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聯系與發展的觀點,聯系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分析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歷
人們都希望來生活在一個和諧自美好的社會中。把希望變為現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而節約正是我們對社會履行責任的方式之一。其實,只要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做到節約並不難。比如,隨手關燈關電腦,兩面使用復印紙,減少跑冒滴漏,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向周圍的人大力宣傳要節約資源,為引導合理消費方式,為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節約的實際行動來增進社會的整體和諧。
Ⅱ 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論文3000字怎麼寫
城市與農村生育觀念
——差異,變化趨勢及原因分析
摘要:人口問題——無論是上世紀人口增長過快、還是現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一直都是困擾我國的一個大問題。下面通過對生活環境、文化程度、經濟基礎、社會政策四方面對城市與農村生育觀的差異變化趨勢及成因進行分析。
關鍵字:城市與農村 生育觀 差異 變化趨勢 成因
前言:人口問題——無論是上世紀人口增長過快、還是現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一直都是困擾我國的一個大問題。無疑,人們的生育觀念主導了人口的數量與質量,作為我國建設的主體——城市與農村,在人口生育觀念上究竟有怎樣的差異?它們在上世紀一直到現在分別是怎樣變化的?它們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主體:從上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們就在不斷的發現和找出問題,從農村觀念的落後,教育的欠發達,城市普通家庭經濟的壓力,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保障都是農村和城市生育觀念產生更大的區別的原因。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城市中夫婦的生育觀發展到了「一個太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程度;而農村由於生產需要,任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加上傳統觀念「傳宗接代」的桎梏,「重男輕女」的生育觀比較普遍。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只生一個好」的口號響徹全國,全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城市中夫婦的生育觀逐漸轉變為「只生一個好」;而農村中,由於種種原因,計劃生育政策得不到普及實施,在農村夫婦中任然有部分保留原有生育觀念。在廣大農村,由於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社會保障能力薄弱,部分群眾想生男孩、多生孩子的願望比較強烈。但懷孕後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技術支持鑒別胎兒性別,只是簡單的懷孕、生小孩,如果是女性,繼續生,一直生到男孩為止。廣為流傳的「超生游擊隊」就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對於這一部分人群,控制手段不同於其他,需要採取的措施是在積極宣傳的同時,建立健全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制度,要積極建立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有利於計劃生育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單純的法律控制手段效果不太明顯。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本世紀初,國家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嚴厲懲治「多
生、偷生」,加上各類環境因素等,城市與農村的生育 觀基本趨於一致,都提倡「獨生子女」政策,「只生一個好」真正的到貫徹。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從部分發達的大、中城市所做的人口普查來看,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雖然持續進行計劃生育政策,但為了緩解國家老齡化趨勢,在計劃生育政策的控制尺度上有所放寬,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條件的夫婦開始考慮是否生育「第二胎」。
我們都知道,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的居民點。城市以非農業產品作為主要生產物,重視手工及工業技術,科學發展速度遠遠大於非城市地區,因此,城市居住人口素質相對農村人口素質較高。城市人口的平均素質較高體現在文化水平較高、生產力較高等等。
變化趨勢:近幾年來,一個數字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少媒體稱,中國男女比例出現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將有數千萬的男子無妻可娶,而且這一現象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不難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
(一)、與此相對應的數字是,2004年7月15日,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透露,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達到135:100,大大偏離了103-107的正常范圍,形勢不容樂觀。
(二)、性別比例嚴重背離正常范圍,勢必會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主要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我們國家應當加大對非法鑒別胎兒性別的查處力度,力爭扭轉這種不利趨勢。
(三)、出生嬰兒性別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嬰對應的出生男嬰數。2004年以來,隨著國家領導層的關注,新聞媒體的持續報道,公眾對於該問題的認識逐漸深入,已經意識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男女平等、少生優生的社會新風,同時還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生育女孩家庭的後顧之憂。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作為調控社會、平衡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控制出生嬰兒性別比方面也應發揮其自身獨特的作用,與其他手段形成一個控制體系,共同為控制出生嬰兒性別比作出貢獻。
原因分析: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改革創新首先是理念的創新。只有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這一核心理念,確立依法宣傳教育、按需宣傳教育、宣傳教育也是服務、宣傳教育虛實結合等新理念,才能做到在宣傳教育理念創新的前提下,創新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內容、方式等,進而提高宣傳教育的效果,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我國近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而要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又必須抓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由於宣傳教育在整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始終處於首要地位,其改革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是行為的先導。」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以下簡稱宣傳教育)的改革創新首先是理念的創新。為此,本文擬就宣傳教育的理念創新作一初步的探討,以求教於方家。
宣傳教育理念的創新涉及諸多方面,很難在一篇短文內闡述清楚,所以,只能擇其要而言之。我以為,在宣傳教育理念創新方面,至少要確立如下幾種新的理念:
一、宣傳教育的核心理念
最近,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主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絕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否則,就離開了它的「第一要義」,就無所謂發展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要發展,宣傳教育的理念要創新,其核心就是要確立這科學發展觀。確立了這一全新的理念,方能在宣傳教育工作實踐中創新內容、形式等,從而營造一個好的強烈的社會輿論氛圍,引導廣大育齡群眾確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推動社會主義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設,最終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依法宣傳教育的理念
依法宣傳教育是依法行政的內容之一。過去,在計劃生育系統,一提到依法行政,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政策法規部門,認為只有政策法規部門才涉及依法行政的問題,而宣傳教育部門似乎與依法行政關系不大。事實上,這正是宣傳教育理念需要創新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下簡稱《人口與計生法》)第一章第二條第三款明確規定:「國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以法的形式將宣傳教
育確定下來,使之有了法定的重要地位,這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其意義是極其深
遠的。宣傳教育不再是停留在計劃生育工作經驗的層面上,而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是依法必須進行的。依法宣傳教育,除了以上所說的宣傳教育在《人口與計生法》中具有法定地位外,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宣傳教育必須依法進行,宣傳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以此規范人們的生育行為,同時,為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而營造輿論氛圍。這也是宣傳教育理念創新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三、宣傳教育虛實結合的理念
宣傳教育的虛實結合,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宣傳教育必須既務虛又務實,做到虛實結合。最近,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關愛女孩」行動,以人為本,從人們群眾最關心的具體問題抓起,從建立有利於女孩及其家庭發展利益導向機制出發,將宣傳新的生育觀念融入為群眾辦實事之中,便是宣傳教育虛實結合的一個典範。
(二)、是宣傳教育也有硬指標。過去,人們總是將宣傳教育視為「軟任務」,認為宣傳教育就是「搖搖筆桿子,耍耍嘴皮子」,沒有硬指標,也不能直接產生效益,因而,經常要宣傳教育給所謂的計劃生育中心工作如年終考核等讓路。這種宣傳教育僅是「軟任務」的理念,也是一種亟待更新的理念。宣傳教育,雖說不能立竿見影,但其長遠效益是毋庸置疑的。這種長遠效益突出地表現在人們婚育觀念的根本轉變上。況且,新的時期,新的形勢,給宣傳教育帶來了新的變化,新的要求,宣傳教育已不全是「軟任務」,而有了「硬指標」。此外,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是我黨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將這項工作納入黨的宣傳工作的大系統,統籌安排,這也是需要確立的新的理念。這一問題不難理解,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總而言之,要創新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理念,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唯其如此,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導宣傳教育工作實踐,使中國人口保持平衡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緒論、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六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第一章第八章人民出版社06版、
4.《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下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5.《人民日報》2002年3月4日。
6.《應用文寫作》中調查報告部分。http://..com/question/201627701.html?s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