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需要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的實施和措施方法··
為改善農村居住和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節約土地資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耕地實際利用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產業調整,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迅速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確保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順利有效實施,切實保障諸王村農民根本利益,加快工程組織實施進程,規范操作、科學管理、提高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安徽省土地實施辦法》及省、市、縣有關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相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永興鎮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提高農村經濟質量和效益,著力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能力,扎實推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地制宜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工程整個實施過程之中,努力實現農村繁榮、富裕、和諧、穩定的良好社會局面。
二、基本原則
①示範帶動原則
按照「整村推進、擴大規模、形成特色」的要求,在諸王村范圍內選擇較好的地點安排設計居民點建設,積累建設經驗,再向全鎮推廣。
②政策組合原則
以土地整理政策為龍頭,整合各類支農政策和資金,實現規模投入,實現新增耕地,推動新農村建設。
③因地制宜原則
工程規劃設計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總體規劃等相銜接。新農村建設模式、建築標准和建築風格要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規劃設計要體現「共建共享」原則。
④惠農惠民原則
工程實施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工程建成後要有效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促進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提高農村農民的收入水平。
⑤規模發展原則
要從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的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新農村建設的選址和規模。工程建設完成後要具備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條件,具備招商引資條件,具備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規模化經營條件。
三、實施方法
一明確職責
1、民為主。堅持村民自願原則。工程實施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確保做到戶戶都表態同意,並簽訂拆舊建新協議書,充分調動諸王村民的積極性,保證工程實施有穩定和諧的建設環境。
2、村負責。突出村「兩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確保諸王村班子健全,有戰鬥力、號召力,有威信。要充分發揮村「兩委」在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3、鎮領導。鎮政府是工程建設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領導協調作用,統一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具體落實工程實施任務,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開展。
二嚴格建設,統一標准
1、統一提供宅基地。由規劃部門本著「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確定新村選址和建設規模,並嚴格依據國家、省、市、縣有關規定,明確建築標准和宅基地面積,統一劃分宅基地。
2、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由招投標中心本著「有效最低價」的中標原則,採取「鎮劃定、縣把關」的方式,統一對新村中道路、電網、上下水等公用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以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單位,由中標的施工單位統一建設。
3、統一接入公共設施。統一接入新村的供排水、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公共設施,促進農戶搬遷,促進農村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改善農民居住和出行條件,轉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4、統一整理宅基地。舊村拆遷後,舊村宅基地必須統一整理成耕地。
