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中国历年gdp排名1900年

中国历年gdp排名1900年

发布时间:2020-12-15 20:44:20

❶ 中国的GDP历年来在世界上的排名如何

这个我倒没多太去注意
GDP我一直强调是虚的

我帮你找到了,引用http://dingxiaowei866.blog.163.com/blog/static/503914692011014344555/
1970--2009世界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数据参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国--------10,1714亿美元

02----日本---------4,2451亿美元

03----德国---------1,8738亿美元

04----英国---------1,4063亿美元

05----法国---------1,3027亿美元

06----中国---------1,1590亿美元 ★★★★★

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08---加拿大----------6771亿美元

0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3831亿美元

02----日本---------3,9934亿美元

03----德国---------1,9841亿美元

04----英国---------1,5636亿美元

05----法国---------1,4313亿美元

06----中国---------1,2371亿美元 ★★★★★

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

08---加拿大----------7167亿美元

09---西班牙----------6531亿美元

10---墨西哥----------6304亿美元

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

2004年

01----美国--------117423.51亿美元--面积--963.14万Km2--人口--29523万--人均-39709美元zo/@]v

02----日本---------59487.61亿美元--面积---37.78万Km2--人口--12733万--人均-46719美元QBve:}

03----德国---------25862.04亿美元--面积---35.70万Km2--人口---8242万--人均-31378美元u%

05----英国---------19448.58亿美元--面积---24.48万Km2--人口---6027万--人均-32269美元:XB

04----法国---------18516.13亿美元--面积---54.70万Km2--人口---6043万--人均-30640美元:"&xEN

06----中国---------16492.12亿美元--面积--959.70万Km2--人口-131185万--人均--1257美元5t

07---意大利--------15758.59亿美元--面积---30.12万Km2--人口---5806万--人均-27417美元(pw

08---西班牙---------8361.00亿美元--面积---50.48万Km2--人口---4028万--人均-20757美元W

09---加拿大---------8343.90亿美元--面积--998.47万Km2--人口---3251万--人均-25665美元-p)<-

10---墨西哥---------6260.80亿美元--面积--197.26万Km2--人口--10496万--人均--5965美元=udmEz

国家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百万美元

1 美国 14,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英国 2,227,551

5 中国 2,054,880

6 法国1,972,724

7 意大利 1,709,668

8 加拿大 1,034,532

9 西班牙 1,019,024

10 印度 719,819

2006年世界经济排名

排名 国家 06年GDP

1 美国 14,979,169

2 日本 5,083,367

3 德国 2,812,558

4 中国 2,587,999

5 英国 2,292,149

6 法国 2,108,307

7 意大利 1,728,474

8 西班牙 1,069,499

9 加拿大 1,057,291

10 印度 778,521

2007年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2008年

— World 78,360,000

— 欧盟 18,930,000

1 美国 14,330,000

2 日本 4,844,000

3 中国 4,222,000

4 德国 3,818,000

5 法国 2,978,000

6 英国 2,787,000

7 意大利 2,399,000

8 俄罗斯 1,757,000

9 西班牙 1,683,000

10 巴西 1,665,000

2009年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美国 14.8万亿

2、中国 5.2万亿

3、日本 5万亿

4、德国 3.5万亿

5、法国 2.5万亿

6、意大利 2.2万亿

7、英国 2万亿

8、加拿大 1.5万亿

9、西班牙 1.4万亿

10、印度 1.3万亿

❷ 1930年-2000年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2,7956亿美元
02----日本---------1,0279亿美元
03----西德-----------8261亿美元
04----法国-----------6824亿美元
05----英国-----------5367亿美元
06---意大利----------4546亿美元
07----中国-----------3015亿美元 ★★★★★
08---加拿大----------2689亿美元
09---西班牙----------2218亿美元
10---阿根廷----------2090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数据参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
02----日本---------5,2929亿美元
03----德国---------2,4166亿美元
04----法国---------1,5257亿美元
05----英国---------1,1032亿美元
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
07----中国-----------7006亿美元 ★★★★★
08----巴西-----------6756亿美元
09---加拿大----------5760亿美元
10---西班牙----------5709亿美元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国--------10,1714亿美元
02----日本---------4,2451亿美元
03----德国---------1,8738亿美元
04----英国---------1,4063亿美元
05----法国---------1,3027亿美元
06----中国---------1,1590亿美元 ★★★★★
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08---加拿大----------6771亿美元
0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1----巴西-----------5025亿美元
12----印度-----------4775亿美元
13----韩国-----------4221亿美元
14----荷兰-----------3749亿美元
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
16---俄罗斯----------3099亿美元
17---阿根廷----------2687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19----瑞士-----------2473亿美元
