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罗·比亚的为政举措
保罗·比亚执政以来基本上继承前任经过22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统一、平衡、稳妥的政策原则,开始时也注意汲取前任的教训,在部族矛盾、地区冲突的漩涡中谨慎小心。但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困难,部族矛盾逐渐尖锐,比亚总统处境困难。特别是他采取集中个人权力以及重用贝蒂族的做法,引起各方不满,加剧了政局动荡。为了控制政局,减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比亚总统不得不实施变革,为此1990年12月决定实施多党制,1991年4月修改宪法,恢复总理职位并宣布实行大赦。1992年10月喀麦隆举行首届多党立法选举和总统选举,比亚连任总统,组成以执政党“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简称人民盟)为主体的五党联合政府。但是他面对着47个反对党的猛烈攻击,同时部族主义、地区主义趁机卷土重来,并且日益猖獗,因此,比亚总统的处境依然十分艰难。
保罗·比亚对内实行“民族复兴”纲领,主张“民主化和民族融合”,经过90年代初期的震荡,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经济上实行有领导的“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和广泛国际合作政策。
1995年12月喀麦隆第六次修改宪法。根据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由5年延长至7年,可连任一届。1996年1月正式颁布新宪法,并举行市镇选举,人民民主联盟获全国2/3市镇席位,反对党在部分西、北地区获胜。1997年5月17日,喀举行多党民主化以来的第二次立法选举。比亚总统领导的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再次获胜,获得议会总共180个席位中的116席,两个主要反对党社会民主阵线和全国民主进步联盟分获43席和13席。1997年10月喀举行总统选举,比亚以92.57%的得票再度当选总统。2004年10月,比亚以70.92%的得票第五次当选总统。12月7日,喀组成以人民盟为主、其他政党参与的新政府。
1998年1月,执政党人民盟与反对党社民阵举行第三轮协商对话会议,双方分别提交了《为推进对话、促进和平民主的良好行为规范草案》、《对社民阵的建议》和《社民阵促进和平民主的建议》。1月19~23日,喀航空公司职工罢工,要求调整公司管理方法和改善职工待遇。罢工导致喀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线路全面瘫痪。喀政府随即撤换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建立专门委员会解决此事并允诺提高职工工资待遇。24日航空公司恢复正常工作。2007年7月,喀举行立法和市镇选举,人民盟分获85%和83%的席位。2008年2月,杜阿拉市运输行业工人举行罢工,并迅速演变为包括雅温得在内31座城市的骚乱。喀政府后出动军警平息骚乱。
2008年4月10日,喀麦隆国民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政府提交的第七次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对总统任届的限制。根据宪法修正案,喀麦隆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宪法修正案还规定,经宪法委员会确定总统因死亡、辞职或其他永久性故障而缺位时,新总统的选举必须在总统缺位后20天至120天以内进行,而不是现行宪法规定的在总统缺位后20天至40天以内进行。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总理和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政府其他成员,颁布法律和法令,必要时可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宣布紧急状态,主持最高国防会议、最高司法会议和部际有关国际关系问题的会议。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工作,负责执行法律,行使制定规章权,任命行政官员。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行使。国民议会每年召开3次例会,主要讨论和批准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议员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喀国民议会以157票支持、5票反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喀国民议会共有180个席位,其中,喀麦隆共和国总统保罗·比亚任全国主席的喀执政党人民民主联盟占153席。喀最大激进反对党社会民主阵线15名议员在投票时弃权离场。2011年10月9日,喀麦隆举行总统选举,比亚以77.989%的得票率第六次当选总统。2013年4月举行首届参议院选举,9月举行立法和市镇选举,执政党获得胜利。
比亚总统执政后,继续贯彻执行原来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经济得以稳步发展。喀麦隆经济增长率1960~1970年为3.7%,1970~1980年为5.6%,到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7%左右;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也由独立时的70美元,增至1981年的880美元,到1989年达12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展指标,喀麦隆已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喀麦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改造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不懈的“绿色革命”,喀麦隆粮食自给的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从而部分地改造了农业生产的畸形结构。
但是,喀麦隆独立以来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除了国内政局动荡、人口膨胀、干旱、法郎贬值等原因外,长期影响经济发展的是世界市场的需求量及其价格的变化。由于喀麦隆经济至今仍以出口作物和石油为主,80年代以来咖啡、可可价格一再下跌,1986年以来石油价格也下跌,严重影响了喀麦隆的财政收入,生产不断萎缩,致使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下降,从1989~1990年的32870亿非洲法郎,降低到1992~1993年的27380亿。
为克服困难,喀麦隆政府采取了一些紧缩措施,并于1988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性调整”的建议。1991年,喀麦隆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首先是压缩开支,主要是减少行政开支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住房、水电补贴及其基本工资;其次是改革价格体制;其三是开辟新税源,扩大税基;其四是在继续整顿银行和国营、准国营企业的同时推行私有化;其五是建立工业自由区,开发新油田;最后是成立投资管理局,实施新的投资法,鼓励进口自由化。但是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多少积极效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四期结构调整计划均未完成。相反,它造成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困难。1993年、1994年再次减薪已引起社会动荡。1994年非洲法郎贬值,当年下半年后,喀麦隆经济形势开始好转,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结构有所改善,工农业产量有所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8.59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7%,1991~1998年为-1.8%。另据世界银行1998/99年发展报告,1997年人均收入为65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90。
