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參考文獻新農村

參考文獻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1-01-06 15:45:52

⑴ 探析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與這篇論文有關的參考文獻 很急很急 謝謝了

探析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工商管理學院05級 巫競盛 倪力文 黃京霞
內容提要:目前,我們正站在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社會國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起點。將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貫徹落實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是農村建設一項重要舉措。本文將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給新農村建設產生的積極作用做簡要探討分析。
關鍵詞:社會主義 榮辱觀 新農村建設 思想意識
一、引言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委員時,發表了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講話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表達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在現代化之路上,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人心的堅強紐帶,是實現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科學發展觀在本質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它將為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提供堅實的價值觀支撐和倫理道德保證。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我們正站在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起點。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貫徹落實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之中是一項重要舉措,它對於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精神風貌,構築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實現和諧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6年7月,實踐隊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指導思想,追求學習「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前往台州組織開展社會暑期實踐活動。結合實踐情況,現就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談幾點認識。
二、榮辱觀對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的是需要農村基層和廣大農民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適合於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和是非觀念。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是非、善惡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相信這種文化和是非觀念一旦形成並深入人心,就能夠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層面發揮其廣泛、穩定而持久的影響,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撐。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處在起步階段,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新農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解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我們認為,經濟發展和生活富裕是新農村建設要實現的經濟要求,鄉風文明、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是新農村建設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培育新型農民是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中人才的必要保證。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新農村建設的道德標准。「八榮八恥」涉及人生態度、公共行為、社會風尚等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是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指向。新農村建設如果一味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思想道德建設,就會迷失方面,最終農村經濟建設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產生巨大沖擊。
(三)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需要全黨、全社會、全國人民做出長期的、艱苦的努力,需要正確處理好農村內部潛力和外部支持的關系。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發揚農村先進文化,努力培育有技術的新型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三、充分認識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新農村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在現階段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要切實加以改變。以下涉及到與榮辱觀有關的內容進行具體探討分析:
(一)理論認識存在偏差
由於廣大農村地區受教育程度較低,在新農村相關理論認識上存在著一些偏差,其主要表現有三點:(1)對新農村涵義認識的偏差。有的把新農村建設簡單地理解為村莊建設;有的只注重硬體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等軟體建設;(2)對新農村政策認識的偏差。一些村中的許多群眾還存在著新農村建設是政府事的模糊認識。農民對「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思想認識不到位,活動的參與度不高,工作的廣泛性不夠;(3)對建設過程認識有偏差。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歷史過程。有些同志對開展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缺乏農村建設的主動精神和緊迫感。
(二)農民素質偏低,培訓意識缺乏
農村居民思想觀念、文化水平等與和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2006年8月16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會議上表示:在中國4.9億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3%,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佔36.7%,而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不足5%,相對偏低的農民素質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加快發展農村社會教育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我國農村未來的農業生產,不僅面臨具有基本農業生產技能的勞動力缺失的問題,同時還需要有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勞動者。因此必須加快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機制,對農村廣大農民開展義務農業技能的培訓,鼓勵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研究生到農村去,加速推進建立新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促進機制。通過不斷的努力將整個農村的農民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農民經濟負擔沉重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必須通過發展集體經濟來充實資金來源。但在當前體制下,農村集體經濟還承擔著社區內部的教育、衛生、治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公益事業開支,社會負擔沉重,新農村建設面臨著資金瓶頸制約。據統計:教育支出佔到家庭總收入的30%,成為農村家庭的最大支出;農戶每年的醫療支出約占農戶全部支出的10%等,在中國相對比較貧困的農民來講,根本難以在資金上對新農村建設提供長期強有力的支撐。
(四)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政府要承擔較多的義務,其主要表現在:(1)義務教育環節薄弱,教育支出佔到家庭總收入的30%;(2)農村衛生狀況令人堪憂,尤其是農村飲用水問題,目前仍有12.48%的農村人口沒有飲用自來水,另據有85%以上的農戶沒有使用無害化廁所;(3)人居環境嚴重破壞,絕大多數農村根本沒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亂丟,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的現象仍較為普遍;(4)醫療設備十分簡陋,醫療費用巨額支出,據了解:農戶每年的醫療支出約占農戶全部支出的10%。
四、加強社會榮辱觀,推動新農村建設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科學發展觀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並將為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提供堅實的價值觀支撐和倫理道德保證。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即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好農民問題,使農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工農業全面發展、城鄉二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
(一)加強榮辱觀教育,創建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誠信,既是品格,素質和能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孔子曰:「民無信不立。」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其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如此,我們各級政府除了要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外,還要教育好廣大農民群眾信守承諾,講求信用。誠實守信,不僅是為人處世之本,也是經商之本;不僅是改革開放之本,也是發展進步之本;不僅是治軍治政之本,也是治國治家之本。因此,在全社會開展社會榮辱觀教育,不僅有利於人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也牢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德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榮辱觀教育,堅持服務人民的態度。英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會群體的嘉獎,這就是一個人都需要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加強榮辱觀教育,以服務人民為榮,是社會的一項根本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胡錦濤同志指出,黨的領導是其根本保證,黨員必須廣泛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長遠目標。
(三)加強榮辱觀教育,維護社會安定有序健康發展。在社會生活中,一方面需要各種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監督,以建立各種正常的秩序,使人們能夠順利地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更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會達成一種普遍認同的健康向上的價值理念,形成維系社會安定和諧的精神紐帶和道德風尚。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初步階段,作為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四)加強榮辱觀教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個社會的和諧,不僅包括經濟的和諧、政治的和諧,還包括生態的和諧,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鋪張浪費更可怕,環境污染更惡化,生態破壞更嚴重。這一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為因素的影響,是人們無視自然保護以及漠視生態和諧所造成的惡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必須發動社會力量,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發揚和諧發展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和諧有序發展。
五、結語
總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一項關系全局戰略性工程,又是一項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工程。我們在實踐中將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相信一定會在發展中產生更為重要的作用,並得到農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⑵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

