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新農村改造回遷房出現過梁裂縫應該什麼部門解決
回遷房就是發展商徵收土地時,賠給回遷戶的房子;商品房就是由發展商自己出售的房子。每一個樓盤基本都有回遷房,一般回遷房的售價都普遍低於商品房的售價。回遷房與商品房一樣,都有房產證,有房產證的回遷房是可以上市交易的。沒房產證的,回遷戶手持的是購房合同,無法上市交易。
購買手續:
購買回遷房與購買商品房的手續是一樣的。
1、憑拆遷證明和身份證簽訂購房合同並結算房款.
2、按合同規定交房款並取回發票.
3、憑拆遷證和購房合同等到房產交易中心大廳辦理房產證手續.
4、視房屋面積大小減免部分或全部契稅.
5、憑房產證和契證到國土資源局辦理土地證手續。
『貳』 為什麼棗庄市中區的樓盤規劃的不像新城和薛城還有滕州那樣,市中區很多新樓盤就像新農村改造一樣。
地下是空的,很多地方只能蓋多層
『叄』 土地綜合整治怎麼和農村社區建設聯系起來
你好!可以參考下這篇小論文。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重頭戲。各地黨委政府對此非常重視,正在積極穩妥推進,成績可圈可點。此項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工作難度大,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應該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同步開展。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要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充分銜接。筆者經常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蓋新房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加之我國建設新農村的需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應運而生,是符合我國廣大農民願望的。但是好事如何落到實處,這就需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相銜接。新型社區建設以後,老的存檔如何處理?新型社區要佔地,用地手續如何報批?新型社區不能再攤大餅式的發展了,而是應該集約節約用地,同時要考慮學校、文化廣場、醫療室等各項公用事業的集中合理擺放,因而新型社區建設時一項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相輔相成的大工程,需要集中全社會的力量統籌各方面的關系全力辦好。避免新型農村社區違規違章強佔耕地、亂建房屋,避免重復建房,減少將來拆遷阻力。
科學規劃,看得見山水。新型社區建設不能盲目上馬,更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要不顧農村實際一刀切。一定要先編制總體設計,編制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制定新型社區規劃應該尊重農村實際,做到科學規范、布局合理。盡量留住原有的池塘、樹木,不要盲目地推平或砍伐。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社區要適合農村,適合農民居住特點,保留村莊特色和原生態的地貌特點。要完善公廁及垃圾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農村清潔隊伍,負責社區的日常清掃和垃圾的定時清運,並加強對廢品收購站的管理,使農村生態環境得以徹底改善,打造環境整潔、配套設施齊全、風景優美、舒適宜居的新型社區。
因地制宜,留得住鄉愁。新型社區規劃分區,應盡可能安排同宗同族鄰居,同一村的村民也要盡可能集中在一起。因為長期在一起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他們住在一起,相互知根知底,便於協調各種事務。這種割不斷、舍不掉的親情鄉愁,更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只有留住鄉親鄉愁,新型社區才能建成牢固的精神家園,不僅新在村容村貌上,而且也有和諧的基礎在社區住戶之間,更利於以後社區的管理和發展。
『肆』 山東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全省農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並點,讓農民全部住進蓋高樓,建立新型農村社
農民都住樓房,地固然承包,沒錢的成了打工仔,替別人種地,又回到了地主時代,到時免不了有造反的。又要農民起義了
『伍』 農村舊村改造中的新聚集社區和有機更新的區別
舊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體地、有步驟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質生活環境,以便從根本上改善其勞動、生活服務和休息等條件。既反映城市的發展過程,城市空間規劃組織以及建築和社會福利設施的完善過程;又表示物質成果,反映當時的建築和福利設施狀況。舊城改造是個不間斷的過程,取決於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速度。
內容包括
①改造城市規劃結構,在其行政界限范圍內,實行合理的用地分區和城市用地的規劃分區;②改善城市環境,通過採取綜合的相互聯系的措施來凈化大氣和水體,減輕雜訊污染,綠化並整頓開闊空間的利用狀況等;③更新、調整城市工業布局;④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統;⑤改善城市居住環境並組織大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把舊街坊改造成完整的居住區。
2
舊村改造
進行舊村改造,是推進郊區城市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有利於進一步規范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土地集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利用水平;有利於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有利於加強農民住宅建設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質量,增強農村地區的抗災防災能力;有利於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摘自《北京舊村改造試點指導意見》)
編輯本段舊村改造主要工作內容
舊村改造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村域規劃編制,居民點改造建設,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產業結構提升等內容;主要通過對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低效無序利用的改進提高用地效率,改善村居環境,騰退建設用地,並將騰退出的土地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提升。 由於舊村改造往往涉及面積較大,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長期滯後,對大多數村來說,舊村改造費用往往難以承受,因此,在舊村改造過程中,相關部門允許採用村民集資,村集體籌資和市場融資相結合的方式,引入社會資金力量進行舊村改造,但由於其他配套政策的滯後,尤其是在集體土地流轉經營方面的問題,給改造工作帶來了很多問題,在舊村改造工作中出現了變相小產權方,缺乏後續資金投入和合同欺詐等問題,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積極配套相關土地和經濟政策,一方面需要加強項目管理,監督資金使用。 同時,舊村改造工作也出現了相當多的成功案例,通過舊村改造,村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進,通過對騰退土地的再次開發,帶動集體經濟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各自村域經濟的發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