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权威数据:我国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有多少
国家抄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按照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以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的各年度统计公报、相关年度旅游抽样调查、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我国旅游产业对GDP直接和综合贡献。
(1)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2)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二产、一产。(3)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把它放到GDP里面一比较,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
② 2014年成都市旅游业gdp是多少
以下排名范围是中国大陆
按城市经济: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苏州、重庆回、成都、杭州、无锡答
按城市综合实力: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大连、苏州、青岛、无锡、佛山
注:
【城市综合实力】的是以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基础,并结合生态环境竞争力后计算得出。
城市经济竞争力涵盖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和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
城市文化竞争力涵盖教育实力,科技创新水平,文化及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文化影响力,文化氛围,公民总体素质和公民意识,城市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
城市社会竞争力涵盖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基尼系数,社会治安状况,居民幸福指数,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国际化程度和社会包容性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
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涵盖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盖率,生态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旅游业总收入GDP占比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
③ 旅游收入与gdp有可比性吗
当然可比。但抄是,不知道你如何使袭用这个数据。如果是分析研究地区GDP的结构以及旅游业在该地区的重要程度,那么应该是旅游业相关行业的GDP比总GDP。如果是研究财政收入的问题,最好是用与旅游业相关的财政收入比总财政收入。
④ 当地的旅游收入是否会纳入当地的GDP当中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回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可答以理解为“地区生产总值”。GDP等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旅游属于第三产业,旅游收入一定会纳入到当地的GDP里的。
⑤ 旅游消费计入GDP吗
旅游景点当然创造财富。计入GDP
如果用生产法,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里面。
如果用支出法,算消费。
⑥ 旅游业是如何影响GDP的
市(州)GDP(亿元)增长(%)市(州)GDP(亿元)增长(%)成 都1951.28 14.3 眉 山189.57 14.6 自 贡247.12 14.7 宜 宾307.25 14.8 攀枝花208.28 7.8 广 安版204.53 14.6 泸 州283.43 15.0 达 州316.23 12.8 德 阳权347.32 13.6 雅 安103.42 14.5 绵 阳388.59 13.7 巴 中95.02 11.3 广 元117.62 14.5 资 阳249.55 14.7 遂 宁171.56 14.5 阿 坝40.90 12.1 内 江257.77 14.8 甘 孜33.17 4.5 乐 山300.75 15.0 凉 山279.64 15.7 南 充306.30
⑦ 全国旅游业对GDP和就业贡献如何
11月,本是传统旅游淡季,不过电商双十一的到来,却将旅游市场催为旺季。据悉,今年双十一,各大旅游OTA纷纷推出打折促销旅游产品,还有平台变换花样推出抽奖“免房”、“买一送一”等活动。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旅游产业已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⑧ 旅游怎样带动GDP
7月14日,笔者从武陵源区统计局获悉:上半年武陵源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4亿元,同比增长.1%;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2.1%,GDP增速居全市第一。
旅游产业势头强劲。上半年,在全球经济逐步回暖的大好形势下,武陵源区借武广高铁、“阿凡达”等展开了一系列市场营销,扩大了“张家界·武陵源”品牌影响尤其是国际影响。重拳打击追客赶客、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使旅游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以我市申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一系列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上半年,全区仅门票收入就达3.58亿元,同比增长38.38%。
农业工业稳步发展。该区按照“中国生态旅游品质农业先导区”的这一战略定位,上半年,全区累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15万元,同比增长5.3%,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新成立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发展蔬菜790亩、木瓜180亩;出栏生猪1.43万头、肉类总产量1504吨、家禽存栏23.5万只;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62万元,同比增长7.8%;工业用电76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5%。
消费投资持续走旺。上半年,在旅游强势上扬的带动下,全区住宿餐饮、旅游商品批发零售等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同比增长35.2%。特别是核心景区推行门票周票制后,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逐渐增多,停留天数也有所增长,增加了旅游消费产品,从而有效拉动全区整个消费市场。