新農村建設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搞了快兩年,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但我們仍然看到一些基層政府不能理解新農村建設的真諦,把新農村建設當作搞形象工程,或多或少地違背中央政府的初衷,有的還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為此,本文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想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貫徹好「以人為本」原則,做到發展為了農民,發展依靠農民,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以人為本」
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宗旨所在,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必然要把「以人為本」作為黨的基本執政理念,即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建國後我國為實施國家工業化戰略而長期實行工農、城鄉二元政策和以農業哺育工業政策,而形成所謂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三農」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它與城市、工業、城市市民相比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即農村是弱勢地域,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具體表現在: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滯後,城市面貌反差較大; 農業基礎薄弱,生產力水平低;農民經濟上收入水平低,政治上缺少相應的話語權,城鄉居民在經濟上收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差距在拉大......「三農」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我國社會的安定團結與持續發展,制約著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近些年來,我黨十分重視化解「三農」問題,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形勢依然嚴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化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規劃:「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短短二十個字,卻關注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設,滲透著「以人為本」,把實現農民群眾利益,增進農民群眾的福祉當作根本出發點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出路所在。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何貫徹「以人為本」
1.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第一要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旨在化解「三農」問題,「三農問題」又集中體現在農民的生活質量偏低問題。具體表現在:農民生存環境惡劣、負擔過重、收入水平低且門路窄、缺乏相應的政治地位、進城務工受到不公正對待等。因而,著力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與根本目的,也是貫徹「以人為本」原則的首要要求。正如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的指出:「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得到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那麼如何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第一,要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公共財政向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讓公共財政涉及農民關注農業、交通、教育、衛生等領域。開展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整治涉農亂收費,「一事一議」不規范,村務財務混亂以及鄉村債務問題,建立和完善減輕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體制。同時,推進以農村稅費政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精簡機構與人員,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推進「省直管理縣」財政管理體制和「鄉財縣管公用」財政管理方式的政策。第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探索「工業反哺育農業,城市反哺育農村」的長效機制。堅持以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全力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興辦符合產業政策和地方特色產品的鄉鎮企業,大力吸納農村富餘的勞動力。第三,改善農民的生存環境,加強對農村道路、通信、電網、供水、校舍、衛生所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同時本著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對村容村貌進行改造,改變以前農民住宅與禽舍混雜的臟亂現象。做好農村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問題。第四,提高農民的政治地位。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對農民的不平等待遇,逐步提升農民在各級人大中的代表地位,以提高農民的政治話語權利。目前,重點在於治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及拖欠問題,探索務工農民的工傷、醫療、養老保險問題,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2.樹立農民的主體地位,激發農民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決不能簡單地把農民當作被同情、關懷、救濟的對象。在新農村建設中落實以人為本,就是要確立農民的主體地位,使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依靠力量,從而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目前,我國農村幅員廣闊,農民和農村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薄弱的部分,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單靠政府的財政支持是遠遠不夠的,新農村建設只有化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鄧小平同志曾充分肯定我包括農民在內的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他說:「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農民群眾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在他看來,要解決農村農業問題,「主要還得從生產關繫上解決。這就是要調動人民的積極性。」
因此,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要把農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下轉第30頁)
(上接第17頁)擁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工作成敗的根本標誰。做到凡事都要和農民商量,廣泛徵求農民的意願,隨時接受農民的監督,而絕不能搞強迫命令、搞政治運動。同時要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善於總結推廣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要破除一切影響農民創業的陳規舊矩,革除一切農民創業的體制弊端營農民創業的寬松環境,充分下放農民權力,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總之,要使建設新農民的過程成為農民群眾參與發展、共享成果、實現價值的過程。
3.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我國尚有八億左右的農民,而且我國農民由於長期處於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在歷史的最底層,導致他們屈從現實、保守懦弱、聽天由命,缺乏個性和開創精神,他們在社會發展中缺乏主動性,被動地聽從政權的調整,不懂得自己的權利,缺乏公民意識。這些缺乏至今仍在部分農民身上體現,它們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障礙。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難以轉移,固然有體制方
面的原因,但跟農民整體素質偏低、觀點落後不無關系。這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因而,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把農民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對新農村建設至關重要。農民的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關系著新農村建設的興衰成敗。
提高農民素質的具體措施如下:第一,要大力改變農村教育落後的狀況,強化普及農村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確保每個農村小孩都接受基本的國民教育。同時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各種技能培訓,讓每位農民掌握至少一門生產技能與技巧,提高農民的發展致富能力,使他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和骨幹力量。第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革除千萬年來遺留下來的封建迷信、家族觀念、不思進取、小富即安等落後觀念,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鄰里相安、創業光榮等新文明新風尚。第三,加強農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化,提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素質,實現由「村民」向「公民」轉變,由「法制」向「法治」的轉變。第四,培育各種農民組織,增強鄉村自我治理的能力。如成立由全體農民加盟由能人負責的現代農會,負責鄉村的生產與經營;成立老年人協會,為新農村出謀獻策,同時監督和制止農村發生的各種不良現象:成立婦女協會,負責農村孩童,特別是留守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感情聯絡等問題。

