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年,日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79.9吗
那是美国,日本是71左右
㈡ 为什么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都说中国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但查到的中国gdp产业结构图第三产业占比更高
因为制造业是第二产业底下的一个分支,如果要和制造业比较的话,应该用第三产业下面下面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比较,而不是用一个分支产业去比较系列产业
㈢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将对我国未来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增速继续快于工业,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回型经济向答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可能使增长速度趋于下滑放缓,就业弹性可能会趋于提高,有利于促进收入的分配。
事实上,服务业增加值这两年增长速度加快,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而且占GDP的比重也超过工业。盛来运认为,这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表示,赶超是趋势性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㈣ 我国基础产业投资占gdp的比重
中国第一、第二、
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
*可以这么说,低收入国家的
在
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
在
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
在
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
在国内
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
在国内
中所占的比重更小,
相对
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
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低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
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我国
的发展情况,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理解掌握
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
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
在
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
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
的需求,只有第一、
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
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
,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
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㈤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怎么计算
...不就是拿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吗...数字都是现成的啊
㈥ 宏观经济学:关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问题
不变,因为第一产业占GDP没变,那么第一产业增长率同GDP增长率!设GDP增长率为版a
则有:
第一年GDP=第一产业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二年GDP=上年第一产业(1+a)+上年第二产业(1+第二产业增长率)+上年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增长率)=第一年GDP(1+a)
2个增长率相同,可以得增长率都为a!所以,比重没变!
㈦ 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继续加快,占gdp比重达到多少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㈧ 求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产值不是增加值,而GDP是增加值的概念,比如工业产值可以有几万亿,但是工业增加值只有几千亿,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才是GDP。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没有意义,要么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㈨ 第三产业GDP比重理论上可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吗
因为第三产业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回工业,在美国引答发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胡弗引用“自由放任”政策,然后在罗斯特之后的国家干预政策,就出现了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所以商务服务价值比整个社会的产品本身价值还大!!!
㈩ 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多少
【财经网讯】“中国的第三产业或者说服务业可能在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的时候达到70%”,3月21日,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分会场做上述表示。
在2012年的时候,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的第二产业的规模。在未来的10到15年的时间中还会逐渐地实现这样的一个过渡。
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庆祝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史蒂芬·罗奇说,“如果把今天的经济称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一点点自满,这恰恰是让我感到担忧的。”
以下为史蒂芬·罗奇发言实录:
史蒂芬·罗奇:非常感谢和高兴能够回到中国发展论坛,在这个房间中可能我也是少数几个在过去16年当中参加了15年的中国发展论坛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未来十年的增长前景。刘先生刚才给我们一个大的框架,让我们来了解中国未来十年的前景中一些主要的要素。我在5分半中的时间内说两点,第一给大家一些新常态的介绍。第二是做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我的一个对新常态的评估和刘先生及发展研究中心的评估之间的一些差别。这就是一些新的主要的特征了,
中国的新常态到底是什么,我把它称之为“下一个中国”。首先它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服务为导向的,而且对中国来说因为服务业所雇佣的劳动力要比整个制造业和建筑业多30%的就业,所以它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同时也是资源减少的或者是缩减的一个行业,因为它与建筑业制造业相比碳的消耗会减少很多。同时它也是非常有建设性和和谐的,差不多30%的参与过程的人都是来自农村的,所以它将是更加平等和谐的。正如刘先生刚才所说的,我们看到的GDP未来潜在的这种增长率会逐渐地下降,而且不是未来10年是未来20年。随着经济从制造业出口和投资转向服务和消费,对任何的经济体来说它的增长率都会下降。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常态或者说下一个中国,因此非常重要的是要执行政策。对全面深化中国改革的一个委员会或者是领导小组来说,它的工作也就是要落实这些改革的举措。
所以我就想说到我们第二点,也就是说我的观点和前面发言人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实现新常态的路线图。这是中国经济的三大组成部分,我想大家看的是第三产业或者说服务业的发展的趋势。现在它已经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的支柱了,在“十二五”规划中,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将达到47%,而去年事实上有48%,已经超出了预期。但这其实还是很小很小的一步。在实现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刚刚起步这样的一种转型,根据刘先生的预测以及我个人的评估,可能在2015年的时候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的时候达到70%。
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在2012年的时候这是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的第二产业的规模。在未来的10到15年的时间中还会逐渐地实现这样的一个过渡。
我有时候有一些担忧,但我是完全尊重中国的同行包括刘先生的观点,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事实上我认为还没有到,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庆祝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因为这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转型和过渡,这个转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将我们的经济的推动力进行转变,从非常强劲的这些要素在过去35年当中非常强劲的要素改变成一些新的推动力。在落实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应对这种惯性也就是旧体制的惯性方面,事实上我们将遇到巨大的压力。历史最大的挑战是应对结构性改革的韧性或者是惰性,对我们来说,我们刚刚开始这样的一种过渡,我们认为已经进入想要到达的程度,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把今天的经济成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一点点自满,这恰恰是让我感到担忧的。而事实上这种经济的转型在未来的10年中,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实现。我认为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在更好的管理的过渡,进入新常态的过渡,现在就喝香槟酒来庆祝还是为时过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