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國農民運動會的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
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於年10月26日—11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辦。本屆農運會共設田徑、游 泳、風箏等15個大項、180多個小項的比賽項目,有包括台灣省在內的32個農民的優秀體育健兒代表團,3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本屆農運會以「拼搏、創新、和諧、小康」為主題,以「綠色農運、金色夢想」為主口號,吉祥物為「同同」,會歌為《風浩盪情飛揚》。 2008年10月26日晚,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舉辦後的首個全國性體育 盛會——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在海峽西岸名城泉州隆重開幕。全國九億農民的優秀體育健兒代表和海內外4萬多名觀眾齊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見證中國農民體育的盛大節日 旌旗獵獵,海風陣陣,泉州盛情邀約來自全國的農民健兒。第6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在福建省泉州市隆重開幕,這是農運會創辦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本屆農運會共設15個大項、180多個小項,將有包括台灣省 在內的32個代表團的3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與以往歷屆農運會相比,第6屆全國農運會無論是比賽項目、金牌總數,還是運動員人數,都將是最多的一次。作為上屆農運會金牌榜的第一名,廣東代表團派出200餘名體育健兒參加本屆比賽。本屆農運會將於11月1日閉幕。 全國農民運動會創辦於1988年,每4年舉辦一屆,前5屆農運會分別在北京、湖北孝感、上海、四川綿陽和江西宜春舉行。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定期舉辦全國性農民運動會的國家。本屆農運會以「拼搏、創新、和諧、小康」為主題,以「綠色農運、金色夢想」為主口號,吉祥物為「同同」,會歌為「風浩盪、情飛揚」。這也是福建省第一次舉辦全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 與歷屆農運會相比,本屆農運會具有五個顯著特點: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下舉辦的;是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生動實踐中舉辦的;是在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區這個特殊區位舉辦的;是創辦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體育盛會;是在中國體育裝備品牌之都舉辦的。 台灣省首次組隊參加農運會,133名來自寶島台灣的體育健兒將和其他代表團的選手一起,對255枚金牌和一等獎展開激烈角逐。另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東南亞。 僑胞等將組團觀摩農運會,預計觀摩這次農民體育盛會的各界人士將達到創紀錄的4萬多人,成為本屆農運會的一大特色。本屆農運會是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後舉行的第一個全國體育盛會,尤其是在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在此新形勢下召開的第6屆農運會也有了更深的含義。 隨著經濟繁榮,廣東農村體育健身事業蓬勃發展,參加體育健身的人群,普遍占鄉鎮人口的40%以上。上屆農民運動會,廣東代表團以22金、9銀和16銅名列金牌榜首位。廣東省政府對全國農運會高度重視,省農業廳、體育局、農民體協密切配合,共組織24支男女運動隊200餘名選手參加全部15個大項的爭奪。 會徽沿用往屆農運會會徽的主體標識,由三個變形的字母「N」組成,分別代表農業、農村和農民(「N」是農字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表示農民運動會是全國農民的體育盛會,是為宣傳貫徹黨對農業、農村工作方針政策服務的。「N」變形似運動員奔跑和跨越的形態,體現了我國農民對體育事業的熱愛和積極參與,象徵著全國農民齊心協力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三個「N」字採用藍、黃、綠三色,分別代表天空、大地和莊稼,喻示農民體育植根於祖國大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2008福建·泉州」,意為本屆農運會200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 「同同」身著綠色葉形兜肚,綠葉上配有農運會會徽,寓意農民體育運動。 根祖國大地;頭頂十片刺桐花瓣,寓意本屆農運會紅紅火火、十全十美;腳穿海船形鞋子,寓意泉州擁有享譽中外的「海絲文化」,腳踏海浪激流勇進,寓意福建、泉州人民具有不斷進取、敢於超越的精神;充滿激情地張開雙臂,寓意福建、泉州熱情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右手高舉東西塔形象的聖火,幻化成富有動感的「6」字造型,左手伸出大拇指,寓意第六屆全國農運會圓滿成功。命名「同同」,取同心、同德、同根、同源之意;象徵9億農民同心同德奔小康,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共盼統一之寓意,且與刺桐花諧音。 入選會歌《風浩盪情飛揚》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泉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謝萬智作詞,福建省歌舞劇院青年作曲家盧榮昱作曲。《風浩盪情飛揚》藝術地詮釋了「拼搏、創新、和諧、小康」和「活力泉州、快樂農運」理念,突出「三農」特性,突出舉辦地泉州鮮明的地域特色,凝聚著九億中國農民對生活的激情。 比賽項目:民兵軍事三項、 中國象棋、田徑、龍舟、中國式摔跤、武術、毽球毛毽、男子籃球、女子籃球、釣魚、舞龍舞獅、乒乓球、自行車載重。 主題——拼搏、創新、和諧、小康 舉辦理念——活力泉州,人文農運 舉辦目標——力爭把本屆農運會辦成運動成績最好、服務質量最佳、展示形象最優、「海西」特色最鮮明的農民體育盛會。 四大特點——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是創辦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民體育盛會。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舉辦的農民體育盛會。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是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新實踐中舉辦的農民體育盛會。舉辦第六屆全國農運會,必將與泉州品牌經濟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
