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農業新農村

農業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0-12-04 14:31:53

新農村的特點和內容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

㈡ 什麼是新農村

新農村
所謂"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新農村的范疇。
1、「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徵。他批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部分農村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繁富講究,其實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採用節約的新技術。
2、「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體",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瓶頸"。
3、「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准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4、「新農民」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5、「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像浙江一些富裕農村大修豪華墳墓等現象就不符合"新風尚"的要求。
新農村之所以「新」意義在於:
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扶持農村業余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
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
新農村與新民居
1、新民居是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中國農民的傳統,有的錢,首先要蓋房,因而民居的建設水平往往成為一個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體現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經過統一規劃而以全新面貌出現的新民居,將成為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2、新民居是現代民居文化與農業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間。
民居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的空間場所,它同時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居住文化與農業文化的體現。新民居的建設是建設農民的新民居,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建築手段中,將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3、新民居有望成為農村旅遊的重要接待設施與景觀組成部分。
民居,顧名思義,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構成旅遊活動食、住、行、游、購、娛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娛是農村旅遊中可以在民居空間中進行的主體內容。人們常說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這樣的「農家樂」等就是以民居為主要遊憩空間而進行農村旅遊的具體體現。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與建設中,保存並很好體現出來的傳統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內涵也能夠成為農村旅遊中的重要景觀組成部分。
新農村建設案例: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
2007年底,受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縣委、縣政府的邀請,著名旅遊規劃策劃機構——北京綠維規劃設計院承接了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建設的改造工程,負責整個項目的方案設計及後期的施工監理工作。 蒲昌村位於城市郊區北部,緊鄰AAAA級旅遊景區庫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區、鄉村的交匯節點,非常適合於開發旅遊。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經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定的設計手法和目標是:用獨特的地域性語言展示城市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用原生態的建造手法塑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用真心為農的設計理念詮釋新農村建設的精髓、用多樣化的生活情景體現城市的活力和生命的傳承。
1.用獨特的地域性語言展示城市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打造「樓蘭古村」
「鄯善」縣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樓蘭」古城我想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樓蘭」姑娘的傳說幾近家喻戶曉,「樓蘭」城更是每個旅行者心中的「聖地」。在兩千多年前的一場戰役中,「樓蘭」國被「且末」所滅,「樓蘭」國從此灰飛煙滅,當時的一部分樓蘭人就遷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區。所以充分反映鄯善和樓蘭的淵源,充分利用樓蘭的神秘和滄桑打造鄯善的厚重與醇美的人文景觀是進行主題定位的不二首選。
2.用原生態的建造手法塑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建設「生土村落」
通過反復的選擇和比較,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最終確定用極具當地特色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築的形式作為主要的建造工藝,此種工藝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當地較為貧困的地區還能發現這種建築形式。他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徵和形式美感,同時恢復和挖掘這種幾近絕跡的建築樣式也是最好的旅遊價值所在,為今後旅遊品牌的建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用真心為農的設計理念詮釋新農村建設的精髓----民俗街區與民俗客棧。

㈢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版》明確提權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㈣ 為什麼說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換句話說「換湯不換葯」。遠景設計研究院農業規劃專家談農業現代化道,單一進行沒有現代農業作為支撐的農村改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農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農業現代化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符合當今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無法形成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長久的效益,順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

㈤ 建設新農村國家有什麼政策

政策一:三權分置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於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引導和促進資本向農村農業集中,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和農業產業的結構優化,促進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升土地產出效益和抗風險能力。

政策二:鄉村振興

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現狀亟待解決,具體體現在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逐年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明顯,教育、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方面。

政策三:糧改飼

糧改飼,是農業村業部開展的農業改革,主要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5)農業新農村擴展閱讀:

土地權屬分為國有土地和農村集體土地兩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是指農民從事二、三產業及其居住生活的空間承載地,包括農村居住用地、農村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用地、村辦及鄉鎮企業用地等。

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進入市場,與國有建設用地享有平等權益,有利於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土地價格,建立與城鎮地價體系相銜接的集體建設用地地價體系,促進土地在競爭性使用中實現更合理的配置。

《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確定了依法依規、便民高效、因地制宜、急需優先和全面覆蓋原則,即必須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推進;堅持將便民、利民、護民要求貫穿全過程,同時盡可能提高效率。

