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電網改造人工費多少錢能做
150左右一天,全國各地區有差異,沿海發達地方200-250,偏遠內陸地區100-150.
目前農村電網大多線路老化,線路絕緣降低,線路電壓低,線損大。有的線損大的地方線路損耗高達40%。農網改造主要是改造那些線路損耗大,線路絕緣差的線路。對長距離線路進行升壓改造,提高線路絕緣,提高供電的可靠性,降低線路損耗。降低農村用電成本,因為線路損耗都是,平均到電費中的。改造後可以降低用電成本。
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農電系統大力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著力推進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戶戶通電」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農電企業規范化管理工程和農電隊伍素質提升工程,累計投入農村電網改造資金3075億元,為134.1萬戶508.9萬人解決了用電問題,建成新農村電氣化縣407個、電氣化鄉(鎮)4991個、電氣化村90053個,農電標准化建設水平和隊伍素質顯著提升,很好地履行了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
南方電網累計完成投資691億元,解決206個行政村、43.8萬戶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供電區域內鄉、村、戶通電率分別為100%、99.98%、99.76%,廣東、廣西、貴州、海南全面實現電網覆蓋范圍內的「戶戶通電」。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進展順利。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底,國家累計下達國家電網公司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計劃150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63.3億元,共建設與改造110千伏變電站390座、線路7050千米。
㈡ 農村電網改造怎麼改
重新拉電源線,提高變壓器容量,進戶每家裝上漏電保護開關和電表等。
㈢ 農村電網改造是採取自願還是強制執行
我國農村電網,大多是60、70年代架設的線路,由於技術和材料等原因,許多電網已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鄉鎮和個體經濟的狀大,農網的輸送和配電功率也迅速增加。許多線路已嚴重超載,加之電網設備的老化,使供電質量和供電安全得不到保證。造成直接的後果是農網電價普遍超限價,有些高達3~4元/度以上,農民怕用電不敢用電。還有同一地方各用戶電價不一致,差距很大。因此改造農村電網已勢在必行。然而農網改造是個系統工程,電力部門將直接管理到農村電網的未端,即農村的每家每戶。同時電力部門將無條件地承擔10KV線路的損耗。如何管理好農村10KV電網,降低線路損耗,合理供電,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已成為一個嚴峻的課題擺在電力企業的面前。
2016年4月1日國家能源局印發《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原則》的通知,並沒有說是強制改造,但不符合原則部分按原則規定改造。除不經濟之外還存在安全隱患。
以下為原則全文:
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原則
第一章 總 則
1.1 為指導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建設現代農村電網,特製定本技術原則。
1.2 農網改造升級應堅持城鄉統籌、統一規劃、統一標准,貫徹供電可靠性和資產全壽命周期理念,推進智能化升級,推行標准化建設,滿足農村經濟中長期發展要求。
1.3 農網改造升級應實行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用戶性質和環境要求等情況,合理選擇相應的建設標准,滿足區域發展和各類用戶用電需求,提高分布式新能源接納能力。
