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饶市在中国排名第几
在江西排名第三。
第一是南昌,第二是九江。
其实赣州是江西面积最大的,但是赣州是革命老区了,经济上....
上饶毗邻浙、沪,经济发展的很快,这点从物价上可以看出,上饶的物价都是江西最高的,甚至超过了九江。
㈡ 上饶市在全国排名怎么样
江西是落后的,上饶在江西还算先进的吧。如论GDP在全国肯定是中后名次。如论幸福指数,肯定是前面十位,上饶山清水秀,生活节奏慢,物欲不是太强,所以开心
㈢ 上饶市经济发达吗,在江西省排名第几
还可以,排名在前五
㈣ 上饶市的人均GDP在全省排位如何在全国呢
上饶市统计局:2005年上饶市经济发展回眸";
"上饶市统计局:2005年上饶市经济发展回眸,,";
上饶市统计局:2005年上饶市经济发展回眸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年初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三化”进程,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健康有序稳定增长的态势,各业经济亮点纷呈。全年GDP增长14.1%。为高起点跨入“十一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br/>
<br/>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再创新纪录。
<br/>
<br/>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 2005年,上饶市经济在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88.1亿元(未经省核定),同比增长14.1%。其中,一产增加值84.7亿元,增长6.4%,二产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18.8%,三产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比为21.8:42.5:35.7。人均GDP达6125元,标志着上饶市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五年累计实现GDP963亿元,年均增长13.6%,比“九五”时期高6.4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9:31.4:35.7演进为2005年的21.8:42.5:35.7,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
<br/>
<br/> (二)财政收入再创新纪录。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3.6亿元,增长25.3%,净增收6.8亿元,增收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7.6%,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第3位。“十五”时期,上饶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4%,高于“九五”时期9.5个百分点,是建市以来最高增速。财政收入实现历史突破,预示着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br/>
<br/> ——农业稳步发展,产业化水平提高。
<br/>
<br/> 2005年,全市上下在“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要求,深化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我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6.5%,高于“九五”时期4.1个百分点。
<br/>
<br/> (一)、粮食种植面积小幅增加,粮食产量持平略增。预计2005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78.88万亩,比上年增加22.9万亩,增长3%。粮食总产量达到52.38亿斤,比上年增加6800万斤。
<br/>
<br/> (二)、畜牧业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牧业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3.1万吨,增长6.6%,畜牧业产值达到了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
<br/>
<br/> (三)、渔业生产效益良好,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市场利好,加上政策引导和服务到位,尽管渔业生产因病害和旱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全市渔业经济形势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1.8万吨,同比增长2.22万吨,增长7.5%;渔业产值2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56%。
<br/>
<br/>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农业企业达2216家,增长10.8%,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5%,直接带动农户56.8万户; 培育了5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71家,全市有国家、省、市三级龙头企业99家,比2004年新增51家。获绿色食品标志106个,有机食品标志48个,均位居全省第一。
<br/>
<br/>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突出。
<br/>
<br/> 2005年,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的若干意见》实施,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强化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围绕“园区、产业、企业”,进一步营造主攻工业的发展氛围。我市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克服了煤、运、油、电紧张等困难,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持续稳步增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1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1%。“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长25.4%。实现销售产值157亿元,产销率为97.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33家,增加14家。
<br/>
<br/> (一)、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对全市工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75%,同比增长36.3%,增幅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幅10.9个百分点,高出国有工业36.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8.5%。
<br/>
<br/> (二)、六大支柱工业保持稳步增长。我市重点发展培植的六大支柱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72.7%,同比增长25.4%,其中:机械工业完成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49.7%;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5.6%;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30.8%;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22.6%;纺织服装工业完成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39.8%;医药化学工业完成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16.3%。
<br/>
<br/> (三)、工业园区增长极作用显现。全市12个工业园区(含大茅山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36.11平方公里,招商到位资金104.9亿元,同比增长43.3%,投产工业企业648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3.1%,实现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税金9.1亿元,同比增长34.7%,安置就业90807人,同比增长23.49%,园区工业的快速增长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劲支撑。
<br/>
<br/> (四)、地方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基本持平。全市工业用电量亿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其中地方工业用电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用电14.9亿千瓦时。地方工业中,用电增长较快的县(区)有:余干县增长79.8%、万年县增长61%。
<br/>
<br/> ——投资维持高位快速运行状态,推动经济增长格局明显。
<br/>
<br/> 近年来,上饶经济稳定发展和投资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自主增长的因素明显增多,加之今年省、市各级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增长40.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7亿元,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2位。“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2.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47.2%,高于“九五”时期40.8个百分点。
<br/>
<br/> (一)、各产业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5.3倍,工业投资增长49.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6%。工业投资仍占据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全市工业投资64.7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总投资额的34.6%。
<br/>
