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2017年江门市各区县gdp

2017年江门市各区县gdp

发布时间:2020-12-20 20:40:40

A. 江门市各镇gdp

2009年江门市各区县GDP排名 排名 区县 GDP(亿) 增长率 1 新会区 351.75 11% 2 蓬江区 328 11.1% 3 台山市 193.47 10.6% 4 开平市 169.12 10.5% 5 鹤山市 144 10.8% 6 恩平市 87.4 10.8% 7 江海区 83.60 13.5% 江门市 1355.26 10.8%

B. 广东最穷的十大城市排名是怎样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是全国经济最强的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经济实力引领全国。不过,虽然广东的经历实力强,但是发展也是相当不平衡的,有些县区的经济也十分落后。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县区:

第三个县是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属于广东省韶关,也是广东省一个少数民族县,因为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乳源县面积有2299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只有22.66万人口左右。不过,现在乳源县主要还是依靠着农业和旅游业。

总而言之,以上几个县都非常落后。

C. 为什么茂名这么落后gdp却超过江门

茂名的gdp中大约有10%是茂名石化贡献的,这部分基本上是得不到太多好处的,而且茂名人口比江门多了差不多两百万人(2018常住人口为631万人)

D.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认为,广东省21个地级市应该进行合并

一.广东省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人民的焦点,被全国人民所瞩目:

广东省的发达,全国人民众所周知,全国人民也有目共睹。现在的广东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乃至于是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即使连同样较为富裕的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北省等省份,在经济发达方面与广东省相比,相对来说也要略逊一筹。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就成了经济发达的代名词。纵观广东省的GDP(经济总值),已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4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6.78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2015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7.28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2016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7.95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8.99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9.73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2019年广东省GDP(经济总量)10.7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

在GDP(经济总量)方面,广东省的连年全国第一,更是风头无两。尤其是2019年广东省的GDP(经济总量)更是突破10万亿大关,已经富可敌国。

正是因为广东省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备受瞩目,多年以来一直是全国的焦点。所以广东省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同样是备受全国人民的瞩目。因而广东省高达21个之多的地级市,自然也就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焦点,被全国人民所瞩目。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其所下辖的21个地级市想不出名都难。

结尾语: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总认为,广东省21个地级市应该进行合并?”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E. 江门市发展前景如何这几年发展如何去年GDP多少它在广东地位如何在珠三角地位如何

发展前景还可以,去年GDP好像是1550,在珠三角地位排名倒数。

F. 开平市的人均GDP,人口,流动,商业区有那些 工业区状况如何 交通如何

开平地处五邑侨乡中部,总面积约1659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2004年统计数字),辖2个街道和13个镇。共有2个市区,分别为三埠及长沙两条街道,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因原开平县县城三埠镇被潭江分割为长沙、新昌和荻海三个区域,与武汉三镇有相似之处,故有“小武汉”之称。开平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及香港、澳门、台湾胞,约有75万人,均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隐藏]

