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型農村社區的補償
5.山東省諸城市
諸城市隸屬於濰坊市,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轄13處鄉鎮(街道)、1257個建制村,人口106萬。為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市鎮兩級和有關部門都成立了社區建設協調指導機構,在民政局設立了正科級的社區工作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檢查督促。到目前市級財政投入4800萬元,鄉鎮財政投入1.3億元,社會捐款達3860多萬元。根據當地村莊數量多、規模小、交通便利的實際情況,採取「多村一社區」模式,將全縣1200多個建制村規劃為208個社區,全部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打造「2公里服務圈」,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區服務中心的職能定位是服務,不是一級行政管理機構,也不是以生產經營為主的經營性組織。在每個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和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在鄉鎮(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圍繞社區化服務與建設發揮協調指導作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與社區內村莊及其他單位不存在上下級隸屬關系。村莊對鄉鎮(街道)的隸屬關系不變。在服務方面,主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務、生產性服務、市場化的便民服務,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完善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加強農村社區服務、建立農村社區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6.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
青島市黃島區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176個建制村,戶籍人口3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另有外來人口22萬多人,是典型的從農村發展起來的新型城區。為推進社區建設工作,成立了由區委書記為主任、區長、分管區長和區人大、政協有關領導以及組織、宣傳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副主任、財政、民政、教育、衛生、發展改革、規劃、農業等為成員單位的社區建設委員會,下設黨建、文化、自治、規劃、環境、保障等10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指導小組,具體負責農村社區建設涉及的各項工作。區財政按每百戶3500元撥付資金用於社區居民開展活動。確定了「一村一社區」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明確了立足城郊實際,建設城鄉一體化農村社區的發展目標。在全部農村社區全面推行管理型、自治型、物化型、服務型、文明型、平安型「六型社區」建設模式,全部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打造15分鍾社區服務圈。每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將低保救助、老年人優待、殘疾人幫扶、家政服務等58項內容納入農村社區為民服務代理范圍。農村「四室三站一校一場所」(社區辦公室、警務室、活動室、圖書室、服務站、衛生站、保障站、社區學校、文化娛樂場所)基本健全,實現了社區有人辦事、有地方辦事、有錢辦事的目標。在構建城鄉一體的社區服務體系、進行社區資產股份制改革、加強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創建「六型」社區、引進民間組織參與社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來源於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9859627.html
Ⅱ 濰坊市峽山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查詢
濰坊來2010年1月8-12日,2011年3月1-4日社會保障稅自的基礎,如果單位繳納的社保基數的20%,個人社保基數* 8%,付出自己的社保基數* 28%的線。青島市2010年基準年1270,2011 1470。你能比較電腦
Ⅲ 濰坊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細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衛生廳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局、財政廳局、農業(林)廳(局、委)、食品葯品監管局、中醫葯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發展改革委、民主局、財務局、農業局、食品葯品監管分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認識明確,組織有力,工作扎實,穩步推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為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民醫療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累了經驗。根據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和2005年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從2006年起,將調整相關政策,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各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統一思想,明確目標,精心組織,扎實工作,把這項造福廣大農民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各省(區、市)相關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完善試點方案,規范運作機制,形成2~3種比較成熟的試點模式,供今後推廣時借鑒。
二、明確擴大試點的目標和要求
各省(區、市)要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使全國試點縣(市、區)數量達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40%左右;2007年擴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東部地區可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速度,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辦法。在推進試點工作中,各地區要貫徹自願、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堅持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不搞強迫命令;堅持合作醫療制度的互助共濟性質,動員農民共同抵禦疾病風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操作,加強監管;堅持便民利民,真正讓農民受益。
三、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
