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深州新農村規劃

深州新農村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20 17:54:15

❶ 河北省深州市新農村建設規劃

河北省深州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本地實際,創造性的提出並實施以"三創兩轉一新",即:創優新型經濟組織、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創建現代農業"第一車間",推動勞動力就地轉移和農民收入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新民居建設。到目前,深州市已有包括8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新型經濟合作組織181家,入會、入社農戶達到2萬余戶,輻射帶動農民7.8萬戶,人均增收500多元。

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導、農民為主力、農村為主體的"三農"大市,深州市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圍繞"三農"發展這一主題,創造性提出以"三創兩轉一新"實現"四化一增",即通過產業化、組織化、市場化、科技化推動農民增收翻番。

以創建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要抓手,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深州市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引導農民創建創優專業合作社。市農工委開展進村指導、規范運行等上門服務,相關部門紛紛開通"綠色通道":市工商局制訂出台優惠措施,對專業合作社注冊實行"八個放寬"降低准入門檻,推行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結,開展免費注冊、品牌扶助戰略等系列服務;市國土局依法優先安排用地;電力部門保障供電、分類執行電價;農信社向專業合作社傾斜、優先安排小額貸款、拓寬貨款渠道等,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隊伍的發展壯大。僅今年以來,深州市新注冊專業合作社就有52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化運作實現了規模效益。深州市綠農同發養豬專業合作社,以優質的服務、廣闊的市場、優惠的價格,極大激發了農民的參與熱情。合作社成立以來,入社養豬戶成立之初的30家迅速擴大到60多家。社員通過合作社出售生豬,每市斤比普遍市場價高出0.2-0.4元錢,向天津、北京等大城市銷售生豬10000多頭,僅此一項為合作社農戶增收80餘萬元。

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經營,有力推進了深州市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比較收益有效增長。該市農民郭雙彥發展林下養雞在第一年收入11萬元的基礎上,組織成立了林下生態種養植(殖)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規模從最初的60畝迅速發展到260畝,入社農戶達59家,林下養雞規模達到4萬只,年可創收70多萬元。

專業合作社與當地特色產業有機結合,促進了產業鏈條精細化,直接推動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深州市辰時鎮嘉禾花生加工公司經理楊寬銀抓住山東魯花落戶深州的機遇,成立了嘉禾花生專業合作社,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模式,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加入到花生種植、運輸、加工、銷售等花生產業鏈條中來。在為深州魯花提供豐富優質的原材料的基礎上,帶動了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目前,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辰時鎮花生產業從業人員達8000多人,小型花生加工企業30多家,花生加工戶200多家,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民的就地創業、就業。據不完全統計,深州市通過"三創兩轉"就地轉移勞動力達5.7萬人。

創建現代農業"第一車間",從生產源頭建立健全農產品無公害標准化生產安全體系。在專業合作社的積極帶動下,深州市已經建立起星火蛋雞養殖示範基地、兵曹優質梨品種示範園等19個無公害示範基地,帶動了1.56萬戶農民按照標准化生產運作,年創產值9.5億元。

在積極開展"三創兩轉"的同時,深州市積極推進以規劃為先導,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的農村新民居建設。目前,全市已初步完成465個村的新民居建設規劃。該市苗木生產專業村--北四王村,通過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人均收入5000多元,為新民居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該村已開工建設的新民居規劃佔地144畝,節約土地500多畝,為苗木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在新組織帶動新產業、新產業促進新民居、新民居推進新農村建設上邁出了第一步。

閱讀全文

與深州新農村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