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中部六省各市gdp排名

中部六省各市gdp排名

发布时间:2020-12-18 01:39:47

1. 洛阳GDP在中部六省所有城市中排第几

洛阳GDP目前在中部六省之中

仅次
武汉,长沙,郑州,合肥

位列第五位

2010年GDP
武汉5515.76亿
长沙4547.06亿
郑州4000.00亿
合肥2702.50亿
洛阳2321.20亿

2. 中部六省那个省经济最好 中部六省,哪个省经济

中部崛起战略所包含的省份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河南
其中河南总专量最强,全国第五,属就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湖北相对较好,人均的各项经济数据在中部六省中相对领先,但是就生活水平来说,都差不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相差不大。
就2011年的GDP总量来排是这样的: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

3. 平顶山的经济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几位

平顶山的经济在河南省排第四吧,看车牌号就知道了,平顶山车牌号豫D,中部六省专是指:河南省 山西省属 湖北省 安徽省 湖南省 江西省,你要问平顶山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你让我情何以堪啊!平顶山是工业城市。经济还是可以的。。。。

4. 中部六省那个省经济最好

最近,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河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已走在中部前列,基本实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提出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但要保持领先优势还需加快发展。

此项研究是在国家统计局、河南省政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统计局、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建立了一套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38个具体指标,并采用当今比较成熟的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对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价测算评价的。评价指标数据为2005年度,主要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一、综合评价结果

为便于比较和直观,我们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得分84.5分,位于第一;湖北83.8分,位于第二;湖南76.8分,位于第三;山西70.7分,位于第四;安徽69.9分,位于第五;江西68.2分,位于第六。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层级明显,不同层级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同层级内部落差很小。在总体得分中,河南、湖北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属于第一层级;湖南综合得分76.8,位于70-80之间,属于第二层级;山西、安徽和江西综合得分位于60-71之间,属于第三层级。从同层级内部看,第一层级内的河南与湖北之间仅相差0.7分,第三层级中的安徽与江西之间仅相差1.6分。从层级之间对比看,第一层级的河南与第三层级的江西之间最大落差16.3分,第二层级的湖南综合得分明显高于第三层级,但与第一层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差7分左右。

二、分类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于中部六省人口、经济、文化、区位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各省在各个子系统中优劣明显。

(一)人口与劳动力。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5-77分),处于较后的是山西和江西(72分以下)。

人口和劳动力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各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区域系统,它一方面受到区域内各子系统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又具有推动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区域的总体发展。对人口和劳动力评价,我们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从数量方面看,中部六省之间相距悬殊,差异明显。2005年年底总人口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河南(9380万人),湖南(6326万人),安徽(6120万人),湖北(5710万人),江西(4311万人)和山西(3355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305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2.8倍;就业人员河南为5662万人,湖南3658万人,安徽3485万人,湖北2676万人,江西2108万人,山西1476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200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3.8倍。河南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就业规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排第一位,其次是湖南,其余依次为安徽、湖北、江西和山西。从结构优化方面看,居于首位的是湖北,无论是城镇化水平还是就业结构层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余依次为山西、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分指标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30.7%,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3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0-80分),处于较后的是江西和山西(70分以下)。

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快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它将为资源环境的维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技条件与物质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能力越高,相应区域内总体发展能力也越强。我们把经济发展能力子系统分解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然后运用这四个方面的若干具体指标来综合评价该子系统的优化程度。

1、在经济规模方面,河南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居中部六省之首,紧接其后的是湖北,其次分别是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从具体指标看,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规模指标都位于第一位,与其余五个省份相比都存在着显著的优势,如地区生产总值10587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2.4%,是末位江西的2.6倍;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南36.2%,是末位山西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312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1.1%,是末位山西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13.3%,是末位江西的2.7倍,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7435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31.6%,是末位江西的2.5倍。在对外经济中,居于首位的是湖北,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分别达到91亿美元和281亿美元,其次依次为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处于末位的是山西。末位与第一位的湖北相比,外贸进出口总额相差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相差了181亿美元(仅相当其60%)。

2、在经济结构方面,选用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此来测度各省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程度。2005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高到低排列,山西93.7%、湖北83.4%、河南和江西同为82.1%、安徽82.0%、湖南80.4%。由此可以看出,山西具有显著的优势,超出第二位10.3个百分点,其余五省工业化程度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基本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3、在发展速度方面,近几年全国各省,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部六省也不例外。2005年与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河南增长14.2%、江西12.8%、山西12.6%、湖北12.1%、湖南和安徽为11.6%。总体看,增长速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彼此差异不是很大。但是若把基础规模考虑进去,从增长的绝对量去考察,河南、湖北和湖南与其余三省相比,则具有显著的优势。

