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農村征地
只要沒有侵犯村民的利益,並經過村民大會的討論研究,並合理對拆遷戶的補償,就是合法的。
首先,家庭承包經營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延包30年不變,30年後也不會改變,這是中央的既定方針。同時,《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土地承包權可以流轉;《物權法》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列為「用益物權」,可以獲得與其他物權一樣的市場交換價值。本文中,就是村民即承包方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以一定期限轉給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沒有違反相關規定。
其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而本招租廣告中明確規定:「便於機械化作業,該地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氣候適宜,利於發展種植業,現以優惠的價格對外招租」等,附合法律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化運作還有利於實現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有利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本文提供的信息較少,但只要建立健全政府監督管理機制、調解仲裁機制和土地流轉的信息化管理機制,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化運作,真正做到「依法、自願、有償」,即可防止變相政府行為、侵佔農民承包地和權力尋租,使土地流轉在陽光下進行。
B. 國家說的新農村是什麼樣子的能不能成功土地會收回嗎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國家為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的穩定性,維護農民長期投入的耕作利益,先後三次規定農地承包15年、30年、50年不變。從一定意義上講,保持特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長期不變是對國家政策的貫徹和遵守,但想借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長期化一勞永逸地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似乎有點過分樂觀,這種強橫的「一刀切」的政策的未必真正有利於農村經濟地長久發展和土地分配的相對公平,調查中就有22.22℅農民認為土地承包應該在十年一下就應該按照需要進行局部調整
C. 關於新農村建設用地,國家有那些規定.
一、農村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二、建設用地規定
1、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可見,我國將集體建設用地分為鄉鎮企業用地、村民住宅用地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用地。
2、只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能入市,而不是所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以純粹盈利為目的,進行相關建設的土地。
國有經營性建設用地包括「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由此可見,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方面,只有鄉鎮企業用地才符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性質,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才能入市。
(3)新農村地還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各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開展土地登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推進土地市場建設,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受當時條件限制,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整體滯後,有的地區登記發證率還很低,已頒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大部分只確權登記到行政村農民集體一級,沒有確認到每一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這與中央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不相適應。
明晰集體土地財產權,加快推進這項工作的任務十分緊迫繁重。按照中央有關要求,到2012年底要把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同時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確定了依法依規、便民高效、因地制宜、急需優先和全面覆蓋原則,即必須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推進;堅持將便民、利民、護民要求貫穿全過程,同時盡可能提高效率。
在中央有關文件總體要求下,允許各地根據自身條件,在滿足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和管理需要前提下,進一步細化政策;對開展綜合整治和需要流轉的農村土地,優先進行登記發證,為整治和流轉提供條件。
盡快完成綜合改革實驗區、農村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地區、城鄉接合部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滿足改革發展和穩定需要。全面覆蓋原則即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應覆蓋到全部農村集體土地,包括林地、草地等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村建設用地
D. 土地回收,一畝地給多少錢呢!還新農村建設的腳步也太慢了吧,
給10000
E. 新農村建設賣地政府還從中有提成嗎
農村土地屬於集體組織所有,用於建設新農村的土地與普通的商業地產開發性質不同,所以當地是不會從中抽取資金的。
F. 新農村建設用地是由建房戶出還是由國家補助
新農村建設用地是由國家出補助的
G. 新農村與宅基地
沒法,都是這樣的
習慣了就好
H. 搞新農村分地方法是安人口分還是安戶口分
依據來農村土地承包法律及自相關政策,國家實行長期穩定而有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為了真正實現這種目的,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國家堅持「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低」的承包政策,禁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隨意收回、調整承包地。但是如果集體留有機動地、新開墾地或者承包地的還是可以分配給新增人口。
I. 建設新農村土地問題怎樣解決
目前《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中有關於農村土地房屋徵收拆遷的相版關規定,還沒有權具體的單行法。
具體到農村承包的土地如果被徵收的話可以得到: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助費。
農村宅基地被徵收拆遷的話可以得到:土地補償費(宅基地使用權)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房屋)。
J. 新農村建設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
農村土地,都是集體所有的,城市的屬於國家所有,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