❷ 第六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女主持
是阿偉
❸ 新農村電視藝術節的獲獎之最
歷屆獲獎之最獲獎最多的女演員王茜華分別於2010年第二屆憑《胡楊女人》、2014年第六屆憑《我在北京·挺好的》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王力可分別於2013年第五屆憑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再於2014年第六屆憑《大村官》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獲獎最多的男演員李洪濤分別於2013年第五屆、2015年第七屆兩次最佳男配角獎
❹ 第六屆人口普查為什麼還要查住宅面積難道是搞新農村建設(合村改居)
不是的,主要是調查我國目前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居住情況,為「十二五」計劃提供一個數據基礎。
❺ cctv-7第六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什麼時候播出
誰說會與我騎迴旋木馬天黑透了伴我一起歸家
❻ 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
自從有了城鄉戶籍的差別,直至今日,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社會地位和福利的差異,大城市戶口和中小城市戶口之間也有許多不平等,比如在就業、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就存在有歧視。特別是在中國城鎮中有大量的流動人員,因為戶籍制度,他們並不能和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這實際上就是在違反憲法規定的公民平等的原則。所以,城鄉戶籍差別帶來的更沉重的惡果就是限制了城鄉之間和不同地區之間人口的自由遷徙和選擇居住地的權利。
(一)戶籍制度與農民的政治權利平等。政治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憲法的規定參加國家生活的權利。它是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一個重要內容。凱爾森認為:"我們所了解的政治權利就是公民具有參加政府,參加國家意志形成的可能性,用實在話來說,這就意味著公民可以參與法律秩序的創造。"具體而言,政治權利就是平等地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監督權、罷免權等權利。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諸多政治權利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權利,是實現其他政治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我國憲法第34條亦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農民的這一權利卻受到諸多限制。例如,我國選舉法第16條規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四倍於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換句話說,在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方面,四個農村選民才頂一個城市選民。而農村代表與城市代表劃分的依據正是戶籍。此外,從全國人大歷年的代表構成看,第一屆農民代表63人佔5.14%;第二屆67人佔5.46%;第三屆209人佔6.87%;第四屆662人佔29.4%;第五屆720人佔20.9%;第六屆348人佔11.7%;第七屆與工人代表合佔23%;第八屆280人佔9.4%;第九屆240人佔8%。⑤這些事實說明:在全國人大代表各額中,農民以其佔80%的人口基數僅得到了極不相稱的席位。由於政治生活中缺少農民的聲音,現實生活中各種坑農、害農的事件不斷發生,農民負擔問題難以解決就可想而知了。
(二)戶籍制度與農民的經濟權利平等。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的天性。經濟利益則是實現幸福生活的源泉,正如任何社會都不能離開經濟基礎而存在一樣,任何個人也都不能離開經濟利益而生存。因此,經濟權利構成了公民整個基本權利體系的基礎。經濟權利實現的平等程度直接制約其它基本權利實現的平等程度。那麼,我國城鄉公民經濟權利實現的平等程度如何呢?據《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52年城市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是農民的2.4倍,現行戶籍制度確立以後,這一比值不斷擴大,1978年達2.8倍,1999年達4.1倍,目前這種不斷擴大的趨勢仍在繼續。需要指出得是,我國農業尚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零散農戶生產向集體化生產的轉變過程中,各地的生產力水平極不平衡。把一些還處於黃牛耕地式的農產品推向市場,這種缺乏基本保護的競爭本身就很不公平。然而就是在這種生產力極低的狀況下,農民還承擔著高額稅負和各種費用。在有些地方,農民一年辛苦換來的若干"白條子"就是對農民經濟平等權的一種嘲諷。此外,農民還要面對各種不平等的消費、社會保障政策。比如農話比市話貴,農業用電比城市用電貴,等等。在社會福利方面,長期以來,國家每年為城市居民提供幾百至上千億的各類社會保障,城市職工享受退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多項社會福利,農村卻只有少量貧困人口享受一點微薄的社會救濟。
