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均gdp是怎么算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抄值(袭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② 作为发达国家,人均GDP多少才算是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 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 、 以色列、 韩国 、马耳他、匈牙利 和捷克 。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从新增的8个发达国家来看,大多是原有发达国家的近邻,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匈牙利、捷克、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国的近邻,韩国是日本的近邻,巴哈马是美国的近邻。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发达国家之中,卢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继续拉大 ;爱尔兰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发达国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跃居世界第5名,是过去20年中经济最成功的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初转型期的阵痛之后,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 爱沙尼亚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罗地亚(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兰 (6,373) 拉脱维亚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发展劲头,它们有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成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人的眼光都向前看的,人们都看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有几个人注意到最贫穷的国家呢?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新闻公报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已达49个。它们是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也门;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尔、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萨摩亚、瓦努阿图、图瓦卢、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拉丁美洲1国:海地。
世界最穷国是莫桑比克,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0.2美元,约为瑞士的1/500。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6410美元,人均每天近100美元。1996年5月17日,世界银行发表的统计资料表明,卢旺达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年人均收入为80美元。
这些数字中惟独没有提到中国的情况,那是因为,中国既不是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最贫穷的国家。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仍任重道远。
③ 人均GDP是怎么算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专有效工具,即“属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④ 为什么应当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如何计算?为什么应当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标准,人口平均数应当采用同期平均常住人口,我国在核算制度中也规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计算人均GDP都应以常住人口作为分母。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户籍管理比较严格,流动人口规模很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值十分接近,因此,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对于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影响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各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经难以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人均GDP容易被高估;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人均GDP又往往被低估,影响了地区人均GDP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因此,为了准确反映各地人均GDP水平,保证地区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应当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常住人口数据的取得比较困难,主要依靠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逢5年份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获得,而抽样调查只对国家和省级有代表性,省级以下地区大多数年份提供不出常住人口数据。因此,各地区在计算人均GDP时,使用的人口数据口径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国家及省采用常住人口,而省级以下地区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03年,国家统计局出台文件,改进和规范地区人均GDP的计算方法,文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统一使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作同口径调整。作为过渡性措施,可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2005年开展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了增强省级以下地区的代表性,各地都对调查样本进行了扩充,我市实际调查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2.5%。本次调查将为修正、测算2003年、2004年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前各年份的常住人口数据,科学准确地计算包括人均GDP在内的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提供客观依据和基础数据。
⑤ 知道人均收入,怎样计算人均GDP
没有办法,GDP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固定的。
⑥ 求广州人均实际GDP数据(1978-2011),或者根据GDP怎么计算
本币 美元
907 527
1003 647
1160 779
1258 708
1402 728
1524 779
1840 835
2302 784
2536 734
3092 831
4205 1130
4953 1316
5418 1133
5956 1119
7521 1364
10481 1819
13264 1539
16207 1941
18066 2173
19744 2382
21300 2573
23007 2779
25626 3096
28537 3448
32339 3907
38398 4639
45906 5546
53809 6569
62495 7840
69673 9163
76440 11006
79383 11621
87458 12919
以上分别是1978——2010年广州的人均gdp,2011年的由于未知道具体人口,所以还没有
⑦ 人均GDP占比怎么算
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
人均GDP= 总产出(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 总人口
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⑧ 我国如何计算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 总人口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⑨ 人均GDP怎么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一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标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为某种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并没有谁把人均GDP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均GDP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经济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更不能由此把虚拟经济作为否定人均GDP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