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教育

新農村教育

發布時間:2020-11-26 10:39:17

『壹』 目前中國農村教育現狀

留在農村。

一、農村教育現狀

1、生源減少,學生越來越少

現在很多農村是獨生子女,小孩人數本來就少很多了。現在很多有條件的農村家庭都把孩子接到縣城或者城市就讀。本來小孩就少,生源也少,很多年輕夫婦把小孩接到縣城或者城市就讀,這樣生源更少了。

2、師資力量的減少

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師資力量的流失。城鎮教師的發展機遇更多,也有很多教師往縣城或者城市流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裡機會多,有機遇就往哪裡去。

二、出路在哪?還是提些建議吧?

1、制定各種優惠措施,讓更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

生源的減少很大程度是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年輕夫婦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條件,只要有條件都把孩子接到城市就讀。如果年輕夫婦都在農村,他們還會把孩子送到城市嗎?現在國家已經在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返鄉創業就業,讓更多的年輕勞動力迴流農村。

2、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讓更多的教師留在農村

畢竟教師也要養家糊口,農村教師的待遇相對低些,也沒有什麼其他收入。而城市教師除了基本工資待遇外,還有其他收入,這些收入是什麼就不說了,大家體會。要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3、城鄉教育資源一體化,消除失衡

很多家長選擇城市,很大程度是因為城市的教育資源更好,師資力量更高,而鄉村教育資源相差較大。唯有打破不平衡,城鄉一體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和教師。

6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高考志願新研究 英語教師
01-06 15:00
關注
我是一個農村教師,我就從我的實際體驗和感受談一下農村教育的現狀和出路吧。

教育是國家富強發展的堅實基礎,只有深入教育改革,實現全國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才能達到真正的人才輩出的教育成就。 但是,農村教育還有獨特的一面。

一、目前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

1.學校的設施不全。如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鋪墊。可是在農村,別說家家都能給孩子一台電腦,就是學校里的辦公電腦都不多,學校的辦公地方局促,在經費方面也是捉襟見肘,在用技術設備促進教育發展的這個方面不能落實也是情理之中的。

2.學校師資水平較低。由於農村地方經濟發展的限制,地方教育局沒有更多的經費來支付高級教師的高薪水,所以農村學校資深的教師鳳毛麟角。 除了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之外,農村教師管理的內部結構也不合理。農村教師缺編,學歷低,知識結構老舊,且思想陳舊保守,不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和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3.農村教育意識的淡薄。據了解,我國目前農村的留守兒童在每年以一定的數量增長。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鎮差距化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在過去依靠土地為生的生活方式已經不能更好地支撐一個家庭的各種開支,所以,有更多的年輕父母外出打工,去城市這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地方謀求生活,支撐家庭開銷,常常是過年和大過節的時候才會返鄉。不少父母外出,便留下了不少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教育的發展關鍵是孩子的努力學習和父母的悉心教導。對於留守兒童,童年成長缺少關愛,對於孩子是一種意識人格發展上的缺陷。父母在家也沒有對孩子的學習盡心,認為只要去了學校,有老師管教,孩子就能認真學習,父母教育意識的淡薄也是造成農村教育發展滯後的原因之一。