20---比利时----------2276亿美元
21----瑞典-----------2101亿美元
22---奥地利----------1887亿美元
23----波兰-----------1745亿美元
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
25----挪威-----------1654亿美元
26----丹麦-----------1628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8---土耳其----------1476亿美元
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
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
31----芬兰-----------1219亿美元
32----伊朗-----------1188亿美元
33----希腊-----------1163亿美元
34----泰国-----------1147亿美元
35----南非-----------1132亿美元
36---以色列----------1103亿美元
37---葡萄牙----------1084亿美元
38---爱尔兰----------1011亿美元
39----埃及------------975亿美元
40---新加坡-----------922亿美元

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3831亿美元
02----日本---------3,9934亿美元
03----德国---------1,9841亿美元
04----英国---------1,5636亿美元
05----法国---------1,4313亿美元
06----中国---------1,2371亿美元 ★★★★★
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
08---加拿大----------7167亿美元
09---西班牙----------6531亿美元
10---墨西哥----------6304亿美元

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
2002年度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排行榜(单位:美元)

1--卢森堡--------47926
2--日 本--------37862
3--挪 威--------35690
4--美 国--------35583
5--瑞 士--------35175
6--丹 麦--------29593
7--英 国--------29231
8--德 国--------29135
9--爱尔兰--------29048
10-法 国--------27890
11-冰 岛--------26537
12-新加坡--------25917
13-荷 兰--------25176
14-芬 兰--------25032
15-加拿大--------25013
16-中国香港------25001 ★★★★★
17-意大利--------24784
18-奥地利--------24652
19-瑞 典--------24532
20-比利时--------23333
21-以色列--------18693
22-澳大利亚------18687
23-西班牙--------18536
24-塞浦路斯------15191
25-新西兰--------13026
26-中国台湾------12885 ★★★★★
27-希 腊--------12454
28-葡萄牙--------11464
29-斯洛文尼亚----11176
30-马耳他--------10120
31-韩 国---------9443

❸ 中国在1900年到2000年GDP占世界最低时的百分比是多少

1.8%

❹ 2000年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是第几位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 
01----美国---------9,8247亿美元 
02----日本---------4,7661亿美元 
03----德国---------1,8752亿美元 
04----英国---------1,4409亿美元 
05----法国---------1,3133亿美元 
06----中国---------1,0808亿美元
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 
09---加拿大----------7242亿美元 
08----巴西-----------5998亿美元 
10---墨西哥----------5814亿美元

❺ 中国建国后的历年GDP数据

2012年GDP为534123亿元

2013年GDP为588019亿元

2014年GDP为636139亿元

2015年GDP为676708亿元。

参考链接:

1、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http://data.stats.gov.cn/ks.htm?cn=C01&zb=A0501

2、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生产总值:https://www..com/s?ie=utf-8&f=8&rsv_bp=1&rsv_idx=2&tn=home_pg&wd=中国历年gdp&rsv_spt=1&oq=中国历年gdp增长率&rsv_pq=9047f120000d6e9e&rsv_t=%2B8JLXKBRaukbysiWaftfh2Tey9%2BR8couf&rsv_enter=1&rsv_sug3=3&rsv_sug1=3&bs=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❻ 1900年清朝的Gdp(具体数据)

1900年的GDP:
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2%,
美利坚合众国 占世界23.6%,GDP187.5亿美元;

计算下,中国大约是:49.3亿美元;

❼ 中国近10年来的GDP数据(1998-2007)

分部门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

年度 国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业 金融业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资料来源:1999-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要求: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7:01:05编辑过]
--------------------------------------------------------------------------------

-- 作者:sz-kzg
-- 发布时间:2006-5-20 23:06:02

-- 中国储蓄率过高原因(康治国 答题)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按四部分划分,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支出

其中,非金融业和金融业的储蓄分别等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国民储蓄(总储蓄)是上述四部分储蓄之和。

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来,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总储蓄)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时期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不断上升,分别比初期增加7.7和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为居民储蓄率过高,而要归结到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的不断增长。

