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应考虑

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应考虑

发布时间:2020-12-29 15:41:26

A. 在进行贸易时,,如何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是否还需要考虑其他什么问题

除了考虑成本以外,还需考虑风险。
比如,你如果承担海运,出险之后虽然有保险赔付,但你的生意多少都会受影响(这样的损失虽然会有保险弥补,但你的客户因为不能按时拿到货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你还大);如果是送到买方库房,那么买方国家/地区的内陆运输情况可能对你也是考验(当然像我朝这样高过路费的国家应该是没有几个的);如果涉及对方国家的铁路运输,那么铁路车皮是否像我朝一样需要做计划也是需要提前摸清的;还有在对方港口卸货产生的费用、检验、检疫、税费、适用法律等等。这些虽然在报价的时候可以做出成本并且做到合同价格里,甚至可以涵盖一些不可测费用,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完全超出预算/计划的情况,从而造成费用上涨和进度延迟。
但是某些客户(尤其是政府客户)因为预算控制等原因,无法再在该合同项下申请本国清关、运输等相关费用,这时你可以和对方约定(书面):费用可以由卖方支付(当然是要计入合同成本的),但是手续(清关、申请车皮、内陆运输)得由买方办理,毕竟人家是本国人。这样的操作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术语能描述,但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是可以运作的。
前面futureyin说的FOB和CIF是对买卖双方都比较合适(经济、可操作)的术语,运用也最多。但是说全款给你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说什么术语都可以,比如合同约定货到买方库房,结果在对方港口卸货后迟迟订不到车皮(人家国家就是车皮紧张你没辙),导致交货延误,那么你就得考虑违约风险了。
其他的futureyin说的很对。

B. 国际贸易实务简答题选择贸易术语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贸易术语应考虑的因素
一、运输条件。买卖双方采用何种贸易术语,首先应考虑采用何种运专输方式运属送,如果是买方,自己有能力运输,而且经济上又合算时,可争取按FCA、FOB条件进口,按CIP、CIF或CFR条件出口。
二、货源情况。国际贸易中货物品种很多,不同类别的货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运输、成交量等方面的因素,都是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三、运费因素。运费是货价构成因素之一,在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考虑货物经由路线的运费收取情况和运价变动趋势。
四、运输途中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商品一般需要通过长途运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特别是在遇到战争或正常的国际贸易遭到人为障碍与破坏的时期和地区,则运输途中的风险更大。
五、办理进出口货物的结关手续有无困难。在国际贸易中,关于进出口货物的结关手续,有些国家规定只能由结关所在国的当事人安排或代为办理。有些国家则无此项限制。因此,买方在选用EXW或卖方在选用DDP条件成交时,则应充分考虑某些进出口国政府的规定。

C. 国际贸易术语都有哪些特点

各组贸易术语的不同特点
一、E组贸易术语
按E组的EXW这一贸易术语达成的交易,在性质上类似于国内贸易。因为卖方是在本国的内地完成交货,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也都局限于出口国内,卖方不必过问货物出境、入境及运输、保险等事项,由买方自己安排车辆或其他运输工具到约定的交货地点接运货物,所以,在卖方与买方达成的契约中可不涉及运输和保险的问题。而且,除非合同中有相反规定,卖方一般无义务提供出口包装,也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运输工具。如果签约时已明确该货物是供出口的,并对包装的要求作出了规定,卖方则应按规定提供符合出口需要的包装。如果双方约定卖方要承担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运输工具的义务,则应在合同中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国际商会在《2000通则》的引言中指出,人们认为理想的是仍然保留EXW条件下卖方义务最小的传统原则,其目的是适用于那些卖方不愿意承担任何装货义务的情况。
由于在EXW条件下,买方要承担过重的义务,所以对外成交时,买方不能仅仅考虑价格低廉,还应认真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运输环节等问题,要权衡利弊,注意核算经济效益。另外,按这一术语成交
,买方要承担办理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清关手续的义务,所以还应考虑在这方面有无困难。如果买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办理出口和进口手续,则不应采用这一术语成交。
二、F组贸易术语
F组中包括的三种贸易术语FCA、FAS和FOB,它们在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以及适用的运输方式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它们也有相同之处,其共同点是按这些术语成交时,卖方要负责将货物按规定的时间运到双方约定的交货地点,并按约定的方式完成交货。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的运输事项由买方安排,
运费由买方负担。买方要指定承运人,订立从交货地至目的地的运输合同,并通知卖方。可见,按这些术语达成交易,卖方承担的费用在交货地点随着风险的转移而相应地转移给了买方。另外,按照《2000通则》的解释,采用这三种贸易术语成交时,均由卖方负责货物出口报关的手续和费用;由买方负责货物进口报关的手续和费用。
三、C组贸易术语
C组贸易术语中的CFR和CIF是在装运港交货,风险划分均以船舷为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CPT和CIP则是在约定地点向承运人交货,风险划分以货交第一承运人为界,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但它们同为一组也具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地)交货后,还要负责办理货物从装运港(地)到目的港(地)的运输事项,并承担相关费用,因按本组术语成交,货价构成因素中都包括运费,故国际商会在《2000通则》的引言中称本组术语项下主要运费已付。当然,其中的CIF和CIP下,卖方还要负责办理货运保险
,并承担保险费用。由于卖方承担的风险仍然是在装运港(地)交货时转移,所以,不应将它们看作是到货合同。
C组术语下,风险划分和费用划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险划分在装运港(地),费用划分则是在目的港(地)。就是说,卖方虽然承担从交货地至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并负担相关费用,但是,他并不承担从交货地至目的地的运输途中货物发生损坏、灭失及延误的风险。
四、D组贸易术语
D组包括的五种贸易术语中,除了DAF是在两国边境指定地点交货外,其他四种术语都是在进口国的目的港或目的地交货,这就与前面各组术语有了明显的区别。按照D组术语成交的合同称到货合同(Arrival Contract),到货合同是与装运合同(Shipment Contract)相对而言的,按照F组、C组术语成交的合同称作装运合同,在装运合同下,卖方要支付将货物按照惯常航线和习惯方式运至约定地点所需的通常运输费用,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在货物以适当方式交付运输之后发生意外而导致的额外费用,则由买方承担。按D组术语成交时,卖方要负责将货物安全及时地运达指定地点,包括边境地点、目的港口以及进口国内地,实际交给买方处置,才算完成交货。卖方要承担货物运至该地点之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可见,D组术语条件下,卖方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前面各组,特别是按照DDP术语成交时,卖方负责将货物交到进口国内的约定地点,承担在此之前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其中包括办理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手续以及相关费用。所以,作为卖方在对外成交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该项业务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另外,在打算采用DDP条件对外成交时,卖方还应考虑办理进口手续有无困难,如果卖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取得进口许可证
,则不应采用DDP条件成交。