喀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财政管理,推进私有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增长。2000年,喀顺利完成第五期结调计划,并被批准加入“重债穷国”减债计划。2000年至2003年,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助下实施第二个“减贫促增长”计划。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喀达到“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完成点,喀外债获大幅减免。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喀财政关税和出口产品收入骤减,外部投资和信贷收紧,失业人数增多。2009年,喀政府公布《2035年远景规划》,重点是发展农业,扩大能源生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改善依赖原材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争取到2035年使喀成为经济名列非洲前茅的新兴国家。此后,喀政府积极平抑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紧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平稳增长。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274.8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08美元,经济增长率:4.8%,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简称非洲法郎),汇率:1美元=492非洲法郎,通货膨胀率:2%。
保罗·比亚执政后基本延续了其前任的外交方针,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积极推动非洲团结和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合作伙伴多样化。要求国际社会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诉求,主张建立更加多元、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努力推动非洲国家的团结和合作。认为贫困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民主的严重威胁,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能光谈人民的自由权而无视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比亚执政后一直保持与前宗主国法国之间密切的传统特殊关系。两国签有合作条约和有关经济、货币、财政、军事、司法等10多项合作协定。法是喀最大援助国和投资国。比亚政府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美是喀主要贸易伙伴。喀主要向美出口石油和矿石、美企业在喀油气开发、矿业、城市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两国政府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和教育领域。1989年9月喀麦隆申请加入英联邦,1995年11月1日获得批准,11月10~13日,比亚总统首次出席了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举行的英联邦第三十届首脑会议。英联邦向喀提供援助,用于人权、良政、扶贫和高教等领域的几十个合作项目。
保罗·比亚重视对华关系,多次访华。喀麦隆与中国自建交后两国关系稳步发展,高层互访不断,在各个领域进行了真诚友好的合作。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方面,1989年9月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青年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1990年9月苏联共青团代表团访喀。喀苏两国签有经济技术、文化和科技合作协定等。苏进口喀咖啡、可可、木材,向喀出口汽车和冻鱼,两国每年贸易额约4000万卢。苏联解体后,喀与俄罗斯保持外交关系。
收回巴卡西半岛。喀麦隆与尼日利亚边界长1680多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双方曾在一些陆海疆界存有争议。2006年6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斡旋下,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与尼日利亚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签署和平协议,尼日利亚从巴卡西半岛撤军,半岛争端和平解决。2008年8月,尼正式将巴卡西半岛主权移交喀方。
保罗·比亚总统十分重视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2001年8月26日,保罗·比亚签署了21项命令,将对本国军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早日实现国防现代化。根据总统令,这次喀军队改革的重点是,对国防管理机构和整个武装部队系统实行“精兵简政”,建立一支职业化、年轻化、高效率的军队。
保罗·比亚在2001年12月20日强调,喀麦隆处于风云变幻和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比亚在此间举行的喀麦隆军校68名年轻军官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喀麦隆希望国泰民安,并尽可能地帮助那些发生动乱的邻国解决危机。喀麦隆不威胁任何国家,坚持通过国际机构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但实行这种明智的政策必须有一支强大而忠心报国的军队作后盾。他号召全军将士支持他把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进行到底。
经过军事改革,建立总统-国防部长-大军区司令-省军区司令的垂直领导体制。全国分为三个多军种大军区,司令部分别设在雅温得、杜阿拉和加鲁阿,这三地还设立三个宪兵军区。十个省内设立十个陆军防区。2006年,喀麦隆武装部队总兵力23100人,其中陆军12500人,海军1300人,空军300人,宪兵9000人。2009年度国防预算1620.85亿非洲法郎,占国家预算的7.04%。
⑵ 求问非洲这3个城市哪个城市生活工作会好一些 从安全还有其他方面考虑的话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喀麦隆次之,坦桑尼亚是三者最落后的,但却也是三者专中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属但整体来说,非洲的安全状况稍差,包括气候环境等,除了一些传染病,还有就是治安,保守来说,也许坦桑尼亚也许相对安全一些。最严重的是尼日利亚,有恐袭组织活动,所以个人建议坦桑尼亚或喀麦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程度与安全状况成反比。尼日利亚与喀麦隆都属于西非,并且两个国家相邻。而坦桑尼亚属于东非,且经济最不好。
⑶ 大城市有哪些
