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的簡介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組織形式。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的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縣聯社是經批准設立,由所在縣(市)農村信用社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農村信用社服務的經濟聯合組織。農村合作銀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入股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是在合作制的基礎上吸收股份制運行機制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主要業務: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業務有傳統的存款、放款、匯兌等,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迅速發展,農村信用社在立足、服務「三農」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品種,增加服務手段,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先後開辦了代理、擔保、信用卡等中間業務,嘗試開辦了票據貼現、外匯交易、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新業務,為社員、客戶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歷史沿革:現代合作金融的實踐,始於19世紀中葉的德國,歷經100多年在西方國家的廣泛發展,逐步形成商業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並立的現代金融制度格局。在中國,合作金融的實踐,據史料記載,最早是由「中國華澤義賑救災總會」於1923年6月在河北省香河縣成立了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1927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北省黃岡縣建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信用合作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信用合作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建國後,以對農村信用社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或改革措施為標志,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建國初期到1958年大躍進前,是新中國農村信用社普遍建立和發展的時期。這段時期,中央政府為了盡快把農民和農村經濟引向社會主義道路,在農村推行合作化運動,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到1953年底,全國各地的合作金融組織達到20067個。
——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是農村信用社歷經波折的時期。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4年,是農村信用社恢復和發展的時期。國家決定把信用社交給農業銀行管理。在農業銀行的領導和管理下,農村信用社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但離合作金融組織的特性越來越遠。從1984年提出對農村信用社進行重大改革到1996年國務院提出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鉤,是信用社向合作制道路邁進的初步改革時期。1984年,國務院105號文件轉發了《中國農業銀行關於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的報告》,提出要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恢復其合作性質,即恢復信用社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經營上的靈活性。這一時期,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各項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
——從1996年國務院決定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鉤開始,農村信用社開始真正走向合作辦社的道路。1996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強調指出改革的重點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把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經國務院批准,2000年7月開始,人民銀行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的江蘇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在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試辦農村商業銀行以及省級聯社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1999年到2000年間,全國還試點組建了65家市(地)聯社、6家省級聯社和5家省級信用合作協會。2003年上半年,又試點組建了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2003年6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進農村金融服務,關繫到農村信用社的穩定健康發展,事關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大局。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2003年8月18日,國務院召開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省(市)負責同志座談會。同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召開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浙江、山東、江西、貴州、吉林、重慶、陝西、江蘇8個試點省(市)的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迅速展開。
改革發展:截至2003年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機構 34909個,其中農村信用社32397個,縣級聯社2441個,市(地)聯社65 個,省級聯社6個。職工62.8萬人。各項存款余額22330億元,占金融機構存款總余額的11.5%;各項貸款余額16181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總余額的10.8%。截止11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實現盈餘1.48億元,其中有17個省實現盈餘,盈餘額為35.5億元。近年來,全國農村信用社進一步端正經營方向,改進服務作風,加大對農民和農業的信貸投入,在支持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有效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受到廣大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到2003年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達6966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總額的83.8%,農業貸款比1996年增加5479億元,農貸比重由1996年的23%增加到現在的43%,提高20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中農戶貸款余額5552億元。農村信用社已逐步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金融紐帶。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在支持「三農」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三農」未來的發展中更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Ⅱ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的介紹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1年,共有機構網點6035家,從業人員5.4萬人,是全省營業網點專和從業屬人員最多、服務范圍最廣、資金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機構。2004年6月成立的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是由全省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入股組成,對全省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行使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的金融機構。
Ⅲ 農村信用社信用卡業務詳細介紹
總體而言,對於辦理信用卡成功率的增加途徑一共一三條: 1、個人價值的增加。各高內級院校容的證書,各權威機構的證書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功率。 2、社會背景價值。你的或你所在家庭的經濟、政治背景,你的擔保你的經濟、政治或家庭背景,你所在的企事業單位等,這些也是和辦理信用卡成功率相關的一些條件。 3、個人信用度。這里說指的信用度是有記錄的信用度。個人信用度是關於個人操守的環節,良好的信用度能有效提升信用卡辦理的成功率。但信用度的積累一是時間,二是你要使用過信用卡或類似物品,這樣才會有記錄。建議:可在第一條上下功夫,但不支持。最好的辦法是積累個人經濟基礎。辦理信用卡,金錢才是最好的開路石頭
Ⅳ 潤昌農村商業銀行的簡介
2010年10月29日,冠縣農村信用社正式更名為聊城潤昌農村商業銀行,該家銀行成為山東省第五家、聊城市第一家農村商業銀行。山東聊城潤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業慶典儀式在聊城天沐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省聯社副理事長、黨委副書記、主任張建民,聊城市委常委、副市長侯軍出席了慶典儀式並為山東聊城潤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山東聊城潤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冠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基礎上,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銀行機構,是聊城市首家、山東省第五家農村商業銀行。至此,山東省農村商業銀行總數達到5家,已開業的銀行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達到23家,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前列。
通過改制,冠縣農村信用社實現由信用合作社組織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根本性轉變。農村信用社是以社員互助合作、民主管理和服務社區社員為特點的金融機構,改制後的農村商業銀行,則是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企業入股,為三農、中小企業和城區居民服務的區域性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冠縣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後,對「三農」的業務,將改變原有的農村信用社模式,採用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和理念,在客戶選擇、項目服務、金融產品的設計等方面發揮更大優勢。
Ⅳ 簡要介紹你對農村信用社的認識.
