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鄉愁

新農村鄉愁

發布時間:2021-01-26 09:10:16

Ⅰ 農村搞美麗鄉村,是按新規劃還是保持原始局格

應該在保留原有的一些基礎上,進行新的規劃。

Ⅱ 如何留得住鄉愁

鄉愁,多少文人筆下描寫的對故鄉的思念,兒時美好的回憶。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中國鄉村正加速淪陷,青山減少了,綠水變渾了,到處聳立起大同小異的水泥樓,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淡,「回不去的故鄉」成為很多人的共同「鄉愁」。
在日前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對以往大拆大建、圈地蓋樓的粗放的城鎮化做法進行了糾偏,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詩情畫意的話語,出現在以冷峻風格著稱的黨的會議公報中,令人耳目一新。
何為鄉愁?新華微評說,鄉愁是沿著泥瓦飄散的炊煙,是十八彎向家門口的山路,是媽媽手裡的糯米團,是後院那棵總不結果的龍眼樹……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沉澱多年的鄉村文化。鄉村文明承載著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鄉村被城市吞噬。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減少到270萬個。10年內,90萬個村子消失了,相當於每天有將近300個自然村落消失,而這些自然村中包括眾多文化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其他村莊雖在,也早已千瘡百孔。工廠進駐,土地被征,河流污染,垃圾遍地,農民紛紛出外打工,農村裡只剩下小孩、老人……在這個讓人迷失的「城市時代」,故鄉早已不是原來的故鄉。「每次回鄉都難覓兒時的記憶,那小橋流水,深巷,亭柱畫梁的老宅,青磚鋪路花草滿園的庭院,都只能在夢里依稀。」有網友這樣感嘆。
有的地方為了業績,大搞新農村,將城鎮化異化為蓋房子、拓道路,復制大城市——推平了稻田,建起了寬闊的柏油馬路,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農民們都上了樓。新的農村居民點,看起來房子更漂亮了,村容更整潔了,但卻了無生氣。一些「被上樓」的居民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房有了,地沒了,對未來感到無助與茫然。這樣粗暴的城鎮化,完全破壞了人們的生活形態,表面看起來富麗堂皇,實際上失去了幸福生活的內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園情。」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故鄉的美好回憶,但如今,這份鄉愁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成了一種奢侈品。難道這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
看看那些老牌的發達國家是怎麼做的吧。19世紀中葉,法國巴黎推行的大都市計劃,如何實現新舊建築的協調曾是讓巴黎的城市規劃師頭疼的問題。最終,人們在建設中達成了一種妥協:如有需要,可以建設新建築,但是新建築要尊重周圍的老建築,且在風格上盡量與老建築保持協調。當數十層的摩天大樓建成後,巴黎人發現,大樓與周邊老城區的建築從顏色、高度以及外貌上完全無法融合,最終人們叫停了老城區的高樓建造計劃。老城區旁的拉德方斯區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會,巴黎人將這里改造成為巴黎的新城區,高樓林立和各種前衛的設計成為主流。
歐洲國家對於傳統文化和歷史文脈的善待,也可視為對「鄉愁」的珍視。比如法國在巴黎城市規劃與建設上,其主管部門不是建設部,而是文化部。去過歐洲的中國人常常感嘆,在那裡,很多城市都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歷史風貌。即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巴黎、倫敦、維也納、布拉格等歐洲歷史名城,仍在相當程度上保留其遠古的風韻。穿行在這些城市裡,你會感到現實與歷史融為一體。
而我們,本擁有最美的鄉村和最古老的文化,但許多古村落和傳統文化這些年在大拆大建過程中,被隨意丟棄了。祖先延續下來的民俗和鄰里文化消失了,人們對鄉土的那份情感無處依存,鄉愁無處可寄。
「不要只為看得見的東西而失去看不見的東西。」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務院參事馮驥才說,民間的口頭文學、民間記憶、鄉規鄉俗、地方精神這些紮根於村莊中無形的文化積淀了民族的精神、道德觀,也保存了最深的地域多樣性。如果沒有這些村落,這個民族的特徵也就消失了。
好在城鎮化的方向終於要回歸正途了。此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對青山綠水賦予更大責任的承諾,對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對鄉村文化遺產的挖掘,對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堅守,都是鄉愁得以附著的根基。具體來說,「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有兩方面內涵:從時間角度看,是要求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實現與舊環境的契合,避免大拆大建將城市的記憶拆除,保留地域的歷史感;從空間角度講,則意味著在人口自由遷徙和流動的基礎上,通過新型城鎮化彌合城鄉差別、地域差別,讓曾懷有鄉愁的人能夠就地擇業發展,而不必遠走他鄉。
由曾經盲目、功利的城鎮化模式轉向溫情的留住「鄉愁」模式,讓城鎮化成為一種自然的歷史進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於城鎮化建設的定調,是對過去城鎮化建設思路的頂層糾偏,但在執行層面,還需要通過官員考核方式和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的變革,尤其是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流轉,謀求合力,才能真正讓城市化發展更合理,讓鄉愁有所依。
這兩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正在召開,新型城鎮化的美好布局已經展開。期待著不久的將來,既有摩登的城市,又有溫馨的田園,人們各得其樂,詩意地棲居,幸福地生活。