<br/> (二)、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中心镇的道路连接工程,建起了周边县城、中心镇进入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启动中心区建设工程,加快新火车站片区建设。抓住机遇,加快过境高速公路和市内快速通道建设,景婺黄、景婺常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景鹰高速公路于11月份顺利开工,宁上高速公路于12月完成工程。乐江线已于11月份顺利竣工通车,鄱余公路已完成投资1.7亿元,中小桥及涵洞工程全部完成,2006年可竣工通车;珠湖信江大桥,龙津大桥、鄱阳莲湖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同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76亿元,建成水泥(油)路突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1%,房地产开发规模继续扩大,销售状况良好。
(四)、非国有投资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我市非国有投资完成108.1亿元,同比增长48.7%,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9%。反映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内在增长动力进一步加强。
——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势头,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商业业态不断创新、假日经济日益繁荣等使消费市场充满生机。各类商业活动频繁,消费热潮不断涌现。商业企业狠抓契机,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对我市消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5.8亿元,增长16.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8%,高于“九五”时期1.9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餐饮业增速居各业之首。旅游、会展、假日休闲等活动的增多,带动了餐饮业的稳步快速增长,餐饮业增长21.8%,增幅高出批发零售贸易业5.3个百分点,高出其他行业13.2个百分点。二是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9.1亿元,增长18.6%,农村市场零售额46.6亿元,增长13.8%。三是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概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加速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全方位展开宣传促销活动,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5.4万人次,增长26.5%;国内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增长36.6%。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8万人,增长51.2%,旅游创汇566.9万美元,增长22.4%。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市场物价继续走稳。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下同)完成33.6亿元,比上年净增6.8亿元,增长25.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7亿元,比上年净增4.7亿元,增长27.6%。人均财政收入530元,比上年净增105元,增长24.7%。
(二)、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1.7亿元,增长32.4%;利润3亿元;利税10.3亿元,增长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4%,同比提高个3点。
<br/>
<br/> (三)、资金支撑力度增强。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居民、企业、财政存款全面增长,充实了银行的营运资金, 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80.7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资金营运环境得到改善,营运资金成本降低,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同时,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撑地方经济建设。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96.5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
<br/>
<br/> ——非公有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市经济充满活力的增长极。
<br/>
<br/> 近几年,我市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工业领域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36.3%,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0.9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合作、外商及港澳台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分别增长69.3%、32.8%和103.6%。投资领域中,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表现强劲。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完成108.1亿元,增长48.7%,占城镇投资完成额的57.9%。
以提高经济外向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快与长珠闽的对接,积极参与“9+2泛珠三角”、武汉经济协作区、福州经济协作区、赣浙闽皖四省九市协作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上饶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开展了重大项目和“五条线”招商活动,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北京、福州、广州、泉州、成都等十几个城市开展了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上饶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旅游投资洽商会。全市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14.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6.45%,完成年计划的119.41%。实际利用外资15960万美元,增长20.6%。加快培育、扶持出口企业主体,努力把外贸出口的规模做大,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达14748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3111万美元,全市经济外向度达3.1%。
<br/>
<br/> ——县域经济动力增强,进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br/>
<br/> 各地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意识更加强烈,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定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关于主攻工业、加快滨湖地区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深入人心,坚持以发展为重、以富民为先,不争论、不折腾、不分神,思发展、谋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随着"三化"进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保持了的较高水平,呈现竞相争逐的良好发展势头。规模工业高速增长,其中余干县、万年县、广丰县分别增长63.4%、58%、52.3%。投资高速增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九县(市、区)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横峰县、万年县、余干县投资分别增长78.4%、70.4%和68.5%。财政收入高速增长,12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广丰突破7亿元,德兴达到4亿元,市本级超过3亿元,继2004年上饶县、信州区过2亿元后,今年又有玉山、余干、铅山和鄱阳四县超过2亿元;财政收入增幅均保持两位数,有5个县(市、区)增幅超过20%,其中横峰达到40.9%,德兴达到34.1%。财政收入过500万元的乡镇由上年的38个增加到53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由24个增加到36个,德兴市泗洲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成为上饶市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
<br/>
<br/>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平缓。
<br/>
<br/> 2005年,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支持农业发展的惠农政策,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2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56元,增长13.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2%,高于“九五”时期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68元,增长16.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其中,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4.3%、33.2%和5.7%。市区居民消费支出恩格系数达46.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比“九五”期末下降4.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2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4元,增长10.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9.6%,高于“九五”时期3.9个百分点。
