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中国有多少个城市,求全国各省市(城市)GDP,人口,人均gdp详细数据
全国共660个城市
一级城市:北京市 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石家庄市、呼和浩特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福州市、南昌市、济南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广州市、南宁市、成都市、贵阳市、昆明市、拉萨市、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大连市、无锡市、宁波市、温州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烟台市、(36个城市)
二级城市:
河北省地级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10
内蒙古省地级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8
辽宁省地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12
吉林省地级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7
黑龙江省地级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大庆市、伊春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黑河市、绥化市。)11
江苏省地级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11
浙江省地级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8
安徽省地级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巢湖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16
福建省地级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7
江西省地级市:(乐平市、瑞昌市、贵溪市、瑞金市、南康市、井冈山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德兴市。)10
山东省地级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14
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17
湖北省地级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樊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11
湖南省地级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12
广东省地级市:(珠海市、汕头市、韶关市、佛山市、江门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13
四川省:(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17
贵州省地级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3
云南省地级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7
陕西省地级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9
甘肃省地级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11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级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级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2
(地级城市共237个城市)
三级县级市:
河北省:(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遵化市、迁安市、武安市、南宫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22
内蒙古省:(霍林郭勒市、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丰镇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11
辽宁省:(新民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海城市、东港市、凤城市、凌海市、北镇市、大石桥市、盖州市、灯塔市、调兵山市、开原市、凌源市、北票市、兴城市)17
吉林省:(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公主岭市、双辽市、梅河口市、集安市、临江市、大安市、洮南市、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20
黑龙江省:(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讷河市、密山市、虎林市、铁力市、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同江市、富锦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18
江苏省:(江阴市、宜兴市、邳州市、新沂市、金坛市、溧阳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东台市、大丰市、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泰兴市、姜堰市、靖江市、兴化市。)27
浙江省:(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瑞安市、乐清市、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江山市、临海市、温岭市、龙泉市。)22
安徽省:(桐城市、天长市、明光市、界首市、宁国市。)5
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永安市、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龙海市、邵武市、武夷山、建瓯市、漳平市、建阳市、福安市、福鼎市。)14
江西省:(大冶市、丹江口市、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麻城市、武穴市、赤壁市、广水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恩施市、利川市。)24
山东省:(章丘市、胶南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滕州市、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招远市、蓬莱市、栖霞市、海阳市、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新泰市、肥城市、乳山市、文登市、荣成市、乐陵市、禹城市、临清市。)31
河南省:(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偃师市、汝州市、舞钢市、林州市、卫辉市、辉县市、沁阳市、孟州市、禹州市、长葛市、义马市、灵宝市、邓州市、永城市、项城市、济源市。)22
湖北省:(大冶市、丹江口市、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麻城市、武穴市、赤壁市、广水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恩施市、利川市。)24
河南省:(浏阳市、醴陵市、湘乡市、韶山市、耒阳市、常宁市、武冈市、临湘市、汨罗市、津市市、沅江市、资兴市、洪江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吉首市。)16
广东省:(从化市、增城市、乐昌市、南雄市、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高要市、四会市、兴宁市、陆丰市、阳春市、英德市、连州市、普宁市、罗定市。)23
广西自治区:(岑溪市、东兴市、桂平市、北流市、宜州市、合山市、凭祥市。)7
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江油市、峨眉山市、阆中市、华蓥市、万源市、简阳市、西昌市。)14
贵州省:(清镇市、赤水市、仁怀市、铜仁市、毕节市、兴义市、凯里市、都匀市、福泉市。)9
云南省:(安宁市、宣威市、个旧市、开远市、景洪市、楚雄市、大理市、潞西市、瑞丽市。)9
陕西省:(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3
甘肃省:(玉门市、敦煌市、临夏市、合作市。)4
宁夏自治区:(灵武市、青铜峡市。)2
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吐鲁番市、哈密市、和田市、阿克苏市、喀什市、阿图什市、库尔勒市、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博乐市、伊宁市、奎屯市、塔城市、乌苏市、阿勒泰市。)20
(县级市一共364个)