為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民健康的關心,提高農民的受益水平,引導農民踴躍參加,從2006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由每人每年補助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10元。財政確實有困難的省(區、市),可2006年、2007年分別增加5元,在兩年內落實到位。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平均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農民個人繳費標准暫不提高。同時,將中西部地區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於70%的市轄區和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六省的試點縣(市、區)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中央財政對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省按中西部地區補助標準的一定比例安排補助資金。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在年初預算中足額安排,並及時下撥到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四、不斷完善合作醫療資金籌集和監管機制
各地要認真總結試點單位的好做法,積極進行農民個人繳費方式的探索,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如果農民個人自願,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農民的個人繳費。要加強基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實行基金封閉運行,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和利息全部用於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要建立健全既方便農民又便於監管的合作醫療審核和報銷辦法,實行基金使用管理的縣、鄉、村公示制度,把合作醫療報銷情況作為村務公開的重要內容,探索農民參與監督和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和使用的專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科學合理制定和調整農民醫療費用補償方案
隨著試點數量的增加和政府補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總結合作醫療制度和基金運行情況的基礎上,認真測算,科學制定和調整農民醫療費用補償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調整要掌握以下原則:一是要在建立風險基金的基礎上,堅持做到合作醫療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二是新增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資金應主要用於大病統籌基金,也可適當用於小額醫療費用補助,提高合作醫療的補助水平;三是補償方案要統籌兼顧,鄰縣之間差別不宜過大;四是補償方案的調整應從新的年度實行,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六、加強合作醫療管理能力建設
各試點縣(市、區)要加強經辦機構建設和管理。要按規定解決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的編制,同時要支持保險公司參與合作醫療業務服務的試點。要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基本原則和政策要求,明確政府相關部門、經辦機構(保險公司)及定點醫療機構的權利、義務,保障參合農民的合法權益,為農民提供方便、良好的服務。要繼續加強合作醫療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政策、業務培訓,提高合作醫療管理能力。要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網上審核報銷、監管和信息傳輸,加強規范管理。試點縣(市、區)財政部門要將經辦機構人員和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予以保證,不得從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新增試點縣(市、區)適當提供啟動經費。中央財政將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中西部地區的試點工作予以支持。
Ⅳ 濰坊市奎文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衛生廳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局、財政廳局、農業(林)廳(局、委)、食品葯品監管局、中醫葯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發展改革委、民主局、財務局、農業局、食品葯品監管分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認識明確,組織有力,工作扎實,穩步推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為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民醫療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累了經驗。根據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和2005年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從2006年起,將調整相關政策,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各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統一思想,明確目標,精心組織,扎實工作,把這項造福廣大農民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各省(區、市)相關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完善試點方案,規范運作機制,形成2~3種比較成熟的試點模式,供今後推廣時借鑒。
二、明確擴大試點的目標和要求
各省(區、市)要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使全國試點縣(市、區)數量達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40%左右;2007年擴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東部地區可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速度,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辦法。在推進試點工作中,各地區要貫徹自願、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堅持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不搞強迫命令;堅持合作醫療制度的互助共濟性質,動員農民共同抵禦疾病風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操作,加強監管;堅持便民利民,真正讓農民受益。
三、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
為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民健康的關心,提高農民的受益水平,引導農民踴躍參加,從2006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由每人每年補助10元提高到20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10元。財政確實有困難的省(區、市),可2006年、2007年分別增加5元,在兩年內落實到位。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平均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農民個人繳費標准暫不提高。同時,將中西部地區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於70%的市轄區和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六省的試點縣(市、區)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中央財政對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省按中西部地區補助標準的一定比例安排補助資金。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在年初預算中足額安排,並及時下撥到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四、不斷完善合作醫療資金籌集和監管機制