1.4 農網改造升級工作應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有關設計、施工、驗收等技術規程和規范。
第二章 總體要求
2.1 農網改造升級規劃應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實現電網與其它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配電設施改造時序要實現與村莊規劃建設相銜接,與環境相協調,布置科學合理、設施美觀耐用。
2.2 農網改造升級應與輸電網規劃建設相協調,構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適應性強的電網結構,增強各級電網間的負荷轉移和相互支援能力。
2.3 農網改造升級應按照「導線截面一次選定、廊道一次到位、變電站(室)土建一次建成」的原則規劃、建設,提高對負荷增長的適應能力。線路導線截面選擇應根據規劃區域內飽和負荷值,綜合經濟電流密度、允許壓降、機械強度等一次選定。
2.4對於新規劃建設的村莊,中低壓配電線路、配變布點按飽和負荷應一次建設到位;對於納入改造提質、舊村整治規劃的村莊,配電設施建設改造宜優先開展配變布點,低壓線路改造宜結合村莊人居環境改善適時推進;對於規劃中明確要搬遷的村莊、居民點,暫緩升級改造配電設施。
2.5 農網改造升級應積極採用「三通一標」(通用設計、通用設備、通用造價、標准工藝),統一建設標准,確保工程質量。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提高裝備水平。堅持綠色發展,拆舊回收的物資經檢驗合格後,應梯次利用於電網建設與改造。
2.6 農網改造升級應適應智能化發展趨勢,推進配電自動化、智能配電台區、農村用電信息採集建設,滿足新能源分散接入需求,服務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
2.7 未經供電企業同意,架空線路桿塔上禁止搭掛與電力無關的廣播、電話、有線電視等其他弱電線路。
2.8 在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城鎮,電網建設可參照《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DL/T599執行。
第三章 高壓配電網
3.1 加強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絡,縣域電網一般應至少有兩條110(66)kV高壓線路為其供電。
3.2 縣域主幹網一般採用環式或鏈式結構。
3.3 高壓線路宜採用架空線路,110kV架空線路導線截面不宜小於150mm2,66kV、35kV不宜小於120 mm2。
3.4 35kV線路在滿足設計要求前提下優先選用鋼筋混凝土電桿,有特殊需求的可選用鐵塔或鋼管塔。
3.5 變電站站址選擇應符合城鄉規劃、電網規劃的要求,靠近負荷中心地區。
3.6 新建變電站應按無人值班方式建設,現有變電站應逐步改造為無人值班變電站,有條件的地區可試點建設智能化變電站或裝配式變電站。
3.7 變電站宜採用半戶外布置,選址困難的城鎮及污染嚴重地區可採用戶內型變電站或選用組合電器裝置(GIS、HGIS)。
3.8 變電站主變壓器台數宜按終期不少於兩台設計,應採用有載調壓、S11及以上節能型變壓器,35kV及以上高壓配電裝置選用SF6斷路器或真空斷路器,10kV配電裝置宜採用戶內布置,選用真空斷路器。
3.9 高壓電網的容載比宜控制在1.8~2.1之間,負荷增長較快地區取高值。
3.10 變電站建築物應與環境協調,符合「安全、經濟、美觀、節能、節約佔地」的原則,按照最終規模一次建成。
第四章 中壓配電網
4.1 中壓配電網應合理布局,接線方式靈活、簡潔。公用線路原則上應分區分片供電,供電范圍不應交叉重疊。
4.2 當變電站10kV出線數量不足或線路走廊條件受限制時,可建設開關站。
(1)開關站接線應力求簡化,宜採用單母或單母分段接線方式。
(2)開關站應按無人值守建設,再分配容量不宜超過10000kVA。
4.3 中壓配電網線路主幹線應根據線路長度和負荷分布情況進行分段並裝設分段開關,重要分支線路宜裝設分支開關。
4.4 城鎮中壓配電網宜採用多分段適度聯絡接線方式,導線及設備應滿足轉供負荷要求。鄉村中壓配電網宜採用多分段、單輻射接線方式,具備條件時也可採用多分段、適度聯絡或多分段、單(末端)聯絡。
