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新農村發展變化的作文
峰迴路轉,斗轉星移,現如今呀!咱新農村的吸引力可大了,這不就連一心做著打工夢的表叔也甘願拋棄那繁華的大都市,回到「沒有發展前途」老家。剛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咦?怎麼回事?我們現在該走哪條路才對?「哈!……瞧吧您幾年沒回家就忘本了?高樓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呢!我故意和表叔調侃著,只見他東張西望連連點頭,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一張大嘴顯得更大了。「才幾年沒回來,真想不到呀!看來現在是孤陋寡聞了呢!」「知道就好,對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掙大錢去了嗎?不是說窮鄉僻壤埋沒人才嗎?怎麼,洗心革面了?還是脫胎換骨了?「這不是聽說國家政策好嗎?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免除了,買種買肥國家還補貼了,連種地都有補貼金了,有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離鄉去給人打工,傻子才這樣做呢!說到底落葉歸根嘛。」叔叔目光深沉的望著前方,憧憬的想像著他的美好明天。下了公交車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錯車了?」「沒有,放心好了,只不過眼前的條條筆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濘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車疾馳而過。」「出門就是摩托車了。」叔叔若有所思。「喔,對了,咱該給奶奶帶些補品的呀!早應該在縣城買的呀!早應該在縣城買的……」叔叔急了。「嘿……不用急到超市去買不也一樣嗎?「超市?「對啊,現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鄉了!」我得意地笑了。「咱農村會有超市?別開玩笑了。」「哼!還不信,等著瞧吧!」「哈……」一陣爽朗的笑聲早就傳入耳際,走近一看,原來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館里坐著我村的幾位老大爺,「小妮子!你又高興啥呢?三天兩頭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學習吧!現在政策那麼好,九年義務教育了,哪像我們,幾元錢的學費都交不起……」「喲 ,侃爺, 您養那幾頭豬不也補貼了嗎?怎麼,你真羨慕我,也回來上學呀!又不是不允許。」「好丫頭,竟然拿爺爺開玩笑,膽子越來越大了,哈……」全場的人都被逗樂了。「東方紅,太陽升……」王伯伯哼著小曲,滿面春風的走來。「怎麼你小子又有什麼喜事了?」侃爺見狀立即追問。「好事?那當然了,我要安裝太陽能了,條條大路通門口,『熱』到家裡頭,我能不高興嗎?再說了,我還准備再挖沼氣池呢,政府補貼好幾百呢!我們老人也不差呀,都說多子多孫多福氣,養兒防老,現在60歲以上就都有養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兒子們不養活了,全沐浴了黨的恩情啊!」侃爺笑得合不攏嘴。買了營養品,走出超市,天更藍了,樹更綠了,猛然間,我竟發現樹上的喜鵲窩不知何時也追趕時代的潮流,變成了兩層,連鳥兒都住進『高樓大廈』何況人呢?「咳……」聞聲而來的是了奶奶,她手裡拿著農村合作醫療證蹣跚著走向診所,叔叔見狀,不得其解,「你就別裝糊塗了,現在呀!咱農村有新農合對老百姓來說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災,國家還報銷呢!再也不為看病而發愁了!」已經解釋,叔叔才恍然大悟。一路走來,叔叔感慨萬千,「咱新農村的變化可真大啊!現在衣食無憂了,老人養老有低保,小孩上學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家人看病有新農合……你說咱的日子還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東轉河西,沒想到咱農村也會有這么一天。現在呀,我不僅要回來種地了,我還要開辦養雞場,造福鄉里……」激動的表叔滿臉通紅,一邊說一邊望著俺村莊,真彷彿站在一塊塊豐收的莊稼地里,一個現代化的養雞場,望著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樂了,嘿,表叔這回真的回來了。
『貳』 現在的新農村有啥新變化
新農村 新變化 新農民 新生活
曾幾何時,城鄉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而今在庫車,這種差別正在快速縮小。近年來,該縣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完善富民安居、農村道路、通信電網、廣播電視、飲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加快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一體化進程,持續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使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安居富民工程這一重要民生項目啟動以來,庫車縣將其作為解決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最緊迫、最現實問題的優先工程,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推進,自2011年以來,已有18000戶農牧民住進了新房。