4、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选用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单位GDP能耗五个指标,从整体和不同侧面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整体效益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首位的是山西(12495元),其次分别为湖北(11431元)、河南(11346元)、湖南(10426元)、江西(9440元),处于末位的是安徽(8675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处于首位的是山西(28320元/人),其次分别为湖北(24365元/人)、江西(19246元/人)、河南(18698元/人)、湖南(17799元/人),处于末位的是安徽(15423元/人)。在农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湖南,农业产出率为(2.4万元/公顷),其次分别为河南(2.2万元/公顷)、湖北(1.9万元/公顷)、江西(1.7万元/公顷)、安徽(1.37万元/公顷),处于末位的是山西(0.6万元/公顷)。在工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河南,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1.8), 其次分别为湖北(166.1)、湖南(165.2)、安徽(157.9)、山西(151.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47.3)。在能源产出率上,处于首位的是江西,单位GDP能耗为(1.06标准煤/万元), 其次分别为安徽(1.21标准煤/万元)、河南(1.38标准煤/万元)、湖南(1.40标准煤/万元)、湖北(1.51标准煤/万元),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95标准煤/万元)。由此看出,在经济效益指标中,中部六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综合评价结果,河南、湖北、湖南具有相对优势,安徽、山西和江西处于较后。

(三)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湖北(93.7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山西和湖南(80-9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江西、河南和安徽(80分以下)。

社会发展主要从居民生活质量、教育和科技水平、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1、在生活质量方面,居于首位的是山西,其次分别为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处于末位的是安徽。从具体指标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湖北,为5556元,其次分别是湖南(5488元)、山西(5427元)、江西(5161元)、安徽(4711元),处于末位的是河南(4651元);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由于不同区域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造成南北省份的巨大差异,山西(39.2%),河南(42.0%)、湖北(44.7%)、安徽(44.9%元),湖南和江西,都为46.0%;住房条件最好的是湖北,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5平方米,其次分别为湖南(34.4平方米)、江西(33.3平方米)、河南(26.6平方米)、安徽(25.1平方米),山西(24.5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最好的是山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44人,其次分别是湖北(38人)、湖南(34人)、河南(31人)、江西(27人),安徽(26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山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达到53部,其次是湖北(46部),湖南、安徽和河南同为39部,最低的是江西(38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是江西,差异系数为2.75, 其次分别为湖北(2.84)、河南(3.02)、湖南(3.05)、山西(3.08),处于末位的是安徽(3.21)。

2、在教育科技方面,六省之间相差悬殊。最具优势的是湖北,其次依次为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和安徽。教育领域,每十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湖北为177人,位居第一,其次分别为江西(150人)、山西(121人)、湖南(119人)、安徽(96人),处于末位的是河南(91人);科技领域,三种专利授权量居第一位是湖北,达3860项,其次分别是河南(3748项)、湖南(3659项)、安徽(1939项)、江西(1361项),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220项)。

3、在社会安全方面,处于第一位是江西,每万人拥有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仅19件,其次分别为山西(22件)、湖北(26件)、河南(32件)、安徽(33件),处于末位的是湖南(34件)。

4、在社会保障方面,保障覆盖率最高的是湖北,为44.3%,紧随其后的是山西(44.2%),其余依次为湖南(31.8%)、江西(29.5%)、河南(24.7%),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6%)。

(四)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河南(84.5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北和湖南(70-8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安徽、山西、和江西(70分以下)。

基础设施和环境在当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既是开展区域合作、扩大外来投资的先决条件,又是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该子系统主要从设施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

1、在基础设施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河南48.1分、湖北38.3分、安徽36.6分、湖南36.1分、山西34.7分、江西29.1分。分指标看,铁路交通最发达的是河南,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为4099公里,其次是山西(3154公里),其余依次为湖南(2902公里)、湖北(2525公里)、江西(2424公里),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53公里);公路交通最发达的是安徽,区域内公路密度得到每平方公里56.0公里,其次是湖北(49.0公里),其余依次为河南(47.6公里)、山西(44.5公里)、湖南41.6公里,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7.3公里)。农业水利设施最完备的是湖南,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得到68.1%,其次是江西(61.2%),其余依次为河南(60.0%)、安徽(55.8%)、湖北(41.7%),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3.7%)。通讯设施最高的是河南,区域内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266万门,其次是安徽(1623万门),其余依次为湖北(1606万门)、湖南(1562万门)、山西(1122万门),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096万门)。电力设施能力最强的是河南,年发电量达到1429亿千瓦小时,其次是山西(1273亿千瓦小时)、湖北(1257亿千瓦小时)、安徽(646亿千瓦小时)、湖南(630亿千瓦小时),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49亿千瓦小时)。