<br/>
<br/> 价格涨势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一度居高的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02.9%以内,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四升四降”。“四升”:食品类上涨4.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5.3%;居住类上涨6.2%。“四降”:衣着类下降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3%。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101.1%以内。
2005年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但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增幅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出击,敢为人先,抛弃等待观望的思想束缚,放开手脚,大干快上,就一定能实现上饶经济跨越式发展,取得“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
㈤ 江西省的经济在全中国排名第几位
今年以来,江西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位于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江西省生产总值101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增速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58.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调整为5.4:49.0:45.6。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农业生产稳定
上半年,江西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3个百分点。春收粮食作物产量26.6万吨,增长6.1%;春播面积2988.7万亩,下降1.3%;早稻种植面积1811.4万亩,下降5.6%。上半年,生猪出栏1573.8万头,增长3.9%;生猪存栏1470.9万头,下降2.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8.7万头,下降3.0%。家禽出笼2.16亿羽,增长3.8%;禽蛋产量23.1万吨,增长3.6%。
二、工业经济向好
上半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3.6%,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8%,轻工业增长7.9%。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4.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8%。
1-5月,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76.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6.9亿元,增长34.9%,同比加快1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222户,同比减少145户;亏损额45.0亿元,下降41.4%,降幅同比扩大30.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
1-5月,江西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8.9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4.5亿元,增长27.6%。主导行业平稳增长。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11.1亿元,增长11.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150.1亿元,增长10.1%;商务服务业65.8亿元,增长19.3%。新兴领域活力增强。研究和试验发展营业收入增长1.8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98.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0.6%。
上半年,江西省规上服务业企业对下季度的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63.4%,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服务业各行业预期指数均高于50%的临界点,其中,航空运输业预期指数最高,达到90.0%;铁路运输业、房地产租赁经营预期指数超过80%。
四、投资增速平稳
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5%,占全部投资的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占5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占45.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16.7%,占全部投资的24.9%;非国有投资增长10.2%,占75.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9%,占67.2%。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工业投资增长9.9%,占全部投资的51.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3.5%,占2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4%,占17.8%。
上半年,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73.0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721.8万平方米,增长2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76.4万平方米,增长22.6%。商品房销售额1817.9亿元,增长35.3%,其中,住宅销售额1496.2亿元,增长38.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01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比上月末减少7.6万平方米。
五、消费稳中趋升
上半年,江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4.0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4.7亿元,增长11.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3.0亿元,增长11.0%;乡村641.0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89.5亿元,增长16.5%;商品零售2914.5亿元,增长10.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增长2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13.4%,中西药品类增长1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7%。服务消费持续活跃。接待旅游总人数3.3亿人次,增长19.4%;旅游总收入3420.5亿元,增长26.6%。
㈥ 江西省经济全国排名
答: 江西省经济全国排名中等水平
节日快乐
合家欢乐
㈦ 2019上饶经济水平排全球第几
上饶经济水平一般,消费水平也不高,周围环境比较好,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空气清新,污染情况不太严重,最近在下雨所以不是很热,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㈧ 上饶经济在全省排名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7 12:43 江西各市GDP经济排名,江西部分贫困县-南昌seo提供城市经济排名
GDP(亿元) 全国排名
1南昌 1390.1 50
2赣州 701.68 100
3九江 592.56 119
4上饶 528.06 143
5宜春 508.86 151
6吉安 406.01 195
7抚州 367.92 207
8萍乡 316.28 228
9新余 278.12 240
10景德镇 270.14 243
11鹰潭 204.78 266 江 西 贫困县
九江市(1):修水县
萍乡市(1):莲花县
赣州市:安远县、赣县、宁都县、寻乌县、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上犹县
上饶市(4):上饶县、波阳县、余干县、横峰县
抚州市(2):广昌县、乐安县
吉安市(5):永新县、遂川县、井冈山市、吉安县、万安县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南昌seo经济排名数据提供
㈨ 上饶经济在江西省排第几
江西省在全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包含县级市) 81 南昌(赣) 18387.61 86 九江(赣) 18058.39 198 景德镇(赣) 11957.3 268 上饶(赣) 9996.33 287 萍乡(赣) 9481.31 372 贵溪(赣) 7518.49 380 鹰潭(赣) 7347.65 403 新余(赣) 6959.68 412 德兴(赣) 6806.63 465 赣州(赣) 6106.31 500 吉安(赣) 5421.79 554 乐平(赣) 4562.17 563 抚州(赣) 4387.6 565 井冈山(赣) 4377.43 607 樟树(赣) 3610.84
㈩ 江西经济在全国排名第几
2007上半年省市区GDP数据排名(不包括台湾省) 地区上半年GDP(亿元) 增幅 全国91443.0 10.9% 广东11416.8 14.4% 山东10206.4 15.3% 江苏9871.2 15.4% 浙江7123.0 14.1% 河南5506.9 13.9% 河北5146.9 13.5% 上海4781.9 12.6% 四川3726.5 13.3% 辽宁3672.1 12.9% 北京3538.0 12.3% 湖北3288.3 12.4% 湖南3206.2 12.2% 福建3157.2 12.8% 安徽2886.1 11.9% 黑龙江2575.0 11.4% 山西2112.3 12.1% 广西2012.5 13.6% 天津1986.0 14.4% 陕西1858.1 12.4% 江西1839.8 12.6% 内蒙古1776.1 18.2% 云南1670.1 10.6% 吉林1550.6 12.1% 重庆1468.1 12.6% 新疆1052.0 11.2% 贵州930(预计) 11.8% 甘肃897.9 10.5% 海南491.6 11.6% 宁夏285.0 10.6% 青海275.1 12.2% 西藏113.4 12.5%
希望楼主能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