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推荐一本用的比较多的《国际贸易概论》,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或者有关国际贸易方面比较好的书...
我们那届 搞课改,一个班里的教材有十几类,五花八门,但是比较好的只有一本就是易纲海闻的 国际贸易概论,是本经典的书,其他就不要看了,都是编著的,换句话说都是抄袭的,没啥意思,这本书也不大好找,那时候 好像就我们的代课老师有几本,然后就是图书馆有基本,不过这本书确实好,很多别的书上说的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这本书上很清楚,要是有可能,推荐这本书,还有 就是对外贸易大学 柏冷军的 也还行,比较海闻的也是 差的没法说,所以就是那本 易纲海闻。
② 求海闻版《国际贸易》配套习题
你也要考海闻的《国际贸易》那本书?
在论坛上说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专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属和圣才考研网国际贸易考研真题(含复试)与典型题详解(第8版) 挺好。。这两本书不知道买哪本好呢 。。网上的相关资料也好少。。
③ 求一篇关于国际贸易的学习感想!2000字左右的!速度!今天最好完成,加分
这两篇你综合一下,要是不可以,我这还有。
一、进入大三,我们就开始接触专业课了。《国际贸易》这门课是我专业重要学科之一。该课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门课不仅为之后的《贸易实务》、《报关实务》作好理论准备,也是为部分同学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拿到教材后,我粗略地把它浏览了一番。书一共分理论篇和实务篇两个部分。由于下学期我们会专门学习实务,所以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篇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宏观协调和国际贸易发展动态、政策演变作为对象,从宏观角度论述国际间商品劳务交换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向。理论篇中,有部分章节是要牢记的,这就需要你用心去背,而有些章节内容则涉及到理论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模型分析的,这需要你捡起你以前学过的西方经济学。有的同学会说:“我一看到那些数学模型就犯晕。”由此,他们心里就无形的产生了学习该课的恐惧。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的。西方经济学大多是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的,而国际贸易这门课则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在此期间,大多数同学都很少碰西方经济学了,淡忘是必然的。但因为我们曾经学过,所以再拾起来应该说是不难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数学模型,就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书摆在边上,找到相应的章节,温习一下这些模型是如何进行分析的,然后再回到国际贸易理论上,这种温故而知新能够让你更好的掌握一个知识点。对于那些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如:国际贸易措施、关税措施等,我就用一个本子,把他们一一整理出来。整理必须要有条理,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利于记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较难掌握的就是各种贸易理论了。同样,我也是将这些理论整理出来。首先,把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分门别类,再按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好。一般说来,后一理论是在前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他们之间必然存在联系,由此可见,最先提出的那种理论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就把这一理论彻底弄懂,之后的那些理论都拿来和他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各种理论不易混淆,记住他们也轻松多了。在做理论的经济效用分析时,有些同学能够很快弄懂图形的含义,而有些同学则怎么也弄不清楚。其实,在每个图形的旁边,都会有大段文字对其进行解说的,那些不懂图形的同学就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来理解经济分析,我相信,图形、文字,总有一种会适合你的。《国际贸易》是一门新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平时,我还多关心国内、国外经济事件,搜集有关国贸的新闻,不断更新知识。另外,想更好的掌握《国际贸易》这门学科,不妨去了解一下他的历史,这对你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学习《国际贸易》的心得,今天把他写下来,希望能与大家共享,能给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该课的同学一些参考。愿大家都能从这门课中学到知识!
