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是哪里当地的经济有多厉害
❷ 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一的是哪个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5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7个,浙江省26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8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1个,陕西省2个,新j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广东增城市首次进入前十强。“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增城市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河南永城市、湖南望城市、吉林延吉市、江苏句容市、江苏邳州市、江西贵溪市、山东博兴县、陕西靖边县。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2.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4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5%、16.63%(当年价比,下同)、19.10%、16.52%、13.29%、11.59%。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6 06:21 1.江苏江阴市 R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 江苏昆山市 R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 江苏常熟市 R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 福建晋江市 R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 江苏吴江市 R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 浙江绍兴县 R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 江苏宜兴市 R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4山东平度市 R3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5福建惠安县 R3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6江苏海门市 R3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7辽宁海城市 R3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8山东莱州市 R3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9江苏通州市 R3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0山东新泰市 R4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1新疆库尔勒市 R4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3河北迁安市 R4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4四川双流县 R4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5河南巩义市 R4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6辽宁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8福建石狮市 R4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9山东兖州市 R4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0山东诸城市 R5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3山东肥城市 R6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4浙江嘉善县 R6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5浙江长兴县 R6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6江苏东台市 R6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7浙江海盐县 R6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8福建龙海市 R6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9辽宁普兰店市 R6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0山东乳山市 R7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1辽宁庄河市 R7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2浙江宁海县 R7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3河南偃师市 R7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5浙江玉环县 R7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6北京密云县 R7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7江苏金坛市 R7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8山东蓬莱市 R7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9浙江象山县 R7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0浙江临安市 R8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7江苏如东县 R8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8广东高要市 R8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9内蒙古准格尔旗 R8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2广东开平市 R9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3江苏仪征市 R9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4江苏铜山县 R9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5山东桓台县 R9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6江苏海安县 R9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7浙江苍南县 R9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8江苏大丰市 R9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9山东曲阜市 R9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0福建安溪县 R10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❸ 全国百强县近10年排名
2007年全国百强县排名完全名单
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1399a5b010009mj.html
2006全国百强县排名
县域单位 中郡指数 竞争力动态 竞争力等级
国 1 江苏江阴市 R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 江苏昆山市 R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 江苏常熟市 R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 福建晋江市 R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 江苏吴江市 R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 浙江绍兴县 R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 江苏宜兴市 R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4山东平度市 R3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5福建惠安县 R3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6江苏海门市 R3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7辽宁海城市 R3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8山东莱州市 R3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39江苏通州市 R3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0山东新泰市 R4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1新疆库尔勒市 R4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3河北迁安市 R4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4四川双流县 R4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5河南巩义市 R4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6辽宁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8福建石狮市 R4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49山东兖州市 R4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0山东诸城市 R5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3山东肥城市 R6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4浙江嘉善县 R6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5浙江长兴县 R6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6江苏东台市 