二.城市名称
基本概况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总面积1659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长沙街道长沙光华路1号,邮编:529300。代码:440783。区号:0750。拼音:kāi pínɡ shì。开平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位置·面积】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邻港澳,北距广州市110公里.地跨东经112°13’ ~112°48’,北纬21°56’ ~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各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潭江、苍江相会,穿流而过,水深河宽,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货物散集地。 【民族】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满族、瑶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语言】开平人的主要语言为开平语(属台山话的类别),多数人懂听广东语,但说广东话则可能会有差异。另外,开平各地方言差异亦颇大,例如开平内大沙、马岗、龙胜等地的口音,说开平话的人也未必能听清楚。【华侨、港澳台同胞】开平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共75万人,分布在世界上67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广大旅居海外乡亲热心支持家乡建设,兴办教育、卫生、慈善公益、文化和福利等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景点名胜】开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游度假胜地。开平市的名胜古迹游览景点有开平碉楼 、立 园 、赤坎欧陆风情街、 南楼纪念公园 、梁金山风景旅游区、孔雀湖旅游区、 开元塔公园 、风采堂 、旅游购物街、 加拿大村、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等。 【土特产】楼岗狗肉、 马冈鹅、水口白菜、潭碧冬瓜、水口腐乳、金鸡番葛、金山火蒜、金山灵芝、陂头桂味荔枝、等。【交通】开平市水陆交通方便,开阳高速,325国道横贯全境地,全市通车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区通各农村镇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为国家一级口岸,有客、货轮直抵香港、广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华客轮,5小时可达目的地,出租车200辆,公交车线路1—10、13路。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工农业出口产品达380多种,土特产金山火蒜、广合腐乳行销世界,经久不衰;嘉士利饼干、嘉士利五香味花生等系列产品质优价廉,扬名中外。开放改革以来,开平坚持工业兴市,兴办了一批具有八、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企业。目前,全市形成了化纤、纺织、制衣、食品、电子、明胶等支柱产业,嘉士利饼干、花生和广合腐乳等30多个产品获部优奖。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0家,其中涤纶企业集团达25亿元,成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嘉士利、依利安达、味事达、铝业集团等7家企业分别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依利安达、凯德电器、平顺织布等企业被评为全国500 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之一,依利安达、帘子线等6家企业被广 东省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开放改革以来,开平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近年开平市委、市政府坚持“团结发展”的主题,积极营造“安全、赚钱、开心”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多的外商对开平投资办实业充满信心,目前,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均在开平投资设厂,全市现有“三资”、“三来一补”业700多家。国际大企业如美国联信公司、法国GBI公司、新加坡汇 亚公司、香港依利安达公司等均在开平办有高科技企业,它们成为开平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开辟了几个工业园区,用水、用电、用地成本及各项收费均比周边城市低,有利于投资者的初始创业。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开平形成了化纤、纺织、食品、电子、医疗、新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市经济 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每年均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开平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华侨文化气息。 闻名于世的开平碉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人文地理的浓厚,区位特点,珠三角经济发展扩张和开平在珠三角的“城郊型”位置,决定了开平广阔的发展规律空间和强劲的后发优势,也使开平成为粤港经济圈的重点组成部分,为港、澳、台及海外实业家投资办实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开平市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商业贸易繁荣,拥有全国第一家县级五星级酒店--潭江半岛酒店,还有四星级和三星级酒店,可为客商提供吃、喝、玩、乐的优质服务,开平已逐级发展成为粤西最大的凉果批发市和水暖卫浴器材市场,目前在开平水口镇筹建的水口卫浴器材展览中心,将成为以后定期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水暖卫浴产品展销会的主会场;水暖卫浴器材贸街也在2001年开始兴建。开平作为全国水暖卫浴器材生产王国和商贸王国的地位已逐步确定,发展前途远大。 开平金融体系稳健齐全,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城乡,可为顾客提供多方多样的金融服务,包括外汇贷款、结售汇业务、外汇买卖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金融公司机构均在开平开设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国强大的金融服务网络。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平稳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9.85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6亿元, 增2.29%;第二产业增加值76.79亿元,增长13.32 %;第三产业增加值59.60亿元,增长11.3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 : 51.2 : 39.8。按户籍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21934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业未形成产业链,对住宿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拉动力仍不够。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11亿元,农业发展速度101.61%。全年粮食总产量23.54万吨,减0.78%,其中稻谷21.84万吨,增0.81%;水果总产量3.63万吨,增20.47%;蔬菜总产量28.58万吨,减22.07%;花生总产量0.63万吨,减43.25%;甘蔗(含果蔗)总产4.60万吨,减13.24%。 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8.97万亩,减3.33%,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9.94万亩,减0.25%;蔬菜播种面积23.34万亩,减18.79%;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减1.72%。 2007年林业生产项目有增有减,全年迹地更新面积56527亩,同比增40.62%。零星(四旁)植树22.05万株,幼林抚育54750亩,同比减9.35%。木材砍伐117468立方米,同比减0.24%。 畜牧业生产成果显著,肉类总量5.81万吨,增15.08%;全年生猪出栏量35.61万头,家禽出栏量2903.4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46%和27.46%;禽蛋全年总产量9360吨,比上年减12.43%;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较快,全年水品产量3.49万吨,增8.