政府储蓄增长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随着税收增强、国库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缩减。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储蓄率由30%增长到2001年的35.9%,政府储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长到2001年的19.5%。

由于非金融业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纳入国民储蓄(总储蓄),因此其占国民储蓄比重增长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主要是中国总体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虽然,国民储蓄占总储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储蓄率还是保持较高水平。

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1、国内由于养老、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必须保持较高预防性的储蓄,以维持基本生活和解决子女及将来的养老问题。

2、国内投资渠道狭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资。

3、中国银行中80%的储蓄集中在20%的富裕阶层手中,而富裕阶层的消费已经饱和,目前政策无法刺激消费的继续增长。

因此,政府应调节国民收入向居民倾斜,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增加转移支付,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

-- 作者:sz-jiangweimin
-- 发布时间:2006-5-23 21:13:10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摘录】

基本概念: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

国民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储蓄之和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居民储蓄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

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期间1994与1995年略有所偏软约为29%;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2. 当前中国维持在高储蓄率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资金来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

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3. 中国资本产出弹性、对工资的预期形式、中国居民的高主观贴现率和高风险规避性以及高经济增长率是导致中国储

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伟军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发布时间:2006-5-24 9:31:22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居民储蓄 + 政府储蓄 + 金融业储蓄 + 非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业储蓄=金融业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业储蓄=非金融业可支配收入(即企业存款、留存收益等)

【储蓄结构变化】

从以上资料可知,从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近40%的高储蓄率,其中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总体比重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与此对应,政府储蓄所占比重则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的储蓄也占到国民储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时大幅上升。由此可见,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非金融业储蓄则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体系不健全。养老、医保和教育消费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预期消费支出,导致“预期储蓄”和“被动性储 蓄”,这是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资渠道不足。直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低迷导致居民对投资缺乏热情,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3)政府在税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性公共支出严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挤占了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支出,导致公共领域只能寻求民间集资。

(4)中产阶层迟迟不能形成,社会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富裕阶层消费饱和。

高良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2006-5-24 16:01:50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一、 国民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

私人储蓄=企业储蓄+个人储蓄(居民储蓄)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从以上算式及题中表1所给资料,可以看出政府储蓄率平均为14.49%,私人储蓄率为85.51%;私人储蓄率中个人储蓄率平均为48.44%,企业储蓄率为37.07%。

(2) 国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4.2%;居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2%;政府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8%;企业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最高与最低差额7.6%,而金融企业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2%。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2006-5-24 16:03: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3) 从国民整体来看,整体储蓄仍然维持在40%的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于私人储蓄占85%导致。虽然居民储蓄呈下降趋势,但在储蓄中平均仍为48%的较高水平,企业储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导致国民储蓄居高不下。

一、 储蓄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

(1) 当政府出现预算盈余时,政府就要进行储蓄。由于多年来政府机关的整顿,人员精减,支出紧缩,所以就出现了政府储蓄呈上升趋势。

(2) 居民储蓄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在整体储蓄中仍然较高,这与中国本身的国情相关。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这部分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没有解决。其次,中国人一向做事比较谨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储蓄。

(3) 按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利率越低储蓄越少,但中国储蓄仍然较高,主要是近几年股市低迷,与之相关的政策还在进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资收益较低,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来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价越来越高等,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迫使储蓄增加,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国家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控制房价过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业率,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

-- 作者:sz-liuhb
-- 发布时间:2006-5-25 15:55: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基本经济学概念】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数据结构变化】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虽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个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储蓄比率呈略微下降,从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储蓄率从31%上升到35.9%。从储蓄的比重来看,居民储蓄、金融业储蓄呈下降趋势,政府储蓄和非金融类储蓄比例逐渐上升。

【具体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持续维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节俭持家的传统消费习惯;贫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储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前生活支出压力巨大,居民储蓄防备意识较强,居民储蓄率维持高水平。

3)政府财政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年年递增,而另一面,政府对社会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国政府仅占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储蓄保持高水平。

4)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5)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不足,使得投资渠道狭窄,储蓄率偏高。

储蓄过大,必然导致国内资金流向投资变小,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产出下降。我们在努力吸收国外的投资时,却有大量国内资本闲置,造成投资率低下。要改变当前储蓄过大的状况,政府应该抑止教育、住房等价格的过分增长,增加居民平均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吸引投资,给予私营企业足够支持。