2、在环境保护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湖北38.5分、湖南37.5分、河南36.4分、山西30.5分、安徽30.4分、江西29.8分。分指标看,对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最大的是河南,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20.7亿元,第二位的是山西19.8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北14.8亿元、湖南14.1亿元、安徽4.5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4.2亿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最高的是湖北46.2亿元,第二位的是河南33.9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南26.4亿元、山西25.0亿元、安徽18.8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7.9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是安徽80%,第二位的是湖北74.4%,其余依次为湖南70.9%、河南 68.7%、山西44.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27.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最高的是安徽97.4%,第二位的是江西92.1%,其余依次为河南91.9%、湖南89.7%、山西88.9%,处于末位的是湖北87.6%。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江西55.86%,第二位是湖南40.63%,其余依次是湖北26.77%、安徽24.03%、河南16.19%,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3.29%。

三、问题与建议

从上述比较分析结果看,河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的位置。但纵观中部六省发展特点,河南面对的压力和问题严峻,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总体评价得分河南84.5,仅高出第二名湖北0.7分,彼此差距甚微,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2、主要领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在四大主要领域,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与环境三方面处于中部领先的位置,而社会发展方面却处于倒数第二。纵观其余各省,四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在中部比较结果中基本处于同等位次,表明河南在主要领域协调发展方面欠缺、今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和保障等相关社会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同一领域内部,总体发展规模与结构优化程度不对称,矛盾突出。如在人口与劳动力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总量规模庞大、位居之首,而反映结构优化的城镇化水平、就业结构层次则相对低下,处于末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仅为30.7%,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3个百分点。在经济领域,主要经济规模、发展速度指标都居中部六省之首,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则相对低下,如工业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水平。在社会发展领域,城乡居民收入、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治安和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处于六省靠后的位置。

(二)建议

河南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水平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受制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和国家发展政策调整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思想相对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相对低下,导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优化迟缓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近年,省委和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思想意识的更新,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非短时之功。河南只有立足省情,首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去改造和提升农业,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由粗放经营切实转变为集约经营,由追求总量转变为提升质量。其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加强薄弱领域的建设力度,实现科学发展。第三,应把人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文化交流与协作,提高居民的诚信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借力发展。(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5. 中国中部最经济最崛起的城市排名

1.上海
这座21世纪中国最受宠爱的城市,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活力令人吃惊。上海被喻为中国再次经济起飞的龙头,或者是箭尖,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引领起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航船。
上海有中国城市里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区位和运输优势,也聚集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一批白领阶层。上海是经理人的绝佳诞生地,一个标准的上海产的经理人,应该是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国公司美国总部呆过,在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做过,然后回国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或者首代。
尽管上海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吸纳能力与北京相比稍逊一筹,但其整体商业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争夺优秀人才方面魅力独具。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区和亚太区总部的新的选择地,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东岸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样令人惊骇。
总人口:1341.8万人
高校数量:57所
科研人才数:3.5万人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项
高新企业数:1916家
技术交易: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73万项;合同金额142.78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亿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3亿

2.北京
北京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传统居住地,在这个城市里,有中国最密集的大学群和科研院所。仅仅一所北大、一所清华已经证明了这个城市不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传统。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着一座城市所能拥有的宽广胸怀和容纳度,尽管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落后于上海和广州,但这并不妨碍307.6万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有繁华的大城市都有不适合居住的一些特征,比如拥挤、嘈杂、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这些方面令人心怀不满。但是,重视政府关系和商业环境的跨国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仍坚持把中国区总部设立于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仍显现出令其它城市胆寒的特质。
总人口:1456.4万
高校情况:73所
科研人才数:27.4万人
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32173项,成交总金额265.4亿元,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亿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57.5亿元

3.广州
广州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资和三来一补中,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迅速流动起大量资本。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活跃的私营经济又使得广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受惠的地区。但是,商业贸易的发达和低层次制造业的繁荣未能支撑广州进一步的发展,在对高级人才的竞夺能力方面,广州明显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总人口:994.30万
高校数量:44所
科研人才数:1.79万人
高新企业数:270家
技术交易:广州地区共认定技术合同4324项,合同金额31.644亿元。
全市GDP:3466.63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0亿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誉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现代化城市,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模式进行建设的。一张小小的边防证,让所有进出该城市的人都对其“特区”身份印象深刻。这座移民城市,曾经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灵活的政策,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新兴企业的创业首选地。
但是今天,深圳面临着找不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体商业环境的先发优势已被赶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胁,深圳的人才竞争力已被大大削弱。
总人口:557.41万
高校数量:42家(含高校驻深分校)
科研人才数:全年共引进户籍人才3万余人,海外留学生1200多人
高新企业数:673家
专利: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
全市GDP:2860.51亿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学等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18亿元

