上應掌握哪些關鍵技術
番茄喜溫而不耐熱,故在我國許多平原地區的7~9月中旬栽培番茄極為不易,而此時,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海拔600~1200米的高山上,7~8月的日平均溫度僅22~25℃,最高溫度28~32℃,最低溫度18~20℃,恰好適合番茄的生長發育,從而近幾年來,許多地方均開發了高山番茄。但高山的土壤條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栽培管理水平等並不理想,對番茄生產有一定的制約。因此,在高山番茄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土地選擇 宜選擇海拔600~1000米的高山,在這樣的海拔高度內,海拔較低時可選擇北坡進行栽培,而海拔較高時以西坡為宜。當海拔高度和坡向確定後,還應選擇耕種3年以上、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pH5.5~7.0的旱地種植番茄。
(2)選擇適宜的品種 高山栽培番茄時,選擇品種宜掌握抗病性好(尤其是早疫病、葉霉病、灰霉病、青枯病)、耐貯藏和運輸、生長勢強等原則。
(3)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採用營養缽育苗,苗齡應控制在30~40天左右。
(4)進行土壤改良,並結合整地施足基肥 一般的山地不僅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而且偏酸,故結合整地每畝施生石灰50~100千克,溝施腐熟有機肥1500千克、復合肥40~50千克及菜餅50千克。其它的田間管理,如定植密度、追肥、病蟲害防治、整枝搭架、保花保果等與一般的番茄栽培相似。
(5)採收 高山番茄多為異地銷售,為便於運輸、降低路途損耗,應在轉色期,甚至綠熟期採收。在採收時,必須嚴格去除果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