二、我一直觉得在当今社会,想在取得财富,想要成功,无论如何必须得学点金融知识。于是我二专选修了金融。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学科,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金融极大地扩大了我的视野!而如今学习的国际贸易,更是将我的眼界提高到国家与国家这一层面。
学习国际贸易之前,我对它的认识是很简单的,我想当然地觉得国际贸易不就是国家与国家做生意嘛,只要我们国家科技进步了,有自主产品了,生产力提高了,不就能稳赚不赔了吗?现在回想起来就有点汗颜了,我以前的观点很像是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啊。不过国际贸易比这个复杂得多了!它覆盖了经济学、会计学、法律学、保险学、管理学等。
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由海闻教授主编的,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第二个部分是国际贸易的政策,最后一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了。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再到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的发展正体现了人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不断加深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巨大改变。书上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所以要学好国际贸易,就必须学好微观经济学。对此,我深以为然。很多专业术语的概念和图象的分析方法都来自于微观经济学。学习这些理论,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清晰地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假设!众所周知,现实中,国际间的贸易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理论厉害到可以适用于任何贸易环境。所以,在我们掌握一门理论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它的基本假设。
想要只靠每个星期的一节课就学好国际贸易,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每次学习完之后,一定要巩固复习。这本教材就好在每章后面都有复习与思考题。这正好可以当做巩固提高使用。
这本教材正好是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一年出版的。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也成为了主流。如何在贸易大潮中取得先机,如何利用贸易更好的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要思考要探索的问题。国际贸易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同时,作为个人,要适应这样的时代,就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
我的主专业是心理学。一开始我觉得心理学和金融学是分马牛不相及的,但是随着我对心理学和对金融学的深入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心理学在金融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但是我查了查资料后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有,但是很少很不系统。尤其是国际贸易,其中有多少心理理论值得我们去挖掘?我对此很感兴趣,但是限于我目前的眼界和水平太浅,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但是我会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发展的。这也将成为我学习金融的动力之一。
④ 厦门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专业课用书版本
国贸系复试参考书目:国际贸易学专业:(1)海闻 , P· 林德特 , 王新奎:《国际贸易》,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2)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⑤ 海闻国际贸易视频教程哪有下载
向博学习网上可以下载的。
⑥ 求解 一道国际贸易(海闻版)计算题 很简单的
⑦ 暨南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大纲指定的的由易纲和海闻主编的《国际贸易》,是哪本
其实就是海闻版的国际贸易吧,颜色灰暗的那本,最新出版是2012的版本,内容做了更新。
⑧ 有没有海闻《国际贸易》的参考书,介绍几本,谢谢
<国际贸易>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03月 作者:海闻 等著 <国际贸易与政治冲突:贸易、联盟与要素流动程度——国际经济学译丛>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5月 作者:(美)希斯考克斯 著,海闻 校,于扬杰 译 <今日自由贸易>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作者:[美]巴格沃蒂 著,海闻 译 如果学海闻的《国际贸易》可以试一下下面几本书: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作者:易露霞,陈原 主编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07月 作者:黎孝先 主编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经济科学前沿译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作者:藤田昌久 等著,梁琦 主译 新编国际贸易 作者:何元贵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9月 国际贸易理论(第6版)作者:(美)希尔(Hill C.W.L.)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⑨ 运用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比如:绝对优势相关贸易理论;发现你一个你身边的以经济现象并解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在全球经济学理论界享有盛誉。该书是美国商务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一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初版于1986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发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该书共收录了15位经济学家撰写的12篇有关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力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路”。 一、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绝对优势说”堪为自由贸易理论之滥觞。鉴于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了修正,创立了“相对优势说”,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突破。但该理论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以“资源禀赋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了赫俄理论的一统天下。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种交换了,如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有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发达国家则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的技术差异和资源禀赋仍然主要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但相当部分国际贸易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出口国的自然优势,相反,越来越多的贸易来源于规模经济和因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人造优势。 这说明国际贸易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只有在现有贸易思想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理论,才能重新解释国际贸易领域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学提出了分析寡头竞争产业的新方法,从而催生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市场不会偏离“完全竞争”太远的假设之上,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力量都很小,不会试图去影响价格或其竞争对手未来的行为。然而,战后以来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说明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不合适的,现在相当一部分贸易是由大规模生产的优势、积累的经验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所决定的,由众多小企业之间展开的原子状的竞争已经难以看到,而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却随处可见。例如,大型客机市场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寡头航空公司所垄断,每一方都有影响价格的能力,它们做出战略性的行动,以期影响竞争对手的行为。 古典贸易理论在于证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论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一国在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是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每个国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禀赋而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经济中,“租”非常少,因而经济中不存在“战略性”部门,自由贸易政策是各国最好的选择,在各国都支持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且一国的收益并不以他国的损失为代价,自由贸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论甚至认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其他国家都一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该国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因此,自由贸易是古典理论的铁律。 在产业组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挑战。新理论既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又有所超越。它认为,国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的偶发性,是一国特定的历史、某个偶发事件和经济政策的产物,并不是完全由各国资源禀赋差异所决定的。新理论最有意义的创新在于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这一假定条件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市场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现象,完全竞争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产业领域存在着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现象,这个理论有力地挑战了古典贸易理论所认为的规模经济报酬不变的传统观点。由于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竞争而完全消失,在一些产业,资本和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其他产业高得多的回报率,因而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如果政府能够识别出这些战略性部门,就有可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政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显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因而被视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活动。 (二)选择战略性产业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那么企业家或经济学家该怎样识别它们?克鲁格曼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即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会产生技术外溢。然而,由于外溢是没有市场价格的,根据这项标准去衡量战略性部门有一定难度。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形式。一旦选定某些产业为战略性产业,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这些优选产业的发展呢?克鲁格曼和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可能的应用形式。 1.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的补贴。这项战略性政策涉及到运用补贴来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国内厂商。政府补贴可能使本国厂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由于成本补贴迫使外国竞争对手削减产量,使本国厂商得到额外利润,这些利润超过政府的补贴数额,即厂商的受益超过纳税人的损失。这说明出口补贴(或生产补贴)增加了国内经济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