(地级城市239个)省市GDP(亿元)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天津11190.9912948649613392上海19195.6923028256012784北京16000.419618039412447江苏480007866610229448浙江318005443587919115内蒙古140002471566668773广东52673.5910430505007819辽宁22025.94375503497795福建175003689474337344山东450009579469767273吉林104002746378705863全国47156413397235198.575449.71重庆10011.132885347055373湖北19594.195724342335300河北24228.27185337195221陕西12391.33733331975140宁夏2060630326925062黑龙江12503.83831326375053山西110003571308024769新疆66002181302574685湖南19635.196568298934628青海1622563288274463河南270009402287164446海南2515.29867290124429江西115834457259884226四川21026.78042261474048广西117144603254493945安徽15110.35950253953932西藏605300201523120甘肃50202558196283009云南8750.954597190382952贵州56003475161172495(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整理)
⑵ 有谁知道,浙江省各市的人口及GDP,人均GDP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中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入研究,学界和公众逐渐认识到这种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不平衡的增长,其代价是不断扩大的地区经济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目前,已经有学者指出如果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如Yang,1999;Yao 和Zhang ,2001)。Jones 、Li和Owen(2003)利用中国城市一级数据深入研究了导致地区经济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真实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率差异比早期的研究结果大得多,其中政府区位优势和政府优惠政策对区域经济差异有重要影响。王小鲁和樊纲(2004)全面研究了我国地区差距变动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市场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民间资本流动使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地区,导致东部和其他地区的差距增大。但东部持续的资金流入导致东西部资本边际生产率差距缩小,从长期看可能降低地区间的差距,尽管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但中西部的制度落后(如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低)、城市化程度低、非国有经济发展落后、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导致这些地区和东部差距明显。
不过,目前关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关注中东西部以及省际之间的差距,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往往被忽视。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比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要大。一些学者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将各省省会城市所在地区与该省人均GDP最低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平均差距为4.45倍。而东西部平均差距为1.44倍,城乡之间差距平均差距为3.1倍(2002年数据)。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2001年杭州市人均GDP24923元,丽水市仅为6391元。前者是后者的3.9倍。1998年,杭州的GDP总量为1134.88亿元,宁波为973.44亿元,而衢州仅为140.82亿元,丽水为116.05亿元。衢州和丽水行政区域面积占全省25.7%,人口占10.9%,2003年两城市实现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34亿元和220亿元合计454亿元,仅占全省的4.6%,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9560元和8835元,不到全省一半,仅为杭州的28%左右。①浙江经济在90年代崛起以后,各界人士普遍将私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视为其崛起的重要原因。同时,在省内我们也应该看到各市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1.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地级以上百强城市名单
城市 杭州 宁波 绍兴 温州 嘉兴 台州 金华 湖州 舟山
城市综合实力 8 18 42 45 56 57 82 91 97
人口和劳动力子系统 28 45 92 95 94 100 93 97 9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丽水、衢州两市未上榜)
表2.浙江省各市1999年——2003年GDP水平
市地名称 1999 GDP 2000 GDP 2001 GDP 2002 GDP 2003 GDP
杭州市 1225.28 1382.56 1568.01 1781.83 2099.77
宁波市 1041.74 1175.75 1312.69 1500.34 1786.85
嘉兴市 471.89 541.02 604.26 706.43 858.03
湖州市 342.62 377.88 385 422.5 490.75
绍兴市 705.06 779.76 822.54 928.15 1089.28
舟山市 101.37 114.03 126.69 146.01 172.27
温州市 733.19 828.12 932.08 1060.97 1226.44
金华市 500.03 546.52 597.34 680.41 801.6
衢州市 147.49 161.9 176.28 200.31 233.73
台州市 605.00 674.99 747.51 858.31 995.03
丽水市 122.17 136.76 158.97 185.1 220.2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笔者整理而成。)
二、影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变量解释
私营企业密集度:我们认为在一定地域内私营企业密集度的大小决定着该地区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强度越大那么经济相应的就比较繁荣。所以我们选择了1997年的各市私营企业数(单位:万户)和当时当地的总人口数(万人),两者相除得出私营企业密集度。单位是每人拥有企业数,由于数值很小在数据输入时各乘以100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认为,随着民营经济资本积累能力的增强,自筹资金已经成为民营投资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赴江浙调研组(2002)使用了“内源性融资”的概念,认为内源性融资是江苏、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内源性融资说”也暗示了这样一个积累性因果关系:人均GDP水平高——资本的可获得性好——非国有投资水平高——人均GDP水平高;反之,人均GDP水平低——资本的可获得性差——非国有投资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
居民存款储蓄:居民储蓄存款的多少决定了民间私人投资的力度。我们这里选择了2000~2003年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的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AVER(S)=∑(S)/n
初始人力资本:资源禀赋论认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与资源禀赋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有很高的相关,舒尔茨发现,从1929年到1957年间的美国国民收入增长额中,作为人力资本主要形式的教育投资的增加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所起的作用达到33%,另一个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也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美国1929-1957年间由于教育投资增长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占整个国民收入增长的23%。从微观上看,具有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者其获得的收益也各不相同。根据这种理论,浙江各地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因而必然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把教育水平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水平。在模型中,我们选取了1997年的在校大学生,普通中学和小学人数。这三个值的权重分别为3,2,1。所以,初始人力资本=3*每万人中的在校大学生+2*每万人中的普通中学人数+1*每万人中的小学人数。