『貳』 新農村教育的缺陷

義務教育以實施多年,但在實施中存在著許多令人擔心的弊端.這些弊端將嚴重音響農村教育的發展.這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農村中小學教學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國家對教育投入雖然占國民經濟收入的百分之四以上,但對於經費的調配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嚴重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有許多邊遠農村小學校舍簡陋,教學設施極其簡單,多數學校依然是一枝粉筆加一塊黑板,由於教學環境條件,這些學校師資極難穩定,多數有能力的教師被分配到這些學校,不是申請調離,便是跳槽轉行。能堅持下去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教師。
第二,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同時提出。但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存在。許多主管領導重視的只是成績,對教師考核和評優評先都以成績為標准。對於教學成績差的教師想盡一切辦法去教育,實施對戶辦發,致使許多學校,許多教師放棄圖,音、體。就算有也只是應付檢查。現在的校園為了爭`教學資源已不再使書聲朗朗,歌聲嘹亮。
第三,農村教師工資微薄。教師生活舉步為艱。雖然國家和省級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但許多地方政府由於財政原因而停發許多福利津貼。同一省份,不同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相比,簡直就是天淵之別。甚至同一地區,也是天淵之別。這些教師多數領著一千多元,一家人計除柴米油鹽。那就成了月光族,每一次物價上漲,其他教師都能獲得大幅度提資。但這些農村教師呢?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到手的物價補貼,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幅度。這些教師為了生計只有半務農。這些教師唯有嘆入錯行。試問又如何樂教呢?
第四,許多農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學習缺少家庭輔導和監督。這些孩子在缺少輔導同
時,心理上還存在一定缺陷,他們由於缺少和父母親溝通,性格上會比別的孩子叛逆。這給農村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第五,校園安全事故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對社會不滿的人找學校出氣。這也給教師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而隨著壓力加大,更大程度上讓教師覺得教學這份工更沒假值。所以,許多主管領導會時刻對教師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一切學校以外工作都是以政治任務式下壓,有教師出現隊工資不滿,又嚇又騙,所以,許多教師都是唯唯是從之人。
第六,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且許多理論型大學生找工難,畢業找工還不如一位技校生易找工,工資也不如技校生高。所以不少人認為,農村讀出一位大學生,那就是讀窮一家庭。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這顯然教師比較勞心勞力。

『叄』 現在農村教育的現狀是什麼

一、生源不夠導致很多村級小學撤消、合並。我們調查的10個鄉,每個鄉基本只有1到2所完全小學。生源不夠有兩個原因,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隨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學。不夠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一個學校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20名左右學生。每個鄉只有一所完全學校,意味著10-20幾里開外的孩子要麼只能在簡陋的學校宿舍寄宿(這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因為每個月需要繳納一定的伙食費和住宿費,大部分農村家庭負擔不起),要麼每天一大清早(一般是5點多)起,翻山越嶺10-20幾里路,趕在早晨7點50前到學校,每天放學再花同樣多的時間趕回家,典型的兩頭黑。
二是老師數量不夠、專業單一。每所完全小學,一般只有2到3名老師。大家可能要問,6個年級6個班,3名老師怎麼夠?生在城市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復式教學。也就是一個教室同時坐2-3個班的學生,老師輪流給三個班的同學上課。一個班的同學在聽老師講授一年紀數學,另一個班的同學可能正被老師布置寫三年紀的作文,還有一個班的同學可能被老師布置做2年級的數學作業,這樣輪番教學,老師勉強夠用。專業性方面,每個老師都是全能,既教語文又教數學,還教音樂、舞蹈和畫畫。與全能相對應的是,每門都是業余水平。至於英語等教學,那就別想了,沒有這個師資力量!
三是學習沒有目標。由於大學費用高漲、以及就業壓力,現在農村讀書無用論泛濫。很多家長認為,反正讀多了書也找不到工作,還要加重家裡人的負擔,不如少讀。於是,很多孩子在家長這樣思想的指導下,從小學起就厭學、貪玩、打架斗毆、抽煙喝酒,沒有幾個認真讀書的,把讀書視為9年義務教育任務,早點混完玩完。
四是老師責任心有待加強。說實話,在農村從事小學教育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特別是那些從事復式教育的,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一般人難以想像。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由於現代人普遍的利益至上論,很多小學老師把教學當成簡單的謀飯吃的工作,上課時簡單應付,下課後沒有認真備課,而是沉迷於搓麻將等娛樂;甚至還有的地方出現了兩個老師承包一個學校的做法(即兩人包攬所有教學任務,領取編制內應有人員工資)。可是我們要想到,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承擔著教育子孫後代的重任,每個老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以上這些還只是中國中部省份不太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教育現狀,那些偏遠地區,則還存在著校舍破爛、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學生無錢讀書(雖然免了學費,但還有生活費等)等情況。

