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內涵新農村

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內涵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0-12-28 19:11:57

A. 結合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內涵,談談你對新農村規劃的看法

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思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正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如何發揮優勢,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當前急需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改革開放以來,安塞縣沿河灣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近幾年來,黨和政府在農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各項建設事業都有較大發展。但是,目前農業、農村的總體發展情況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
1、農民增收壓力仍然很大。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但農業生產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旱澇、冰雹、凍害、蟲災、動物疫情等自然災害,這些不確定因素決定農民的增收壓力和產業風險比較大。
2、沿河灣鎮目前還基本沒有農業產業化企業,無法與農戶建立緊密的聯結機制,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制約很大。
3、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度較大。外輸的勞動力以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壯年為主,在家勞動力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又沒有專業技能,向二、三產業轉移較難。
4、農村基礎設施相當薄弱,信息比較閉塞。沿河灣鎮近幾年雖然重視農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了村村通油路,但由於地處山區,有的拐溝村的交通仍然不方便,不利於報紙,雜志等信息媒體傳播;電話的普及率雖然很高,但是當前信息傳播最豐富,最快捷的互聯網的普及率還很低,基本處於空白和半空白的狀況,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後,信息的閉塞,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生活。
5、部分村莊基本沒有進行科學的建設規劃,農戶住宅位置沿襲歷史,隨處而建,比較凌亂。農戶住宅有的是普通石窯,有的是年久的土窯,安全系數不高。同時農戶環境意識較低,隨意堆放農作物副產品、肥料等,村巷衛生較差,居住環境較差。
6、農村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滯後,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較低,醫療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
7、農民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但由於長期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且從現狀上看,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從事二、三產業,正常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兒童、老人和婦女。相對來說,農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技能,法律、科技、市場經濟知識不足,農村中封建迷信、賭博、毀壞資源、早育超生、宗族勢力、社會矛盾等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還較普遍。

二、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從沿河灣鎮實際出發,今後一個時期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為:以果畜棚栽復合型現代農業和傳統農耕為支撐,以水電路通信等農村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以適合農民生產生活的人居環境優化改造為切入點,以村級組織建設和農民培育為抓手,以群眾性的和諧文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著力推進全鎮農村社會穩步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這一思路,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入手,增加農民收入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是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核心是要培育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沿河灣由於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許多農產品如蘋果、大棚菜、葡萄、西瓜等產品在全縣乃至全市都極具優勢。因此,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盡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力量培植農業品牌,以增強沿河灣農業生產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入手,著力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後,已經成為制約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最大瓶頸,必須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益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為農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直接享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碟子溝村地理位置優越,包茂高速,省道206線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優勢得天獨厚,但近年來由於基礎設施滯後,嚴重的制約著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2007年,碟子溝村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來抓,先後投資369.82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同時在舊村改造中扎實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工作,實行四改,即:「改路,改廁,改房,改圈」,使農民「走平坦路,上衛生廁,住整潔房」。並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逐步達到「五化標准」,即「道路硬化,村莊綠化,院落凈化,環境美化,生態優化」。並新建了文化廣場,購置了健身器材,也帶動了該村運輸業,餐飲服務業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3、從提高農民群眾綜合素質入手,在塑造新型農民和倡導和諧文明村風尚下功夫
在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根據特色產業開發要求,利用專家培訓,技術員上門指導,黨員電教等多種有效形式,加強對農民的致富技能培訓及市場經濟知識和政策法規教育,特別是在大棚栽種,果樹種植等生態農業技術上加強培訓,使其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不斷革除千百年來留下來的封建迷信、家族觀念、不思進取、小富則安等思想,整合各種資源,大力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應用多種載體,暢開渠道,傳播先進文化,用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佔領農村文化陣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健全村規民約,深入開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誠信守法,文明友愛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著力提高農民群眾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在農村逐步形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文化新風尚。
4、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入手,切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農村基層黨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積極發揮作用,要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核心。所以首先要狠抓村級班子建設。按照「五個好」標准,在選好配好村級班子上狠下功夫。鼓勵優秀黨員和科學致富帶頭人依法競選村幹部,以增強黨員和村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要狠抓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搶抓機遇,精心實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堅持建管並舉,注重發揮實效,使其成為政策宣傳,黨性教育的課堂,調整矛盾,維護穩定的場所,科技培訓,信息傳遞的中心,培養典型,交流經驗的平台,休閑娛樂,服務群眾的廣場,決策議事,凝聚班子的陣地,真正起到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順農村基層組織決策議事機制。建立健全黨支部決策,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村委會具體實施的決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和陽光財務公示制度,對於群眾關心的如宅基地審批,低保,退耕還林等定期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嚴考細核,獎罰分明,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目的;要大力開展「築防線,保廉潔,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作者簡介:康琪延安市委黨校副教授)

閱讀全文

與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內涵新農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