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外资不仅仅作为资本留入,它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因此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选取了1997——2003年浙江各市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将历年数额相加。由于数字较大,我们选取了实际利用外资的自然对数。具体算法如下:TAFC=ln∑(TAFC)
城镇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国的城市化水平。同样,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增长中心总是大小不一的城市,我们大体可用城市化水平来表示增长中心的总体数量和总体水平。钱纳里等人对90个国家统计资料的计量分析证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之间,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②浙江省内大城市并不多,不过,浙江的小城镇建设相当出色。8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发展小城镇,一方面小城镇可以转移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大城市的一些通病,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我们选取了城镇化指标,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水平。具体算法如下:城镇人口/总人口。(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选取了1997年的数据,此外还可以用非农业户口/总人口的算法,但是目前我省人口流动相当大,一部分农业户口居住在城镇当中,事实上已经不能再简单计算为农业户口,因此用这个数据衡量城镇化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GDP:尽管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遭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批评。不过,应该加以区别的是我们反对的只是忽略环境、人文等因素一味追求GDP数量的行为,而不是GDP本身。事实上,GDP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我们选取了1998年浙江省各市间的GDP数额。
(二)数据收集和处理
我们主要利用了中国统计数据库。主要数据有: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情况统计;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统计;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地工业企业单位数统计;浙江省1997——2003年各市、县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统计等统计数据。笔者根据前述变量解释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城市 私营企业密集度(×1000) 居民储蓄存款
(亿元) 初始人力资本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城镇化水平% GDP
(亿美元)
杭州市 5.399 865.2 2109.22 12.82 95 1134.88
宁波市 6.544 642.76 1857.05 13.29 96 973.44
嘉兴市 1.472 349.66 1623.23 12.25 82 445.03
湖州市 1.98 171.145 1731.29 11.83 93 324.54
绍兴市 4.574 427.795 1744.11 12.05 77 651.25
舟山市 0.462 91.075 1987.15 8.95 97 93.56
温州市 3.317 523.53 2169.75 10.78 91 677.18
金华市 6.325 330.21 1881.47 10.86 74 484.48
衢州市 6.491 103.64 1740.65 9.37 92 140.82
台州市 ? 321.16 1933.88 10.93 92 554.63
丽水市 1.808 102.05 1823.52 8.66 67 116.05
(三)研究方法
影响浙江省内各市经济差距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各地资本投入、私营企业发达程度不同。因此,我们选取五个因素做线性回归模型,以此来分析影响省内各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私营企业密集度,居民储蓄存款,初始人力资本,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城镇化水平。在模型中,我们把这五个因素作为变量,GDP作为因变量。根据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这五个变量对经济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且应该是正相关的。本文根据1999年和2003年各市统计资料,试图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各地资本投入、私营企业发达程度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进行探析,并针对模型的计量结果提出缩小各地差异的建议。
(四)模型的建立和处理
我们将其建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GDP=b+b1x1+b2x2+b3x3+b4x4+x5b5+є,x1、x2、x3、x4、x5分别代表私营企业密集度、居民存款储蓄、实际利用外资、初始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等五项解释变量;b1、b2、b3、b4、b5分别是解释变量的系数;є为干扰项,GDP为被解释变量。我们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相关系数,再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三、模型的结论和改进
(一)回归结果解读与政策建议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R2=0.994,修正后的R2为0.987,P值为0.00a。拟合度较好,该模型是有效的。在这五个变量中我们可以看出初始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的P值为0.250,0.501,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模型的解释力度不够,需要改进。在结果中我们看到居民储蓄水平、私营企业的P值分别是0.012、0.110,B值分别为0.883、14.457,正和我们的预期一样,存在着正的相关作用。
从上述的回归分析中,我们认为造成浙江省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较大的是居民储蓄存款。这与经济运行的实际相符合。浙江省的经济尤其是温台地区主要是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民间资本、私人的投入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所以居民储蓄存款在模型中拟合的最好,令我们感到诧异的是城镇化水平的拟合度很差,这可能在省内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相反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镇化进程。我们在数据整理中发现1997年乡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都很大,除了丽水是0.67以外,其余都在0.77以上。按这种分析,城镇人口对经济影响应该是有的,出现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数据处理的不当;二是省内各市城镇化水平差异不大造成的,我们将做进一步的研究。初始人力资本在模型中反映出来是正相关的,但数据拟合度不如居民储蓄来得好,我们认为可能是数据选取太接近,初始人力资本的效果还没有发挥出来。这里可做改进。
根据这种分析来看,为了减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当地政府可以从几个方面着力:
1、支持省内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大投资和政府间转移支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布局战略等的一些政策因素及人们思想观念等的原因,在政府、社会投入和积累方面,发达地区远高于欠发达地区,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特别是劳动成本低的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建成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浙西产业加工密集带,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及时抓住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结构重组的关键时期,积极融入长三角,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对接和联动,不断拓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享现代区际的分工利益,努力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