Ⅲ 懷寧縣金拱鎮新農村,我是金拱七里人,新農村是怎樣的新農村,因為這多年說建設新農村,但路是比以前好多

新農村一般來說應該包括5個方面:
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
這五者專缺一不可,共屬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范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所以路好了就是其中的一個新設施而已,一般還會進行集中安排建設新農村小區居住,發張當地特色產業讓農民致富,真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人民生活安定和諧。

謝謝

Ⅳ 誰提出的記住鄉愁,建設美麗鄉村

人民網北京抄3月9日電(記者 王繼亮)8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鄉愁實際上是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城鄉關系和人們心底的故土家園情懷,從而帶動社會各界對新農村建設的極大關注。記住鄉愁,就要建設美麗鄉村(康居村莊)。

Ⅳ 如何留得住鄉愁,選取一種典型的事

鄉愁,多少文人筆下描寫的對故鄉的思念,兒時美好的回憶。但近年來,隨著城化的步伐加快,中國鄉村正加速淪陷,青山減少了,綠水變渾了,到處聳立起大同小異的水泥樓,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淡,「回不去的故鄉」成為很多人的共同「鄉愁」。 在日前的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對以往大拆大建、圈地蓋樓的粗放的城鎮化做法進行了糾偏,提出讓城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詩情畫意的話語,出現在以冷峻風格著稱的黨的會議公報中,令人耳目一新。 何為鄉愁?新華微評說,鄉愁是沿著泥瓦飄散的炊煙,是十八彎向家門口的山路,是媽媽手裡的糯米團,是後院那棵總不結果的龍眼樹……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沉澱多年的鄉村文化。鄉村文明承載著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鄉村被城吞噬。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年,中國有萬個自然村,到年,減少到萬個。10年內,90萬個村子消失了,相當於每天有將近個自然村落消失,而這些自然村中包括眾多文化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其他村莊雖在,也早已千瘡百孔。工廠進駐,土地被征,河流污染,垃圾遍地,農民紛紛出外打工,農村裡只剩下小孩、老人……在這個讓人迷失的「城時代」,故鄉早已不是原來的故鄉。「每次回鄉都難覓兒時的記憶,那小橋流水,深巷,亭柱畫梁的老宅,青磚鋪路花草滿園的庭院,都只能在夢里依稀。」有網友這樣感嘆。 有的地方為了業績,大搞新農村,將城鎮化異化為蓋子、拓道路,大城——推平了稻田,建起了寬闊的柏油馬路,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農民們都上了樓。新的農村居民點,看起來子更漂亮了,村容更整潔了,但卻了無生氣。一些「被上樓」的居民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有了,地沒了,對未來感到無助與茫然。這樣粗暴的城鎮化,完全破壞了人們的生活形態,表面看起來富麗堂皇,實際上失去了幸福生活的內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園情。」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故鄉的美好回憶,但如今,這份鄉愁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成了一種奢侈品。難道這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 看看那些老牌的發達國家是怎麼做的吧。19世紀中葉,法國巴黎推行的大都計劃,如何實現新舊建築的協調曾是讓巴黎的城規劃師頭疼的問題。最終,人們在建設中達成了一種妥協:如有需要,可以建設新建築,但是新建築要尊重周圍的老建築,且在風格上盡量與老建築保持協調。當數十層的摩天大樓建成後,巴黎人發現,大樓與周邊老城區的建築從顏色、高度以及外貌上完全無法融合,最終人們叫停了老城區的高樓建造計劃。老城區旁的拉德方斯區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會,巴黎人將這里改造成為巴黎的新城區,高樓林立和各種前衛的設計成為主流。 歐洲國家對於傳統文化和歷史文脈的善待,也可視為對「鄉愁」的珍視。比如法國在巴黎城規劃與建設上,其主管部門不是,而是。去過歐洲的中國人常常感嘆,在那裡,很多城都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歷史風貌。即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巴黎、倫敦、維也納、布拉格等歐洲歷史名城,仍在相當程度上保留其遠古的風韻。穿行在這些城裡,你會感到現實與歷史融為一體。 而我們,本擁有最美的鄉村和最古老的文化,但許多古村落和傳統文化這些年在大拆大建過程中,被隨意丟棄了。祖先延續下來的民俗和鄰里文化消失了,人們對鄉土的那份情感無處依存,鄉愁無處可寄。 「不要只為看得見的東西而失去看不見的東西。」中國文聯副主席、參事馮驥才說,民間的口頭文學、民間記憶、鄉規鄉俗、地方精神這些紮根於村莊中無形的文化積淀了民族的精神、道德觀,也保存了最深的地域多樣性。如果沒有這些村落,這個民族的特徵也就消失了。 好在城鎮化的方向終於要回歸正途了。此次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化戰略格局,要「慎砍樹、不填湖、少拆」,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對青山綠水賦予更大責任的承諾,對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對鄉村文化遺產的挖掘,對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堅守,都是鄉愁得以附著的根基。具體來說,「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有兩方面內涵:從時間角度看,是要求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實現與舊環境的契合,避免大拆大建將城的記憶拆除,保留地域的歷史感;從空間角度講,則意味著在人口遷徙和流動的基礎上,通過新型城鎮化彌合城鄉差別、地域差別,讓曾懷有鄉愁的人能夠就地擇業發展,而不必遠走他鄉。 由曾經盲目、功利的城鎮化模式轉向溫情的留住「鄉愁」模式,讓城鎮化成為一種自然的歷史進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次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於城鎮化建設的定調,是對過去城鎮化建設思路的頂層糾偏,但在執行層面,還需要通過官員考核方式和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的變革,尤其是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流轉,謀求合力,才能真正讓城化發展更合理,讓鄉愁有所依。 這兩天,農村工作會議正在召開,新型城鎮化的美好布局已經展開。期待著不久的將來,既有摩登的城,又有溫馨的田園,人們各得其樂,詩意地棲居,幸福地生活。