5、統一推進規模種植。整個工程整理後的大片耕地,必須統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業效益。要結合招商引資,引進實力強、規模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土地關系流轉等方式,實現農村城鎮化,提高耕地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四、工程組織實施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工程指揮部。成立以鎮黨委書記馬瑛為政委,鎮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沈濤為指揮,鎮黨委副書記李振田為副政委,鎮紀委書記李鴻翔為常務副指揮,鎮黨政班子成員李英、豐效才、馮春光、王少先、韓彬、劉濤為副指揮,抽調機關各部門18名幹部和諸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成員的諸王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主任:李鴻翔,副主任:王少先、田中嵐,成員:解子虎、李敬信、李震、李有鵬),並成立宣傳發動組、規劃建設組、土地流轉操作組、土地復墾整理組、基礎設施配套組、治安安全組和後勤保障組。同時劃分包片范圍,明確分工職責,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調度,分工不分家,相互協調,相互配合。
2、村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骨幹群眾或村民組長組成。
3、召開專題會議。鎮黨委召開工程專題工作會,研究討論工程實施有關政策、措施,確定工作思路和流程,制定工程實施方案。
4、宣傳動員。召開諸王村村民大會,介紹工程基本情況,宣傳工程實施原則、方法、目的和意義,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的響應、配合和支持。
5、組織群眾平墳或遷移墳墓。進村入戶做好墳墓核查登記,確定墳墓遷往地,組織力量在規定時間內分類平墳或遷墳。
6、進村入戶征詢意見。按照工程項目內容和要求,選定一個中心村,制定進村入戶調查表,發放到工程涉及范圍內每戶群眾手中,確保戶戶均徵求到意見。
7、完成諸王村農戶現有房屋信息採集。登記內容包括現有房屋類型、結構、面積、附屬建築物。房屋結構認定結合諸王村實際,分為磚混結構、磚瓦結構、土草結構。附屬物以實際測量為准。
8、完成第一批建房戶核查審批
⑴按照「在本村有住宅、有承包土地,且2009年4月1日前有戶籍」原則,按照「張榜公示」要求,確定拆遷安置戶數。
⑵在本方案實施前宅基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國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房文件,但確由被拆遷人長期居住的(2000年1月1日以前),給予認定。
⑶凡在2009年1月1日後未經批準的建築,無條件拆遷。
⑷願拆遷的農戶,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申請,經核查批准後方可進入第一批建房農戶名單,具體建房位置無條件服從規劃。
9、完成諸王村人口的統計、確認。人口統計、確定,以鎮派出所頒發的戶口簿為准,具體統計范圍包括:
⑴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⑵現役義務兵和士官。
⑶在校大、中專學生。
⑷服刑、勞動教養人員。
⑸自本實施方案生效起(2010年1月1日),凡因婚喪嫁娶原因正常遷入及新增人口納入統計范圍,凡遷出或死亡的人口不計入統計范圍。
⑹除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人口一律不得進入統計范圍。
10、完成諸王村戶數認定與分戶
⑴戶數認定以公安機關頒發的戶口簿為准。
⑵住房已實際分開,但在戶口簿上是一戶的,可以認定分戶。
⑶凡子女達到婚齡,在2009年4月1日前領取結婚證的,可以分戶,但實際未分戶的,由本戶申請,經村民委員會審查,報鎮政府審批,再予分戶。
⑷凡已嫁出本村的(戶口未遷出),不予分戶。
11、完成新居民點規劃設計。根據工程項目內容及相關要求,確定新居民點地址,按照提出建房申請並獲得批準的農戶戶數,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新居民點規劃設計,確定新房建設統一標准,並製作效果圖和施工圖。
二工程建設階段
1、新居民點選址用地。由村委會統一協調,與有關庄進行土地權屬調整,並按照統規自建或統規統建的方式辦理相關手續。
2、新居民點規劃建設
⑴鎮政府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制定科學具體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方案。
⑵鎮政府負責完成工程的選址、規劃、報批等手續。
⑶完成項目的招投標工作,由招投標中心本著「有效最低價」的中標原則,採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單位。由中標單位統一施工建設。
⑷ 搬遷農戶必須按新居民點的規劃設計要求規范建房。
⑸ 新居民點由鎮人民政府公開招投標,統一接入供排水、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公共設施。
⑹ 諸王村的農戶建房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制度,今後在新居民點之外,不再新批農戶新建、改建或擴建申請,不得違法建房。
⑺農戶建設佔地面積標准:農戶一戶只能擁有一處不超過規定面積的宅基地,宅基地面積標准按圖紙設計標准落實。
3、完成土地工程整理。由鎮人民政府統一組織招投標,由中標單位按規定整理諸王村的全部土地。
4、完成土地整理後的土地流轉和再分配。
五、工程實施及建設過程中應把握的原則
一尊重農民自願原則
採取政府引導並充分尊重農戶意願的原則,在拆遷安置和建房過程中堅決杜絕武斷、隨意、粗暴的工作方式,確保工程順利有效開展。
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在動員農戶平墳遷墳,為農戶登記房屋、辦理建房申請及相關手續的過程中,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三榜公示,確保每一拆遷農戶的利益。
三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原則
因工程涉及大量農民,在平墳遷墳、房屋拆遷安置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本地的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確保社會穩定。
四安全第一原則
在拆遷安置建房過程中,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B. 吉林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拆遷補償安置方案,補償標準是什麼,有沒有具體方案!