2、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发展环境,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金融支持。各级政府要在相应的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下,一手抓农业,一手抓民营企业,提倡不同组织形式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支持、鼓励各类人才开发,并在财力上给以必要的支持。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表明,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杭州、温州、台州等地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之所以能够在领先其他县市,与这些地方民营经济的大规模发展是分不开的。
3、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从地区经济差异影响的回归分析看,各地人力资本的状况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了明显的增加。 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的逐步消除,地区人力资本含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加大。现有的资料已经明确低表示了这种趋势,在政策倾斜对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影响减小的时候,人力资本的作用增长了。在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时候,如果不在人力资本的改善上尽心努力,那么经济发展必将缺乏动力。应该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本对改善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落后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现代人观念的培育等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含量得以提升,使自己能够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与先进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
此外,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当地政府努力,同时省政府要大力帮助。
(二)模型的改进
模型可以从数据分析上加以改进,我们所选用的居民储蓄是一个总体水平,它受到地区大小和人口多少的影响,如果能将其处理为居民平均储蓄水平将更加客观。我们所选用的GDP水平是1998的数据,显然有点陈旧,如果能选用近几年的数据,相信初始人力资本(1997年数据)的作用将发挥出来。
此外,我们可以借鉴中山大学的徐现祥博士和李郇教授“中国省区经济差距的内生制度根源”这一报告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主要采用回归方程定量分析浙江省各市经济增长差异的决定因素。尽管数量分析有助于精确分析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但这种分析方法忽视了制度变迁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导致估计结果可能是有偏的。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分析浙江省各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制度性假说,即当今各市内生的社会基础设施(即由制度、政策等构成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其当今经济绩效的差
⑶ 全国各省市GDP的总量和排行,人口和人均GDp
http://www.tanghe520.com/html/71/571-796.html
http://hi..com/chinese/blog/item/680cbeb7167d7bf530add10b.html
http://www.shalom.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8
很多
你自己看看吧
⑷ 湖北省市级城市的人口数量和人均GDP
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 常住人口数
湖北省 武汉市 978.5392
湖北省 黄石市 242.9318
湖北省 十堰市 334.0843
湖北省 宜昌市 405.9686
湖北省 襄阳市 550.0307
湖北省 鄂州市 104.8672
湖北省 荆门市 287.3687
湖北省 孝感市 481.4542
湖北省 荆州市 569.1707
湖北省 黄冈市 616.2072
湖北省 咸宁市 246.2583
湖北省 随州市 216.2222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29.0294
湖北省 仙桃市 117.5085
湖北省 潜江市 94.6277
湖北省 天门市 141.8913
湖北省 神农架林区 7.614
⑸ 人均GDP是按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算
人均GDP都是按常住人口来算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GDP总额,即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5)广东各市人口和人均gdp扩展阅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
1、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描述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
2、GDP是描述经济规模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因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有经济实力,也很难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3、人均GDP是描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有的国家经济规模较大,但人口众多,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仍然被认为是穷国;有的国家经济规模不大,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被认为是富裕国家,例如瑞士、瑞典、丹麦等国。
4、GDP是描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经济结构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许多重要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地区经济结构等等,都是通过GDP来描述的。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重偏低,地区经济结构中中西部地区比重偏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GDP反映出来的,它们是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5、GDP是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行的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描述的是用于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
另一个是GDP缩减指数,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即除了用于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外,还包括用于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变动和进出口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
CPI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缩减指数也很重要,因为它反映的价格变化更全面。
⑹ 求全国各省市(城市)GDP,人口,人均GDP详细数据
也不知道你是要哪一年的
要是要历史数据,国家统计局主页——统计数据——年度数据——2012——表2-15有全国31个省市的GDP和人均GDP,表3-5有人口。这种方法可以查到2011年及以前的数据。
要是要2012年的,就得现搜了,《xx省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般GDP在最前面,人口在最后面,人均GDP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是这个GDP和人均GDP很快就会被修正,大概6月末就作废了。
城市的倒是不太知道应该去哪里找数据。《中国城市年鉴》上可能有。常看网络知道里推荐夏泽网,我没有试过,你可以试试。
顺便对你问题里的最后一句表示汗一个
⑺ 人口和人均gdp的关系