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全市工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2.0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0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1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6 %;国有企业累计完成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 %;集体企业完成0.99亿元,比上年减55.57%;股份制企业完成26.99亿元,比上年减19.20 %;私营企业完成4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1 %;股份合作企业完成0.56亿元,比上年增长44.88 %;联营企业完成1.04亿元,比上年减22.19 %;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20 %。 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继续向好。2007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25.71亿元,产品销售率96.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1.16亿元,增长21.4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3.54%,实现利税总额16.54亿元,比上年增13.63 %,其中利润总额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 %。 建筑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全年建筑安装总产值15.49亿元,比上年增15%。工程结算收入13.05亿元,比上年增2.03%。实现利税总额0.28亿元,增33.33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14.31亿元,增长42.4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20亿元,增长54.44%;房地产完成投资4.28亿元,增长4.66%;其他项目完成投资12.89亿元,减0.48%。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206个,比上年增加4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9个,全投项目69个。民资投资稳步增加,全年民资直接投资20.73亿元,同比增长25.94%。 镇级投资项目增加,2007年全市镇级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44%。 商品房价格上涨。2007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9.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3.33%;竣工面积1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28.97%;住宅销售面积20.5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3.24%;住宅销售额3.23亿元,增长3.9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07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531万人,比上年增0.04%;客运周转量98809万人公里,比上年减0.21%;港口货物吞吐量20.45万吨,比上年减0.04%。 车辆拥有量增长较快。2007年汽车拥有量34103辆,比上年增长9.78%,其中小汽车29573辆,比上年净增3339辆,增长12.73%。摩托车180719辆,比上年增长4.72%。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市人均年函件用邮量11.55件/人,比上年增21.71%。全市固定电话21.18万部,比上年增0.86%,固定电话普及率3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8.1万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5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城市市场消费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71亿元,增长23.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3亿元,增长11.02%。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6%。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9.97亿元,增长18.81%。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13.13亿元,增长17.50%。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154513万美元,同比增9.72%。外贸出口总值117328万美元,比上年增14.42%。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产值12243万美元,比上年减11.19%;外资企业出口产值82471万美元,比上年增21.66%,私营企业出口产值22615万美元,比上年增7.83%。进口总值37185万美元,同比减2.88%。实现对外贸易顺差80143万美元。 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3302万美元,比上年增18.0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5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1%。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97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外向型企业592家,三资企业440家,来料加工企业152家。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市拥有星级酒店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2007年全年总共接待游客218.9万人次,比增25.79%;其中国内旅游者177.03万人次,比增25.91%,国际旅游者41.87万人,比增52.53%。旅游总收入11.02亿元,比增58.1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9亿元,按省统一口径增长14.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 %。 金融稳定。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8.84亿元,比年初增长5.11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8.75亿元,比年初增长2.53%。各项贷款余额54.00亿元,比年初增12.97 %,其中短期贷款37.92亿元,比年初增19.93 %;中长期贷款15.03亿元,比年初减3.62%。侨汇收入9102万美元,比上年增112.37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就。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地级市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530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其中省级25家,江门市级6家;民营科技企业59家,其中省级42家,江门市级17家。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值2.5亿美元。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有中小学221所,其中完(高、职)中15所,初中27所,小学 17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5 所。全市在校学生共 132545人,其中小学生71017人,初中生37159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5395人。幼儿园37 所,在园儿童19568人。电视大学1 所,在校本科生1067人,大专学生1306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小学毕业生升入学率100 %,非正常流动率为0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与上年持平; 17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99.8%,与上年持平;初中入学率99.8 %,与上年持平,毕业率99 %,与上年持平,非正常流动率0.7 %,比上年下降0.3 个百分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7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普九”五率连续第十八年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要求。