此外,庫車縣實施農村「暢通富民」工程、農村建設與生活品質提升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快農網改造升級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擴大農村電話網和互聯網覆蓋面,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群眾,正如吐魯洪·巴拉提說的,「我們的生活比城裡人還要好。」
『叄』 簡單說說農村如今有什麼新變化
一、農村發展變化
現如今農村的發展不斷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越來越完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年來國家對農村的發展建設也投入很大的扶持,現在國家的政策是越來越好,因此在未來新農村的發展變化還會更好,農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二、農村面貌變化
新農村要有新面貌,新思想加入農村,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農民的努力,這幾年來農村的面貌有很大的轉變,隨著農村道路的提升改造升級,村村通公路,土路越來越少,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更加的方便,人居環境整治也讓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變化,每家每戶都蓋起了新房子,村裡面貌煥然一新。
三、農村環境變化
近幾年來,我們看到了新農村的發展,見證了農村環境的改變,農村的變化,農業的發展,持續改善農村環境,建設好美麗的新農村,整治農村環境是新時代下提高農民生活幸福都重大任務,農村環境治理推進,垃圾雜物清理,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保護農村環境整潔有序,尤其是現在,農村農業產業發展發展迅速,互聯網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農村環境整治取得的成效顯著,總之,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任務,最終目標是建立生態美,風貌美,環境美,風尚美,生活美的美麗新農村。
『肆』 近年來,國家建設新農村,你老家的農村變化大嗎
隨著國家如今大力建設新農村,農村裡的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就拿我的老家來說吧,原本就是一個偏僻是小山村,自國家建設新農村以來,首先直接的就是公路修通了,不但是修通了公路還全部是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以後,我們村裡的私家小車也就多了起來。原來農村流行的趕集,現在都不熱鬧了,原因很簡單,每一天都有人把當季的新鮮素菜。肉類送到村裡來賣。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農村的變化已經是非常大了,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今的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大,因為很多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了,留守在村裡的就基本都是老年人,一到了關鍵時刻需要年輕的人的時候就比較困難,比如,一到農村如果有人去世,需要大量年輕人做事的時候就讓人頭疼。怎麼辦?後來就是我們村裡的人自己想到了一個土辦法,雖然看起來不是很人性化但是值得推進。就是每一個家庭必須要提供一個年輕的人來幫忙做事,不談工資。如果你家實在走不開沒有關系,你可以去請,不要錢,但是需要你自己去請。這個辦法雖然土但是很有效。
總的來說,如今的農村是越來越好了,我們慶幸我們遇到了一個好時代!
『伍』 歌頌新農村變化的詩歌
《走在新農村的田野上》
金秋十月,美麗而充實,
內漫步在新容農村的田野上,
映入眼簾的,
是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氣象。
稻田裡,
不見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
只有收割機在奔忙,
奶牛在荒坡邊悠閑地覓草,
豐收的歌聲在飛揚。
果園里,
碩果累累發出陣陣果香,
金燦燦的桔子綴滿了山坡,
還有那收獲的喜悅在盪漾。
農家院子里,
拆了舊瓦房,蓋起了新樓房,
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淌。
電視機前老奶奶幸福的笑意寫在臉上。
校園里,
義務教育普及進萬家,
農家子女都走進了知識的殿堂,
新建的教室,寬敞又明亮。
還有那琅琅的讀書聲在飛揚。
新農村建設讓千家萬戶改變了模樣,
惠民新政引得千家萬戶齊歌唱!