民生质量继续改善。今年来,武陵源区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极力改善民生条件、增强民生保障、优化民生环境。有序推进新农保试点,支出资金130万元,受益群众达3900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6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22万元;医疗单位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40万元。全区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2130万元。在旅游经济和惠民政策的拉动下,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1879.14元,同比增长8.27%,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6169.69元,同比增长17.37%。
⑨ 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
2005-2011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同比增长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 同比增长 中国旅游业所占比重
2011 471564 9.2 22500 20.1 4.77
2010 397983 10.3 14832 11.5 3.73
2009 335353 8.7 12900 11.3 3.85
2008 300670 9.0 11600 5.8 3.86
2007 257306 13.0 10957 22.6 4.26
2006 210871 11.1 8935 16.3 4.24
2005 183868 10.4 7686 12.4 4.18
⑩ 请问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应该占地区GDP的百分之多少,谢谢
丹麦 面积4.31万平方公里,人口516万,日尔曼族的丹麦人占%,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丹麦语,讲英语也相当普遍。首都是哥本哈根,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是波罗的海出入北海和大西洋的必经通道。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工业是丹麦国民经济主体,石油开采、造船、化工、电子仪器、食品、纺织等部门居重要地位。船用主机水泥生产设备、助听器、啤酒、酶制剂和人工胰岛素等产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丹麦农业高度发达,在世界一流农业国中享有盛誉,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它还是世界最大的貂皮生产国,欧洲第二大渔业国。 丹麦战后初期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目前则以出口工业品为主。主要贸易伙伴是西北欧和美国。 瑞典 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四,人口约890万,90%为日尔曼族瑞典人,通用瑞典语。国教为基督教路德宗。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北欧最大的城市,人口170万。 瑞典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木材、造纸、电力、冶金、机械等领域均有一定特长。在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占82%,工业企业以中、小型居多。瑞典拥有大量世界驰名的公司:富豪公司、爱立信公司、瑞典通用电气公司(ABB)等。 瑞典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居西欧前列,粮食、肉类、蛋、奶制品不仅能够自给,还有部分出口。森林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64%,全国每年林木增长量可达8500万立方米,誉称"欧洲锯木场"。 瑞典实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全部从政府财政中支出。著名的大学有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默奥大学、卢利奥高等学校等。 瑞典经济为外向型经济,工业生产的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不少大公司出口率达80~90%。中瑞两国于1950年建交。1997年中瑞贸易总额为18.7亿美元,瑞在华投资项目299个。 挪威 面积38.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0万,98%为日尔曼族挪威人,3/4的人口生活在离海不到15公里的地带,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北部广大地区无人居住。挪威语为官方语言,基督教路德宗为国教。首都奥斯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线异常曲折,沿海岛屿达15万个;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北纵贯全境。挪威属海洋性气候。内地山区则气候寒冷。 挪威跻身于当今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列,人均发电量居世界第一位;90%的渔业生产供出口;石油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挪威著名的景点有奥尔内斯教堂、霍尔门科伦山、海盗船博物馆,首都奥斯陆市区的人体雕塑公园、市政厅、赫尔姆伦跳台、滑雪场、及距城220公里的利乐哈默。奥斯陆是199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 典型北欧风光 挪威誉称为"万岛国"、"半夜太阳国",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风光。 芬兰 面积3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0万,93%为芬兰族,居民的86%信仰基督教路德宗,10%信仰东正教,芬兰语和瑞典语为官方语言。首都赫尔辛基人口50万,素有"波罗的海明珠"之称,芬兰境内有大小湖泊18.8万个,占国土面积的10%,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这两大支柱产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造纸业和船舶制造业有很高的水平。近十几年来,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如诺基亚移动通讯电话公司已举世闻名。 1.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北欧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位于前列的。北欧四国——挪威、芬兰、丹麦、瑞士的人均GDP都高高地列在世界前20位以内,并且排名均在日本之上。而北欧训练有素的人才、安定的社会环境、技术革新等在世界范围内备受赞誉。在产业上,北欧也从早前轴承制造等传统工业中成功转型,如今的北欧在汽车、IT、医药品等诸方面建树颇丰。