R6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7浙江海盐县 R6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8福建龙海市 R6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69辽宁普兰店市 R6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0山东乳山市 R7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1辽宁庄河市 R7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2浙江宁海县 R7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3河南偃师市 R7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5浙江玉环县 R7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6北京密云县 R7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7江苏金坛市 R7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8山东蓬莱市 R7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79浙江象山县 R7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0浙江临安市 R8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7江苏如东县 R8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8广东高要市 R8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89内蒙古准格尔旗 R8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2广东开平市 R9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3江苏仪征市 R9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4江苏铜山县 R9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5山东桓台县 R9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6江苏海安县 R9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7浙江苍南县 R9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8江苏大丰市 R9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99山东曲阜市 R9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国 100福建安溪县 R10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❹ 2018年,中国百强县超过全国百分之多少的GDP
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发布消息,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
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3.6万亿美元。
❺ 2020年中国百强县,哪个县第一
2020年中国百强县,湖南省长沙县排名第一。
根据赛迪顾问最近发布的《2020中国百强县域经济研究》百强县域GDP(2019年,下同)千亿县域超过33个;此外,全国百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9万元,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区域来看,前100个县中有68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大多数位于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周围。报告显示,排名前100位的县仅占全国土地的不到2%,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县的土地不到3%,人口不到11%,它创造了该县约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
(5)百强县2017年人均gdp排名扩展阅读:
前十江苏占一半
报告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从区域分布看,百强县整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占68席,约七成;中部地区占21席,约两成;西部地区稳中有进,占据8个席位;东北地区保持平稳,保持3个席位。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
❻ 全国百强县排名是看什么的
全国百强县(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发布时间:-5-10 被阅览数:658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2000年以来,关于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评价,国内有两个最权威的排名。即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评出的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和《经济日报》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出的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即“经济百强县”,至今已进行到了第四届。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百强县”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根据测算和统计结果,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县。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发展水平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程度,它包括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发展活力主要反映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包括经济发展速度、贸易、外资、投资等。发展潜力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后劲,它包括资金、生产效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各方面具体指标:
发展水平
(1)经济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2)产业结构
非农产业比重
(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密度
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4)社会发展水平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
每万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
发展活力
(1)发展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工业企业增长速度
(2)贸易与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比
出口总额与GDP之比
外资企业比重
(3)投资
每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
每百户的电话拥有量
人均各项贷款
人均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投资变动率
发展潜力
(1)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
(2)生产效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工业劳动生产率
耕地产出率
(3)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
人均耕地面积
公路密度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4)文化教育
每万人中的中学生人数
每万人中的小学生人数
小学密度
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
指数含义及计算过程为:
1、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
每个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0到100之间,在单项指数中,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该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的最好水平。在综合发展指数值中,每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该年度综合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指数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县(市)发展的综合水平的高低,在年度和年度之间,该指数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进行纵向比较,既可以反映它的相对变化程度,又可以反映它的绝对变化程度。
2、指数的计算过程
主要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评,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同趋化和无量纲化;
第二步,计算相关系数。对标准化后的每两个指标变量间计算相关系数,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关系数矩阵。
第三步,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第四步,选择综合反映该经济现象的主分量;
第五步,确定该主分量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元素值为各变量的权数;
第六步,计算指数值。以以上确定的权数对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加权合成,从而得到反映各因素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最后,以各因素的指数值进行加权合成,计算出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 =0.5×发展水平指数 +0.2×根号下(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0.3× 根号下(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