全市初中毕业生11294人,升学率为94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江门市下达的“普高”指标。全市高考录取人数3869人,,比上年增加102人,其中本科录取人数1528人,报考录取率69.19 %,高中升学率为79.5 %,全年投入5338 万元,新建改建校舍97586万平方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文化馆1间;文化站15个;博物馆1间;美术馆1间;图书馆6间,总藏书量28.3万册,其中镇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粤剧团2个;市(镇)影剧院5座。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5家,卫生院15家;妇幼保健院1家;专科防治所、站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病床床位1428张,其中医院1016张,卫生院352张。卫生技术人员2300人,其中执业医师588人,执业助理医师200人。 体育事业有新的突破。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积极组团参加江门市第六届运动会,我市体育代表团凭借较强的实力 ,在参赛的四市三区共7个代表队中,以78.25枚金牌、总分2315分的成绩首次位列金牌榜、总积分榜的第三位。成功承办2007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举行了中国女排VS开平男排公开赛。2007年开平市招商洽谈会暨传统龙舟赛。 十一、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有所增长。200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83171人,其中男性341967人,女性341204人。非农业人口246056人,占总人口的36.02%。全年出生人口7006人,出生率为10.28‰。死亡人口5259人,死亡率7.71‰。全市净增人口1747人,自然增长率2.56‰,比上年下降3.29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压力有所缓和。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372978人,比上年增1.60 %。其中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79017人,减8.1 %。失业人员人数29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59人。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56583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有86558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有44902人,参加工伤保险44377人,参加生育保险29549人。20275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2007年,全市共发生工矿企业事故3宗,比上年减少25%,工矿企业事故死亡4人,与上年持平,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0.21人。道路交通事故597宗,比上年减少21.8%,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9人,同比下降14.8%,万车事故死亡3.15人。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宗,比上年减少98.9%,死亡人数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0.49人。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15978元,比上年增长14.97 %;农村人均纯收入5659元,比上年增长4.99%。居民住宅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积11.60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0.58万平方米。 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改善。以创建“文化先进市”和“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大力推动侨乡文化建设,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继续增加。2007年新增开平市标兵文明单位5个,广东省文明单位1个;开平市标兵文明村14条,广东省文明村1条。自1991年以来,已创建各级文明村(单位)463个,其中广东省文明村6条,江门市标兵文明村30条,开平市标兵文明村267条;广东省文明单位(窗口)8个;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16个。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开平市管辖小区从一开始的长沙和新昌两个管区发展到如今9个管区(长沙、新昌、靳头、荻海、港口、冲橙、簕冲、祥龙)、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楼岗、三埠)以及翠山湖工业区和苍城工业区。
开平规划用地面积达2000多公顷,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中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也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实施。 河北以接轨国际市场为目标,加强接轨京津,实现京津冀六大融合,即观念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交通融合,人才融合和规划融合。将河北建成京津外资流转扩散基地,产业转移成在基地,高科技产业配套基地,现代物流仓储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位于京津冀经济圈腹地的唐山市,依托曹妃甸和京津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平区作为唐山的中心区,正面临前着所未有的机遇。 开平区矿藏丰富,煤炭,矾土,陶土,铝矿石,红沙,白沙等已探明储量均达到数百万吨。其中石灰石储量达到3.48,可谓物华天宝之地。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开平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三产物流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农业以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养殖加工业为主导,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逾万亩,特色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千亩,养殖业以牛、猪、禽、鱼为主,占大农业的比重达56%。 工业以钢铁、陶瓷、水泥、煤炭、耐火保温材料等行业为支撑,主要产品达500多种。钢铁行业全部实现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全连铸、连轧生产工艺,主要产品有螺纹钢、带钢、角钢、棒材、线材、焊管等,年生产能力500万吨;陶瓷行业全部实现天然气、煤气烧成工艺,主要产品有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1.5万吨,日用骨质瓷,年生产能力1200万件;耐火保温行业全部实现天然气、煤气烧成工艺,主要产品有普通耐火保温材料、炭化硅、氮化硅等,年生产能力100万吨;水泥行业向高标、特种水泥发展,主要产品有矿渣硅酸盐水泥,年生产能力200万吨;煤炭行业主要产品为烟煤及精洗煤,年生产能力240万吨;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产品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铁路器材等。 物流业主要有钢材市场、陶瓷市场、建材市场、汽车贸易市场及蔬菜批发市场。 唐山宝业集团、宝新集团、滦河集团为全国知名企业;银水集团、陡河集团均为全省知名企业;唐山华岐焊管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频焊管生产企业;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骨质瓷生产基地,产品在2001年被上海亚太经合首脑会议(APEC)指定为宴会用瓷。开平商贸繁荣,以冀东汽车交易中心、开平温州商城、华北建材市场等为代表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物流发达,在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G. 保定市与清远市经济总体比较哪个好