4.5 中壓配電網接線應依據DL/T5131確定合理供電半徑。城鎮中壓配電網線路供電半徑不宜超過4km;鄉村中壓配電網線路供電半徑不宜超過15km。
4.6 對於負荷密度小,超長供電的10kV線路,可採取裝設線路調壓器的方式,調整線路中後端電壓。負荷輕且有35kV線路通過的偏遠地區,可通過建設35/10kV配電化變電站或35/0.4kV直配台區方式供電。
4.7 中壓配電網主幹線路導線截面選擇應參考供電區域飽和負荷值,按經濟電流密度選取。城鎮電網架空主幹線截面不宜小於150mm2,鄉村電網主幹線不宜小於95mm2。
4.8 中壓配電網線路桿塔在城鎮宜選用12m及以上桿塔,鄉村一般選用10m及以上桿塔,路邊不宜採用預應力型混凝土電桿,防止車撞脆斷。
4.9 城鎮線路檔距不宜超過50m,鄉村線路檔距不宜超過70m,特殊地段根據設計要求選定。
4.10 對雷害多發地區及架空絕緣線路應加裝防雷裝置,防止雷擊斷線。
4.11 中壓配電線路宜採用架空方式,城鎮、林區、人群密集區域宜採用架空絕緣導線。下列情況可採用電纜線路:
(1)走廊狹窄,架空線路難以通過的地段;
(2)易受熱帶風暴侵襲的沿海地區;
(3)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並具備條件的經濟開發區;
(4)經過重點風景旅遊區的區段;
(5)電網結構或安全運行的特殊需要。
4.12 配電台區應按照「密布點、短半徑」 、「先布點、後增容」的原則建設與改造。
(1)變壓器應布置在負荷中心,一般採用柱上安裝方式,變壓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應低於2.5m。
(2)對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區可採用箱式變電站或配電站供電。
4.13 新裝及更換配電變壓器應選用 S13 型及以上節能配電變壓器或非晶合金鐵芯配電變壓器。安裝在高層建築、地下室及有特殊防火要求的配電變壓器應採用乾式變壓器。
4.14 配變台架應按照終期規模一次建設到位,配電變壓器容量應根據近期規劃負荷合理選擇。柱上配電變壓器容量不應超過400kVA,箱式變電站內變壓器容量不應超過630kVA,配電室單台變壓器容量不應超過800kVA。
4.15 對於季節性負荷波動大的台區,可選擇高過載能力配電變壓器或有載調容配電變壓器。
4.16 以居民生活用電為主,且供電分散的地區可採用單、三相混合供電,單相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50kVA。
4.17 農村公用配變容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農村電氣化水平、氣候特點、用電負荷特性及同時系數等因素。
4.18 配電變壓器的進出線應採用絕緣導線或電力電纜,配電變壓器的高低壓接線端應安裝絕緣護套。
4.19 柱上配電變壓器的高壓側宜採用熔斷器保護,箱式變電站配電變壓器宜採用負荷開關-熔絲組合單元保護,配電室配電變壓器宜採用斷路器保護,低壓側宜配置塑殼式斷路器保護或熔斷器-刀閘保護。
4.20 配電變壓器低壓配電裝置應具有防雷、過流保護、計量、測量、信息採集等功能,箱體應採用堅固防腐阻燃材質。
4.21 新建或改造配電台區宜按照智能配電台區建設,配電變壓器低壓配電裝置內應預留安裝智能配變終端和集中抄表器的位置。
4.22台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多發地區,配電室或開關站不宜設置在地下室,確實不具備條件的應做好防洪排澇措施;配電室、箱式變電站、表箱基礎設計要抬高基礎並做好排水、防水措施。
4.23 地處偏遠地區的變壓器等設施應採取必要的防盜措施。
第五章 低壓配電網
5.1 低壓配電網堅持分區供電原則,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一般採用單電源輻射接線。
5.2 低壓線路供電半徑:城鎮不宜超過250m,鄉村不宜超過500m。用戶分布特別分散的地區供電半徑可適當延長,但要對末端電壓質量進行校核。
5.3 低壓主幹線路導線截面應參考供電區域飽和負荷值,按經濟電流密度選取。城鎮低壓主幹線路導線截面不宜小於120mm2,鄉村低壓主幹線路導線截面不宜小於70mm2。
5.4 城鎮和鄉村人口密集地區低壓線路宜採用架空絕緣導線,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委認定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以及對環境、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區,可採用低壓電纜進行改造。
