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河北gdp为什么高,排在全国的第五,第六位,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优势啊,除了人多,
河南不是2009年GDP才全国第五的,是从03年到现在一直全国第五。 其实河南发展很不错的,大家对河南的印象不好其实主要是人多林子大坏鸟多的缘故,加之河南普遍不擅长宣传自身和树立形象,所以才被全国人民误解。写太多的话就说不完了,所以我就简单说一下吧。借鉴了一些前面两位的成果。希望谅解。河南人多,这是省情以及经济的基本面。因此人力资源丰富,河南人大多又老实,所以在打工方面很在行。每年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在外省打工。二则,人多自然人均少,所以大家多半会觉得河南很穷。这是事实也不是事实。话说回来,除了全国最大的几座城市,那个省敢说自己很富。三来,人才资源。人才只是个说法,不细究。河南人多,学生多,竞争激烈,外省又不大招收。学习自然努力非常,高考分数每年也是超高。不过这也为自身发展奠定不少人才基础,人群资本素质还是不错的。很可惜的是有些极优秀的人才出去之后就没有回来。但是大多数年轻人都很积极并且努力。再者,要说的是河南的三大产业。农业,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多,人又勤劳,自然农业发展不错。粮食全国总量连续11年第一,这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之后就是衍生的农产品加工也不错。三全,思念,双汇都是名声在外。工业,这是河南经济的主体,不过有不少是出口方向的。而且多是制造业、化工,比如煤电、石油,客车(宇通、少林),拖拉机,钢铁等等。房产也不错,但现实来说,房产本身就没什么可称道的,贵死!高科技确实没什么优势,不过科技方面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电子等高精尖方面没什么太大成就,整体科技水平较平庸。其实工业方面和其他省差不多,差距也就是比其他省引资多一点而已。第三产业,这个也是还好。河南的旅游资源很多,但说实话发展不太好,品牌也不响。说好听一些,潜力巨大。历史资源自不用说,山水资源也不错,主要是没挖掘发展好。河南说是文化大省,但真正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并且用以教化民众以及人民素质的提高,不过这也是全国范围的问题。而且思想普遍的相对保守,内陆城市,没办法。再说一些,琐碎的事。河南的高速公路发展很好,高速里程全国第一。郑州也是铁路枢纽之一。区位很不错。还有一个很很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说。河南经济的发展很均匀,或者说公平吧。虽然经济状况以省会郑州最好,但其他城市如洛阳、焦作、安阳都发展很好。这和其他一些省市如山西,湖北省会独大的情况完全不同。既然全面开花,自然合起来成果更好,经济总量也就撑起来了。河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又从来没有受过国家什么大动作的支持,能做到如今这地步完全是自我努力的结果,也很不容易。还要再提一下,河南人素质的问题。河南自古以来,品行道德高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前人不算,只看如今每年的“感动中国”就行。大家都说山东人好,那是事实加宣传的结果,河南人笨,宣传很少。如要问河南为什么坏人那么多?其实大家也可以看看好人有多少,问问好人为什么这么多。最后再说些套话,虽是套话,不过也有一些事实成分。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五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力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等优良政策措施的实施。最可贵的是精神,河南人勤奋!
㈡ 中部六省哪个省最富
应该是河南省
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六省的28.4%,GDP增速达14.1%。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河南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
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2002至2005年间湖北GDP平均年增长8.6%,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2005年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发展优势并不明显。GDP在全国排位由2001年第9位下降为第12位,2004年甚至达到第13位。总的来说,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排位后移,“凹陷”特征明显。
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最末位。
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人均GDP居中部最末位。在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成为重要因素。
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 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部地区居中下水平等。
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 GDP位列中部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
㈢ 2013年中国各省市GDP总量及排名
中国2013年各省市GDP总量及排名详细见下表。
2013年全国31个省区GDP排名,广东率先突破六万亿大关,排在榜首。各省总量及排名见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㈣ 读六省区域及人口面积gdp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读图,A为四川省,B为重庆市,C为云南省,D为贵州省.(1)贵州省简称贵内或黔.(容2)西南地区山区面积较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多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②为澜沧江,出境后叫做湄公河,因流经国家众多,被称为“东方多瑙河”.(4)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这三条大江.(5)玉龙雪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火山热海位于云南腾冲,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州.(6)生活中的节水办法: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水;适当提高水价;关紧水龙头;加大宣传等.故答案为:(1)D;(2)滑坡、泥石流;(3)澜沧江;(4)横断;怒江;金沙江;澜沧江;(5)D;(6)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水、适当提高水价、关紧水龙头、加大宣传等.
