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人均gdp近十年的世界排名
2015年67.67万 2014年63.59万 2013年568845 2012年519470 2011年473104 2010年401513 2009年340903 2008年314045 2007年265810 2006年216314 2005年184937 2004年159,878.34 2003年135,822.76 2002年120,332.69 2001年109,655.17 2000年99,214.55 单位亿元
② 中日人均GDP差距多少年
以美元计,目前日本人均GDP为3.5万美元左右,我国为9500美元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我国GDP还需要翻两翻才能接近或超过日本的人均GDP水平,预测2030年左右有可能实现。
③ 求近五十年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变动表!!
我估计楼主很难找到答案的,我国的统计局一般对国内都是GDP总量,是不会公布人均GDP的,因为我们的总量可以冲进全世界前10。而人均...这样做的目的--增加民族自豪感!!!!
④ 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对比
一、日本经济:
泡沫经济后成长率一蹶不振,21世纪初期有回温现象,但是失业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多数成长率还是来自大企业的资方获利。门户开放以后,政府推行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政策。以轻工业为中心推动工业化与近代化,在股市筹措资金以发展经济。
主要的出口货是丝线,火柴,电灯泡等轻工业产品。在这段时期,重工业较不发达,外贸持续赤字。财阀也逐渐兴起。不过由于多次对外战争,日本的外债增加,明治维新以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崩溃。
二、中国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按预定计划,到2010年,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规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截至2019年1月底,中国经济增长在2018年取得6.6%的好成绩,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全年6.5%左右的增长目标。
(4)近十年中日两国人均gdp对比扩展阅读: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本次调研,在听取四省份负责人汇报后,李克强讲话中首次详细阐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五大路径:
1、要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
2、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要立足于拉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4、要使环境资源可支撑;
5、靠开放促改革,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⑤ 中日两国中日经济实力对比
经济来总量中国大于日自本
经济结构中国劣于日本
日本很多企业把工厂办到中国乃至各个发达国家,分散了很大风险,中国企业把产品卖到国外,风险较大。
日本经济已经属于成年,中国经济还成长。
日本企业善于做母机,中国企业善于做产品。
日本在经济上一直奉行对外低调,对内加强。中国经济宣传积极一面的多,给欧美造成威胁。
⑥ 日本近十年gdp总值情况
单位:10亿日元回答
2010:479179.10
2009:470,936.70
2008:504,377.60
2007:515,520.40
2006:507,364.80
2005:501,734.40
2004:498,328.40
2003:490,294.00
2002:491,312.20
2001:497,719.70
⑦ 求,中,日,美三国过去五年或十年GDP,以及人均GDP数据加对比,不胜感激
http://tieba..com/f?kz=878074718
自己找吧,抄如果没找到可以找我。还有一部分没上传。
⑧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急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第11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作用:
首先,除资源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较而论,人均GDP虽不能正确反映中日两国综合国力,但确实表明日本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口寿命以及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
尤其是日本城乡发展的相对均衡以及农村农业基本上“水旱无忧”的抗灾能力与抗灾水平,更是让中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的滞后发展恰恰拖了我国人均GDP的后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最终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阎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卢森堡等经济体为例,尽管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与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
但是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指标而言,卢森堡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城乡均衡发展程度却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亨廷顿分析,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
发展理论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
但人均GDP一旦达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阎文提到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的法国和意大利似乎并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个国家更稳定,显然混淆了国家基本政治稳定与领导更换政府更迭之间的巨大差别。
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见,应该承认,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这种民主政治条件下的某些不稳定表现,与转型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不稳定,存在本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标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为某种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
并没有谁把人均GDP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均GDP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经济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更不能由此把虚拟经济作为否定人均GDP的依据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学界内外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后,主流意识都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种必要的戒骄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觉,与日本强调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显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
⑨ 求1950年1976年2009年的中日韩台人均GDP对比。
中日韩台1950,1976,2009人均GDP变化(美圆)
1950年 1976年 2009年
中国 29.2 163 3678
日本 50 6589 39731
韩国 41 1000 17074
台湾 140 1159 16392
对比仅做一参考;
⑩ 求中国近十年来的gdp总值和人均gdp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亿元)人口(截止2009年底) 人均GDP(约*元)排名
全国 397983
上海 16872.42 1673万 100851 1
北京 13777.94 1550万 88889 2
天津 9108.83 1100万 82807 3
江苏 40903.34 7740万 52846 4
广东 45472.83 9449万 48123 5
内蒙古 11655.00 2450万 47571 6
浙江 27226.75 5960万 45682 7
辽宁 18278.29 4350万 42019 8
山东 39416.20 9515万 41425 9
福建 14357.12 3650万 39334 10
吉林 8577.06 2750万 31189 11
河北 20197.09 7092万 28478 12
宁夏 1643.41 600万 27390 13
陕西 10021.53 3800万 26372 14
黑龙江 10235.00 3900万 26243 15
山西 9088.06 3500万 25965 16
湖北 15806.09 6100万 25911 17
新疆 5418.81 2158万 25110 18
青海 1350.43 557万 24244 19
重庆 7894.24 3400万 23218 20
河南 22942.68 9970万 23011 21
湖南 15902.12 6925万 22963 22
海南 2052.12 900万 22801 23
江西 9435.01 4430万 21297 24
四川 16898.59 8860万 19072 25
广西 9502.39 5100万 18632 26
安徽 12263.36 6700万 18303 27
西藏 507.46 290万 17498 28
云南 7220.14 4550万 15868 29
甘肃 4119.46 2700万 15257 30
贵州 4593.97 3930万 11689 31
综上,选40000。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