当然是清远了 给你一份 出炉的单

广东部分城市(珠海,惠州,江门,汕头,湛江,清远,揭阳,潮州,梅州)经济发展看点,附2007年各市GDP数据

广东部分城市(珠海,惠州,江门,汕头,湛江,清远,揭阳,潮州,梅州)经济发展看点,附2007年各市GDP数据
一:两个比较活跃,务实,负责,有作为的ZF:惠州,湛江
惠州:从惠州频频出台的各种经济发展措施与实际上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看,这个GOV很负责,很有能力,也很务实。
湛江:从徐少华在湛江人的评价中看,这样深入人心的市级官员不多见。还有最近的湛江ZF网上述责,尽管很多人都猜疑这是在作秀,但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是思想解放最好的体现,也证明了GOV对人民心声的关注。
二:广东五小将:珠海,江门,惠州,汕头,湛江
珠海:很难想像珠海才那么点大的GDP。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秀的临海工业区,众多优美的大学,高科技企业,大企业也出了不少。高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人数也名列广东前茅,广东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中珠海企业更是占了半壁江山。人居环境,社会福利,城市建设方面亦非常优秀。很难看透这个城市是怎么样了?或许拿兄弟城市中山来比最能看出问题----镇域经济过于薄弱严重地拖累没有辖县的珠海的发展。飘逸浪漫的经济发展战略也许只有珠海ZF才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如果把珠海当成一个公司,比较相似的就是和记黄埔在欧洲成立的3G电讯公司“3”,他们的投入付出,发展策略都充满着前瞻性与想象力,一般的人很难理解他们所付出的值不值得去做去冒险,但或许若干年后回头来看,才知道他们是那么的有胆识与谋略。但几年输一千多亿的“3”公司07已经进入收益阶段,而30年特区龄的珠海,好像还没有发力的迹象,也没有象现在清远一样突破式的苗头。珠海将依然沉默,所以只能呆在广东五小将中,而且并不安宁。
惠州:惠州是五小将中五年内本人最看好的,虽说GDP总量,增速都同江门相当,也并没有太过于出色之处,但惠州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不确定因素比较五小将其他城市都少。除了看好惠州ZF外,惠州近年来的中心区的城建,招商引资,大企业进入投资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这个城市的投资吸引力日益显现,加上原来已经存在不错的工业基础与不少的大企业和接近穗鹏莞的优越地理位置,惠州未来经济将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江门:与惠州相比,江门就要稍微逊色了一点。尽管江门有侨乡优势,人文优势,人居自然环境优越等优势,但在基础大企业,引进大工业,产业层次,较有核心凝聚力的城市中央区建设,ZF行政突破能力等方面,均要逊色与惠州,但江门的优势依然明显,后劲也不弱,在未来广珠铁路,轻轨的打通后,和已初具雏形的北部新城人气聚集后带来的城市新一轮大发展中,相信谁强谁弱都不一定。不过还要时间上的考验,短期内难越惠州。民富和公民总体素质方面,江门都是不错。
汕头湛江:两个同样不能小看的小区域中心城市,以后3年谁的ZF造化的好,谁都有可能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为粤东西两个区域城市,又是优越的港口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优势不用累赘。从汕湛过去1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看,这两个城市都是爬过来的,GDP增速每年几乎都垫底,但07年两市GDP增速都艰难的上升到13%,这个数据并不突出,但比较过去10年GDP增长,13%又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不是一个突破性的信号,这是不是多年来这两城市排除各方方面面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后终于取得的进展,这是不是质变开始,还只是很普通的因素而导致的异常,哪一方面的可能都要看以后的发展,未来最关键的3年也许就能最好的印证。但07年的两市成绩依然要肯定:07年湛江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在做大港口经济大蛋糕上,湛江表现的不错,08年钢铁项目的获批,更为湛江的经济发展注上强有力的一针。07年的汕头,收获一样喜人。在这个信用体系受重创的商业城市,ZF10年来着力于城市信用的重建,在品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汕头市省级以上商标拥有量在地级市中排名广东省第二,这样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潮汕人在这片曾经的经济热土上想重树信用与重获发展的决心毅力与努力。在做强做大传统的民营优势产业方面亦表现不俗,在06年粤东会议后招商引资及大工业进驻方面对比以往也有所改善。但两地存在问题依然严重与不明朗,比起其他三个位于珠三角的小将,这两个城市的表现最为直观的就是投资吸引力远不足。湛江的港口腹地经济薄弱,本地缺少比较成形的制造业,没有本地制造业的支持,只想靠大国企和同北部湾争腹地来拉动港口的发展,总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港口经济想进一步做大举步维艰,这将是湛江需解决的最大问题。而汕头,更多问题出现的是在ZF的执政能力方面上:多年的交通问题,城市发展规划问题,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好发展环境的问题,ZF内部贪污腐败问题等。尽管汕头市未来城市规划很明确,要造东区,造经济带,造大港口,但对于一个经济刚刚在复苏,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城市来说,除造经济带外汕头市那其他两个耗巨资的规划又怎不令人担心,是不是又要让人看到特区建立之初造龙湖的现象重现。钱要花在刀刃上,汕头GOV应该重点对已有的城市建成区环境进行改善,特别是多年的疑难杂症的交通问题。在城市空间发展的也有大把地方可以发展比如:汕头西北片的鸵浦,临近潮安的岐山,月浦,金园工业区,位于龙湖中心区和澄城之间的区域都可以是未来城市扩张重点,而没必要搞什么围海造城,什么几十公里的东部海岸线。对传统民营产业的扶持方面,GOV都要给与指导与扶持与总体环境的改善。