吉林省省直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文件 吉直房改字[2010] 1號 關於印發吉林省省直住房貨幣分配 若干問題補充規定的通知 省直各部門及所屬單位: 現印發《吉林省省直住房貨幣分配若干問題補充規定》的通知,請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省直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 二○一○年三月一日 吉林省省直住房貨幣分配 若干問題補充規定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 23號)和《吉林省省直機關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關於印發〈吉林省省直機關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細則〉的通知》(吉直房改字[2000] 2號)文件的規定,就住房貨幣分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現補充規定如下: 一、職工本人及配偶有兩處(含兩處)以上公有住房的,住 重磅推薦:網路閱讀APP,免費看書神器! 1/4 房面積合並計算,夫妻雙方住房補貼和工齡補貼分別計算。 二、公有住房原承租人去世後,職工作為實際承租人,無論是否按規定辦理變更承租手續,均計入實際承租人住房面積;兩個以上使用人共同延續使用(尚未變更承租名義)的,按各自的實際使用面積計入該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三、家庭多個職工居住一處公有住房的,計入承租人及配偶職工公有住房面積,不計入其他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四、因房屋拆遷用公有住房安置的,在拆遷安〃置協議中與被拆遷房屋面積相等的安置面積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按拆遷規定應增加的超面積部分(含以貨幣形式補償),由國家或單位出資的,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由職工個人出資的,按個人交納安置費現金原始收據金額除以該住房房改成本價,核定個人產權面積並扣除後計入職工住公房面積。個人以商品價購買的住房面積,不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五、公有住房拆遷後(舍已購買的)職工所獲私產房,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六、繼承、贈予取得的私產房;經有關部門批准個人金額出資建造的私產房,拆遷時用私有產權互相調換所得的私產房,不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七、差價互換公有住房的,按互換前的住房面積計入職工公有住房面積。 八、復轉軍人住軍產公有住房的,計入公有住房面積。 2/4 九、夫妻離婚的,離婚前住房已房改,夫妻雙方均享受了房 改的各項優惠政策,夫妻雙方的住房面積都按原房改房的建築面 積計算;離婚前住房沒有房改(承租公房),夫妻雙方的住房面 積以法院判決、裁定或民事調解書為憑。 十、個人已出租、出借、出讓、出兌的公有住房計入職工住 房面積。 十一、2000年10月1日《吉林省省直機關進一步深化住房 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印發前去世的無房 或未達住房面積暫控標準的職工,不再發放住房補貼和工齡補 貼;2000年10月1日《含)《細則》印發後去世的職工,其去 世前的住房補貼和工齡補貼曲其合法繼承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 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領取。 十二、調轉工作的職工,住房檔案隨人事檔案一並移交調入單位,由調入單位按規定實施住房補貼,沒有建立住房檔案的,由調入單位負責建立,按規定實施住房補貼。 十三、行政機關職工住房面積暫控標准按職級執行,事業(企業)單位職工住房面積暫控標准按職級或職稱中高的執行。按職稱執行的須以職稱證書作為憑據。 十四、單位獎勵個人承租的住房計算個人面積;單位獎勵給個丿、的住房並直接給個人辦理產權證的,不計算個人住房面積。上述各項獎勵,均應符合省人事部門有關規定。 十五、未出台住房貨幣分配攻策的地區所在單位;未建立職 3/4 工住房貨幣分配檔案;雖建立了職工住房檔案,卻未經審查或審查不合格的單位,不能發放住房補貼和工齡補貼。 十六、職工在2000午10月1日《細則》印發前,單位未分配住房但發放補助資金的,按當年市場商品房均價將補助資金換算或面積,視為公有住房面積;在2000年lO月1日(含)《細則冫印發後,單位發放補助資金的,視為已領取住房補貼,不足部分給補齊。 ` 十七、職工享受了住房貨幣分配政策後,住房補貼標准和工辭補貼標准調整提高、職工職務{職稱)晉升、調轉工作,不再送行住房貨幣分配補差。 十八、自2000年lO月1日《細則》公布之日起,《細則》未規定事項均適用本規定。 十九、本規定及未盡事宜由省直房改辦負費解釋
C. 遼寧省海城市新農村建設工作計劃
今年,縣試點工作都放在xx鎮開展,經過鎮黨委、政府的認真組織實施,試點工作取得圓滿成果,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其他各項新農村建設工作也順利開展。明年xx將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繼續做好新農村建設: 一、加大示範村、整治村建設工作力度。 (一)我們以在xx村開展新民居示範村建設試點為契機,按照「科學規劃、集約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來整治村莊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建設特色民居、加強生態保護,並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x縣實際的新民居建設道路,為全縣鋪開新民居示範村工程建設積累經驗、提供借鑒。以此來推動我縣新民居建設、土地集約利用和新村建設形成亮點、創出特色、走在前列,成為新民居建設的典範。 (二)我們明年擬順利完成xx二村整治工作。xx村XX年已投資3萬元,完成村規劃修編,土地政策處理、屋基安排都已落實完畢。明年內拆除所有露天糞坑;投資12萬元建造公共廁所4座;投資60萬元硬化兩支橫路XX米。