⑶ 農村社會保障論文參考文獻

[10] 郭新建. 以包容性增長理念認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探討[J]. 寧夏農林科技, 2011,(01)
[1]秦小紅. 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J]. 當代財經, 2005,(09) .
[2]孫文基. 試論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思路[J]. 農業經濟, 2006,(01) .
1]李作梅.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1) .
[2]王成新,陸彥. 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功能[J]. 北方經濟, 2006,(10) .
[3]張敏. 統籌城鄉就業的經濟法思考及完善立法的建議[J]. 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9,(02) .
[4]劉文娟. 和諧社會構建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 大連幹部學刊, 2007,(08) .
[5]覃雙凌. 我國西部地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對策取向[J]. 湖北社會科學, 2009,(04) .
[6]陳美珠.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6,(07) .
[7]江治強,李將軍.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議題與政策取向[J]. 甘肅社會科學, 2008,(02) .
[8]陳志龍. 試探我國城鄉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的政策選擇——基於政府公共政策價值理念的分析[J].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4) .
[9]王長委,劉增宏,張俊平. 中山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現狀調查及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 2010,(04) .
[10]林淑周.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綜述[J]. 福州黨校學報, 2011,(01) . 6]李永生. 甘肅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 蘭州大學, 2007 .
[7]王守雲.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7 .
[8]陳建馨.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 2007 .
[9]郭喜忠. 西部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D].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7 .
[10]萬敏. 農民參與農村社會保障的意願研究[D]. 華中農業大學, 2007 .