中国以七大自然地理为基本依据,划分了七大区位: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而在每各区位中都有一个引领一方的大城市作为支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每个区的第一大城市是哪里。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北第一大城市: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 。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 ,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 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央军委武汉联勤保障基地驻所。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拥有55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华南第一大城市:香港,简称“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南第一大城市: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⑷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1、美国纽约(NewYork)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占地面积1214平方公里,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市区人口833.6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900万。
2、英国伦敦(London)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
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3、日本东京(Tokyo)
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东京总面积2188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截至2012年8月),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4、法国巴黎(Paris)
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首都巴黎人口为220.1578万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 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
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1987年在巴黎共举行了365次国际性会议,超过了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5、中国香港(HongKong)
香港位于中国东南端,是发展日渐迅速的东亚地区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香港面积1104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10月),人口约72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522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第十一大贸易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二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
6、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2011年数据显示新加坡是全世界投资移民门槛最高的国家。
7、中国上海(Shanghai)
上海的优势在于成长发展潜力大,在所有45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兴经济体城市(上海、圣保罗、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孟买)之中,受访者对上海构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举办的世博会,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力,更有利于促进上海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从各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处于积极发展的地位,并具有强大的待开发潜力。
然而,上海在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据IFCDIndex显示,上海在金融市场和产业支撑方面排名均为第7位,但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远低于其他入围城市。
8、澳大利亚悉尼(Sydney)
悉尼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和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国际大都市,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悉尼的国际声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9、韩国首尔(Seoul)
首尔是韩国首都,面积为6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61%,2000年统计人口为1032万。首尔共有25个区,522个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自治团体“特别市”。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根据这两家公司的统计办法,每座城市的排名根据对该城市的四个指数的分析,包括经济活力、政治影响力、科研基础以及生活水平。但名列前茅的几个城市并非在所有指数中均据第一,比如,纽约市在“经济活力”、“科研基础”两个指数中最高,但在政治影响和生活水平方面却位居第二和第八。根据这项统计,华盛顿的政治影响力最高,而巴黎的生活水平最高。
10、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
欧洲统一使用欧元之后,欧洲中央银行就设在法兰克福,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如此得天独厚的"心脏"位置决定了法兰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这座位于欧洲心脏的大都市,其优势在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在此次排名中,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国和外国的银行、金融机构驻扎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仅次于纽约和东京的交易所。
(4)杜阿拉人均gdp扩展阅读:
1、国际大都市,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顶给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极高搭配。这样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
2、理解国际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影响力”问题,这种“影响力”是奠基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这种影响能力既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现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五大城市。
⑸ 客麦隆布埃亚消费水平怎么样