『陸』 新農村新變化新風貌
《新農村 新變化 新風貌》系列報道
(主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給我縣農村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為充分展示這些變化,從今天起我台在《全南新聞》節目中推出慶國慶七集系列報道《新農村、新變化、新風貌》。今天我們播出系列報道的第一集《新農村新鮮事 農民用上太陽能》。)
(現場導語:觀眾朋友,這里是全南縣金龍鎮陂頭村。目前,這個村65戶人家中有58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成為全南縣第一個特色生態新村。)
金龍鎮陂頭村距離縣城2公里,縣道穿境而過,依託優越的地理條件,這里的村民率先富起來,家家戶戶建起了小康樓。然而村民們仍然保留著農村一些固有的習慣,65戶人家中大部分還採用燒木柴的方式來燒水洗涮,只有幾戶的人家使用了液化氣。在新農村建設中,縣委、縣政府號召廣大農民告別生活陋習樹新風,出台政策鼓勵扶持農戶改灶節能。優惠的政策尤如一塊巨大的磁石緊緊吸引著陂頭村的農民,他們家家戶戶都在自家樓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吹響了全縣200多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特色生態新村的號角。
溫芳貴就是其中受益的一位。原來他家用液化氣,每隔個把月就要上縣城去換一次氣,真是花錢又費力,十分不方便。自從用上太陽能熱水器後,差不多的天氣都有源源不斷的熱水供應,只要一扭水龍頭,熱水便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流出來,方便極了。
(采訪 金龍鎮陂頭村民溫芳貴:(一天儲蓄的太陽能)對家庭有五、六個人的基本夠用,像我家兩三個人的可以洗三四天。(現在用太陽能)可以節省這些能源,在經濟上也更節省,又方便,不做其他,打開來就可以洗。)第三集《網路學校 農民致富的橋梁》
(主持:市場的瞬息萬變,讓農民摸不著頭腦,信息的不暢通成為阻礙農民致富的一道高高的門檻。針對這種情況,龍源壩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率先成立「農民科技網路學校」,為農民獲取市場最新的致富信息和科技信息搭起了一座橋梁。系列報道《新農村、新變化、新風貌》今天播出第三集《網路學校 農民致富的橋梁》。)
(現場導語:這里是龍源壩鎮農民科技網路學校。國慶期間,瑤族群眾來到這里尋找致富信息,聯系生產訂單,盡情地在網路世界裡淘金。)
居住在這里的瑤民屬於「過山瑤」,是瑤族中的一支。今年整體搬遷到圩鎮後,瑤民們迅速融入這個精彩的世界裡,瑤民李勝明辦起了一家有30台機器的針織廠。在以往都要親自到廣東去拉訂單,讓人疲憊不堪。網路學校的成立使他如虎添翼。如今,他幾乎每天都會來網校了解市場行情,並且還與遠在廣東的老闆洽談生意,在網上聯系生產訂單。
(采訪 全南瑤民李勝明:今天,我通過網路,與廣東東莞的老闆簽訂了一份針織產品供貨合同,總的數量有8萬件,貨款有20多萬元。)
這個網路學校,現已配置十多台電腦。別看它地方小,「麻雀雖小可五臟俱全」,網校還聘請了專業技術教師,結合農時季節,為農民開展蔬菜、瓜果、畜牧獸醫、水產養殖、病蟲害防治等各種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同時還在網上發布一些產品供求信息。
在網路學校里,村民們操縱滑鼠在互聯網的海洋里盡情遨遊,或者查找農作物防病知識,或者瀏覽種養新技術新方法,或者在網頁上宣傳推廣農家的特色產品,忙得不亦樂乎,美滋滋地在網上長一份見識、學一門技術、淘一把金。第五集《新農村成為婚紗攝影的外景基地》
(現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給農村的喜人變化,真是說不盡、道不完。觀眾朋友,這里是金龍鎮來龍村新農村示範點,經過新農村的建設,這里不僅變得更美更整潔了,而且成了城裡人休閑遊玩的場所。《新農村、新變化、新風貌》系列報道,今天播出第五集《新農村成為婚紗攝影的外景基地》。)
成片的竹林蒼翠依舊,鵝孵石鋪就的曲徑正向幽幽竹林深處延伸,整齊的房屋修葺一新,村容村貌換了新顏……現在的來龍村,猶如破繭而出的美麗蝴蝶,翩翩飛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天空里。在這里,只見一對新人在專業攝影師的指導下,或相對而笑,或相擁而戲。新郎溫文爾雅,新娘嬌艷欲滴的樣子掩飾不住他們內心的幸福。隨著攝影師咔嚓、咔嚓,一次次按下相機的快門,他們的幸福也一次又一次定格在新農村裡,凝固在這片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
這對新人一會兒來到清澈透底的小河邊,一會兒坐在村民茶餘飯後、朝夕晨昏休閑的石凳上,一會兒停在密密匝匝的竹林中,一副不知疲倦的態勢,彷彿要把新農村裡所有的美好景色都收藏在他們喜慶的相冊里。
(采訪 全南攝影師 溫春黎:象婚紗(攝影)這種時尚的東西走進新農村,其實就是新農村建設帶給我們的好處。以前我們拍婚紗照出外景是一個頭痛的事情,現在新農村(建設),很多景點,搞了竹林、修了小路,修得非常漂亮。很多客人都建議我來(新農村)拍,拍得效果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