『肆』 未來農村教育會好點嗎

中國農村發展趨勢

農村人口減少的趨勢
1.現在農村裡,發達的都遷往城裡去了。
2.現在考大學很容易,大學畢業後,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去城裡找工作,留在城裡。
3.未來20∽30年(如果計劃生育一直施行),哪像我父輩的人就開始離世,而我母親有兄弟姐妹4人,中國人口數量下降,農村人口數量下降。
我想未來隨著村子裡人口減少,周圍幾個村子就會合並(可能以鄉為單位),周圍村子都合並到鄉政府所在村子,到時村這個稱呼將會消失,只剩下某某鄉,在發展,最好的結果是以鎮為單位,村子裡的人都到鎮里去,這樣以前村子的舊址可以還田,(溫總理的18億畝土地的紅線就可更能保證了)
人口集中有很多好處
1.人口集中可以很大的節約成本,因為可以集中供給。
2.騰出大量土地
3.便於管理,精簡機構。等等
要加速這種趨勢(農村人口向城裡轉移),國家鼓勵在中小城市購房,鼓勵創業,讓中小企業融資更方便。等。
讓那些從土地解放出來的人有工作可干,事實證明無論干什麼都比種地掙錢。擴大出口,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向世界傾銷中國廉價的商品,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這是強國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成為世界工廠),也是打出品牌的階段,當大部分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時,只有很少人種地,哪些種地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很多的地,收入自然也不低,機械化管理,產量也會上升。
又一次回到農村,這片生我、養我、育我的可愛土地,我到底還能揮灑多少深情和夢想在她身上。也許我不該談論這次的農村之旅,但是有些顯示不吐不快:
首先,農村的土地越來越少,同時也越來越集中。土地少,有自然災害的原因,更多的是當地政府放任各方力量瘋狂地佔地、拿地搞建設、搞形象工程;土地集中,是一個可怕的信號,有各方面的原因,有的農民私自賣地是為了養老,有的農民則因為自己種植出來的農產品不值錢,不劃算種地而賣掉土地……現在,少數幾家人就已經佔有了當地半數以上的土地。歷朝歷代,因為土地過於集中而導致社會更加動亂的歷史教訓很是深刻,難道現在將是過去的復制和克隆嗎?
其次,農村的農產品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小,反而受到某些壟斷組織的影響更大。比如,這些壟斷組織往往是官商勾結的產物,他們組成一條利益鏈,共同壓榨當地農民的血汗。不論外面的市場上,農產品價格張飛了天,也與當地農民無緣。畢竟農民自己將農產品運出去,沒有門路和銷路,照樣餓死。如果外面的商人,想到當地去收購農產品,不但得不到當地政府的保護,而且經常遭到當地壟斷組織的刁難、挑釁、毆打。前兩天,聽說幾位外地商人大白天地在當地餐館,就遭到陌生人的搶劫和刺殺,盡管我很震驚,但也見怪不怪了。
農村,難不成是社會動亂的導火索?還是國家中的獨立王國?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農村最初形成打工經濟,一部分50年代優秀青年通過外出打工增長了技能,開闊了視野,成長為農村出身的個體經濟的領頭兵,隨後他們積累了一定財富和城市發展經驗,在地市級城市,甚至大城市購買了房產,成為第一批城鎮化的人,經過30多年的發展,第二批(60年代),第三批(70年代),第四批(80年代)的農村優秀青年人也基本完成了城鎮化的過程,然而,伴隨城鎮化的是農村人口的老齡化,農業人口的組成發生了質的變化,「婦女、老人、小孩」成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有的地方農村人口甚至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生產人員素質的下降,造成農業生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於是,伴隨出現的糧食安全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一個個「1號文件」出台一系列「惠農」政策,城鎮化人口個人私自的「農村土地流轉」開始蔓延,依託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農業生產又出現新的轉機,當你在農村種植50畝以上的農田也可以取得5-8萬一年的收入,各地農業生產出現規模化的趨勢,30多年的農村土地「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面臨被徹底打破的趨勢,土地流轉加劇,中國新一代農場主產生,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發展迅速,目前各地種植50畝以上的新農民發展迅速。他們主要是長期在農村生產未進行城鎮化的新型農民,這就解決了老齡化對生產影響的問題。但這時又出現一個巨大的新問題,還有一大部分小生產的農民在規模化生產的浪潮下將面臨破產!他們該何去何處呢?!