⑷ 求論文 題目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

【提示】: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1.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2.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3.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4.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5. 最後,要對你寫好的論文到萬方網上查重,這個抄襲率一般來說會比學校監測使用的知網的要高一點!對於被掃紅的部分,完全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

  6.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⑸ 關於農村財務管理參考文獻

書集如下:
王觀楚.完善村民自治下村級財務管理機制[J],2009
廣東省財政廳.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理財內[M],華南理工容大學出版社,2010(10)
王靜.農村財務管理[M],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
於潔,張存彥,李彤.農村財務管理[M],金盾出版社,2009(3)
中華會計函授學校.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2)
書刊文章如下:
胡克訓.農村財務管理現狀及其對策[J],財會通訊,2009,第6期
高祥曉,安存紅.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第20期
張曉玲.做好農村財務管理,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0,第30期
黃傳梅.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第30期
賈志富.淺淡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商務,2010,下半月第9期

⑹ 三農問題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1]
伍澤平.
破解「三農」問題的思考[J].
達州新論,
2006,(02)
.
[2]
李慧.
關於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考[J].
新疆職業技術教育,
2008,(03)
.
[3]
葛志華.
轉型之痛
「三農」問題的由來與終結[J].
江海縱橫,
2007,(03)
.
[4]解決「三農」問題的神來之筆——如何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J].
江海縱橫,
2006,(05)
.
[5]
孫春明.
「三農」問題與城市化進程[J].
武漢建設,
2008,(04)
.
[6]
劉濤.
「三農問題」的困境及其對策[J].
商業經濟,
2009,(02)
.
[7]
陰月靈.
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對策研究[J].
法制與社會,
2009,(06)
.
[8]
寇麗.
對我國的「三農」問題的解析[J].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1)
.
[9]
譚凌宇.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路徑[J].
文史博覽(理論),
2009,(02)
.
[10]
張西茹.
「三農」問題要發展需要職業教育做支撐[J].
西北職教,
2006,(10)
.
[1]
吳理財.
三農問題的三種解釋[J].
決策,
2005,(01)
[2]
丁祥艷.
中國現代化背景下的三農問題淺談[J].
銅陵學院學報,
2003,(04)
[3]
昌正興.
解決三農問題有效途徑初探[J].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03)
[4]
鍾大能.
我國財政制度的完善與貧困落後地區財政的調適——兼談財政制度對「三農」的制約[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5,(03)
[5]
羅恆.
市場化——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J].
江南論壇,
2004,(08)
[6]
任義成,
魏剛.
對三農問題的思考[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4,(S1)
[7]
王璐,
侯敏娜.
論我國「三農」問題的症結及解決途徑[J].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1)
[8]
葉尚志.
解決三農問題與人才開發[J].
人才開發,
2005,(05)
[9]
何傳新.
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探討[J].
理論月刊,
2004,(10)
[10]
李艷民.
三農問題的症結與對策[J].
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04)

⑺ 改革開放對農村的影響的論文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改革開放對農村的影響的論文我擅長 交給我你放心

⑻ 關於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名(只要書名就行)

最好的書就是十七大的報告

⑼ 農村經濟的相關參考文獻,中外均可 最好有國外的 5篇以上 謝謝

看你要關於哪一方面的,土地的,農產品市場的還是什麼?下面列舉了幾個,格式你自己調整吧!
1.關於貿易自由化影響發展中國家貧困的研究——理論與實證 陳怡1,王洪亮 《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第12期
2.貿易開放度與我國農村貧困的聯系的實證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胡海軍 張衛東 向錦 《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第8期
3.貿易自由化與中國農村貧困的減少
作者: 李石新, 鄒新月, 郭新華, LI Shi-xin, ZOU Xin-yue, GUO Xin-hua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刊名: 中國軟科學
英文刊名: CHINA SOFT SCIENCE
年,卷(期): 2005,(10)
4. Banker, D, Perry, J. (1999), "More farmers contracting to manage risk", Agricultural Outlook,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p.6-7.
5. Fearne, A (1998), "The evolution of partnerships in the meat supply chain: insights from the British Beef In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ol. 3 No.4, pp.214-31.
6. Bonus H (1986)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as a Business Enterprise: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Transaction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42: 310-339

閱讀全文

與參考文獻新農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