❼ 百强县排名是按什么排
百强县的惟一标准
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根据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以客观评估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更为科学地描述县域发展轨迹,并根据测算和统计结果,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县。
百强县大多落户“三大圈”
广东顺德、江苏昆山、江苏江阴、江苏张家港、江苏常熟、广东南海、浙江萧山、江苏武进、江苏吴江、浙江绍兴分别排在今年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前十强。广东的顺德连续四年稳居榜首,江苏凭借强劲的苏南板块在前十强中占据6个席位,而浙江以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为后盾在百强中占据了最多席位。
2004年度百强中有84个县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圈”中,其中47个县属于长三角地区,15个县属于珠三角地区,22个县属于环渤海地区。不属于上述三个地区的县也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周边、交通要道和口岸地区。86个县分布于平原和浅山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大县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蔬菜、水果生产大县约占一半左右,肉类生产大县占三分之一。
从连续几年的测评结果看,各地区在指数前100位中席次的增减以及县域在指数中序列的进退,主要反映了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但与县域区划改变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南海、浙江绍兴在前十强中的位次的改变,主要由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划归周边城市造成了经济总量和平均水平下降。
百强县全面改观县域风貌
百强县投资活跃,出口强劲,发展充满活力。2003年,百强县县均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9亿元,县均贷款余额1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37%、46%。县均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41%。
据统计,2003年百强县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6%。农林牧渔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为38.4%。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37344家,销售收入达到22000亿元。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百强县一般都确立了自己的强势产业,从农产品加工业到制造业,从普通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百强县根据自身条件,各显身手,竞争力明显提升,产生了一大批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近年来,随着高速路网的建设,许多百强县与大都市的时间距离缩短到2小时之内,成功纳入大都市经济圈。县域通讯设施、市政建设、环境美化也达到很高水平,公路密度达到0.82公里(平均公里),每百户拥有电话109门,每百户拥有民用汽车9.8辆,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百强县的另一个特点是,城乡统筹发展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部分县初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三农”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百强县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根据2003年各县统计结果,百强县国土面积仅占全国全部县域面积的1.3%,人口占全部县域的7%,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县域的23.5%,财政总收入占到3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到24.5%。
全国百强县2003年县域平均GDP总值达到163亿元,平均财政收入为1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8.6亿元。与上年相比,百强县的GDP总量增长了19%,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以人均GDP衡量,前十强及部分百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京、津、沪以及江、浙、粤等地级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
百强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些主要指标接近或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百强县2003年人均GDP为2.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600元,人均农民纯收入5400元,人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1.6万元。其他指标如通讯设备拥有率、高中入学率等也已达到小康水平。
❽ 中国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的县城是哪个
昆山市,是一个县级市,发展十分迅速,遥遥领先其它县城,GDP超越了很多地级市。
❾ 求甘肃各县人均GDP排名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玉门市114
敦煌市112
永登县97.1
榆中县85.37
华池县71.67
民勤县69.56
合水县66.5
靖远县63.57
会宁县62.08
临洮县62
甘谷县59.8
永昌县58
陇西县57.4
秦安县52.6
临夏市52
成县51.5
武山县51.2
景泰县48.16
皋兰县44.8
徽县44.3
古浪县43.3
永靖县39.8
肃北县34.5
合作市33.4
肃南县28.7
崇信县28.4
阿克塞县15.14
❿ 最新中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排行榜
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全国县域经济研究专门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编制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也随之正式揭晓。
据了解,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历时一年跟踪研究编制,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也在此基础上完成。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是:人口82.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4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5%、16.63%(当年价比,下同)、19.10%、16.52%、13.29%、11.59%。
全国百强县排名2010
1 江苏江阴市 R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 江苏昆山市 R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 江苏常熟市 R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 福建晋江市 R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 江苏吴江市 R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对稳定A级
8 浙江绍兴县 R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 江苏宜兴市 R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4山东平度市 R3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5福建惠安县 R3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6江苏海门市 R3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7辽宁海城市 R3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8山东莱州市 R3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9江苏通州市 R3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0山东新泰市 R4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1新疆库尔勒市 R4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3河北迁安市 R4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4四川双流县 R4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5河南巩义市 R4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6辽宁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8福建石狮市 R4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9山东兖州市 R4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0山东诸城市 R5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3山东肥城市 R6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4浙江嘉善县 R6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5浙江长兴县 R6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6江苏东台市 R6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7浙江海盐县 R6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8福建龙海市 R6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9辽宁普兰店市 