5.5 城鎮和鄉村人口密集地區的低壓架空線路宜採用12m及以上混凝土桿,稍徑不小於190mm;其他地區宜採用8m及以上混凝土桿,稍徑不小於150mm。考慮負荷發展需求,可按10kV線路電桿選型,為10kV線路延伸預留通道。
5.6 低壓線路可與同一電源10kV配電線路同桿架設。當10kV配電線路有分段時,同桿架設的低壓線路不應跨越分段區。
5.7 採用TT接線方式[ 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工作接地),低壓電網內所有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用保護接地線(PE線)接到獨立的接地體上,工作接地與保護接地在電氣上沒直接的聯系。]供電的配電台區,應在配電箱低壓出線裝設剩餘電流動作保護器。
第六章 低壓戶表
6.1 低壓接戶線應使用耐候型絕緣導線。導線截面應根據用戶負荷確定,絕緣導線截面鋁芯一般不小於16 mm2、銅芯一般不小於6 mm2。
6.2 居民戶應採用「一戶一表」的計量方式。電能表應按農戶用電負荷適當超前合理配置,電能表的最大允許工作電流不宜低於40A。
6.3 戶表應選用智能電能表,並安裝集中抄表裝置,全面建設用戶用電信息採集系統。
6.4 集中式計量箱進線側應裝設總開關。電能表出口宜裝設分戶開關,用戶應能夠對其進行操作。
6.5 電能表應安裝在計量表箱內。室外計量表箱宜選用阻燃、耐氣候、長壽命的計量表箱。金屬計量表箱應可靠接地。
第七章 自動化及信息通信
7.1 新建或改造縣級調度和配電自動化系統應採取地縣調一體化建設模式,具備電網運行監控基本功能及遙控安全約束、運行設備在線狀態監測等功能。
7.2 新建或改造自動化系統應統籌多種自動化系統的需求,統一規劃設計數據採集平台。
7.3 配電自動化建設與改造應根據區域供電可靠性需求、一次網架、配電設備等情況合理選擇建設模式。
(1)城鎮架空線路宜採用就地型饋線自動化,電纜線路宜採用集中型饋線自動化;
(2)鄉村線路宜採用遠傳型故障指示器,實現故障的快速判斷定位。
7.4 農網改造升級應同步規劃建設通信網,確保通信帶寬容量裕度,提高對相關業務的支撐能力。
7.5 農村電網通信系統應滿足電網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及其他業務所需數據、語音、圖像等綜合信息傳輸的需要。變電站、供電所的通信主幹線應採用光纖通信方式,有條件地區可採用光纖通信環網鏈接方式,中低壓電網分散通信點可採用光纖、無線、載波等通信方式。重要的無人值班變電站可採用主備雙通道方式。
第八章 無功補償及電壓控制
8.1 農網無功補償應按照集中補償與分散補償相結合,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調壓與降損相結合的補償策略,確定最佳補償方案。
8.2 農網無功補償應因地制宜選用經濟實用的無功優化補償模式,積極採用動態補償、平滑調節等新技術、新設備。
8.3 農網無功優化補償建設應從電壓無功信息採集、無功優化計算、裝置配置、控制與管理等方面開展,積極應用變電站電壓無功控制(VQC)、自動電壓控制(AVC)系統,實現電壓無功綜合治理和優化控制。
8.4 變電站無功補償容量可按主變壓器容量的10-30%配置。
8.5 100kVA及以上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裝置宜採用具有電壓、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等綜合控制功能的自動裝置,補償容量應根據配電變壓器負載率、低壓側功率因數綜合計算確定。
8.6 諧波污染較為嚴重的變電站,宜選用無功補償與濾波相結合的無功補償裝置。
第九章 附則
9.1 本技術原則由國家能源局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原《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原則》(國能新能[2010]306號)廢止。
㈣ 國家電網改造農村電線桿換新桿舊的是不是要清理掉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電網改造過程中,舊的電線桿是不是都要清理掉呢專?