xx村已投資5萬元,完成村規劃修編;明年內拆除所有露天糞坑、建造公共廁所;投資10萬元,完成4000米排污管道鋪設;自籌5元,完成村內供電線路改造。 二、加強環境整治,完善垃圾處理體系。 今年5月中旬,xx鎮順利展開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試點工作。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已實現了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理,農戶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工業垃圾處理率達100%,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較好地轉變了農村群眾的衛生觀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是廣大農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次歷史性革命。目前我們就碰到以下四個主要問題: 1、分撿不到位,垃圾量(不可降解)大; 2、垃圾降解速度慢; 3、管理機制不完善; 4、工資報酬落實不到位。 我們明年將繼續完善試點經驗,積極破解分揀場衛生、運作、標准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通過走市場化與公益化相結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注重實際效果,堅持長期運作,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及時推廣,創造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經驗,推動農村衛生綜合化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運作道路。 三、有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三強工程」。 xx鎮今年上報了1400畝的xx村蟶苗養殖基地,明年擬上報xx村水產養殖、xx村柑桔基地。其中xx村xx路從村中通過,交通便捷,村兩委決定明年在穩定現有養殖面積的基礎上,追加投資30萬元,發展蝦塘120畝,灘塗200畝,產值100萬元,增加科技含量和養殖效益,還發展示範戶5戶,從而有效帶動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農民收入。而xx村柑桔皮薄肉甜,每年採摘時都引來大批xx人爭相來收桔。柑桔是該村的龍頭產業,居xx鎮之首,同時也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各農戶都有自己的柑桔園,現在廣大村民實行科學管理經濟效益成倍提高。明年該村將投資14萬元,發展種植規模,增加產值,發展示範戶3戶,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我鎮明年重點發展養殖業,希望通過農業特色產業「三強工程」的實施為養殖產業強鎮打下扎實基礎 四、做強農家樂休閑旅遊產業。我鎮09年將進一步完善「農家樂」發展協調機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由農辦牽頭,其他部門聯動,統一規劃,加強協調,合理部署,有序開發,使「農家樂」真正成為促進xx農漁民轉業轉產、脫貧致富、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產業。我們結合xx當地資源和優勢,在發展農家樂中真正做到「一點一品、一村一特色」,不僅不類同其他地方、模式,而且做到其他地方、模式無法模仿我們,始終維護「特色、創新」這條生命線。
D.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改革、推進「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構建和諧沈陽的必然要求。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沈陽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的振興就沒有沈陽的全面振興,沒有農村的和諧就沒有沈陽的和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加強。但是,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構建和諧沈陽的要求相比,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的發
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社會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鄉基礎設施投資比例不平衡,村鎮人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緩慢。由於投入不足,缺少統籌規劃,小城鎮和村屯的水電路訊、生活用燃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城市,村屯環境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絕大部分村屯沒有排水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因過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土地面積大,細河沿岸飲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尚未解決,農村綜合防災能力脆弱,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十分繁重。
三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我市農村二三產業比重偏低,特別是工業規模依然偏小;非農勞動就業比例不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速度遲緩;縣鄉財力緊張,村級債務負擔沉重,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亟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