刘斐 2006-5-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5 16:05:36编辑过]
--------------------------------------------------------------------------------

-- 作者:sz-lipin
-- 发布时间: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区班: 李平

一、储蓄结构的变化情况: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储蓄率与中国消费习惯以及特殊的国情等诸多因素有关,

1、我们的文化传统或者说是我们的消费习惯促进了储蓄行为,“有钱要存起来”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居民已经习惯了储蓄这样的理财方式。

2、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存在存钱养老,存钱防生病,存钱供孩子上大学等普遍性的行为,即大量出现“预防性储蓄”。

3、投资渠道不足也是导致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股市已经起步但情况非常惨淡导致居民缺乏投资热情,期货等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无法进行投资,导致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4、大量的财务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出现了“想消费的人没钱多消费,有富裕钱的人也不会增加消费的”现象,导致储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发布时间:2006-5-26 11:03:03

--
市区班 何振华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

2.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

3. 虽然居民储蓄率高,实际上80%的财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大部分手中并不是很宽裕,不敢消费。

4. 投资渠道不足,市场动作不规范, 也导致储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发布时间:2006-5-26 17:29:58

-- 宏观经济学案例作业提交
市区班 吴建华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见联合国,1995;赵彦云,2000;邱东等,2002),储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在国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将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之后的部

分称之为储蓄。因而,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为国民储蓄。其中总

消费又细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

的净经常转移之和,当按住户、政府、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进行部门划分时,住户的可支

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住户的储蓄;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政府的储蓄;非金融企

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各自的储蓄,国民储蓄等于上述四项储蓄之和。

从上述定义可知,国民储蓄是经济学意义上一个国家的储蓄;居民储蓄仅是住户部门的储蓄;

而居民储蓄存款则仅指居民储蓄中存入银行的部分。因而国内通常所谈论的居民储蓄过高系

因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资方式的论点,其实仅适用于讨论居民储蓄的构成,而

不适于对中国的高储蓄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达7.7 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分布可以看出,从1996 年开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降幅达5.5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则不断上升,升幅近4 个百分点。另外,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2.2 个百分点)。

1998 年以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数据表明,1998 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 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达6.3 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1998-2001 年,增幅也达到了3.9 个百分点。Kuijs(2005)认为,企业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但是,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来,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从储蓄结构的变化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我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6 17:48:55编辑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区班(刘申艳)

一、图表数据分析

从长期看,国民储蓄(总储蓄)按四部分划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并为这四个部分的总和。

由上表可见,从1992年到2001年,在我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了1.4%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储蓄率却下降了5.7%,政府储蓄率则上升了4.9%。在我国国民储蓄中,居民储蓄下降了10.7%和金融业储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却呈现上升趋势,非金融业储蓄上升了7.7%,政府储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2、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期支出压力巨大;个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资渠道少,导致居民储蓄维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龄化会明显地影响居民储蓄率。

3、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区班(黄志坚)

根据资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数据,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达7.7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1992—2001年,增幅也达到了 7.7个百分点。现在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中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发布时间:2006-5-28 11:02:27

--
【摘录】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区班)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

国民储蓄为居民储

❽ 中国1921年至2010年历年的GDP是多少

GDP这个指标20世纪40年代末才诞生,你让我们怎么去找1921年的数据?

❾ 中国清朝历年GDP

世界历史上37个大帝国的面积、人口、GDP分项及综合排名

对世界历史上主要大帝国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排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看过多个版本的这类文章,大多失之于主观,不能让人信服。本文探索采用可量化的客观指标对世界历史上主要大帝国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排名的方法,采用了面积、人口构成比、GDP构成比、延续时间四个可量化的指标,对各大帝国进行分项和综合排名。

本文的数据来源:各大帝国疆域面积的数据部分来自于自己的计算,部分从秦三世、边城玫女等网友贴子里的资料提取;人口的数据主要从琼斯的《世界历史人口图集》、胡焕庸的《中国人口史》和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提取;历史GDP的数据主要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和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提取。这些参考书籍里面的人口和GDP资料尽管未必十分精确,但毕竟是目前为止在古代人口和GDP统计方面最权威的资料了。

一、世界历史上37个大帝国的基本情况

根据世界历史上所有国家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延续时间、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影响和地区代表性等,选择了35个帝国,再加上20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作为参照。其基本情况如下:

国家 帝国时代起止年份 极盛时统治范围 统治核心地区
古埃及帝国 前1567-前1085年 北非、西亚 埃及
赫梯帝国 前1450-前1200年 西亚 土耳其
亚述帝国 前935-前605年 西亚、北非 伊拉克
波斯帝国 前550-前330年 西亚、中亚、北非、东南欧 伊朗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6-前305年 东南欧、西亚、北非、中亚、南亚 希腊
孔雀帝国 前324-前185年 南亚 印度
秦帝国 前230-前206年 东亚 中国
安息帝国 前247-226年 西亚 伊朗、伊拉克
汉帝国 前202-220年 东亚 中国
罗马帝国 前27-476年 欧洲、北非、西亚的地中海沿岸 意大利
贵霜帝国 16-233年 中亚、南亚 中亚、印度
晋帝国 265-420年 东亚 中国
笈多帝国 320-540年 南亚 印度
拜占庭帝国 395-1453年 南欧、西亚、北非 希腊、土耳其
隋帝国 581-618年 东亚 中国
萨珊波斯帝国 226-650年 西亚、中亚、北非 伊朗、伊拉克
唐帝国 618-907年 东亚、中亚 中国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西亚、中亚、南亚、北非、南欧 阿拉伯
查理曼帝国 768-843年 西欧 法国、德国
宋帝国 960-1276年 东亚 中国
蒙古帝国 1206-1368年 东亚、中亚、西亚、东欧 蒙古、中国
满者伯夷帝国 1293-1500年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帖木儿帝国 1370-1507年 中亚、西亚 乌兹别克斯坦
明帝国 1368-1644年 东亚 中国
印加帝国 1438-1533年 南美 秘鲁
桑海帝国 1464-1591年 西非 马里
葡萄牙帝国 1510-1822年 西欧、南美、非洲和印度洋沿海 葡萄牙、巴西
西班牙帝国 1521-1826年 西欧、北美、南美、非洲、东南亚 西班牙
神圣罗马帝国 962-1806年 西欧、中欧 德国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年 西亚、北非、东南欧 土耳其
莫卧儿帝国 1526-1857年 南亚 印度
清帝国 1644-1911年 东亚 中国
俄罗斯帝国 1721-1917年 东欧、中亚、北亚 俄罗斯
英帝国 1607-1947年 遍布五大洲 英国、印度
法兰西帝国 1605-1940年 西欧、非洲、东南亚 法国
苏维埃联邦 1917-1991年 东欧、中亚、北亚 俄罗斯
美利坚合众国 1776年- 北美 美国

二、37个大帝国极盛时期的面积排名

各大帝国的面积指的是有效控制的面积,包括本土、殖民地和实际上已丧失独立性的保护国,但不包括那些仍保持独立性,只是象征性地称臣纳贡的属国和保护国。只计算陆地面积,不包括领海面积。可见,世界历史上统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帝国,1920年前后,大英帝国本土加上遍布五大洲的的殖民地,总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2.5%。世界历史上唯一在疆域面积方面可与大英帝国匹敌的是蒙古帝国,1300年前后,元帝国本部加上四大汗国,总面积达3287万平方公里(对于蒙古帝国面积的计算分歧较大,主要在于西伯利亚北部无人区是否应计入其领土。这里采用了传统的计法,把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全部计入蒙古帝国的领土)。排名第三的是西班牙帝国,1580年西葡合并之后,这个殖民帝国几乎包括了整个美洲(加拿大和美国的一部分除外),面积达到2530万平方公里。