答案是不一定。屬
如果一條電線桿的使用年限沒有達到,還可以繼續使用的話,而且新的施工當中又要用,那麼十有八九可能會繼續使用的。
這樣子的情況,主要是取決於電力部門的線路設計,和施工要求。
㈤ 新農村電網改建是不是可以不通過住戶同意私自在住戶房體上安裝除用戶進線以外的電線
我就來曾經參加過電網源改造,有的住戶只允許房檐下走自己家的線,不允許走別人家的,換位思考想一想,與人方便,才自己方便嗎,由於農村的建築規劃不一致性的特殊情況,理論上線路安裝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電工作業,用戶都應該配合,如果是安裝人員偷工減料或者為工作方便給你帶來安全隱患 ,你可以找專業人士看看,向當地低壓電力所反映,
㈥ 那些屬於電網改造的范圍,國家審批的新農村安裝電表屬於電網改造嗎
會收錢一定費用,具體多少看當地部門標准,電表一定是要買的。電表以下的線路含電表屬於個人財產,是需要自己負責或付費。
㈦ 農網改造是是什麼
回答如下:
農網改造定義:
1.在我國,為縣級區域內的縣城、村鎮、農墾區及林牧區用戶供電的110kV及以下配電網稱為農村電網,簡稱農網。目前,現有農網已經無法滿足農牧民的生產生活需求,需要對農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
2.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是指變電站、線路等農村電網設施的新建,以及對已運行農網設施局部或整體就地或異地建設、增容、更換設備等。
(7)新農村電力改造擴展閱讀
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農電系統大力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著力推進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戶戶通電」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農電企業規范化管理工程和農電隊伍素質提升工程,累計投入農村電網改造資金3075億元,為134.1萬戶508.9萬人解決了用電問題,建成新農村電氣化縣407個、電氣化鄉(鎮)4991個、電氣化村90053個,農電標准化建設水平和隊伍素質顯著提升,很好地履行了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
南方電網累計完成投資691億元,解決206個行政村、43.8萬戶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供電區域內鄉、村、戶通電率分別為100%、99.98%、99.76%,廣東、廣西、貴州、海南全面實現電網覆蓋范圍內的「戶戶通電」。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進展順利。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底,國家累計下達國家電網公司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計劃150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63.3億元,共建設與改造110千伏變電站390座、線路7050千米。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省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力度加大,實現了6220個貧困村「村村通動力電」。與此同時,完成了907眼機井通電,受益農田約22萬畝,有效改善了268萬人的農村生產生活用電條件。2018年,甘肅實施79個縣市區農網改造工程。主要用於改善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導線線徑細、供電能力不足、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
資料來源:網路:農村電網規劃與改造
㈧ 現農村電網改造,以前的線路不用,重改新的線路使我家又不可以接線,因為要經過別人的地方,村裡又不管
? 絕不放過你 ( 2001) ? 躍龍門 ( 2003) ? 六女當鋪 ( 2005)
㈨ 國家關於農村電網改造的政策
1、改造農村電網、實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必須與改革農村供電管理體制結合進行。為了實現國務院確定的通過改造農村電網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的目標,必須改革農村供電管理體制。
2、改造農村電網、改革農電管理體制、實現城鄉同網同價,是降低農村電價、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要舉措,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開拓農村市場,繁榮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盡快理順縣級供電企業與省級電力公司的關系,堅決取消各種違反規定加收的基金、附加等費用,在改造農村電網、改革農村供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力爭用三年時間,統一城鄉用電價格,實現同網同價。
3、改革體制、改造電網、實現同網同價的基本思路
改革農村供電管理體制的核心是改革鄉鎮電管站的管理體制,理順縣級供電企業與省級電力公司以及與鄉鎮電管站的關系,實現城鄉電網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價格。
我國現行低壓電網管理體制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城市的城區和全國30%左右的縣城(共760個)電網,由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五大集團公司和省級電力公司直供直管,實行省級電力公司統一核算。
二是全國70%左右的縣城電網,由獨立核算的地方電力企業管理,其中有1040個縣從省級電力公司購買電量轉供給用戶(即躉售縣);還有600個縣以地方自建的小水電、小火電供電(有的也從省級電網購買部分電量對用戶供電),這兩類地區的供電企業都隸屬縣級政府。
三是鄉鎮以下農村低壓電網,由農民自建自管,由隸屬鄉鎮政府的鄉鎮電管站負責管理。
城鄉電網管理體制不同,是造成農村電價高於城市的重要原因。農村低壓電網由農民自己建設管理,發生的電能損耗、運行維護費用和農村電工報酬,都要通過電價向農民平攤;農村電網維修、改造沒有資金來源,電網設施嚴重老化,平均損耗率一般都在30%左右,有的高達50%,使得農村電價必然高於城市。
除此之外,農村電網管理和電費收繳混亂,部分鄉鎮政府、村委會在國家批準的電價之外,層層加價集資,「權力電」、「人情電」、「關系電」現象普遍,偷漏電現象嚴重,這些費用也都要由農民負擔。
㈩ 關於新農村改造電力設計規范
《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SDJ206-87);
《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499-92)
和《電氣裝置安裝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驗收規范》(GB501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