此外,隨著打工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加劇,由於農村兒童教育問題凸顯,表現在「留守兒童」問題,不少地方由於上學適齡兒童數量的減少,不少村級小學和鎮級初中和縣級高中撤銷,他們的教育資源嚴重縮減,特別是小學上學難成了新的問題,本地小學生每天必須去10幾里外的鎮小學上學,而鎮小學因缺乏住宿條件,小學生家長就不得不每天為孩子上學起早貪黑。通常他們必須在5點鍾起床,吃完飯,走上一段路(遠的要2公里)保證在6點30將孩子送到指定乘車地點,然後坐上破舊的公共班車去鎮上,下午再去指定停車站點接孩子回家,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飽受折騰!
伴隨大學擴招,上大學變得容易,大學生已經嚴重貶值,要在城市中站住腳,出身農村的大學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他們通常生活在大城市的底層,要想買一座天價的房子變得遙不可及!於是「農村讀書無用論」在不少地方盛行,目前,農村的失學兒童變得越來越多,農村教育經過80年代的鼎盛時期,現在已經衰落,這將嚴重影響今後農村人口的素質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農村90後進一步城鎮化已變得更加艱辛,其比例將大大下降,他們中的大多數將來只能在農村謀求發展,成為未來的農場主或者農業服務人員!
綜上所述,農村發展的主要趨勢有五個方面:1、經過四代的城鎮化,農村城鎮化即將落幕;2、農村老齡化加劇;3、新一代農場主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小農經濟將面臨破產的危險;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適應新的生產模式即將在土地流轉中失去主導地位;5、農村教育衰落,農村出身的90後教育水平整體下降,他們的城鎮化變得不太可能,他們將成為今後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主要的陷阱是:1、一部分小農經濟個體將破產,將產生不穩定因素;2、農村老齡化問題將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3、農村教育的衰落將讓國家的惠農政策化為烏有,也將加速其他資本投入到傳統農業中來。
對策:1、立足現實,面對農村90後,加大支持農村職業教育的力度,讓他們有能力成為新一代農場主;2、加強農村醫療體系的建設,讓留守老人生活有所保障;3、改善農村小學上學的條件,特別是專車接送、教學條件和寄住條件;4、對個體農業生產者提供更多的引導和培訓,讓他們有能力種植更多的土地,轉變成農場主,發展農村服務業,讓其中一部分個體農業生產者成為農業服務業成員;5、穩定糧食價格,規范土地流轉政策,保障農場主的利益,以保證糧食安全。

『伍』 新農村建設中學校教育的意義

全國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新農村的基礎設施日新月異,街道寬了,路燈亮了,自來水入戶了,閉路電視聯網了,成人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室也落成了。這些「硬體」部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可以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完成。但是,新農村建設的「軟體」部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 卻需要較長時間的職業技術教育才能實現。其中農民的思想素質、生產理念、知識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等等,亟待提高。也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這套「軟體」與新農村的基礎設施那套「硬體」相適應了。才是真正義意上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綜合中學有責任也有能力擔起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如能把那些升學無望,馬上就要參加農業生產的所謂「差生」,用現代農業技術武裝起來,使他們在農村建設,農業生產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才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根本宗旨。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