各地要認真總結試點單位的好做法,積極進行農民個人繳費方式的探索,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如果農民個人自願,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農民的個人繳費。要加強基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實行基金封閉運行,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和利息全部用於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要建立健全既方便農民又便於監管的合作醫療審核和報銷辦法,實行基金使用管理的縣、鄉、村公示制度,把合作醫療報銷情況作為村務公開的重要內容,探索農民參與監督和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和使用的專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科學合理制定和調整農民醫療費用補償方案
隨著試點數量的增加和政府補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總結合作醫療制度和基金運行情況的基礎上,認真測算,科學制定和調整農民醫療費用補償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調整要掌握以下原則:一是要在建立風險基金的基礎上,堅持做到合作醫療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二是新增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資金應主要用於大病統籌基金,也可適當用於小額醫療費用補助,提高合作醫療的補助水平;三是補償方案要統籌兼顧,鄰縣之間差別不宜過大;四是補償方案的調整應從新的年度實行,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六、加強合作醫療管理能力建設
各試點縣(市、區)要加強經辦機構建設和管理。要按規定解決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的編制,同時要支持保險公司參與合作醫療業務服務的試點。要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基本原則和政策要求,明確政府相關部門、經辦機構(保險公司)及定點醫療機構的權利、義務,保障參合農民的合法權益,為農民提供方便、良好的服務。要繼續加強合作醫療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政策、業務培訓,提高合作醫療管理能力。要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網上審核報銷、監管和信息傳輸,加強規范管理。試點縣(市、區)財政部門要將經辦機構人員和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予以保證,不得從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新增試點縣(市、區)適當提供啟動經費。中央財政將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中西部地區的試點工作予以支持。
Ⅳ 濰坊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細則
寒亭區新農合辦借鑒標准化管理的模式,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實施「四有制度」,強化過程管理,保證了新農合工作的健康運行。一是步步有程序。結合農村現狀特點和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區新農合辦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針對新農合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制定了新農合就診、轉診、補償審核、補發證件、信訪投訴處理等21個關鍵程序,並以圖表的形式予以公示,達到了直觀明了、方便易行的效果,更加便於農民群眾了解和各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的學習執行。二是事事有規定。新農合制度原則性、政策性較強,區新農合辦根據工作需要,先後制訂了就診轉診、病歷審核、憑證調閱、住院病人查房、電話隨訪、現場取證、監督考核及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等制度規定,印發了新農合工作流程和作業指導書,明確了各個環節的標准要求,做到了制度完善,落實有力。三是人人有責任。針對參合農民、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三方主體,區新農合辦制定了相應的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細則,明確了三方主體的責權利,將經辦機構工作人員行為准則向社會公示,做到責任具體,時時有壓力,人人有責任。四是件件有落實。區新農合辦嚴格定期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對各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工作情況現場督查,並對補償憑證、住院病歷及處方、費用清單等資料進行集中復審,每月下發督查審核通報,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合理因素,並積極督促做好整改,做到工作必須有落實,存在問題必須有整改提高。
區新農合辦通過推進「四有制度」建設,較好的實現了過程監管、環節監管和事前監管,確保了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基金運行安全有效,各項指標達到了上級要求。據統計,2009年度,全區共計補償2508.58萬元,基金使用率103.7%。共計補償288411人次,其中,門診補償210878人次,住院補償10912人次,健康體檢66621人,補償超過1000元的6200人次,同比增加40.5%;超過5000元的786人次,同比增加41.3%;超過1萬元的198人次,同比增加37.5%,農民群眾受益程度、受益水平均比去年明顯提高。
Ⅵ 濰坊市濰城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怎麼領取
濰坊市2010年抄1月8-12 1-4 2011年3月,社會保障稅,襲如果有20%的基本單位繳納社保,個人社保基數* 8%* 28%行支付自己的社會保障基地。青島,2010年,1270,2011,1470。您能比較一下電腦
Ⅶ 濰坊市昌樂縣唐吾鎮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電話
咨詢當地12333社保服務熱線
Ⅷ 山東濰坊市臨朐縣 說新農村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的 可按規定 補繳,到哪裡怎樣補
帶身份證到當地鄉鎮政府下設的勞保機構辦理即可。經濟富裕的可以補辦,如果不很富裕,其實補不補無所謂,一是每年財政補助的30元,不往前補;二是記入個人賬戶的利息,也是按補交以後計息;52歲可以往前補7年,,可補交700-14000元(每年100-2000元),政府補助只是當年的30元,如果你按每年100補交和續交,60歲時你個人賬號的金額為730+(8*130)=1770+8年的利息;60歲後,你月領額為13元(1770/139)+55=68元以上;如不補交,月領額為7.5元(1040/139)+55=62.5元以上(以上推算都是按濰坊2010年的標准,各級財政對農村養老保險的補助還會不斷加大)。根據你的情況選擇吧。
Ⅸ 濰坊新農村養老保險
濰坊市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准,全市統一設為每年100元、300元、版500元、權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個檔次,其中100元檔次只適用於重度殘疾人、低保戶和五保戶等繳費困難群體的最低選擇。除100元檔次外,參保人自助選擇繳費檔次,按年繳費,個人年繳費額不得超過最高繳費檔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