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贸公司确认收入按每个单品确认收入还是怎么做呢
是的,一般是按每个单品确认收入和与之相匹配的成本。
⑵ 关于对外贸易收入确定的问题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确认销售收入的时间是以报关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的;
2.入帐金额为两种应建双币台帐,并注明其与本位币的汇率。
⑶ 关于对外贸易收入确定的问题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确认销售收入的时间是以报关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的;2.入帐金额为两种应建双币台帐,并注明其与本位币的汇率。
⑷ CIF收入确认时点问题 请教在CIF和FOB贸易条件下收入确认的时点是什么
出口销售中FOB和CIF,均应在装船出海、船舷离港时确认收入,为使其形象化和专具备操作性,以取得提单为收入确属认时点,以发货单、报关单、提单等为收入确认依据。
一般商品出口销售的收入确认时点,本质上与内销并无太大差异,只是运输距离更长、运输风险更大。根据收入准则中关于商品销售收入的五项确认条件,无论出口还是内销、无论何种成交方式或运输方式,均应以买方收到并签收为准。
(4)贸易公司确认收入扩展阅读
内销中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委托第三方运输机构,以及出口中的 FOB 或 CIF,都是以买方或卖方支付运输费的方式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运输机构,如果严格匹配准则表述的“将风险和报酬转移至购货方”,则并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但众所周知托运人与承运人通过运输合同明确了运输过程中的责任和风险,损失由承运方或保险机构赔偿,如果企业的历史交易记录表明并不存在或极少存在因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导致交易最终不能达成或跨期达成的,因此认为为了更恰当、灵活的执行权责发生制,应当在发货时确认收入。
⑸ 商贸公司的外账成本怎么结转
外帐的小技巧等
外帐+未入帐收入-未入帐费用=内帐
一、外帐的手法
1.成本费用互化: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支出成本化已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所以是应该是该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人工虚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为其他限制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在个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5.成本名目转化: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法以达到这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将本期的收入多结转或是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以达到这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业务收入转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将收入暂时挂账为其他应付款,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
⑹ 关于商贸企业销售商品后何时确认收入的问题
你可以将11月的销售做到当月,这种做法对核对库存有利。但是发票没开款还没到往来账容易乱。如果想这么做就要单独记一笔已做收入但是还没开票欠款的明细账,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
⑺ 请问贸易公司怎样确认收入的如果卖给个人不开票怎样确认收入
怎样确认收入?你将商品交付买家,商品的主要风险转交给了买家,同时你也获得取收款版权利,此时权收入形成,你就要确认收入了。
如果不开票怎么样确认收入?根据你实际的销售金额情况确认收入。
贸易公司一般主要交增值税吧,但也不一定,也可能有消费税,营业税等。。。要看公司的经营业务内容有哪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