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俄罗斯,印度的gdp分别是多少
2016年俄罗斯GDP总量为1.33万亿美元
2016年印度GDP总量为2.09万亿美元
如果满意请采纳~
② 2016年GDP70万亿 请问是一年生产总值还是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来),指的是在一自个特定国家或地区,一段特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区别于GNP(国民生产总值)。
例如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产汽车,那么这个算入中国这一年的GDP而不算入中国这一年的GNP;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生产汽车,那么这个算入中国这一年的GNP而不算入中国这一年的GDP。
③ 江浙最发达的城市是哪个
江浙还是分开来说比较好。
江苏:
第一:苏州 (江苏最拽的城市。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GDP吓人,一个区的经济能飙过整个海南省,一条观前街的产值可以顶上一座中等城市。外资企业在国内仅次于上海深圳
)2016年GDP:15475亿
第二:南京 (省会的优势,但拥有其它市所没有的优势,如省级机关在南京。高校众多,科技教育实力强。江苏最大的城市,最没号召力的省会。在省内被苏州无锡看不起。经济每况愈下,靠吃老本度日。)2016年GDP:10503亿
第三:无锡 (工业城市,旅游资源靠人工现造但也不可小觑。喜欢跟苏州飙经济,和南京比大小。最近被苏州逐渐拉开差距。)2016年GDP:9210亿
浙江:
第一:杭州(省会,浙江经济、政治、文化、交通、金融...中心)2016年GDP:11050.5亿
2008年5月29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批复了杭州市政府有关申请,决定授予杭州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从此开始打造电商之都
第二:宁波(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城市、世界著名港口、浙江贸易、航运中心)2016年GDP:8541.1亿
第三:温州(浙南经济、交通、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民营经济繁荣,与杭州、宁波构成浙江三大经济中心)2016年GDP:5045.4亿
④ 中国2016年gdp的增长是多少
概述:
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6.7%、6.7%、6.7%和6.8%。中国2016年GDP增速为6.7%,高于印度的6.6%,重夺全球第一。不过,国家统计局同时指出,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CNN评价:
印度不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根据IMF发布的新一期报告,印度的经济增速已经落后于它的北方邻居——中国。
德国媒体报道:
IMF相信,2016年度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且有高额外债,欧洲的贡献更只有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分地区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直辖市、省、自治区公布了GDP数据。据统计,28省区市中,北京、天津、内蒙古等20省区市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西藏以11.5%的增速领跑,河北、山西、湖北等8省区市未完成当年预期。
从目前28省区市2016年GDP增速排名来看,西藏、重庆、贵州、天津、江西等21省区市GDP增速在7%以上。其中,西藏、重庆和贵州持续发力,继去年后仍以两位数领跑,增速分别为11.5%、10.7%和10.5%。在淡化GDP的思路下,2016年,不少省份调低了GDP增速目标,因此,今年完成年初设定目标的省份达20个。
⑤ 2015-2016年山东省GDP排名最新,山东省GDP增长率是多少
2015年,山东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万亿元,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6%和106.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
⑥ 中国百强城市排名 中国百强城市排名2016有哪些
2016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除黑龙江等极少数省市外,全国各大省市上半年GDP数据均已公布。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排名表,以及各类型的排行榜也纷纷在网上公布。
上海市以12956.99亿元的GDP经济总量,力压帝都北京11413.80的GDP经济总量,成为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排名榜首,这两个城市也是上半年唯一突破万亿GDP的城市。
广州以8844.31亿元GDP名列第三,深圳以8608.88亿元GDP总量排第四,天津以8500.91亿元GDP总量排名第五。北、上、广、深、津等老一线城市稳居前五排名,难以撼动。
排名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佛山、大连、郑州、沈阳、南通。
排名21-40位的城市分别是东莞、烟台、唐山、济南、泉州、徐州、常州、潍坊、西安、合肥、福州、石家庄、哈尔滨、长春、盐城、绍兴、温州、淄博、扬州、济宁。
排名41-60位的城市分别是临沂、泰州、鄂尔多斯、镇江、南昌、包头、昆明、东营、嘉兴、洛阳、金华、台州、厦门、泰安、惠州、宜昌、中山、襄阳、沧州、淮安。
排名61-80位的城市分别是南宁、威海、邯郸、大庆、德州、保定、呼和浩特、聊城、岳阳、贵阳、南阳、太原、廊坊、滨州、漳州、芜湖、常德、菏泽、茂名、连云港。
排名81-100位的城市分别是湛江、吉林、鞍山、江门、衡阳、宿迁、遵义、湖州、榆林、许昌、柳州、株洲、枣庄、珠海、兰州、乌鲁木齐、周口、咸阳、汕头、郴州。
⑦ 2016年G20峰会对杭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G20峰会将给杭州 带来三方面效应
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有助于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 极大提升杭州市民幸福指数
2016年G20峰会花落杭州,让人艳羡,让人期待。
G20是一个大国俱乐部,其构成兼顾了全球最为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成员包括了发达国家中最为重要的“七国集团”,也包括了发展中国家中最为重要的“金砖五国”,涵盖面广,代表性强,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中国主办G20峰会,源于中国贡献