在社会整体财富增加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的增加会摊薄人均GDP水平。随着更多的劳动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会使GDP增长有显著增加,从而带动人均GDP水平提升。整个发展曲线呈V型或U型。
⑻ 全国各省人口总数和各地级市人口总数(包含县级人口数),以及相应的人均GDP值
详细的到这《 儿查
http://www.xzqh.org/quhua/index.htm
省级行政区
(区划代码) 简
称 面 积
(km2) 人 口
(万人) 省会或首府
省级政府所在地及邮编 行政区划
(截至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
(110000) 京 16 807.8 1492.7 *
1162.9 # 北京市 东城区正义路2号(100001) 16个市辖区、2个县
天津市
(120000) 津 11 305 1023.67*
932.55# 天津市 和平区大沽路167号(300040) 15个市辖区、3个县
河北省
(130000) 冀 190 000 6808.75 石家庄市 维明街10号(050052) 11个地级市
36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
山西省
(140000) 晋 156 000 3335.07 太原市 府东街101号(030072) 11个地级市
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内蒙古自治区
(150000) 内蒙古 1 183 000 2384.35 呼和浩特市 新华大街63号(010055) 9个地级市、3个盟
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辽宁省
(210000) 辽 145 700 4217 沈阳市 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110032) 14个地级市
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吉林省
(220000) 吉 187 400 2708.5 长春市 新发路329号(130051) 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19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8个县、3个自治县
黑龙江省
(230000) 黑 454 000 3816.8 哈尔滨市 南岗区中山路202号(150001) 12地级市、1地区
65市辖区、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上海市
(310000) 沪 6 340.5 1352.39# 上海市 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200003) 18个市辖区、1个县
江苏省
(320000) 苏 102 600 7432.5 * 南京市 北京西路68号(210024) 13个地级市
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
浙江省
(33) 浙 101 800 4719.57* 杭州市 省府路8号
(310025) 11个地级市
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安徽省
(340000) 皖 139 600 6228 *
6461 # 合肥市 长江路221号(230001) 17个地级市
44个市辖区、5县个级市、56个县
福建省
(350000) 闽 121 400 3511 * 福州市 鼓楼区华林路76号(350003) 9个地级市
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
江西省
(360000) 赣 166 947 4283.57 南昌市 北京西路69号(330046) 11个地级市
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
山东省
(370000) 鲁 157 100 9180.0 济南市 省府前街1号(250011) 17个地级市
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河南省
(410000) 豫 167 000 9717 郑州市 金水区纬二路10号(450003) 17个地级市
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
湖北省
(420000) 鄂 185 900 6016.1 武汉市 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66号(430071) 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南省
(430000) 湘 211 875 6697.7 长沙市 天心区湘府路8号(410000) 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
广东省
(440000) 粤 179 800 8303.72* 广州市 东风中路305号(510031) 21个地级市
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0000) 桂 236 300 4889 南宁市 民乐路1号(530012) 14个地级市
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
海南省
(460000) 琼 35 000 817.83* 海口市 海府路59号
(570203) 2个地级市
6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4市辖区
重庆市
(500000) 渝 82 400 3144.23#
2770.98* 重庆市 渝中区人民路232号(400015) 15市辖区、4县级市、17县、4自治县
四川省
(510000) 川
蜀 485 000 8724.6 成都市 督院街30号(610016) 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
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贵州省
(520000) 黔
贵 176 100 3903.7 * 贵阳市 中华北路242号
(550004) 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
10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云南省
(530000) 滇
云 394 000 4415.2 昆明市 五华区华山南路135号(650021)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
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西藏自治区
(540000) 藏 1 228 400 273.68 拉萨市 康昂东路1-2号(850000) 1个地级市、6个地区
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
陕西省
(610000) 陕
秦 205 600 3705.2 * 西安市 新城院内(710004) 10个地级市
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甘肃省
(620000) 甘
陇 455 000 2618.78 兰州市 中央广场1号(730030) 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青海省
(630000) 青 722 000 538.60 西宁市 城中区西大街69号(810000) 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自治州
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640000) 宁 66 400 587.71 银川市 解放西街217号(750001) 5地级市
2县级市、11县、8市辖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0000) 新 1 660 000 1963.11 乌鲁木齐市 中山路2号(830041) 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
1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1 098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25.4
台湾省 台 35 873 7市、16县
⑼ 关于湖南省部分城市的人口数量和人均GDP
统筹投资与消费 促进湖南发展
(决策咨询43期)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湖南属于中部地区,现阶段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因素。分析并研究解决湖南省投资与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投资、消费需求现状不适应湖南省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要求
衡量投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一般以“投资率”或“消费率”来表示。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称为投资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称为消费率。消费率高,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受消费需求驱动为主;相反,受投资需求驱动为主。
纵向观察,湖南省投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多数年份消费率维持在70%以上水平。从1996年以来,虽然湖南省投资率呈逐年升高,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消费率一直在60%以上,最高年份达67.8%。到2003年,湖南省消费率下降为62.2%,投资率上升为37.5%。