㈤ 平顶山的经济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几位
平顶山的经济在河南省排第四吧,看车牌号就知道了,平顶山车牌号豫D,中部六省专是指:河南省 山西省属 湖北省 安徽省 湖南省 江西省,你要问平顶山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你让我情何以堪啊!平顶山是工业城市。经济还是可以的。。。。
㈥ 中部六省那个省经济最好
最近,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河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已走在中部前列,基本实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提出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但要保持领先优势还需加快发展。
此项研究是在国家统计局、河南省政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统计局、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建立了一套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38个具体指标,并采用当今比较成熟的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对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价测算评价的。评价指标数据为2005年度,主要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一、综合评价结果
为便于比较和直观,我们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得分84.5分,位于第一;湖北83.8分,位于第二;湖南76.8分,位于第三;山西70.7分,位于第四;安徽69.9分,位于第五;江西68.2分,位于第六。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层级明显,不同层级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同层级内部落差很小。在总体得分中,河南、湖北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属于第一层级;湖南综合得分76.8,位于70-80之间,属于第二层级;山西、安徽和江西综合得分位于60-71之间,属于第三层级。从同层级内部看,第一层级内的河南与湖北之间仅相差0.7分,第三层级中的安徽与江西之间仅相差1.6分。从层级之间对比看,第一层级的河南与第三层级的江西之间最大落差16.3分,第二层级的湖南综合得分明显高于第三层级,但与第一层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差7分左右。
二、分类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于中部六省人口、经济、文化、区位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各省在各个子系统中优劣明显。
(一)人口与劳动力。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5-77分),处于较后的是山西和江西(72分以下)。
人口和劳动力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各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区域系统,它一方面受到区域内各子系统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又具有推动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区域的总体发展。对人口和劳动力评价,我们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从数量方面看,中部六省之间相距悬殊,差异明显。2005年年底总人口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河南(9380万人),湖南(6326万人),安徽(6120万人),湖北(5710万人),江西(4311万人)和山西(3355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305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2.8倍;就业人员河南为5662万人,湖南3658万人,安徽3485万人,湖北2676万人,江西2108万人,山西1476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200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3.8倍。河南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就业规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排第一位,其次是湖南,其余依次为安徽、湖北、江西和山西。从结构优化方面看,居于首位的是湖北,无论是城镇化水平还是就业结构层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余依次为山西、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分指标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30.7%,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3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0-80分),处于较后的是江西和山西(70分以下)。
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快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它将为资源环境的维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技条件与物质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能力越高,相应区域内总体发展能力也越强。我们把经济发展能力子系统分解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然后运用这四个方面的若干具体指标来综合评价该子系统的优化程度。
1、在经济规模方面,河南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居中部六省之首,紧接其后的是湖北,其次分别是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从具体指标看,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规模指标都位于第一位,与其余五个省份相比都存在着显著的优势,如地区生产总值10587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2.4%,是末位江西的2.6倍;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南36.2%,是末位山西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312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1.1%,是末位山西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13.3%,是末位江西的2.7倍,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7435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31.6%,是末位江西的2.5倍。在对外经济中,居于首位的是湖北,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分别达到91亿美元和281亿美元,其次依次为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处于末位的是山西。末位与第一位的湖北相比,外贸进出口总额相差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相差了181亿美元(仅相当其60%)。
2、在经济结构方面,选用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此来测度各省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程度。2005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高到低排列,山西93.7%、湖北83.4%、河南和江西同为82.1%、安徽82.0%、湖南80.4%。由此可以看出,山西具有显著的优势,超出第二位10.3个百分点,其余五省工业化程度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基本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3、在发展速度方面,近几年全国各省,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部六省也不例外。2005年与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河南增长14.2%、江西12.8%、山西12.6%、湖北12.1%、湖南和安徽为11.6%。总体看,增长速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彼此差异不是很大。但是若把基础规模考虑进去,从增长的绝对量去考察,河南、湖北和湖南与其余三省相比,则具有显著的优势。