Ⅵ 三生三美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

「三色」:底色、本色、特色;「三美」:生態環境美、社會和諧美、人的心靈專美。
用生態環境美描屬繪新農村的底色。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小橋流水、青磚黛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讓新農村既有現代感,也更有農村味,能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這是新農建設不可或缺的底色。
用社會和諧美描繪新農村的本色。積極構建文明友善的新型人際關系,多渠道營造出社會和諧美,不能因為住進了新房而疏遠了情感。
用生活富裕美描繪新農村的特色。建設社會主義農村僅僅只是環境整潔、外表漂亮、看起來養眼還遠遠不夠,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經濟必須大力發展起來要,要通過增加老百姓的就業渠道和創業門路,讓經濟富起來、生活美起來、日子好起來,這是新農村必須具備的特色。

Ⅶ 生態文明新農村和 美麗鄉村的區別

一,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更高階段,新農村建設必須融入生態文明的理念,還鄉村綠水青山。實踐表明,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鄉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園,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機統一。在一定意義上,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美麗鄉村。
二,美麗鄉村不僅美在山水田園,也美在淳樸,美在文化,美麗鄉村必須能讀得出歷史,記得住鄉愁。許多鄉村自然山水景色可能較為普通,可同樣有活力有人氣,其中的奧秘,就在於有故事,農耕文化底蘊深厚。這說明,文化是美麗鄉村之魂、之韻,有了它就有了靈氣和魅力。
三,美麗鄉村不只是看上去很美,中看還得中用,美麗還有著豐富的內涵,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才是真的美。各方推出的美麗鄉村,除山水田園和歷史文化外,當地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美麗鄉村必須有綜合的內在素質,一些地方講生態、業態、文態、形態是很有道理的。
四,美麗鄉村絕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她會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共繪美好藍圖。看看各地美麗鄉村創建的經典案例,沒有一個是仿造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或地域的、或民族的、或文化的,復製品可以熱鬧一陣子,但最終都會喪失生命力。
五,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同步推進。實踐告訴我們,城鎮不是鄉村的對立物,鄉村也不是落後的代名詞,鄉村和城鎮各有其存在價值,必須互動協調共榮,鄉村和城鎮應當交相輝映。現代社會,沒有城鎮或沒有鄉村,都是不可想像的。
這些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各地應當形成共識,並在今後的實踐中把握好、運用好。
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

Ⅷ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注意鄉村的味道保留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體現了九上什麼政治觀

新農村建設現在真的是如火如荼,而且特別是巷道的建設,真的是綠樹成蔭。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鄉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