这种较低的投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给人一种错觉,即认为湖南省消费市场活跃,投资有效程度高。事实上,却表现为两个低增长。一是80年代以来,湖南省最终消费增长速度绝大多数年份低于GDP增长速度,也较大幅度低于资本形成的增速。从1997年以来的情况看,最终消费增速一直低于资本形成增速和GDP增速。低于资本形成增速最高年份达6.2个点,最低年份也有1.4个点;低于GDP增速最高年份达3.4个点,最低年份为0.4个点。二是投资增长近年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2002年湖南省全社会投资增速为12%,比全国平均增速17.1%低5.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江西、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资增速均高于湖南省。特别是江西,增速居全国第一,为46.3%。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资增速分别为18.8%、18.4%和17.7%,位居第7位、第9位和第11位。而湖南省投资增速由上年的第14位下降到第22位,位次在河南(增速为11.8%,位次第23位)、黑龙江(增速为11.5%,位次第24位)和湖北(增速为9.2%,位次第29位)前。2003年湖南省全社会投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继续扩大,增速为14.8%,低于全国12.8个百分点。增速位次继续下降,为第26位,比上年下降了4位,仅比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增速为12%,位次第29位)和湖北(增速为11.1%,位次第30位)稍前。河南省2003年投资增长26.9%,增速较大幅度反超湖南省,居第13位。江西、山西、安徽和吉林投资增速高于湖南省,分别为49.3%、33.2%、30.4%和19.5%,位居第3位、第7位、第8位和第21位。相对较低的投资增长速度与相对较高的消费率和较低的消费增长速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这种投资与消费需求现状与湖南省实现追赶型的崛起目标不相适应。
二、目前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投资率、消费率合理比例关系的基本判断
1、世界各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历史经验。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投资率存在一个从低到高的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演变过程,整个演变过程类似一条平缓的“马鞍型”曲线;消费率演变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倒‘马鞍型’曲线”。投资率和消费率这一演变进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所引起的。在经济起飞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一般较高。日本70年代投资率达39%,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个别年份投资率高达40%。新加坡1983年-1993年平均达39.7%。
2、东部先进省市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中部省份的启示。
上表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投资率一般却在40%以上,消费率明显低于湖南省,而这些省市的消费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湖南省。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山西等省份正是以较高的投资率和较快的资本形成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与湖南省支出结构类似的安徽,资本形成增长速度较低,而消费增长速度也偏低,GDP增速仅为9.2%,远远落后于东部先进省市,也落后于其他中部省份。这说明高积累推动投资的高增长仍是现阶段我国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3、当前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投资率宜保持在40%-45%的区间。重化工业阶段具有投资率高和消费率低的特征。湖南省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已由轻纺工业阶段过渡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重化工业阶段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率较高有其合理性。因此,近年来,投资率呈现总体上升、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也是与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想对应的。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我国先进省市、中部崛起省份的发展经验,湖南省当前到今后5—8年左右的时间内应该保持40%--45%的投资率为宜。
4、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下降,并不意味着消费水平下降。在一定的经济总量前提下,较高的投资率,一般意味着较低的消费率,反之亦然。提高投资率适应湖南省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总量的扩大,虽然消费率下降了,但不意味着消费水平的下降。通过增加人们的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应该得到提高。东部先进省市投资率比湖南省高、消费率比湖南省低,人均消费水平却大大高于湖南省。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3284元,仅相当于上海的20.7%、北京的31%、浙江的50.9 %。
三、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目前湖南省投资与消费需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协调的具体表现
(一)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连续下滑,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不协调
湖南省经济增长相对落后,投资率历来偏低,直接原因就是投入偏少。湖南省是一个拥有6600多万人口的大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7位,1998-2003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1.7亿元,仅相当于同期广东的32.6%、江苏的33.6%、山东的37.8%,只有人口相当于湖南省五分之一的上海的56.6%,比北京还少2143.7亿元。2003年,湖南人均投资233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55%,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24位下降到2003年的第27位,与全国人均投资的差额由946元扩大到1928元,3年内扩大了1倍多。
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对于湖南省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来讲,我们现有的电力、能源、交通、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是不足的。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央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的减弱,从2001年开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开始下降,且回落幅度大,由2000年的14.8%回落到8.5%。2002年、2003年更是连续出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2.7%、-19.3%。今年以来,湖南省经济承袭上年快速增长的惯性继续攀高,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缓与经济快速增长的落差更为明显,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凸现,煤电油运供求趋紧,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受到挑战。
(二)从统筹区域发展来看,消费水平与东部先进省市差距大,与湖南省实现中部崛起目标不协调