瑞典除了有沃尔沃汽车、通信业中的爱立信之外,还有宜家家居、成衣品牌H&M等,而这些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很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全球的手机市场占了最大份额的诺基亚则更是芬兰的骄傲。 2.高福利、高负担国家。北欧诸国的高福利、高负担是众所周知的。在这些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很充实,但是另外一方面,国民的纳税负担也很重。例如,在丹麦,国民负担率(税收和社会保障费用在GDP中所占比率)超过了70%(日本2007年的预算是39.7%),并且消费税高达25%。然而,负担虽然高,却有超过七成的国民对这一制度感到满意。因为在缴纳高额的税金之后,他们能享受到充实的福利。例如在瑞典,国家负责提供经济保障,省里负责医疗,而市村镇则负责教育和福利。体现在具体的数据方面,国家将49%的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省里将71%的预算用于医疗,而市村镇则是将80%的预算都用在了福利、教育方面。通过实施这样的地方自治制度,国家、省、市村镇各司其职,把充实的社会保障落到实处。 3.人才机制先进。在丹麦,每个教师负责教授的学生人数平均为10.8人(日本为19.6人),丹麦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居世界第二位,瑞典居第六,而挪威居第九。另外,在瑞典,平均万人拥有的诺贝尔奖得奖者居全球最高。在这四个北欧国家中,原则上到大学毕业都是免收学费的,所以出了社会的人想要再回到学校也很容易。因而这四国国民的学习达成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4.女性的社会参与度高。由于国家小、劳动力不足,并且政府机构比较大,给女性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所以北欧国家中,女性的社会参与度很高。瑞典的国会议员中有45.3%是女性,有6岁以下的孩子但是在工作的母亲占到78%,而日本的这一数字仅为35%,管理人员中有31%是女性,而日本仅为10%。挪威甚至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从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员工中女性必须要达到四成以上,否则就取消其上市资格。在两个瑞典家庭中看到的福利国家的实态 住在瑞典南部乌普萨拉(Uppsala)市的兰德格瑞夫妇,丈夫是法律顾问,妻子是公务员。两人月收入为10.2万瑞典克郎(约合170万日元)。这是比较高的收入了,但是40%以上要作为税金缴纳出去。 “虽然税率确实很高,但是与之相应,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机关负担的,所以纳税后的收入依然足够支付生活费用。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夫妇两个人如此表示。孩子的教育费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晚年以后则可以领取养老金。所以在瑞典,很少有人节衣缩食进行储蓄。而这对夫妇每月存5000克朗是为了在假期能够去旅行。 另一个家庭中,艾丝科是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和丈夫离婚后,她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作为博士,她需要参加大学里的本科授课等工作,相应地也每个月从学校领取2.1万克朗的薪水。纳税后大概还剩1.5万,而每个月的生活费要超过1.4万。但是,每个月她还从政府领取三个孩子的儿童补贴,并且第三个孩子有额外补贴。这些加起来后,除了足够支付生活所需外,还可以在每个假期带着孩子们在国内探亲访友,四处旅行。 在照顾孩子方面,早上上班之前她把孩子送去市办的托儿所,下午四点下班以后再去接回来。孩子如果生病的话,她可以不去上班,领取75%—80%的薪水,带孩子去看病或者在家陪伴孩子。而一般的病基本上也不会需要支付任何医疗费。对于艾丝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一个工作着的母亲,即便她待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也要保证她能够获得收入。”这一点政府做到了。所以她认为:“虽然国家的税率很高,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制度,所以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独自一人养育幼小的孩子。” 然而,在考虑到将来时,她也抱有不安。“因为从生第一个孩子开始,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没有能领取全额收入了,所以到现在为止自己所积累的退休金积分并不多。”为此,她每个月都会存300克朗作为将来的养老金。北欧模式带来的启示 以北欧为代表的福利国家有着许多相似的结构特征。 在高龄化趋于定型后,对于福利产业的需求就变得很大。而在北欧的这些国家,由于促进了福利产业的发展,使生产和需求保持了一致,所以很少出现失业者。在幼托和看护等福利领域,女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能推动了女性的就业率和社会参加度。而由于幼托服务作为社会的基础服务设施被确定了下来,生育率的下降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福利产业作为社会保障被提供给国民的同时,作为实施者的政府部门的作用也随之增加,这其实是容易带来效率低下的风险的。而北欧则通过彻底的“分工化”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风险。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瑞典的福利和教育是专门由市村镇负责的,与之相适应,市村镇的工作中心也全在福利和教育上。北欧国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由于他们都是一些“小”国家,所以在政策的实施上比较灵活。丹麦就被称为组合了“柔软性”和“安全性”的“柔安国家”。在世界平面化的进程中,福利国家还只是一个“变数”。我们所推崇的瑞典,其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条件与这些北欧国家存在着太大的差异,无法在日本推行北欧模式。但是,当我们在全国一条线地推行同一政策却遇到阻碍后,是否意味着以地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地推行各地改造政策的时期到来了呢?如果从地区来看的话,北欧离我们并不遥远。例如,瑞典的人口和大阪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丹麦的GDP和神奈川县与本州西部的5个县相近。这样来看的话,那么北欧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北欧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高龄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一直致力于高龄化问题的解决。并且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北欧式的智慧和经验。从北欧身上,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对于他们经验和智慧我们又该如何应用呢?摆在我们面前考验就是,对于北欧模式,我们应该如何借鉴,以及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应用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