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8年中国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
人口:约为13.28亿人
人均gdp:22640元内人民容币
2008年底汇率:1美元---6.8346元人民币
人均GDP:约为3313美元
2. 2030年中国人均GDP是多少美元啊假如增长率是一年7%的话。目前为止人均GDP为6094美元。
中国近些年名义增长率接近10%,2017年经济总量82万亿,2019年达到99万亿,两年增长一个英国,我还是按8%增长率的保守计算的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157万亿,按现在汇率折合23.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约1.7万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趋势是升值的,那时候不可能现在这么低的汇率,花旗集团预测汇率是1:5,如果真是这样近些年平均名义增长10%就按9%算2025中国经济总量166万亿,1:5汇率就是33.2万亿美元,人均约2.4万美元,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大约230万亿人民币,若还是按1:5,折合46万亿美元,人均约3.3万美元,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中国现在经济总量是10年前3倍,再过11年即使增速放缓翻个2倍多没问题,(2019的99万亿到2030的230万亿),中国人口现在增长率已经特别低,人口峰值大概在2025年14.5亿左右此后会逐渐下降,所以综合下来中国2025人均GDP应该在1.7~2.2万美元,2030在2.5~3万美元没问题,大概率在3万美元,日本1万到3万美元只花了11年,不是8年说错了,中国前面创造了比日本还高的经济奇迹,所以我觉得没问题,中国经济腾飞期年平均增长9.6%持续40年,日本才20多年平均增长9.3%,中日韩的发展轨迹是差不多的人均1千到1万美元都是18年,1万到3万美元韩国花了20多年主要还是本世纪初韩国政权动荡,中国基本不可能出现政权动荡了所以大概率跟日本一样11年左右达到3万美元,东亚国家平均智商高又勤奋只要有合适的制度稳固的政权都会成为发达国家的,至于小日本经济停滞是美国打压他,加上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出口依存度高缺乏内生动力导致增长乏力,中国拥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总人口等于发达国家1.4倍完全可以支撑中国转型升级,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都是无法完成产业升级的说到底就是智商的原因,设计不出好的制度脑子不行自然科技也不行,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2战后跻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是东亚人为主体,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成为发达国家智商必须要95以上,黑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也基本没什么科学家,平均智商只有80多,印度也一样基本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3. 中国从1990年到2019年人均GDP为多少
201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也达到约1万美元。中国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近了一步。
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等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9780美元左右,已处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9777美元,从2001年的1000美元到2019年的近10000美元,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缩影,显示出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 2018年我国的GDP大概超过9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接近多少美元。
去年GDP82万亿,今年90万亿,比上年增长10%,注意这里面是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如果按可比价格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计算则为6.6%
可比价格:可比价格(又称可比价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不变价格主要是为进行历年对比和地区之间对比而设,它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所以又称可比价格。不变价格主要用于统计工业总产值而由国家统一编制的。
可比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是为了计算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而采用的某一固定时间的价格。又称“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这种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5%;
2018年GDP总量是90万亿人民币,2018年单纯看物价涨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个几个百分点,这不是增加值再计算增长率时应该扣除。
5. 2015年我国人均gdp是多少美元
今年还只过半,数据无法统计,只能拿14年作参考。
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今年保8估计有点困难。个人估计在7900-8000已经不错了。
6. 中国人均GDP2025年能否突破10000美元
我来自2018年,今年这汇率看来破万是不成了,明年应该能破。2025年中国制造业更强向更上游挺进,汇率就不是现在的汇率了,保守估一下20000美元
7. 3.2019年我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有人说自己被平均了。为什么
人均GDP是有全国GDP(总量)除以当年年底总人口数得出来的数值。创造GDP的不单有企业,也有个人。自然有人创造多,也有人创造少,整体平均下来低收入就感觉被平均了。
8. 中国到2027年左右人均GDP能到两万美元吗
按照目前中国每年6%左右的增长幅度来计算的话是有机会的!
但是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应该是只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真正落实增长的品质和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才是最好!
9. 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为多少
70892元人民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国民总收入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按照联合国目前的划分标准,中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只是中国人均GDP离世界平均水平更近了。1980年,我国人均GDP约3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3%;2019年,按照现价美元估算,我国人均GDP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
(9)2001年我国人均gdp美元扩展阅读: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GDP总额,即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二、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
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
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参考资料资源:
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国内生产总值)
网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作用:
首先,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
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
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
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标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为某种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
并没有谁把人均GDP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均GDP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经济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更不能由此把虚拟经济作为否定人均GDP的依据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学界内外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后,主流意识都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种必要的戒骄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觉,与日本强调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显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