5.苏州
闲适、优美的园林城市苏州,因中国与新加坡共建的苏州工业园而成为中国新的高科技制造业聚集地,苏州工业园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开发区建设的范例。这里有着中国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并成为苏南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总人口:590.97万人
高校数量:17所
科研成果情况: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37项,14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高新企业数:555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0亿元
全市GDP:2802亿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苏州大学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国最佳人居城市的范例。江南才俊的经济创造能力在这个城市得以集中表现,自南宋以来,浙江就是国家最稳定的财税之源,这里富饶而优美。浙江私营经济的发达,又使得杭州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的重镇,虽近邻上海,仍无掩其光彩。
总人口:642.78万
高校数量:35所
科研成果情况:省级科技进步奖25项
高新企业数:506家
技术交易: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2286项,成交额42.75亿元
专利:申请专利3400件
全市GDP:2090亿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学等

7.天津
天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劳动力,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较早形成了集聚优势。一个摩托罗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辉煌,而现在,是三星电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还是被北京所遮蔽,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最多只能有一个“区域中心”,尴尬的天津,因与北京比邻而在人才竞夺能力方面,甚至输于深圳、苏州、东莞等二线城市。
总人口:1011.30万人

高校数量:37所
科研人才数:48.1万
科研成果情况: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203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59项
高新企业数:4000家
技术交易:签订技术合同7278项,合同成交额42亿元
全市GDP:2386.94亿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8.成都
成都盛开在四川盆地上。从李冰造都江堰起,这里就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于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之外。它成为跨国公司在考虑西部据点时的首选之城。但是,现代化的断裂感也在成都表现得更为明显,与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相比,成都与之仿佛还相错一个年代。
总人口:1044.3万人
高校数量:60所
科研成果情况: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146项,省级95项
高新企业数:165家
专利:申请专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亿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117亿元

9.武汉

武汉的区位优势相比郑州、长沙这几个中部城市来说,更为明显。而且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步较早,并且高校集中,经济活动也相对发达。但是,武汉整体商业环境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差距,使得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却未能在人才吸纳能力、竞夺能力和人才创造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总人口:781.19万
高校数量:48所
科研成果情况:260项
高新企业数:1751家
技术交易:全年技术市场成交技术合同2963项,合同成交额30.31亿元
全市GDP:1680亿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
科技投资情况:2.43亿元

10.东莞
东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这座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城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制造能力,并未因中国出现多经济中心而衰落。与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不同,东莞的城市综合薪酬竞争力位居前列,在所调研城市中排第5.难能可贵。

但是,要想成为中国的“潜力之都”,东莞还必须考虑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培育本地名牌企业之途。

总人口:158.96万人

高校情况:5所

科研人才数:12.49万人

高新企业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0亿元

技术交易:全年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58项,技术合同金额700万元,技术交易额680万元

专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亿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资情况: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73亿元

6. 中部六省各地级市GDP的中位数应该怎么排

应该是河南省 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六省的28.4%,GDP增速达14.1%。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河南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 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2002至2005年间湖北GDP平均年增长8.6%,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2005年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发展优势并不明显。GDP在全国排位由2001年第9位下降为第12位,2004年甚至达到第13位。总的来说,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排位后移,“凹陷”特征明显。 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最末位。 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人均GDP居中部最末位。在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成为重要因素。 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 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部地区居中下水平等。 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 GDP位列中部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

7. 中部六省哪个省更富一点(GDP、综合实力等方面)(六省: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

应该是河南,然后是湖北,湖北除了武汉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城市了。相对来说,河南的城市除了郑州比不上武汉,第二等级的城市比湖北要强的多。gdp也是河南

8. 中部六省哪个省最富

应该是河南省
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其中GDP总量占中部六省的28.4%,GDP增速达14.1%。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河南省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之一。
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2002至2005年间湖北GDP平均年增长8.6%,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2005年GDP总量居中部6省第2位,处于靠前的位次。但是发展优势并不明显。GDP在全国排位由2001年第9位下降为第12位,2004年甚至达到第13位。总的来说,湖北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排位后移,“凹陷”特征明显。
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工业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最末位。
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人均GDP居中部最末位。在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成为重要因素。
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 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部地区居中下水平等。
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 GDP位列中部第六位。人均GDP为9440元(1180 美元),在中部位列第五位。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在"十五"时期,江西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所以从纵向看,江西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

9. 中部省份的经济排名

看你怎么定义根据早些年的全国三大经济带划分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内湖南,湖北容,江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这10个省为中部经济带但是,近几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很多时候,是指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这六省。。。当然,还有地理位置上的中部。。。但是说法不一

阅读全文

与中部六省各市gdp排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