对于喀麦隆未来经济的发展,喀麦隆领导人并表示当地政府将致力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未来还将提供超高速宽带互联网;而且现在喀麦隆手机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目前正在准备发展4G网络。喀麦隆政府也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在降低公司税的同时也在降低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企业需上缴的社会保障金也在不断的下调。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
如此进行下去,喀麦隆的经济发展将会加快步伐,当地人们也将从中获得更多的财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繁荣必将导致人们文化物质的繁荣。
喀麦隆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在3.1-3.6%之间,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喀麦隆受到粮食危机打击后着力控制国内通胀。为减轻出口额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喀麦隆政府决定将发展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上,包括木材、棉花纺织、旅游业和农业等。同时还将努力改善国内贸易环境,期许私营企业家和投资者能够成为带动喀麦隆经济发展的动力。喀麦隆经济部计划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跟踪和管理公共投资项目,保证国家财政预算得到更好的执行。
喀麦隆移动通讯的现状方面。喀麦隆移动通讯市场自2000年私有化以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财政收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为进一步开放市场,将至少再引入两家移动通讯运营商,同时加快推进GSM手机向3G手机的转变,改善服务质量。
喀麦隆移动通讯领域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服务质量、降低通讯费用。他要求邮电部长积极推进,力争2011年二季度以前引入新的移动通讯运营商。
2011年5月12日,“喀麦隆中小企业创办与发展支持规划”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根据会议期间公布的消息,2010年喀中小企业、社会经济与手工业部向39个中小企业提供了20亿非郎的资助,用于改善喀麦隆食品加工企业现状,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经 济】 喀麦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农业和畜牧业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工业有一定基础。独立后实行“有计划的自由主义”、“自主自为平衡发展”和“绿色革命”等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较快,8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率曾达到两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曾达到1200美元。1985年后,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及自身经济政策失误,经济陷入困难。喀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四期结构调整计划均未完成。
1994年非郎贬值后,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经济开始好转,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结构改善,工农业增产,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4%至5%的增长速度。1997-2000年,第五期结调计划顺利完成。2000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喀政府的第二个“减贫促增长”三年计划,向喀提供美元贷款,并连年进行考察,评估喀执行“减贫促增长”计划和“重债穷国”改革计划情况,对喀经济取得的进展总体表示满意。2006年4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喀达到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完成点,喀将获得大幅外债减免。喀2005年度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69.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2.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4 % 。
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简称非洲法郎)。
1美元=527.50非洲法郎(2005年平均汇率)
通货膨胀率:2.0 %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银行数据)
【资 源】 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查明的主要矿藏有:铝矾土(储量为11亿吨以上,矾土品位为43%,硅石品位为3.4%)、铁矿(约3亿吨)、金红石(约300万吨,钛含量92%至95%)。此外还有锡石矿、黄金、钻石、钴、镍等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非金属矿产。森林面积22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2%,可供开采面积1690万公顷以上,木材蓄积总量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达208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石油储量估计为1亿吨,可开采到2010年。天然气储藏量约1100亿立方米。近年喀原油产量如下: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产量(万桶) 4250 3990 3740 3560 3200
同比(%) 2.7 -6.3 -6 -4.7 -7.3
【工 业】 独立后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基础和规模,工业水准居黑非洲前列。2003/2004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6%。全国8%的劳动力从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化工、炼铝、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木材开采与加工等。
为适应形势变化,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强投资吸引力,政府积极完善相关法制,于2002年颁布新的投资法,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了“中小企业援助和贷款担保基金”。自1990年起推行企业私有化政策,目前已完成数十家重点企业私有化,但总体进程缓慢。2004年喀工业生产总值增长3.9%,2005年喀开始对电力、通信、石油、自来水等重要部门进行私有化改造。
【农林牧渔业】 喀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农业吸纳了全国劳动力的60%。2004年度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实施新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自足水准提高。政府出台了全国农业推广和研究计划,旨在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商品网,减少贫困,实现可持续增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类、芭蕉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棉花、油棕等。