如果汕湛两市在3年内能继续保持持续的增速增长,在3年内即2010年能达到GDP年增长16%或以上的水平,那么广东下个发展极就将能在东西两翼铺开,而且受省重视程度将明显加大。而如果还是保留在原地低速增长的话,这两地相对与任何珠三角城市来说差距将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难于拉近,想突破式的发展也许只能成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被下类高速发展的城市超过可能性也非常大。
三:两猛将:清远,揭阳
清远:清远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已是客观,经济增速多年省第一,600亿的GDP总量也早已撇掉省内众多同在挣扎线上的城市。在清远,河原经济突发增长的第一年,就有人怀疑他们的增速是否能持续,但几年过来,事实证明清远坚持了下来,清远做的很出色,很不容易。清远的发展,是广东省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上,迈出的最漂亮的一步,所以清远将受省里的重视也是情理中事。作为广州的后花园,清远毗邻珠三角优越位置更让这个腾飞中的城市备受期待。经济发展模式克隆于东莞的清远,非常有可能成为广东未来的第五小虎。
揭阳:不说增速较快河源汕尾,是因为揭阳的工业基础远强于汕河。580亿的GDP与18%的增速,揭阳大有大鹏展翅之势。除了不错的工业基础,揭阳ZF在近几年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显的。招商引资频报喜讯,国有大企业也先后落户揭阳,在城市中心区与统筹发展周边经济,加强周边工业重镇的环境改善与扶持上也出成效。作为揭阳市的新星揭东县,近年来显现出来的潜力亦不可估量。未来的潮汕机场与厦深铁路的完工运作,将助揭阳的经济发展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揭阳的现状不错,发展后劲也十足,揭阳非常有机会冲进广东五小将圈或象清远一样无视群雄之势而越过现时的广东五小将都非常之有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应该对以往的经济强县普宁予以重视,不要放弃面桃去抢饼,得不偿失。
四:乱弹:梅州潮州
梅州:什么都好,就是多了几座山。优越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华侨的,做官的,招商引资年年打的比谁都响,为官的日日出团珠三角访问考察学习引资,可惜的是GDP增速多年垫底。确实人类在自然面前有时显得很渺小,梅州就是最好的印证。几座大山阻隔了太多想回梅州去梅州发展的人的意志。曾经看过一份资料道广东省唯一一个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就是梅州,可见梅州吸引力之差。梅州已经很努力,但很无奈。经济发展不看好。
潮州:对潮州GOV来说,或许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对他们来说是值得骄傲和和别人区别的地方。但潮州的旅游缺乏了经济的味道,尽管他们知道搞旅游也是为了经济,为了收入,但旅游经济是否能正真做好,官员门似乎乎烈了。没有过强的城市工业实力的支撑,旅游业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旅游景点不上档次规模,希望潮州GOV能适当调整城市发展重点,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现在比较有潜力的二线镇域经济建设上,最好的做法就是对环市区和环城区周边的比较有潜力的镇:比如古巷,风塘,龙湖,东凤,金石,三饶,黄冈进行扶持,通过对培养起来的企业的税收收入,远比类似于用60元价格的湘子桥门票取得的收入来的更符合民心与实际。PS:珠海圆明新园神秘岛学生内部门票45元即可以取得,中山很多不错的公园都是免费的,潮州的湘子桥门票60元是什么东西
五:总结
未来5年最看好的城市:惠州
留待观察且极有可能成为新发展极型城市:汕头,湛江
平稳且发展后劲充足但缺乏突破性的城市:珠海,江门
极速突破性行城市:清远,揭阳
平庸型城市:潮州
极无发展潜力型城市:梅州
附2007广东各市GDP数据:
排名 人均排名城市 GDP(亿元) 增长速度(%) 人均GDP元
1 2 广州 7050.78 14.50 72274
2 1 深圳 6765.41 14.70 79614
3 3 佛山 3588.50 19.20 61255
4 6 东莞 3151.00 18.10 46690
5 5 中山 1215.00 14.70 48729
6 8 江门 1095.33 15.03 26650
7 7 惠州 1085.00 16.00 28857
8 9 茂名 1060.00 13.10 17882
9 4 珠海 886.84 16.50 61166
10 16 湛江 885.60 13.00 13221
11 10 汕头 850.00 13.00 17096
12 11 肇庆 622.50 16818
13 13 清远 597.00 32.30 16512
14 20 揭阳 588.80 18.00 10450
15 14 韶关 480.00 14.8.00 16386
16 21 梅州 400.00 10.30 9707
17 12 阳江 393.30 13.80 16717
18 15 潮州 388.00 14.20 15314
19 18 河源 333.50 20.00 11974
20 17 云浮 290.90 13.7 0 12420
21 19 汕尾 295.38 17.10 10521