4、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选用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单位GDP能耗五个指标,从整体和不同侧面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整体效益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首位的是山西(12495元),其次分别为湖北(11431元)、河南(11346元)、湖南(10426元)、江西(9440元),处于末位的是安徽(8675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处于首位的是山西(28320元/人),其次分别为湖北(24365元/人)、江西(19246元/人)、河南(18698元/人)、湖南(17799元/人),处于末位的是安徽(15423元/人)。在农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湖南,农业产出率为(2.4万元/公顷),其次分别为河南(2.2万元/公顷)、湖北(1.9万元/公顷)、江西(1.7万元/公顷)、安徽(1.37万元/公顷),处于末位的是山西(0.6万元/公顷)。在工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河南,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1.8), 其次分别为湖北(166.1)、湖南(165.2)、安徽(157.9)、山西(151.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47.3)。在能源产出率上,处于首位的是江西,单位GDP能耗为(1.06标准煤/万元), 其次分别为安徽(1.21标准煤/万元)、河南(1.38标准煤/万元)、湖南(1.40标准煤/万元)、湖北(1.51标准煤/万元),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95标准煤/万元)。由此看出,在经济效益指标中,中部六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综合评价结果,河南、湖北、湖南具有相对优势,安徽、山西和江西处于较后。
(三)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湖北(93.7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山西和湖南(80-9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江西、河南和安徽(80分以下)。
社会发展主要从居民生活质量、教育和科技水平、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1、在生活质量方面,居于首位的是山西,其次分别为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处于末位的是安徽。从具体指标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湖北,为5556元,其次分别是湖南(5488元)、山西(5427元)、江西(5161元)、安徽(4711元),处于末位的是河南(4651元);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由于不同区域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造成南北省份的巨大差异,山西(39.2%),河南(42.0%)、湖北(44.7%)、安徽(44.9%元),湖南和江西,都为46.0%;住房条件最好的是湖北,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5平方米,其次分别为湖南(34.4平方米)、江西(33.3平方米)、河南(26.6平方米)、安徽(25.1平方米),山西(24.5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最好的是山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44人,其次分别是湖北(38人)、湖南(34人)、河南(31人)、江西(27人),安徽(26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山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达到53部,其次是湖北(46部),湖南、安徽和河南同为39部,最低的是江西(38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是江西,差异系数为2.75, 其次分别为湖北(2.84)、河南(3.02)、湖南(3.05)、山西(3.08),处于末位的是安徽(3.21)。
2、在教育科技方面,六省之间相差悬殊。最具优势的是湖北,其次依次为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和安徽。教育领域,每十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湖北为177人,位居第一,其次分别为江西(150人)、山西(121人)、湖南(119人)、安徽(96人),处于末位的是河南(91人);科技领域,三种专利授权量居第一位是湖北,达3860项,其次分别是河南(3748项)、湖南(3659项)、安徽(1939项)、江西(1361项),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220项)。
3、在社会安全方面,处于第一位是江西,每万人拥有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仅19件,其次分别为山西(22件)、湖北(26件)、河南(32件)、安徽(33件),处于末位的是湖南(34件)。
4、在社会保障方面,保障覆盖率最高的是湖北,为44.3%,紧随其后的是山西(44.2%),其余依次为湖南(31.8%)、江西(29.5%)、河南(24.7%),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6%)。
(四)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河南(84.5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北和湖南(70-8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安徽、山西、和江西(70分以下)。
基础设施和环境在当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既是开展区域合作、扩大外来投资的先决条件,又是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该子系统主要从设施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
1、在基础设施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河南48.1分、湖北38.3分、安徽36.6分、湖南36.1分、山西34.7分、江西29.1分。分指标看,铁路交通最发达的是河南,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为4099公里,其次是山西(3154公里),其余依次为湖南(2902公里)、湖北(2525公里)、江西(2424公里),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53公里);公路交通最发达的是安徽,区域内公路密度得到每平方公里56.0公里,其次是湖北(49.0公里),其余依次为河南(47.6公里)、山西(44.5公里)、湖南41.6公里,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7.3公里)。农业水利设施最完备的是湖南,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得到68.1%,其次是江西(61.2%),其余依次为河南(60.0%)、安徽(55.8%)、湖北(41.7%),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3.7%)。通讯设施最高的是河南,区域内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266万门,其次是安徽(1623万门),其余依次为湖北(1606万门)、湖南(1562万门)、山西(1122万门),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096万门)。电力设施能力最强的是河南,年发电量达到1429亿千瓦小时,其次是山西(1273亿千瓦小时)、湖北(1257亿千瓦小时)、安徽(646亿千瓦小时)、湖南(630亿千瓦小时),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49亿千瓦小时)。