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源于中国在G20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全球的重要贡献。自G20成立以来,中国出席了历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和峰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G20会议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此后,中国国家主席不仅出席了历次峰会,而且在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对全球经济的立场,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主张,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依靠G20平台,中国不仅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也在防范经济危机、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航者。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的5年间,中国一国贡献了全球总GDP增长量的37.6%,起到了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2014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达到1/4。中国的贡献,不仅首先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是来自于增长路径的设计和互利共赢的实际行动。
我们相信,杭州一定能够交出一份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G20峰会花落杭州,将带来三个方面的效应。
有助于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对于中国来说,杭州无疑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国际上,客观地说,杭州没有拥有相应的知名度。笔者近年来多次外访,所到之地,很多外国人知道上海,那是东方国际大都市;知道温州,那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知道义乌,那是世界级的小商品集散地。但是,很少人知道杭州,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遗憾。G20峰会花落杭州,给了杭州一个极好的机会。G20的领导人汇聚杭州,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媒体人、全球企业家和大量游客。届时,杭州必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杭州的曝光率大为增加。G20峰会会让全世界的人关注杭州、了解杭州,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如果我们办好了,也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美誉度。
有助于杭州引进招商外资。招商引资是增加新资源、新要素、新动力的主要载体。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环节。G20峰会,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企业家莅临杭州,直接了解杭州,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对接机会。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开放性的政策理念和主张,体现了战略视野和政治远见。浙江省和杭州市要抓住G20峰会这一难得机遇,积极营造氛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接全球优质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统筹发展。
有助于改善杭州环境、交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G20峰会是重要的国际盛会,我们要努力展现杭州最好、最美的一面,必须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期待古人所说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够再现。为了保障大会顺利召开,推进道路、机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设施,大会来宾使用只是一时,留下来都是杭州市民的宝贵财富,必然有助于提升杭州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杭州市民的幸福指数。
G20盛会是对浙江省和杭州市的一次重要检验,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组织能力是一个挑战,对杭州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是一个检验。我们期待,我们相信,杭州一定能够交出一份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⑧ 2016年中国实际人口总量是多少实际经济总量是多少实际人均GDP是多少
世界银行公布了其计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⑨ 2016年中国杭州G20主题有何深刻含义
四个主题:
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
含义回:
抓住了当前国答际社会对于世界经济治理的最关键问题,指明了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创新”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靠创新来释放体制活力和创造力,靠创新实现科技进步,这是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出路;“活力”强调让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发展,让世界经济气通血畅,焕发新动力;“联动”是实现全球整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合作联动,才能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优势互补;“包容”强调发展的价值要惠及所有国家,从而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2016年中国的G20将是承前启后的一次峰会,二十国集团如果能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方面为世界做出表率,形成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共赢局面,势必将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拉动经济复苏、释放发展潜力、造福更多人民,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创造光明前景。
⑩ 2016年经济形势怎样与15年相比
众说纷纭,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艰难一些!