H. 广东最富有的十座城市都是哪

第一名:深圳市

深圳市是广东省最富有的城市,是实至名归,也是无可争议的。虽然深圳市的车牌是粤B ,但是其经济地位多年以来却一直是稳坐龙头老大。而且深圳市的政治地位也并不低,虽然不是广东省的省会,但是却与广州市并列为广东省唯二的副省级城市。

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GDP(经济总量)12133.92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一名;

2018年深圳市GDP(经济总量)24221.98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一名;

2017年深圳市GDP(经济总量)22438.39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一名;


第二名:广州市

广州市虽然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但是在经济上与深圳市相比却始终略差一筹,只能屈“千年老二”。

2019年上半年广州市GDP(经济总量)11755.54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二名;

2018年广州市GDP(经济总量)22859.35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二名;

2017年广州市GDP(经济总量)21503.15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二名;


第三名:佛山市

除了深圳市、广州市,广东省最富的城市就是佛山市了,这个也是深得广大广东人民的认同的。而且现在“广佛同城”的呼声很高,未来佛山市与广州市合并成一个超级大城市也不是不可能。

2019年上半年佛山市GDP(经济总量)4795.17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三名;

2018年佛山市GDP(经济总量)9935.88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三名;

2017年佛山市GDP(经济总量)亿9549.60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三名;

第九名:珠海市

珠海市管辖面积狭小,但是GDP(经济总量)却不低,因此平均算下来的人均收入则是很高。而且珠海市也是广东省三个省域副中心之一,广东省三个省域副中心分别是湛江市、珠海市、汕头市。

2019年上半年珠海市GDP(经济总量)1483.25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八名;

2018年珠海市GDP(经济总量)2914.74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九名;

2017年珠海市GDP(经济总量)2564.73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十名;




第十名:江门市

江门市虽然珠江口较远,但也是珠三角地区城市之一,其制造业也很发达,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

2019年上半年江门市GDP(经济总量)1432.05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十名;

2018年江门市GDP(经济总量)2900.41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十名;

2017年江门市GDP(经济总量)2690.25亿元,排名广东省各地市第九名;

阅读全文

与2017年江门市各区县gd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