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一回事吗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per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❷ 到底什么叫人均GDP,这个统计有何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人均GDP的意义:
一、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❸ 中国2017年人均GDP是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GDP为59660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人均GDP计算方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人均GDP_网络
❹ 中国的前十个村最富
1.大邱庄: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原华夏第一村,随着原庄主禹作敏的入狱,持续十年之久的神话也随之破灭,走上了衰败之路,大邱庄的级别也升为镇。1997年该村的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利税9000多万。2000年跌落到谷底。2005年大邱庄镇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实现税收2.3亿,人均收入7200元。
2.华西村:位于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誉满海内外的华夏第一村,全村3万多人,被美国媒体评为中国的新加坡。2004年该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的13倍,农民收入的41倍。全村户均存款至少100万,每家至少有一辆私家车。2005年集体总收入超过300亿。原庄主:吴仁宝 现庄主:吴协恩
3.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有中原首富村之称。全村1600多号人,固定资产10亿多元。2005年该村销售收入9.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489万,出口创汇4000万美圆,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户均存款数十万元 原庄主:史来贺
4.南岭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全村人口不足千人,2003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3亿,纯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入13万元,人均固定资产超过一百万,出口创汇6亿多美圆,为国家贡献税金1.1亿。庄主:张育彪
5.滕头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市萧王庙镇,全村人口787人,该村一直稳居浙江第一村的宝座。2005年该村实现GDP3.78亿元,社会总产值18.2亿,人均收入15300元。庄主:傅企平
6.南街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享有中原第一村的美誉,闻名全国的红色亿元村,共产主义第一村。全村人口3180人,拥有总资产29亿,2002年实现总产值14亿元,利税69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庄主:王宏斌
7.花园村:位于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04年十月与周围十个村合并后,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4310人。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总额20.86亿,村民人均收入16520元。该村的花园集团拥有总资产17.29亿元,05年实现销售收入18.67亿元,利税1.61亿,出口创汇4703万美圆。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庄主:邵钦祥
8.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全村510人,面积1.88平方公里唯一享有几十年盛誉的中国名村。2004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2934万元,人均纯收入3816元。庄主:郭凤莲
9.沈泉庄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6.5平方公里,1600多人。2002年实现产值26.9亿,利税2.5亿,人均收入8700元,村里的华盛江泉集团拥有总资产30多亿元。庄主:王廷江
10.罗南村;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4.75平方公里,3520人,该村被誉为广东第一村,名震全国的民营经济强村,全村拥有民营企业96家,小气车850辆。2004年总收入超1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超6000万,人均收入1万多元 庄主:关润尧
11.万丰村: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全村2100人,该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大邱庄齐名,被誉为南国第一村。1995年村集体收入破一亿元,村民收入19000元。1997年达到1.4亿,人均收入2.6万。1999年该村的下属公司拥有总资产14亿,年总收入1.61亿,人均3.1万,该村因走股份制而发迹,后由于经济纠纷和权利纠纷走向了衰落。庄主:潘强恩
12.西塘村: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1983年成为江苏省的第一个亿元村,1989年成为江苏省的第一个双亿元村,在九十年代为中国的十大富裕村之一。2004年全村销售收入7.37亿元,上缴国家税金3558万,户均存款10多万元
❺ 人均GDP多少才算富裕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的现代化标准为5000美元以上,而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标准为2.4万美元。
❻ 请问人均GDP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的理解是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花了多钱,消费了多少钱
人均GDP是只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公民数。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一般是一年,也有季度和月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❼ 万州农村人均GDP和城市人均GDP的比较
万州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坚持科学发展 力求又好又快
三峡传媒网讯(三峡都市报记者 侯义祥)12月28日,万州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明年发展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统一思想,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切实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万州区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三峡都市报记者 何 忠 摄
万州区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三峡都市报记者 何 忠 摄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政隆代表区委、区政府全面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吴明宗、梁先玉、方仁发、刘光术、李世奎、谭登平、蒋健等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出席会议。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五个一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三期移民攻坚,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七大亮点: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商贸旅游上档升级,城乡就业不断扩大,三期移民圆满完成,抗旱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及和谐万州的总体目标,着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城乡就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调查失业率下降到12%以内;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坚持以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在盘大盘强重点企业和增长型企业;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都市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江南新区开发,搞好城市管理。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由抓农民增收向减少农民转变、由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型生产经营转变、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建设经济强镇,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五个一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三期移民攻坚,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七大亮点: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商贸旅游上档升级,城乡就业不断扩大,三期移民圆满完成,抗旱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及和谐万州的总体目标,着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城乡就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调查失业率下降到12%以内;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坚持以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在盘大盘强重点企业和增长型企业;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都市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江南新区开发,搞好城市管理。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由抓农民增收向减少农民转变、由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型生产经营转变、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建设经济强镇,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搞好移民工作,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继续把移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抓好移民各项工作,积极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加快推进四期移民搬迁,抓好移民安置规划调整,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强化移民信访稳定工作。
努力扩大就业,为民多办实事。构建和谐万州,解决民生问题是关键,必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扩大就业,按照要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实施一批“民心工程”。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在着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等方面取得新的实效。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积极推进改革,加强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工作,放手发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大力培育和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从领导做起,干部带头,始终保持超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动力。
加强平安万州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万州”建设,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和谐单元创建活动。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一切围绕、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参与发展,推进发展。
会议要求,要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特别要做好今年的收尾工作,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节日期间供应,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农业普查等。
会上,江南新区、万州工业园区、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区计委、区经委、区农办、区商委、太白酒厂、科华水泥作了书面交流。
江南新区、各镇乡街道党政负责人,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央、重庆市驻万有关单位负责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努力扩大就业,为民多办实事。构建和谐万州,解决民生问题是关键,必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扩大就业,按照要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实施一批“民心工程”。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在着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等方面取得新的实效。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积极推进改革,加强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工作,放手发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大力培育和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从领导做起,干部带头,始终保持超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动力。
加强平安万州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万州”建设,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和谐单元创建活动。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一切围绕、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参与发展,推进发展。
会议要求,要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特别要做好今年的收尾工作,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节日期间供应,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农业普查等。
会上,江南新区、万州工业园区、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区计委、区经委、区农办、区商委、太白酒厂、科华水泥作了书面交流。
江南新区、各镇乡街道党政负责人,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央、重庆市驻万有关单位负责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❽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么联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8)村人均gdp一个亿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