R6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0山东乳山市 R7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1辽宁庄河市 R7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2浙江宁海县 R7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3河南偃师市 R7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5浙江玉环县 R7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6北京密云县 R7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7江苏金坛市 R7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8山东蓬莱市 R7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9浙江象山县 R7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0浙江临安市 R8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7江苏如东县 R8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8广东高要市 R8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9内蒙古准格尔旗 R8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2广东开平市 R9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3江苏仪征市 R9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4江苏铜山县 R9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5山东桓台县 R9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6江苏海安县 R9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7浙江苍南县 R9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8江苏大丰市 R9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9山东曲阜市 R9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0福建安溪县 R10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根据报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序变化比较大。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可以分老牌百强县和新兴百强县。老牌百强县出现分化,一部分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发展相对较慢,退出百强县的行列。广东省百强县数目历史上曾达到15个之多,后来有6个改成市辖区,有7个退出百强县。
根据报告,新进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有8个:河南永城市、湖南望城市、吉林延吉市、江苏句容市、江苏邳州市、江西贵溪市、山东博兴县、陕西靖边县。
新兴百强县具有以下特点:江苏省百强县由苏南向苏北“北上”;山东省百强县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进”;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现在中部地区已经崛起出16个全国百强县,西部地区已大开发出6个全国百强县;全国百强县的格局正在改变。
2010年全国各省国家级别贫困县排名榜中榜
河北 39
阳原县、崇礼县、赤城县、尚义县、万全县、怀安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蔚县、涞源县、阜平县、顺平县、南皮县、盐山县、东光县、海兴县、孟村县、献县、大名县、丰宁县、广平县、广宗县、巨鹿县、宽城县、临城县、灵寿县、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平山县、青龙县、涉县、围场县、魏县、武强县、武邑县、赞皇县、唐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山西35
临县、石楼县、方山县、中阳县、兴县、岚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吉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阳高县、左权县、和顺县、武乡县、壶关县、平顺县、平陆县、娄烦县、右玉县、神池县、宁武县、五台县、河曲县、静乐县、偏关县、五寨县、保德县、繁峙县、代县、岢岚县
内蒙古31
托克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固阳县、达茂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库伦旗、奈曼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太仆寺旗、多伦县、化德县、商都县、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
吉林8
大安市、通榆县、镇赉县、靖宇县、汪清县、安图县、龙井市、和龙市
黑龙江14
绥滨县、甘南县、同江市、桦南县、延寿县、林甸县、饶河县、泰来县、杜蒙县、汤原县、抚远县、兰西县、桦川县、拜泉县
安徽19
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霍邱县、寿县、霍山县、舒城县、裕安区、金寨县、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枞阳县、潜山县、长丰县、无为县、石台县、泾县
江西21
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寻乌县、会昌县、安远县、上犹县、赣县、井冈山市、永新县、遂川县、吉安县、万安县、上饶县、横峰县、波阳县、余干县、广昌县、乐安县、修水县、莲花县
河南31
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栾川县、新县、固始县、商城县、淮滨县、光山县、虞城县、睢县、宁陵县、民权县、新蔡县、确山县、平舆县、上蔡县、淅川县、桐柏县、南召县、社旗县、台前县、范县、沈丘县、淮阳县、鲁山县、封丘县、兰考县、滑县、卢氏县
湖北25
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鹤峰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县、房县、丹江口市、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长阳县、秭归县、孝昌县、大悟县、阳新县、神农架林区
湖南20
古丈县、泸溪县、保靖县、永顺县、凤凰县、花垣县、龙山县、桑植县、平江县、新化县、安化县、新田县、隆回县、沅陵县、桂东县、通道县、城步县、邵阳县、江华县、汝城县
广西28
环江县、罗城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天等县、龙州县、三江县、融水县、金秀县、忻城县、龙胜县
海南 5
保亭县、琼中县、五指山市、陵水县、白沙县
重庆 14
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秀山县、黔江县、酉阳县、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县、丰都县
四川36
古蔺县、叙永县、苍溪县、朝天区、旺苍县、马边县、仪陇县、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屏山县、广安区、宣汉县、万源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壤塘县、黑水县、小金县、石渠县、理塘县、新龙县、色达县、雅江县、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雷波县、普格县、喜德县、盐源县、木里县、越西县、甘洛县
贵州 50
雷山县、望谟县、纳雍县、晴隆县、沿河县、三都县、水城县、册亨县、赫章县、松桃县、从江县、黄平县、平塘县、大方县、剑河县、紫云县、榕江县、织金县、思南县、长顺县、罗甸县、威宁县、石阡县、印江县、贞丰县、黎平县、普安县、道真县、麻江县、丹寨县、关岭县、台江县、江口县、德江县、兴仁县、岑巩县、锦屏县、务川县、正安县、习水县、六枝特区、普定县、三穗县、荔波县、天柱县、镇宁县、盘县、施秉县、独山县、安龙县
云南73
宁蒗县、永胜县、泸水县、兰坪县、贡山县、福贡县、广南县、马关县、砚山县、丘北县、文山县、富宁县、西畴县、麻栗坡县、梁河县、维西县、中甸县、德钦县、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永仁县、双柏县、南华县、大姚县、姚安县、昭阳区、武定县、富源县、会泽县、威信县、绥江县、盐津县、彝良县、大关县、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镇雄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绿春县、红河县、元阳县、屏边县、金平县、泸西县、永德县、凤庆县、沧源县、镇康县、云县、临沧县、双江县、墨江县、澜沧县、镇沅县、孟连县、景东县、江城县、普洱县、西盟县、弥渡县、洱源县、南涧县、永平县、巍山县、漾濞县、鹤庆县、剑川县、云龙县、勐腊县
新疆27
墨玉县、塔什库尔干县、皮山县、于田县、英吉沙县、洛浦县、疏附县、策勒县、和田县、阿克陶县、叶城县、柯坪县、伽师县、阿合奇县、岳普湖县、莎车县、民丰县、疏勒县、乌恰县、托里县、尼勒克县、乌什县、阿图什市、巴里坤县、察布查尔县、青河县、吉木乃县
宁夏8
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隆德县、泾原县、彭阳县、盐池县、同心县
青海15
大通县、湟中县、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县、循化县、化隆县、尖扎县、泽库县、达日县、甘德县、玉树县、囊谦县、杂多县、治多县
甘肃 43
武都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文县、康县、两当县、临潭县、舟曲县、卓尼县、夏河县、合作市、临夏县、和政县、积石山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县、永靖县、张家川县、武山县、清水县、甘谷县、秦安县、北道区、庄浪县、静宁县、华池县、环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定西县、通渭县、临洮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岷县、榆中县、会宁县、天祝县、古浪县
陕西 50
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吴旗县、宜川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洋县、 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 白河县、 商州区、 洛南县、 丹凤县 、 商南县、 山阳县、 镇安县、 柞水县、 印台区、 耀县、 宜君 县 、合阳县、 蒲城县、 白水县、 永寿县、 彬县、 长武县、 旬邑县、 淳化县、 麟游县、 太白县、 陇县,汉滨区、 汉阴县、 宁陕县、 岚皋县、 镇坪县、 旬阳县,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