排名 国家 面积(万KM2) 年份 备注 面积指数
1 英帝国 3367 1920年 凡尔赛和约后 100
2 蒙古帝国 3287 1300年 元帝国加四大汗国 98
3 西班牙帝国 2530 1600年 西葡合并后 75
4 俄罗斯帝国 2280 1913年 尼古拉二世时代 68
5 苏维埃联邦 2240 1950年 二战结束后 67
6 阿拉伯帝国 1340 750年 倭马亚王朝末期 40
7 清帝国 1316 1760年 乾隆时代 39
8 法兰西帝国 1290 1920年 凡尔赛和约后 38
9 唐帝国 1240 670年 唐高宗时代 37
10 葡萄牙帝国 1070 1580年 西葡合并前 32
11 明帝国 997 1424年 明成祖时代 30
12 美利坚合众国 963 1960年 扩展到50个州后 29
13 波斯帝国 695 前485年 大流士一世时代 21
14 奥斯曼帝国 688 1683年 科普律鲁时期 20
15 萨珊波斯帝国 660 620年 库思老二世前期 20
16 罗马帝国 625 115年 图拉真时代 19
17 汉帝国 610 1年 西汉王朝末年 18
18 帖木儿帝国 580 1405年 帖木儿时代 17
19 晋帝国 543 300年 大分裂之前 16
20 亚历山大帝国 520 前323年 亚历山大大帝时代 15
21 隋帝国 470 610年 隋炀帝时代 14
22 桑海帝国 425 1500年 杜尔时代 13
23 古埃及帝国 420 前1400年 第18王朝中期 12
24 莫卧儿帝国 380 1700年 奥朗则布时代 11
25 孔雀帝国 378 前250年 阿育王时代 11
26 拜占庭帝国 356 565年 查士丁尼一世时代 11
27 秦帝国 350 前210年 秦始皇时代 10
28 宋帝国 280 1100年 北宋王朝末年 8
29 贵霜帝国 266 140年 迦腻色迦时代 8
30 安息帝国 230 前60年 灭塞琉古王国后 7
31 笈多帝国 230 415年 超日王时代 7
32 亚述帝国 195 前670年 灭埃及第25王朝后 6
33 满者伯夷帝国 180 1389年 加查玛达时代 5
34 印加帝国 170 1500年 卡帕克时代 5
35 查理曼帝国 125 814年 查理曼大帝时代 4
36 神圣罗马帝国 76 1648年 三十年战争结束前 2
37 赫梯帝国 70 前1400年 新王国时期 2

三、37个大帝国极盛时期统治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构成比排名

世界历史上统治人口占世界人口构成比最高的国家是清帝国,1820年前后,其统治的人口达到世界的36.6%。由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之和在历史上长期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凡统一了中国或印度主要部分的帝国,在这个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

排名 国家 人口比例% 年份 人口(万) 世界人口(万) 人口指数
1 清帝国 36.6 1820年 38100 104170 100
2 汉帝国 33.1 1年 5960 18000 90
3 蒙古帝国 30.7 1300年 11065 36000 84
4 唐帝国 27.9 750年 6000 21500 76
5 宋帝国 27.3 1124年 9000 33000 75
6 罗马帝国 25.0 200年 4750 19000 68
7 英帝国 24.8 1920年 46200 186200 68
8 明帝国 23.9 1600年 13000 54500 65
9 莫卧儿帝国 23.8 1700年 14500 61000 65
10 隋帝国 23.1 610年 4650 20100 63
11 孔雀帝国 19.3 前250年 2650 13750 53
12 波斯帝国 18.0 前485年 1800 10000 49
13 亚历山大帝国 17.1 前323年 2020 12000 47
14 笈多帝国 16.9 450年 3250 19250 46
15 秦帝国 16.7 前213年 2500 15000 46
16 阿拉伯帝国 15.8 750年 3400 21500 43
17 晋帝国 12.8 297年 2300 18000 35
18 古埃及帝国 10.0 前1400年 400 4000 27
19 萨珊波斯帝国 9.9 620年 1970 20000 27
20 俄罗斯帝国 9.5 1913年 16990 179100 26
21 拜占庭帝国 8.5 565年 1700 20000 23
22 苏维埃联邦 8.5 1940年 19597 229514 23
23 亚述帝国 8.4 前670年 700 8300 23
24 帖木儿帝国 8.1 1405年 2850 35000 22
25 贵霜帝国 7.3 180年 1380 18800 20
26 赫梯帝国 6.8 前1400年 270 4000 19
27 西班牙帝国 6.1 1600年 3340 54500 17
28 美利坚合众国 6.0 1950年 15227 252550 16
29 法兰西帝国 5.7 1913年 10220 179120 16
30 查理曼帝国 5.7 814年 1250 22000 16
31 奥斯曼帝国 5.1 1600年 2800 54500 14
32 安息帝国 4.6 1年 830 18000 13
33 神圣罗马帝国 4.2 1600年 2300 54500 11
34 满者伯夷帝国 1.8 1389年 630 35000 5
35 桑海帝国 1.3 1500年 550 42500 4
36 葡萄牙帝国 1.2 1580年 640 52000 3
37 印加帝国 0.9 1500年 400 42500 2

