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高出许多
一是物流运输中各种收费太多,乱收费、多收费、高收费、不合理收费现象十分普遍,包括道路的收费、管理的收费、办理各种证件的收费等等。
近20年新建的大部分高等级公路,由公共产品部分地蜕变为准公共产品甚至是私人产品,高速公路以公共设施的名义,转化成某些利益集团牟取暴利的工具,并十分巧妙地以高工资、转移支出等途径实行利益输送。之所以如此疯狂,其实从一开始就“被算计”了,从投资主体选择、工程预算到工程招标等就埋下了高收费的伏笔。一些高速公路的预算按照所谓“国际标准”,水泥、沙子、钢材等原材料按最高价格和最大量计算,设备使用费、民工工资按高标准计算,但实际采购和施工过程中,投资方、中标方、施工方都不约而同地“拼命节约”,导致不少“豆腐渣”工程。
如今我国公路货运的主要成本,一是超高的过桥过路费,二是交警、路政人员的乱罚款,三是高昂的柴、汽油费。这就是所谓的“两高一乱”。
二是虽然收费很多,但是很多地方的物流设施还很落后,如轮渡、仓储和码头等,大量的落后设施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因为它不便捷、效率低。而不便捷正是各种公路收费扰乱了合理高效的流通体系的建成,降低了流通效率。由于收费过高,各类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考虑选择公路、水运或铁路运输过程中,不得不舍近求远,甚至绕道,以时间占用换取物流费用的降低,从而使合理有效的流通渠道体系难以建成,包括各种物流设施的使用、仓储运输网点的布局以及运输工具的使用。大量公路货运车辆整天像犯人一样躲躲藏藏,走小路、走夜路、绕远路,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少交费,少交罚款。公路收费里程长,站点密、收费高、罚款乱。众多的收费站卡如同“肠梗阻”,使不少高速路变成了低速路,大大降低了公路使用效益。据报道,美国的9万多公里高速公路当中只有8.8%是收费路段,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有10万公里在中国。中国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公路,公路的公共性质荡然无存。
三是物流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成熟。譬如,很多部门都在管物流,但是管理重复且不到位。以上几个因素,导致我们的物流成本过高。
朱道立:一个是油价,一个是公路收费的问题。公路收费有部分是不合理的,且收费密度比较高,甚至还有部分非法的收费。因此哪怕是超载,利润也是非常低,收入也就低,和国外的相同行业合法合理的收费相比较我们的成本就比较高了。
这些因素推高了成本,产生了几个坏的影响,压低了企业合理的收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要超载,反过来压坏路面,超载以后又要罚款,害怕罚款又要行贿,更加推高了运输成本,这就暴露出运输环节的隐形成本问题。而且不单单是运输环节,整个流通领域内问题丛生,而且违规的程度很严重。这样一来运输成本必然很高。公路是公共设施,包括码头有很多费用,各种各样的都加上去,各个环节的费用都很高,而且很多问题出在公共服务环节,最主要的还是公共流通环节的成本太高。物流的成本高其实只是表象,实质还是流通环节有太多不合理之处,这使得交易成本太高。物流本身的成本并没有这么高,而最终的成本高是人为的各种各样的收费加上去的。
2. 物流费用占gdp这一指标能不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
几年前流行一个说法:从广州运送货物到北京的运费,比中国运到美国的运费版还要高。
如今权,这种绝对价格的高低是否有了改变尚不清楚,但一个没有改变的事实是,中国的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在中国,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的30%~40%,而发达国家只占。
3. 谁有美国近十年的物流成本占美国GDP的比例数据
美国物流成本最低,日本物流成本次之,中国的物流成本最高
分别是
中国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18%
日本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11%
美国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8%
4. 是否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越低越好
物流成来本低,对于工厂来说,降自低了成本固然越低越好,对于物流公司来说,物流成本越低,公司的竞争力确实增大了,但是物流利润下降,严重的话就会导致破产,物流人员失业,所以,对物流公司来说,成本低及利润低,服务水平也低,效益背反原理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现实是不成立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当然是希望物流成本低,但是货物发生了位置的转移,必然是要产生成本的。有成本就会占GDP成分。欧美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几个点,我国达到10多个点,目前看来,欧美日的物流水平是要高,但是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就业问题,在物流运输中,大多数的成本发生在运输和仓储中,而大部分的费用是要人员开资的,如果成本下降,就会导致机械设备的增加,人员的减少,物流行业的失业率就会上升。所以,物流成本太低对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是不利的。
5.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物流成本各占各国GDP百分之多少
中国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18%,日本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11%,美国物流成本约为当年GDP的8%。
6. 2000-2009年物流总费用是多少!占GDP比例是多少!要数据
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协调发展关系。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彼此的互动协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将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并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不仅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可为消费者创造更方便、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理论和实践表明,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不仅要依靠制造业自身的进步,同时还有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990年6096.7亿元上升到2006年68850.0亿元,增长10.2倍。200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9.7%增加到2006年的94.5%;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从总体看,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等,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装配等环节,或是一些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的产品生产,因而所能实现的增加值和利润极其微薄。
近几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量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2463.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9192.7亿元;从内部结构看,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业产值规模小、内部结构不优化,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相对较低,按照2004年普查数据,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比同年美国水平低36个百分点,比日本低31个百分点,甚至比印度低10个百分点。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一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模式不完善,主要表现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不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力”也不足。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条较短,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区和溢出功能的有效拓展和发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点对点”或“点对群”的协调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制造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单一功能或是生产经营的某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最大化利用,与“群对群”的最佳模式仍有较大距离。二是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仍不充分,特别是那些在原有体制下属于垄断性的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通信等行业,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制造企业的需求。反过来,又会阻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比较差。一方面,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依然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阶段,制造企业不能有效地培养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外包。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诚信体系不完善,无法保证外包业务能按时完成,也无法保证外包契约能连续、顺利的履行。这样,不但导致制造业的产品单一,而且妨碍与制造业紧密相连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开发。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很少,提供的产品品质也不高,无法满足两种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又严重制约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7. 2015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多少
抄2015年我国物流成本下降受阻,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持续徘徊在18%的高位。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从国内看,2015年国民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方向不一,出口将有所回暖,投资继续下行,居民消费平稳增长,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物流业整体上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物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预计物流运行仍将呈现“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其中,快递速运、冷链物流、物流平台等物流业态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社会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左右。
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8. 谁用spss帮我做一下GDP与物流总额和总费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拟合这种线性模型 我们原来都是用eviews处理,
9. 谁用spss帮我做一下GDP与物流总额和总费用的线性回归分析
给你做回归分析可以的
10.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连续几年下降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7月24日发布消息说,2013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版连续5年保持下降,2018年上半年权进一步降至14.5%。
张勇表示,要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存在的政策细化实化不足、落实进度缓慢等问题开展自查,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继续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争取在加快多式联运发展、解决用地难和融资贵、改善行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此外,各地区要建立或完善跨部门的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协调机制,在行业运行监测、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和成果共享。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