第一篇:
人民论坛,作者刘瑞,原标题《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中国经济正在过一个大坎。许多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预测,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业绩面前屡屡食言。比如有的预言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但是实际上是朝着7%、6%的趋势下行。再如有的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一场危机,但是现实是只有困难而无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自从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行之后,中国经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而对于一个处于结构转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常规的宏观经济分析均宣告失灵。认识当前的中国经济走势,需要坚持运用结构分析的思维眼光来看待。从结构分析的视角来看,2016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有如下五个基本趋势的出现:
第一,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调整区间。钢铁、煤炭、建材等产能过剩的产业会继续去库存减产能,其中会出现多种分化:一部分传统产业全行业经过调整进入正常业态,如房地产;一部分传统产业经历升级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车、家电;更有一部分传统产业继续收缩,如钢铁、煤炭。传统产业中的大批僵尸企业,是无法逃过2016年的。
第二,新兴产业将会持续保持增长的势头。2015年国家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商、微商在“互联网+”的战略激励之下,已经开始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这表明,2016年必须加强新兴产业的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建立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机制越来越重要。同时,即使新兴产业也需要通过企业兼并实现发展,因此2016年将会出现一批新兴产业企业的资本兼并重组。
第三,城市化进程将提速。自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出之后,为稳妥推进这项巨大的系统化工程,国家选择了66个试点城市进行综合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继出台,这都为新型城镇化提速推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城镇化提速也有利于化解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因此,2016年各项有利于城镇化的措施出台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消费和投资小高潮。
第四,资本市场重新活跃。本来2015年将是自2008年资本市场高潮之后的又一高潮,但是发生在年中的A股股灾打断了这个势头。股灾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深层问题,涉及官员贪腐、券商违规、政策失误等多个方面问题。随后的行业整顿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资本市场开始步入正轨。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市场化发展是持续的过程,随着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之后,这个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种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个资本市场将会活跃,再上新的台阶。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国际资本依然看多中国市场。
第五,对外经贸出现新的增长。有利于这个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经济继续处于复苏通道上,没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带一路”效应开始发酵,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将会大大强化。其三,中韩自贸区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将会给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注入动力和活力,并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周边贸易扩大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其四,自2008年以来中国外向型企业调整已经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优势有所加强。其五,如果人民币纳入SDR的过渡期没有大的波动,控制恰当的话,目前人民币的微幅贬值将有利于改善出口状况。
第二篇!
2016年注定是一个转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蛰伏的一年。目前经济下滑明显,在短时期内不会好转。 在债务高企、产能过剩已无潜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过货币超发进行需求刺激的凯恩斯主义行不通了。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是未来若干年的重点。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人口下降,逐步丧失人口红利。 同时资金投入对经济的刺激效率越来越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粗放型经济已行不通。社会保障不足导致消费难以刺激,土地等生产要素被禁锢,市场机制失灵。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贡献后,由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进与革新带来的产出增加,反映了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能,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以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都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目前经济形势具体存在下列问题:
十三五时期劳动人口或继续降低1000万人以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2%,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1%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增长已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这需要减员增效,同时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解决对劳动力的依赖。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从20008年到现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资显著上升。投资结构也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这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出清落后产能。同时依靠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国际间的产能转移,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以带动更多需求。
制度瓶颈抑制资源配置效率,国有垄断企业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各种壁垒影响了资源流动和经济活力。国有企业缺乏退出机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未来攻坚的重点。但上层建筑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几乎无法破解的难题。
2008年后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地方债存在局部风险。 加上房地产降温,金融机构的坏账上升都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地雷。银行对企业的停贷抽贷会加速一些企业的死亡,民间借贷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无法为企业输血,甚至还有让其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因此需要政府简政放权,深化物价改革,国企改革,使经济运营真正市场化。降低企业纳税,为企业松绑,提升企业活力。
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和劳动力素质,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用工制度,使劳动力市场化。需要进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让劳动力素质和市场来决定薪酬。只有劳动力市场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才的优化配置。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促进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民依靠土地流转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兴业,可促进城镇化,帮助稳定经济的基本盘。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基,这一过程不宜过急,需配合农民素质的提高,否则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历史的兴衰看,经济恶化产生的流民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力量。会决定政权的存亡。目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一点就着的现象。促进社会发展必须先保证稳定和和谐,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因人口结构问题带来日益扩大的养老和医疗资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迟退休,削减退休人员福利,提高在职人员缴费。这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个矛盾,即便不进行这样的改革,最终也会通过通货膨胀降低购买力,形成实际上的转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过养老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这将考验政府能否放弃既得利益,藏富于民,配合经济改革中国进民退,让私人掌握经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