四、37个大帝国极盛时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构成比排名

这里列出的各大帝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1990年的购买力美元来计价,这主要只用来估算历史上各国GDP占当时世界的构成比,以方便做比较,而不一定代表历史上各个国家的真实GDP。世界史上经济总量占世界构成比最高的国家是美利坚合众国,二战末年(1944年前后)其GDP占世界的比例达到38.1%。

排名 国家 GDP比例% 年份 GDP(亿) 世界GDP(亿) GDP指数
1 美利坚合众国 38.1 1944年 17136 45026 100
2 清帝国 32.9 1820年 2286 6948.1 86
3 汉帝国 31.9 1年 268.2 840.6 84
4 蒙古帝国 31.4 1300年 650.5 2073.6 82
5 唐帝国 28.7 750年 279.6 973.9 75
6 宋帝国 28.1 1124年 419.4 1494.9 74
7 罗马帝国 26.4 200年 234.4 887.3 69
8 明帝国 24.0 1600年 780 3248.2 63
9 隋帝国 23.8 610年 216.7 910.5 62
10 英帝国 22.2 1900年 4389.4 19736.8 58
11 莫卧儿帝国 21.3 1700年 797.5 3751.5 56
12 波斯帝国 20.0 前485年 93.3 467 52
13 亚历山大帝国 19.0 前323年 106.2 560.4 50
14 阿拉伯帝国 18.8 750年 183.3 974 49
15 孔雀帝国 18.6 前250年 119.3 642.1 49
16 笈多帝国 16.3 450年 146.3 899 43
17 秦帝国 16.1 前213年 112.5 700.5 42
18 萨珊波斯帝国 12.7 620年 115 906 33
19 晋帝国 12.3 297年 103.5 840.6 32
20 古埃及帝国 12.2 前1400年 22.8 186.8 32
21 苏维埃联邦 10.2 1961年 8918 87276 27
22 亚述帝国 10.0 前670年 38.9 387.6 26
23 拜占庭帝国 9.6 565年 86.9 906 25
24 俄罗斯帝国 9.4 1913年 2574 27331 25
25 帖木儿帝国 8.0 1405年 159.3 1981 21
26 赫梯帝国 8.0 前1400年 14.9 186.8 21
27 法兰西帝国 7.5 1900年 1487.3 19736.8 20
28 西班牙帝国 7.3 1600年 235.8 3248.2 19
29 贵霜帝国 7.1 180年 62.1 878 19
30 查理曼帝国 5.3 814年 52.9 996.6 14
31 神圣罗马帝国 5.3 1600年 171.3 3248.2 14
32 奥斯曼帝国 5.1 1600年 165.5 3248.2 13
33 安息帝国 5.0 1年 42.1 840.6 13
34 满者伯夷帝国 1.8 1389年 35.6 1981 5
35 葡萄牙帝国 1.1 1580年 34.3 3099.2 3
36 桑海帝国 1.0 1500年 23.1 2405.5 3
37 印加帝国 0.7 1500年 16 2405.5 2

五、37个大帝国延续时间排名

帝国一般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这里的延续年数只统计形成帝国的阶段,不包括帝国形成之前的发展阶段,也不包括帝国衰败之后残余力量的延续时间。可见,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大帝国是在欧亚两洲交界处顽强地存活了1058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当然,也有些大帝国延续时间很短,在历史上一闪而过,却留下了巨大的遗产,如秦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