(三)戶籍制度與農民人格權利平等。人格權是個人置身社會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格權利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內涵,也是人權保障的基本內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行戶籍制度所確立的二元社會結構造就了我國公民人格權利不平等的現實。在今天的城市裡,幾乎所有的臟、累、差的工作都成為農民的"專利"。即便農民工與市民同在一個單位工作,他卻不能和市民正式工一樣累計工齡,不得評定技術職稱,不能得到進修與培訓的機會,沒有升職晉升的希望,分不到住房,享受不到公費醫療、退休待遇,沒有失業救濟,一遇經濟不景氣或政府治理整頓,可使其立刻變成為無條件清退的對象。如現階段,我國城市失業和下崗現象日益嚴峻,許多地方政府把外來務工的農民看作是城鎮職工就業的障礙,從而制定了一系列排斥和歧視農民工就業的政策。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在某種意義上,"農民"本來只是一種職業稱呼,專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應該和從事其他任何職業的人一樣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而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卻把整個公民劃分為"農村人口"和"非農村人口"兩大陣營,農民不只是一種職業稱呼,更是一種不可輕易變更、且需世代承襲的身份。也許,令外國人難以理解的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名詞,比如"農民"、"農民企業家"、"外來妹"、"暫住證"等等,對中國人來說卻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在人身損害賠償標准上,也存在差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中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還有,農村的房地產國家限制其流通,造成農村的房地產不升值。還比如社會保障方面,農民就沒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也不具有享受低保的資格等等。
總之,雖然法律上規定平等,但還是有很多的事實上的不平等
❼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大,中農富通,關於舉辦「第六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暨國際農業科技交流會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政策及發展戰略,用發展新理念***「三農」新難題,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推動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攻堅克難,全面推進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落實,在成功舉辦五屆會議的基礎上,組委會特舉辦「第六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暨國際農業科技交流會」。
本次會議旨在通過邀請各級政府領導、業內專家、國際嘉賓、龍頭企業家代表、金融機構負責人、媒體等研討交流、把脈獻策,以園區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以縣域為單位,促進扶貧攻堅,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實現開放合作共贏。會議相關事項如下:
一、會議主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區域協同·開放共贏
二、會議時間:2016年9月13日-14日
三、會議地點:廣西·玉林
四、會議規模:800人左右
五、參會嘉賓:各國駐華使館農業參贊,農業部、科技部等部委辦、局領導,全國各地省、市、區縣主管農業領導、農委主任(農業廳、局長),農業科研院校專家教授,知名涉農企業代表及農業重點示範園區主管領導等。
六、參會媒體: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廣西電視台、廣西人民廣播電台、玉林電視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縣域經濟報、南寧晚報、南國早報、廣西日報、玉林日報、鳳凰網、騰訊、新浪、搜狐等50餘家媒體。
七、會議費用:會議收取會議費3000元/人,包含會議期間食宿費用(標准間住宿,2人/間;用餐統一安排)。
其他會議增值服務及合作項目可來電咨詢組委會或詳見附件4。
八、同期活動:「2016國家農業公園」優秀案例徵集、「2016中國特色小鎮」優秀案例徵集、大會論文徵集、2016年度縣域農業發展頒獎活動、第三屆現代農業新技術展示會。
相關會議議程可到中農富通,農業規劃網或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城鄉規劃網下載。
❽ 農村一戶一宅的政策是從哪一年頒布實施的
農村一戶一宅政策是從1986年開始頒布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專62條規定:屬
農村村民1戶只能擁有1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❾ 現代農村適合發展什麼項目
靠第一產業,在農村,可能已經養不活幾口人了,不然哪來那麼多農民工進城打工?搞第二產業,在農村,競爭不過城市,無論人力財力,各項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加入競爭。搞第三產業,似乎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唯一出路。我不知道你家鄉在哪裡,不管在哪裡,都可以考慮以城市為依託,建設服務型新農村。五六十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高峰期,十年後,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口都將進入老齡化。城市擁擠的空間、污濁的空氣、緊張的節奏、將越來越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環境。農村的曠野,清爽的空氣,新鮮的時蔬,無不為城市老年人創造了一個回歸田園、返璞歸真的好場所,可否考慮在農村建設為城市老年人提供服務的社區?這樣做,第一,為農民工進城打工開辟更多空間;第二,減輕城市家庭生活負擔;第三,為農村留守人員提供就業機會;第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縱觀歷史,一個地區如果要實現經濟起飛,沒有移民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移民,就沒有經濟活動。美國是一個最大的移民國家,是世界頭號強國,這都不用說。香港是個移民城市,經濟騰飛有目共睹,上海是個移民城市,其經濟技術領先全國,最為明顯的是深圳,它從小漁村成為大都市,僅三十年時間。把老年人吸引到農村,為其提供服務,才有機會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的狀況。光靠國家政策、國家投資,終將後繼乏力。把眼光看得遠些,才能做出明智的抉擇。
❿ 農村一戶一宅的政策是從哪一年頒布實施的
農村一戶一宅的政策是從1986頒布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