2、在环境保护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湖北38.5分、湖南37.5分、河南36.4分、山西30.5分、安徽30.4分、江西29.8分。分指标看,对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最大的是河南,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20.7亿元,第二位的是山西19.8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北14.8亿元、湖南14.1亿元、安徽4.5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4.2亿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最高的是湖北46.2亿元,第二位的是河南33.9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南26.4亿元、山西25.0亿元、安徽18.8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7.9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是安徽80%,第二位的是湖北74.4%,其余依次为湖南70.9%、河南 68.7%、山西44.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27.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最高的是安徽97.4%,第二位的是江西92.1%,其余依次为河南91.9%、湖南89.7%、山西88.9%,处于末位的是湖北87.6%。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江西55.86%,第二位是湖南40.63%,其余依次是湖北26.77%、安徽24.03%、河南16.19%,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3.29%。
三、问题与建议
从上述比较分析结果看,河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的位置。但纵观中部六省发展特点,河南面对的压力和问题严峻,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总体评价得分河南84.5,仅高出第二名湖北0.7分,彼此差距甚微,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2、主要领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在四大主要领域,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与环境三方面处于中部领先的位置,而社会发展方面却处于倒数第二。纵观其余各省,四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在中部比较结果中基本处于同等位次,表明河南在主要领域协调发展方面欠缺、今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和保障等相关社会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同一领域内部,总体发展规模与结构优化程度不对称,矛盾突出。如在人口与劳动力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总量规模庞大、位居之首,而反映结构优化的城镇化水平、就业结构层次则相对低下,处于末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仅为30.7%,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3个百分点。在经济领域,主要经济规模、发展速度指标都居中部六省之首,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则相对低下,如工业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水平。在社会发展领域,城乡居民收入、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治安和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处于六省靠后的位置。
(二)建议
河南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水平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受制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和国家发展政策调整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思想相对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相对低下,导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优化迟缓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近年,省委和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思想意识的更新,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非短时之功。河南只有立足省情,首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去改造和提升农业,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由粗放经营切实转变为集约经营,由追求总量转变为提升质量。其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加强薄弱领域的建设力度,实现科学发展。第三,应把人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文化交流与协作,提高居民的诚信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借力发展。(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㈦ 中部六省各地级市GDP的中位数应该怎么排
应该是河南省 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六省的28.4%,GDP增速达14.1%。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河南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 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2002至2005年间湖北GDP平均年增长8.6%,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2005年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发展优势并不明显。GDP在全国排位由2001年第9位下降为第12位,2004年甚至达到第13位。总的来说,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排位后移,“凹陷”特征明显。 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最末位。 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人均GDP居中部最末位。在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成为重要因素。 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 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部地区居中下水平等。 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 GDP位列中部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
㈧ 江苏最发达的城市,GDP全国排名第六,究竟是哪个城市
看遍全球,感受生命意义。咱们就来聊一聊江苏最发达的城市,它便是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市,在2019年,全市实现GDP19235.80亿元,不仅稳居江苏第一经济强市的宝座,放眼全国都超越许多省会,在全国排第六名。
除了经贸发达外,苏州还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境内名胜古迹繁多,代表有苏州园林、虎丘和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古镇等,各具特色,非常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一一踏足游玩。
而在正午十分,周庄的街巷当中游人如织,沿街店铺热闹非凡,河道当中船儿摇荡,整座古镇被欢声笑语所笼罩,充满活力。当黑夜来临之时,游人退散,店铺打烊,周庄也恢复寂静,同时沿街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别具韵味。
春日时分的周庄最不容错过,此时的这里将会化身为风车的海洋,小镇的各个角落都会被风车占领,微风吹过时,风车转动就如花朵一般,在风车的映照下,周庄童趣十足,让人一眼沉迷,不舍离去。
㈨ GDP全国排名第六超越天津的地级市是哪座城市
而这座城市就是位于江苏的——苏州市,是一座面积8657平方千米,人口1072万的城市。其实大家光看这两个数据,就能够看出来这是一座基础非常不错的城市,但事实上苏州也没有让大家失望过。从经济来看,如今这里的GDP已经稳居全国第6,超过了下滑的天津紧追重庆,成为了不带任何省份的普通地级市中,实力最强的那一个。有人说,这里自宋朝开始一直到明清甚至是民国都算是一座江南有名的风月城市,也有人说这里自古以来都非常的繁荣,或许是将那份发展的魄力传承了下来,如今的苏州实力才会这么强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