湖南省消费率比东部先进省市高,并不是湖南省投资与消费关系演进阶段超过东部先进省市,而是湖南省总投入不足,低水平的消费由较大的人口总量放大后形成的总消费大于总投资的结果。湖南省消费率虽然一直较高,但实质上受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湖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同东部先进省市比较,差距很大,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消费。2003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仅相当于同年上海的51.6%、北京的55.3%、浙江的58.2%;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更大,仅相当于上述三省市的38.1%、44%和47%。收入水平的较大差距直接导致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先进省市。与中部省份比,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位居第5位,属于中下水平,比黑龙江、吉林、湖北和安徽低,比河南、山西和江西高。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占总人口70%左右,较高的消费率主要依靠较大农村人口数量来放大支撑。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增长缓慢,导致湖南省居民消费(最终消费的主体)增长缓慢,从而导致最终消费增长缓慢。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增长6.4%,居民消费增长6.5%;最终消费增长7.8%,增速低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低4.9个百分点。东部先进省市和中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南省。2003年,北京人均消费水平增长11.5%、浙江增长13.8%、江苏增长9.9%、中部的山西增长11.3 %。湖南省这种层次的消费水平无法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也制约了投资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最终导致经济快速发展后劲不足。
(三)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之间投资、消费发展水平不协调
1、城乡收入增长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直接导致明显的消费断层。
有关资料显示:从1985年以来,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各项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加快,2001年至2003年三年平均增长9.7%。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4.9%。2003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以农村居民为1)为3.03:1,而2000年为2.83:1。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消费的巨大断层。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222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7040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从消费构成看,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明显高于城镇居民。200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1.9%,而199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就为50.9%。由此可见,从消费构成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至少落后10年。
2、城乡投资不协调。
从历史年份分析,湖南省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一直偏低,增长速度也大大低于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长速度。1996年农村完成投资227.4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33.5 %,到2003年农村完成投资355.0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22.8%,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完成投资年均增长6.6%,增长速度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低6个百分点。按乡村年平均人口计算,2003年湖南省农村人均投资额为794元。同年,按市镇年平均人口计算,湖南省市镇人均投资额为5522元,近70%的乡村人口仅占有20%多的投资额。从国有经济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来看, 1996年-2003年中,湖南省国有经济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国有全部投资的比重一直偏低,最低年份仅为0.26%。2003年比例提高到1.97%,仍远远低于当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四)投资偏重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湖南省社会事业基础相对落后,当前湖南省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阶段,对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的需求特别旺盛。虽然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发展与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利于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仍较普遍。2003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56%,此前连续3年下降,1999年为98.79%,到2002年降为96.76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4.4%,仍未达到100%。城乡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从2003年湖南省低保人数来看,月均享受低保的有148万人,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全省补差水平一直停留在月人均43元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补差水平。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预算支出不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加大对经济领域的投资力度时,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但从国有经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分析,湖南省社会事业投资比例偏小。2003年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国有投资占全省比例仅为6.55%。
(五)投资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湖南经济在较快增长的同时,资源的消耗也在高速增长,环境受到破坏。经济的较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高消费实现的,根据湖南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1997-2002年间,GDP总量由2993.01亿元上升到4340.94亿元,增长1.45倍, 而同期各产品部门对能源的消耗(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钢材的消耗(钢压延加工业)、水泥的消耗(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电力(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资源(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消耗分别增长了1.78倍、2.04倍、1.32倍、3.19倍、2.32,各部门对资源消耗的增长大都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直接导致资源消耗过快,据《湖南省截至2002年底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统计,2002年与上年相比,表中的81种矿产中,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共33种,其中资源储量减少的矿产共29种,占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矿种的87.9%,锑矿减少幅度最大达8.5%,煤炭资源减少幅度达0.8%,减少幅度在0.2%以上的矿产共12种,资源储量增加的矿产仅4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3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603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54万吨,分别为1990年的1.7倍和1.4倍。
(六)湖南省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偏高,消费构成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不协调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两者比例大约在4:1之间比较合理。而湖南省最终消费构成中,政府消费比重相对较高,2003年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的比重为2.32:1。