D.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与2000如何适用 是否需要明确选择适用没有明确时又该如何适用

签合同时是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是适用Incoterms2000还是Incoterms2010的。如果没有明确,说不定会被认定为是去适用90版的incoterms,当然或许还要结合交易习惯去确定,毕竟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并不是直接取代以往版本而仅仅只是推荐适用。

E. 国际贸易术语问题

IP是指“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在该贸易术语下,风险转移时是交货时,内交货地点是在出口国容货交承运人,如果是在中国内陆某地点交货,则中国卖方在该地点货交陆运承运人后,货物风险转移至买方,如果是在中国某港口交货,则中国卖方就在该港口货交水运承运人,不管是采用多式联运还是海运直接运往目的地,都是在卖方货交第一个承运人时风险转移。CIP下,运输和保险都由卖方安排。根据“卖出买进除首尾”,进口手续由买方负责,出口手续由卖方负责。因为CIP贸易术语下,采取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各种运输,而不限于海运,因此“CIP汉堡”并不一定表明货物应运至汉堡港,也可能是运至汉堡的陆地某个卸货地点。据此,B项正确

F. 国际贸易术语的分多少类分别又代表什么

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规定和解释了13种贸易术语,将十三种贸易术语按卖方承担责任、费用和风险由小到大依次分组排列,分成E、F、C、D四组:


E组:本组术语只有EXW(工厂交货)一种,特点是卖方在其处所(如工厂、仓库)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即完成交货任务,卖方承担的费用、风险最小。E组术语属于启运(Departure)术语。

F组:包括FCA(货交承运人)、FAS(装运港船边交货)、FOB(装运港船上交货)三种术语。此组术语的特点是由买方签订运输合同并指定承运人,卖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装上运输工具,即完成交货任务。F组术语属于主运费未付(Main Carriage Unpaid)的术语。

C组:包括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运费加保险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保险费付至)四种术语。此组术语的特点是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支付正常的运费,承担交货前货物的损坏或灭失的风险,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或将货物交至承运人即完成交货任务。C组术语属于主运费已付(Main Carriage Paid)的术语。


D组:包括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DP(完税交货)五种术语。此组术语的特点是卖方自负费用和风险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并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即完成交货任务。D组术语属于到达(Arrival)术语。

G. 国际贸易术语DDU和DDP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意思不同:DDU的意思是未完税交货,DDP的意思税后交货。

2,费用承担不同:DDU是卖方必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除进口手续和关税以外的一切费用和风险。DDP是卖方在指定的目的地,办理完进口清关手续,将在交货运输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货物交与买方,完成交货。

卖方必须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包括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在目的地应交纳的任何“税费”(包括办理海关手续的责任和风险,以及交纳手续费、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

3,承担的风险不同:DDU是买方承担可能发生的,因其未能及时办理进口结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和风险。DDP是卖方必须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7)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应考虑扩展阅读:

DDP对于出口商存在的风险:

1,相对于FOB/C&F而言,DDP对卖方的风险要大得多,应该说是风险最大的一种贸易条款。在FOB或者C&F下,当货物装上船,风险就转移给了买方。但是在DDP下,卖方的风险要一直持续到交到客户手中。

当中货物出现任何差错,都得卖方买单。因此做DDP的卖方,最好能办理货物运输险,出了问题还可以找保险公司。

2,相对于FOB/C&F,DDP的卖方必须要了解进口国海关或其他政府部门对该类货的政策,有没有什么限制,需不需要什么认证,进口关税是多少。不事先了解清楚了,等货物到了目的港,再去解决的话,可就相当麻烦了,比如说食品到美国,除了了解美国海关的关税,还必须了解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规定。

3,就是报价,DDP涉及的环节很多,可能有些环节在最初核算成本时没有考虑到,比如目的港海关查验货物产生的查验费,甚至超期堆存费,还有其他一些环节产生出了额外费用。因此再核算成本给客户报价时,最好能够多留出一些空间,以COVER意外的费用。

阅读全文

与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应考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