㈥ 什麼是新農村

新農村應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項。

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范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具有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體」。



(6)農業新農村擴展閱讀

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准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新農村就是建設改善農民衣食住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通電,自來水,通車的寬敞的馬路,大又舒適的住宅樓等,其他就是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全民納入社保實現城鄉一體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農村

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我們國家向社會主義中級階段邁進的起點了。內容太多,但是主要是圍繞「三農」問題的,凡是農村的事業方方面面都有,包括財政增加投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在這里說不完全,去新聞網站看一下什麼都明白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發展畜牧業,保護天然草場,建設飼草基地。積極發展水產業,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產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積極推行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范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深化農村流通體制改革,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要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發展遠程教育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發展農村通信,繼續完善農村電網,逐步解決農村飲水的困難和安全問題。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

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開辟增收途徑。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總之,要實現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社會事業和公用設施建設邁出較大步伐、村容村貌實現較大改觀、農村科技教育達到新水平、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加強、人口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農村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

㈧ 什麼是新農村

新農村
所謂"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新農村的范疇。
1、「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徵。他批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部分農村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繁富講究,其實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採用節約的新技術。
2、「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體",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瓶頸"。
3、「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准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4、「新農民」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5、「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像浙江一些富裕農村大修豪華墳墓等現象就不符合"新風尚"的要求。
新農村之所以「新」意義在於:
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扶持農村業余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
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
新農村與新民居
1、新民居是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中國農民的傳統,有的錢,首先要蓋房,因而民居的建設水平往往成為一個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體現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經過統一規劃而以全新面貌出現的新民居,將成為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2、新民居是現代民居文化與農業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間。
民居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的空間場所,它同時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居住文化與農業文化的體現。新民居的建設是建設農民的新民居,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建築手段中,將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3、新民居有望成為農村旅遊的重要接待設施與景觀組成部分。
民居,顧名思義,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構成旅遊活動食、住、行、游、購、娛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娛是農村旅遊中可以在民居空間中進行的主體內容。人們常說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這樣的「農家樂」等就是以民居為主要遊憩空間而進行農村旅遊的具體體現。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與建設中,保存並很好體現出來的傳統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內涵也能夠成為農村旅遊中的重要景觀組成部分。
新農村建設案例: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
2007年底,受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縣委、縣政府的邀請,著名旅遊規劃策劃機構——北京綠維規劃設計院承接了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建設的改造工程,負責整個項目的方案設計及後期的施工監理工作。 蒲昌村位於城市郊區北部,緊鄰AAAA級旅遊景區庫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區、鄉村的交匯節點,非常適合於開發旅遊。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經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定的設計手法和目標是:用獨特的地域性語言展示城市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用原生態的建造手法塑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用真心為農的設計理念詮釋新農村建

㈨ 如何理解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基於我國基本國情,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並對建設新農村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而實現生產發展就必須發展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多功能發展的目標。這既是實現生活寬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礎。可以說,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快慢、成果大小,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進展和成效。

發展現代農業,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滯後、難以適應工業化和城鎮化需要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工作形勢很好,但也面臨嚴峻挑戰。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民穩定增收依然困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依然滯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差距繼續拉大等基本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特別是要看到,在人增、地減、水減的情況下,要繼續發揮農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也是統籌城鄉和工農業發展的基本前提與物質保障。

發展現代農業,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多年來,我國農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解決了世界上約1/5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盡管當前我國的糧食生產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實現了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根本轉變,但糧食需求日益增長,耕地逐年減少,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巨大壓力。只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依靠科學技術進步,走「穩定面積、提高單產」的路子,才有助於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從根本上夯實糧食增收的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條件和能力。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在經濟規模上已具備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2006年,全國非農產業佔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農業勞動就業份額達到53.1%,城鎮化水平達到43%。這些結構性指標反映出,我國不但已經到了可以不依賴農業積累來實現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還可以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式,支持農業轉變發展方式,進行現代農業建設。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支持現代農業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時期,而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則直接關繫到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如果農業現代化搞不上去,不僅會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勢必會拖工業化、城鎮化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後腿。因此,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抓住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又適應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打開了廣闊前景。

閱讀全文

與農業新農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