林业为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木材出口收入2460亿非洲法郎,约占出口总额的6.5%,是第二大创汇产品。喀政府重视林业发展,1999年进行林业改革,明令禁止原木出口,并对林地开采权进行公开招标。同年,针对禁止原木出口造成的出口收入下降问题,将树种分为传统树种和推广树种,后一种原木纳税后准许出口。
喀有10万人从事捕捞和渔产品加工业。海洋捕鱼主要依赖手工作业,水产养殖尚在起步阶段。渔产品自给不足,每年需从国外进口5万吨左右鱼品。
全国牧场和草原面积1430万公顷。北部地区畜牧业较发达,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经营。畜牧业年产值1300亿非郎,占农业产值的11%。每年生产16万吨肉,5万吨奶,3000吨鸡蛋。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有“微型非洲”之称。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成立了以总理为主席的国家旅游理事会,在国外开设旅游代表处,并鼓励私人投资旅游业。1975年加入国际旅游组织。1985年9月建立喀麦隆旅游公司。1989年成立旅游部。1990年成立“全国促进旅游委员会”。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各类旅馆866家,其中星级饭店98家,外资饭店10家。全国有381个旅游景点,各类保护区45处。主要旅游点有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达等天然动物园。2004年喀接待外国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14亿美元。
【交通运输】初步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路。公路交通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5%以上。
铁路:总长1009公里,采用一米宽窄轨。年客运量约150万人次,货运量145万吨。2004年营业额420亿非郎。
公路:总长约5万公里,其中沥青路4300公里。
水运:主要海港有杜阿拉、林贝和克里比,其中杜阿拉港为喀最大港口, 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港口货物总吞吐量的95%以上。2000年9月以来,该港口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进行改造后吞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4年吞吐量为617.7万吨。喀麦隆海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海运公司。主要河港是加鲁阿港,属季节性河港。
空运:有定期航班飞往欧洲和非洲十余个国家。全国有15个机场,杜阿拉、加鲁阿和雅温得-恩西马朗为国际航空站。2004年进出港旅客99.2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班39.4万人次,国际航班59.8万人次;货运量2.52万吨,其中国内运输0.31万吨,国际运输2.21万吨。
喀麦隆航空公司为国有公司,经营国内和国际航线。现有波音767飞机1架,波音737飞机3架和若干其他型号飞机。1999年11月开始运营的喀麦隆全国航空公司为外国投资的私有企业,有五架小型飞机,现已开设国内定期航班,并计划开通连结周边国家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此外,喀还有三家仅从事包机业务的小型航空公司。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2003年喀政府将财政年度与自然年度调整一致。2004年预算总额16170亿非郎,比上年度增长7.16%。国民教育部、国防部、公共卫生部、公共工程部和国家安全总局是获得国家预算拔款最多的五个单位。公共机构运转开支继续增加,为8990亿非洲法郎;公共投资2700亿非洲法郎,计划偿还债务4470亿非洲法郎,分别比上年度增加了3.05%和16.1%。截至2004年底,外汇储备8.425亿美元(含黄金储备),外债总额约92亿美元。
喀现有商业银行10家,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有支付能力并能赢利。全国有730家储蓄和信贷合作社。此外还有社会保险银行、国家投资公司、负责管理公共债务的债务自治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非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对外贸易】 实行贸易开放政策,强调贸易伙伴多样化。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30多个国家签有贸易协定。主要出口原油、木材及木材制品、可可豆、棉花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汽车和拖拉机、钢铁制品、电器等工业产品。2004年主要贸易伙伴为西班牙、义大利、法国和英国。
【外国援助】 主要援助方为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欧盟、国际开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人民生活】 2004年,喀在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中位居148位。喀工资水准大致为:最低工资3万非洲法郎,办事员月工资5万,管理人员10万,公职人员30万,部级官员50-90万,但实际各地区和部门工资很不统一,相差悬殊。
喀麦隆是中部非洲地区医疗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2005年用于医疗的公共开支为1.15亿美元,占政府指出总额的3.45%。喀有国家级医院7所、省级医院11所、州级医院39所、区级医院131所、医疗中心和医疗点1456个,药店约400家。全国公共医疗机构共有医生1007人、护士4998人,平均每10万人有7名医生。儿童死亡率7.7%(2004年)。86.2%的城市人口和31.3%的农村居民享有清洁饮用水。爱滋病感染情况近年加剧,2004年全国约有150万艾滋病感染者,占全部人口的12%
⑹ 非洲科麦隆概况
【工业】独立后工业发展较快,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工业水平居黑非洲回前列。2007年工业产值答63.24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7%。全国1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化工、炼铝、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木材开采与加工等。近年来,为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吸引投资,喀政府积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于2002年颁布新的投资法,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了“中小企业援助和贷款担保基金”。自1990年起推行企业私有化政策,目前已完成数十家重点企业私有化,但总体进程缓慢。 【农林牧渔业】喀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近年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国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类、芭蕉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棉花、咖啡、香蕉、油棕等,系世界第六大可可生产国。9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实施新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自给水平提高。政府出台了全国农业推广和研究计划,旨在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有效的农产品销售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