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看待中国GDP在全球排名第二
人民日报:“世界第二”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GDP总量的提升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地位的大事情。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最重要的指标,GDP的世界排名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不迷信GDP,但也不能小瞧GDP。因为国家的大锅里没有多少油水,百姓的碗里也只能是清汤。没有GDP的增长,不可能更好地解决就业、社保、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套用一句俗话,光靠GDP增长是不够的,但没有GDP的增长却是万万不行的。
从近年来对发展的切身感受中,中国人渐渐明白:国强重要,民富更重要;GDP总量重要,人均GDP更重要。光是人均GDP,我们就和日本足足差了3.7万多美元,更不用说其他很多涉及民生的领域了。走进日本会发现,日本人眼下的日子过得虽然有些紧巴,社会却很稳定,因为日本有良好的福利保障。
GDP总量的提升并不必然会带来质量的增长,一个更加完善的分配体制更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没有公平的分配,也就很难有GDP数量和质量的持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1)我国经济gdp发转在国际排名扩展阅读:
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消息,在国内没有引起以往那样的热烈反应。中国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GDP的增长,表明中国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众的注意力开始朝向更能体现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GDP。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GDP增长到一定水平,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下降。原因在于,当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开始超越温饱,向福利、教育等更多层面扩展,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民生问题因而凸显。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比GDP的增幅更大,但不少人并没有感觉更幸福,要求增加收入的呼声甚至比以往更强烈。中国仍是一个人均GDP在国际排名100位以后,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过去,日本的成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今天的日本正在遭遇很多发展难题,比如消费动力不足、老龄化、泡沫经济等等。这些问题同样是中国已经或将要面临的挑战,其难度甚至比日本还要大。因为日本是在已经基本建成相对比较公平的分配体制,并有了相当的经济积累之后才面临这些问题,而我们则是在仍有1.5亿人收入低于国际贫困线,福利保障方面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遭遇这些挑战。
2. 中国在世界经济排名第几位
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前十国家一般认为,以下是全球综合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NO.3: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实力GDP排名),供参考:
NO.1:美国
美国拥有现今整体实力最强大的军队,同时其军费也名列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总军费开支的43%;陆地面积915.9万,整体上相当富饶,另有诸多海外领地,战略空间庞大;人口3.15亿,大学普及率77%,每万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41人,人口质量相当高;人均GDP49922美元,总量156847.5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世界第一;在美国工业中,制造业占了全国生产总额的四分之三,就工业基本金属钢铁来说,美国产量占世界五分之一,战争潜力巨大;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对优越性是不用解释的。
NO.2:俄罗斯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部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武器库。
俄在普京执政后,俄对联邦主体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凭借世界最大的领土(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与丰富的资源持续的恢复发展经济,人均GDP已达14247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GDP总计2.02196万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部门全,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俄的武器销售份额占了全球军售的24%(美国占世界的30%)。但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工程技术领域亦属世界一流;每千人(15岁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职业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人口形势持续恶化,从1993年的1.486亿减少到2012年的1.431亿人),有民族193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
从一定程度上讲俄国的人口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雄厚的基础工业、较高素质的人口与再度执政的强势领导人足以支撑俄罗斯位列第二!
NO.3:中国
中国乃文明古帝国的唯一幸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着有完整的基础工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实际控制土地面积不如美国)。
但中国在外族征服后,民族性被扭曲,汉文化被阉割,劣币淘汰良币,至今未能匡复好华夏道统。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特定的时期具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主义的僵化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整体上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买办集团阻碍了自主研发与产业升级,人均GDP仍然低于世界平均值,东西部发展失衡。中国整体上人口质量不佳,缺乏优生保护法,计生使得优秀的个体不能很好的为种群的进步作贡献,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上后继乏力。军事水准有待验证。中国奠定的工业基础使得中国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与军事潜力的。
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经济总量(5.984万亿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核武器,但军事科研水平先进),较高素质的人口(学习并传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风,大学普及率64%,每万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50人),科技发达(以前用机器人逐步代替产业工人,最近又研制出了杀人机器人,等到其成熟量产,缺乏创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赘了)。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生存空间不足,国土纵深小,能源与市场严重依赖海外。
N0.5:英国
英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GDP总计:2.674 万亿美元,第5名),先进的科技(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强韧的军事实力(军事工业健全而发达,有岛国的防御优势),远大的国际影响力(在语言、文化、政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响力)。
不得不承认英格兰人是近现代最具优势的民族(源于日耳曼人),英国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之母国,二战以来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协助美国主宰世界并从中获益!
英国本土狭小,持续发展力受限,有待与欧盟或诸兄弟之国整合。
NO.6:法国
法国政治体制上相对集权,经济发达(GDP总计:2.86万亿美元,人均:46,016美元),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基础稳健,工业先进,科技水平高,教育较好;军事工业全面,军事科研水平高,有独立的作战指挥能力和作战系统,具有在远距离地域投掷兵力的力量,拥有核武器。
法国拥有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欧领土第一大国,在超级大国——美国的阴影下,有待与欧盟整合并与之争夺利益。
N0.7:德国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GDP总计:3.667万亿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业基础好,交通发达,教育极好。奥地利乃德国的纯正的兄弟之国,有待合并,纵然近来几无可能。
德国以建设一支能保证其和平、自由和独立的军队为目标,但其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师失地,仅保留有3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为中西欧最多。其地缘政治相对复杂,有待在欧盟进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庞大的领土面积(851万KM2,参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总计:2.493万亿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较多的人口(1.92亿)。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军事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发展迅速,这几年巴西政府加大了军购。
巴西沿海与内陆开发失衡,工业层次较低,有色种人的比例超过了白种人(混血儿的质量有待验证)。
N0.9:印度
印度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较大的领土空间(298万平方公里),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口12.1亿,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军事采购,计划在未来5年内采购30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硬件和软件,拥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舰,南亚头号军事强国。
印度种姓、宗教矛盾尖锐,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长难以遏制,工业水准有待提高。
N0.10:意大利
意大利在欧洲具有社会、政治及军事上的重要影响力,人口6074万(2011年),GDP总额
计2.198万亿美元(2011年),国土面积301333平方公里.
意大利工业十分发达,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且规模庞大,历来是欧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钢铁生产国,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
意大利国土面积狭小,北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待在欧盟中整合。
意大利国土面积狭小,北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待在欧盟中整合。
3.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是
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排名第9名,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人均GDP为381元,外汇储备是1.67亿美元。
同在1978年其它国家的GDP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苏联、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巴西、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
(3)我国经济gdp发转在国际排名扩展阅读: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摈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这样中国经济增强了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GDP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按本币计算:
1956年突破1千亿元,1982年突破5千亿元;
1986年中国GDP过万亿元,达到10,309亿元;
2001年过10万亿元,达到110,270亿元;
2012年过50万亿元,达到534,123亿元;
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36,139亿元(初步核实数);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6708亿元(初步核实数);
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744127亿元;
2017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2.71万亿元,同比增长6.9%。
GDP总量按美元折算:
1972年首次破千亿美元;
1993年破5千亿美元;
1998年破1万亿美元,达到10,253亿美元;
2009年中国GDP破5万亿,达到50,597亿美元;
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
2014年破10万亿,达到103,588亿美元(初步核实数)。
4. 过去五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在世界第100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人均差距(2分);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村民问题。(2分)(若答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5. 最近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 2005年底,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