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宁的自然资源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46.2亿元增至2007年的9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从6.46亿元增至21.5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94亿元增至8.54亿元。累计引进大项目近百个,协议引资近600亿元,到位资金超过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62.3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9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34.7%,年产值上亿元的民营企业从1个增至10个。市域经济势力位于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和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区前列。连然、青龙两镇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连然镇成为“全国千强镇”。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05元,实际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3元,实际增长10.5%,小康社会建设两大关键性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是2008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之一。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5.53亿元,增长17.3%。一般预算收入达10.85亿元,增长27.1%。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406亿元,增长23.6%。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0亿元,达10.94亿元,增长6.8%。连续3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0.68亿元,比2012年增长14.0%。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613255元,比2012年增长11.9%。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比2012年增长7.8%,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2.19亿元,比2012年增长15.4%,拉动经济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18.19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2.1%,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2.6%,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0%、57.3%和37.7%。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6.65亿元,占全部生产总值的37.6%,增长14.7%。安宁市工农业总产值602.2亿元,比2012年增长0.5%。 2013年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社保与就业财政资金支出2.29亿元,安宁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36309人次,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090.29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42753人次,全年共发放保障金775.84万元;安宁市办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46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