排名 国家 延续年数 起始年份 时间指数
1 拜占庭帝国 1058 395-1453年 100
2 神圣罗马帝国 844 962-1806年 80
3 阿拉伯帝国 626 632-1258年 59
4 奥斯曼帝国 623 1299-1922年 59
5 罗马帝国 502 前27-476年 47
6 古埃及帝国 482 前1567-前1085年 46
7 安息帝国 472 前247-226年 45
8 萨珊波斯帝国 424 226-650年 40
9 汉帝国 421 前202-220年 40
10 英帝国 340 1607-1947年 32
11 法兰西帝国 335 1605-1940年 32
12 莫卧儿帝国 331 1526-1857年 31
13 亚述帝国 330 前935-前605年 31
14 宋帝国 316 960-1276年 30
15 葡萄牙帝国 312 1510-1822年 29
16 西班牙帝国 305 1521-1826年 29
17 唐帝国 289 618-907年 27
18 明帝国 276 1368-1644年 26
19 清帝国 267 1644-1911年 25
20 赫梯帝国 250 前1450-前1200年 24
21 美利坚合众国 234 1776年- 22
22 笈多帝国 220 320-540年 21
23 波斯帝国 220 前550-前330年 21
24 贵霜帝国 217 16-233年 21
25 满者伯夷帝国 207 1293-1500年 20
26 俄罗斯帝国 196 1721-1917年 19
27 蒙古帝国 162 1206-1368年 15
28 晋帝国 155 265-420年 15
29 孔雀帝国 139 前324-前185年 13
30 帖木儿帝国 137 1370-1507年 13
31 桑海帝国 127 1464-1591年 12
32 印加帝国 95 1438-1533年 9
33 查理曼帝国 75 768-843年 7
34 苏维埃联邦 74 1917-1991年 7
35 隋帝国 37 581-618年 3
36 亚历山大帝国 31 前336-前305年 3
37 秦帝国 24 前230-前206年 2

六、37个大帝国的面积、人口构成比、GDP构成比、延续时间的综合排名

以前面4项每一项排名最高的定为100分,其它的按比例分别给分,计算37个大帝国每一项的得分指数,再将4项得分指数相加进行综合排名。可看出,综合以上几项,在13世纪横扫了欧亚大陆60%以上地区的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头号帝国;在19世纪势力范围遍布五大洲的大英帝国,在这个排行榜上仅次于蒙古帝国;而曾统治了世界36.6%人口的大清帝国,则排在第三位。而21世纪初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利坚合众国,如果去跟古代大帝国PK的话,只能排名第10位,作为20世纪另一个强权的苏联则只能排在第18位。

排名 国家 面积指数 人口指数 GDP指数 时间指数 总分
1 蒙古帝国 98 84 82 15 279
2 英帝国 100 68 58 32 258
3 清帝国 39 100 86 25 251
4 汉帝国 18 90 84 40 232
5 唐帝国 37 76 75 27 216
6 罗马帝国 19 68 69 47 204
7 阿拉伯帝国 40 43 49 59 191
8 宋帝国 8 75 74 30 187
9 明帝国 30 65 63 26 184
10 美利坚合众国 29 16 100 22 167
11 莫卧儿帝国 11 65 56 31 164
12 拜占庭帝国 11 23 25 100 159
13 波斯帝国 21 49 52 21 143
14 隋帝国 14 63 62 3 143
15 西班牙帝国 75 17 19 29 140
16 俄罗斯帝国 68 26 25 19 137
17 孔雀帝国 11 53 49 13 126
18 苏维埃联邦 67 23 27 7 124
19 萨珊波斯帝国 20 27 33 40 120
20 古埃及帝国 12 27 32 46 117
21 笈多帝国 7 46 43 21 117
22 亚历山大帝国 15 47 50 3 115
23 神圣罗马帝国 2 11 14 80 107
24 奥斯曼帝国 20 14 13 59 107
25 法兰西帝国 38 16 20 32 105
26 秦帝国 10 46 42 2 101
27 晋帝国 16 35 32 15 98
28 亚述帝国 6 23 26 31 86
29 安息帝国 7 13 13 45 77
30 帖木儿帝国 17 22 21 13 73
31 葡萄牙帝国 32 3 3 29 67
32 贵霜帝国 8 20 19 21 67
33 赫梯帝国 2 19 21 24 65
34 查理曼帝国 4 16 14 7 40
35 满者伯夷帝国 5 5 5 20 35
36 桑海帝国 13 4 3 12 31
37 印加帝国 5 2 2 9 18

❿ 从1900年到1976年,中国每年人均gdp

中国人均GDP 单位:元

1952 119.40

1953 141.80

1954 144.40

1955 149.60

1956 165.60

1957 167.80

1958 200.30

1959 216.30

1960 218.50

1961 184.90

1962 172.90

1963 181.20

1964 208.40

1965 240.10

1966 254.70

1967 235.90

1968 223.40

1969 244.40

1970 276.30

1971 289.50

1972 293.50

1973 309.90

1974 311.40

1975 328.80

1976 318.20

你好,我公司专业提供国内领先的财经数据库的数据定制服务,如有需要可联系~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年gdp排名1900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