从政府消费的增长速度看,从1996年到2003年,除1998年外(8.2%)均为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除少数年份外(1996、1998年外),大大高出当年GDP增长速度。与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比较,仅1996年比居民消费增速低,其他年份均高出。
从“以人为本”的要求看,湖南省政府消费比重偏高,增长速度偏快,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也不利于湖南省的经济建设。由于用于政府消费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各种规费,而各种规费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而企业负担过重必然影响经济效益,造成职工收入减少,不利于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消费比重偏高也与湖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财政能力又十分有限的现状不相适应。
四、按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全面统筹,加大投入,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第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使湖南省投资率达到40%
当前应以泛珠江三角区域整合为契机,发挥湖南省资源、地理位置、科技、人力、市场以及在钢铁、冶金,化工等材料和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设备、电机、建材等产业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品牌转移、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等方式引入资金、技术和项目,并把重点放在具有较强关联带动效应、在已有一定优势的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上,加强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省份的合作,力争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尽快使湖南省投资率达到40%,以较高水平的投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需要,促进湖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带动就业和消费。
第二 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契机,错位发展,改善投资结构
首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利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湖南省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加大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力度,缓解湖南省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其次注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投资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投资的有效持久增长。再次政府要集中财力,加大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投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满足城镇弱势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投资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努力改善“二元经济”结构
(1)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提高农村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逐步改变农村投资过少的状况。当前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环境。当务之急湖南省今年要完成为老百姓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加快县乡公里建设,今后还要加快邮政通讯及信息网络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网点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
(2)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确保农民的增收。城市要以扩大投资为契机,积极增加就渠道,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支出,提高农村居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全省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第四 实现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湖南省已步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长较快。当前必须逐步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产业投资力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破除资源约束瓶颈;防止走不顾成本,高耗能、污染重、破坏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
⑽ 中国广东省普宁市城市人口是多少人均GDP是多少
人口状况
2005年全市总人口2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2万人,非农业人口63.3万人;总劳力71.2万人,其中非农劳力41.3万人,占58%;市区常住人口42.4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定居的少数民族有:壮、朝鲜、瑶、黎等28个共400多人。
地理位置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毗潮阳市,南邻惠来县,西南连陆丰市、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榕城区。在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通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国道324线、省道s236线、揭(阳)神(泉)线、长(布)池(尾)线在市区交汇。市区流沙距广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头市60公里,揭阳榕城40公里。境内主要河流有榕江、练江和隆江。
地理条件
地貌:普宁市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为宽广平原,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有台地分布。全市诸山为莲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
气候:全市除北部少数农村外,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3°C,年平均降水量2124毫米。
政区沿革
普宁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初始县衙暂寄于潮阳贵屿民宅;万历十四年(1586年)县治迁于洪阳;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定县城于流沙;1993年4月6日,撤县设市,由省直辖、揭阳市代管。
行政区划
全市设1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3个国营农场;有518个村委会、4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区域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其中耕地38.4万亩,占15.8%;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
市专门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流沙市区作了20年发展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区和控制区分别扩展到22.5平方公里和56平方公里,确立了粤东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
2006年数据
普宁市地处揭阳市西南部,陆地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216.81万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37.87亿元。
人均GDP约63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