體制落後。不過對農民的實際作用還是很大的。
Ⅵ 海南省農村信用社的簡介
省聯社於2007年8月10日揭牌成立,經省政府授權,省聯社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及轄屬225個法人信用社,共384個營業網點,在崗從業人員3084人。截至2008年末存款余額158.62億元,貸款余額90.52億元。分布在海口、三亞等18個市縣的213個鄉鎮。網點機構佔全省銀行業營業網點總數的30 %,是全省營業網點最多的金融機構。
省聯社大力發展小額信用貸款為主的金融系列產品,努力實現地方經濟與地方金融良性互動;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為穩健經營提供保障。目前,市場份額逐步提高,經營水平迅速提高,支農服務功能明顯增強。2008年末,農業貸款余額35.82億元,佔全省各家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總數的88.9%,已成為地方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方農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省聯社目前主推的金融系列產品有大海借記卡、抵(質)押貸款、個人一抵通貸款、個人工資擔保貸款、農墾職工安居樂住房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瓊中小額信貸項目、格萊珉模式小額信貸項目等。
農信社正式揭牌成立已經有六個年頭了,截至2014年4月18日,農信社總資產1300億元,存款過900億元,貸款過570億元。業務類型眾多,其手機銀行業務,免費辦理開通,隨時隨地可用手機進行轉賬,跨行跨省隨意轉,單筆5萬,日累計20萬,馬上轉馬上到,零費用!起網上銀行方便快捷,只要有一台電腦操作全搞定,無需出門辦理業務。
海南農信,96588,貸款送到家!海南省農村信用社唯一客服熱線:96588!
Ⅶ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介紹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是從1952年開始發展起來的,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版在促進全省農權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6年7月全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後,根據《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與中國農業銀行全面脫離了行政隸屬關系,並組建了浙江省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1996年到2003年進入健康發展期,並於1999年11月組建了浙江省信用合作協會。2004年4月18日組建了浙江省農信聯社。全省農村信用社在省內真正有了自己的總部。到2010年6月末,組建成立42家農村合作銀行和39家農村信用聯社。
Ⅷ 農村信用社簡介
我有一個信合網一個銀行協會的網站你可以上去看看信用社最近內發展容的情況。
www.xy369.com www.china-cba.net
Ⅸ 農村信用社的簡介是什麼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內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容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更名原因】建國後成立的農村信用社都是以行政指令組合而成的名義上的合作組織,從一開始就不符合「自願、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則規范,經歷了多次整頓、改革,現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屬性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更名為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Ⅹ 請介紹一下農村信用社的概況
目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困難、效益低下、虧損面大。究其原因,除了金融體制等外部條件的制約之外,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規范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從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其正處在從傳統的財務管理向現代財務管理轉型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依法穩健經營,建立了科學的財務管理分析指標。農村信用社引進開發了一些現代化管理手段,通過建立「存貸款業務統計分析表」、「經營指標考核情況表」、「營業費用情況表」、「財務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財務報表,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分析、預測和決策,對信用社籌資管理和資金運用起到了有效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其中,固定資產的指令性計劃管理保證了農村信用社的固定資產保持在上級主管部門控制的指標之內,有效控制了固定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引進的綜合費用率管理將費用與財務收入掛鉤,費用額較有彈性,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虧、財務收入是多是少的「費用定額管理」更靈活、有效。
2.以財務決策為中心的現代財務管理機制還沒有形成,財務管理仍然屬於以計劃為中心的傳統管理。目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主要圍繞存貸款、財務收支、利潤三個方面的計劃展開,側重於事後核算,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於缺乏科學的方法,造成計算結果與實際誤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蹤千變萬化的實際業務發展情況,達不到動態管理的目的。而且,數量指標分析運用相對較少,主要是針對人民銀行監管辦下達的五項指標進行考核,尤其是費用支出的考核指標單一,僅有「綜合費用率」一項。雖然它比費用定額管理前進了一步,但仍不夠科學。
3.內部財務管理不嚴格,體現為有章不循、違章不糾、管理鬆懈。這主要表現在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執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抵貸資產處理不當。近年來,隨著經營業務不斷擴大,借款人或擔保人因無力以貨幣資金償還貸款而以資產抵償貸款本息的情況大量增加,農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貸資產也就增多。農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往往賬務處理不當,使「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成為農村信用社轉移不良貸款的「避風港」。《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當即變現的抵貸資產,應根據其計價價值的大小,沖減貸款本金與應收利息。其中,沖減貸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為呆賬或壞賬按規定進行核銷;沖減貸款本息有結余的,結余部分暫作為信用社的負債,待抵貸資產變現後再按借貸雙方事前簽定的合同或協議的有關約定,作為信用社的當期收入或退還借款人。」但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都是以本金全額計入「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而沒有把不足以抵償本金部分沖減貸款呆賬准備金、所欠利息部分沖減壞賬准備金。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抵貸資產名不符實,價值相差甚遠,使當前利潤反映不真實,增加了信用社的稅費開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風險源。
二、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成因
1.觀念滯後,未能建立起以利潤為目標的財務管理機制。時至今日,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還沒有確立,我國農村信用社也是如此。勤儉辦社的思想較為淡漠,鋪張浪費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本來就很困難的信用社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同時,目前信用社的職工絕大多數是農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子弟兵」,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員只能進不能出,不論盈虧,工資比照農行執行,獎金福利攀比商業銀行,這種狀況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活力。
2.農村信用社內部財務制度不健全。農村信用社現行財務制度亟待改進與創新之處有:第一,農村信用社職工教育經費計提,管理辦法的改革與創新;第二,農村信用社業務宣傳費計提比例欠合理;第三,由於農村信用社機構數量較多,粗放經營,佔用了大量不生息資產,並且這些不生息資產大部分是信貸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3.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是財務管理的基礎,信用社的會計信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附註提供的信息)披露結構的不完備,使得財務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會萍嘍餃鮮恫壞轎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