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0年安徽省各市人均gdp
安徽各市gdp排名城市名 06年GDP(亿) 人口数(人) 人均(元/人) 人均GDP排名
合肥 1073 465万 23500 3
芜湖 480 225万 21500 4
马鞍山 415 123万 33800 1
淮南 314 235万 13500 5
蚌埠 359 335万 10720 8
铜陵 235 73万 32000 2
淮北 235 212万 11000 7
安庆 494 620万 8000 12
黄山 183.5 150万 12230 6
阜阳 370 900万 4111 17
滁洲 375 433 万 8660 10
巢湖 344.8 454万 7600 13
六安 355 665 万 5338 16
『贰』 2010年安徽省各市的万元GDP能耗谁知道啊
蚌埠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一览表4.1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指标共8项,2002年蚌埠市指标均未达标。其中规划生态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0000元/人,蚌埠市为5564元,占规划指标的27%(计算时规划指标大于时,均采用等值作比较,以下相同)。规划生态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000元/人,蚌埠市为6564元/人,占规划指标的50%。规划生态市人均财政收入2400元/人,蚌埠市为720元,占规划指标的30%。规划生态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人,蚌埠市为2203元,占规划指标的40%。规划生态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50%,蚌埠市为36.4%,占规划指标为72.8%。规划生态市单位GDP能耗小于1.4吨标煤/万元,蚌埠市为1.47吨标煤/万元,是规划指标的1.05倍。规划生态市单位GDP水耗小于150 m3/万元,蚌埠市为271 m3/万元,是规划指标的1.81倍。 根据2002年全省GDP统计数据分析,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7个地级市中位居第十位,处于全省中下等水平。蚌埠市2002年产业23.3:40.3:36.4,安徽省产业比重为21.64:43.49:34.86,蚌埠的第一产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偏低约3%,第三产业略高于省平均水平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2002年全省各市第三产业构成分析,蚌埠市的第三产业构成在全省位居第七位,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4.2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指标共15项,蚌埠市共有5项达标,占全部环境保护指标的31%。其中未达标指标中:规划生态市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为290天,蚌埠市为201天/年,占规划指标的69%。规划生态市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城市无超4类水体,蚌埠市为69.43%,占规划指标的69%。规划生态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蚌埠市为93.6%,占规划指标的94%。规划生态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蚌埠市为47.68%,占规划指标的50%。规划生态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蚌埠市为38.83%,仅占规划指标的38.8%。规划生态市COD排放强度小于5.0千克/万元(GDP),蚌埠市为6.67千克/万元(GDP),是规划指标的1.33倍。规划生态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1m2/人,蚌埠市为4.78m2/人,只占规划指标的43 %;规划生态市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大于3.5%,蚌埠市为2.05%,占规划指标的59%。 城市的水环境质量:蚌埠市水污染形势严峻,2002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0042万吨。废水中COD排放量26133吨,其中工业COD 8175吨,占总量的31%;生活COD 17958吨,占总量的69%。生活排放污染物占全市污染物的比重较大,主要由于蚌埠是个老城市,生活废水基本是直接排放,市区的废水直接排入淮河。我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十万吨污水处理工程竣工后,全市污水处理率尚不到20%。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我市目前大气仍属于煤烟型污染,2002年生活用煤为50万吨,工业用煤135.54万吨。另外,随着城市餐饮娱乐服务行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环境空气中SO2、NOx的较大幅度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蚌埠市由于近年来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而噪声达标规定的面积一直没有变动。所以蚌埠市2002年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仅为47.68%。固体废物:蚌埠市主要固体废物是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 目前,蚌埠市平均日产600余吨生活垃圾,年产20万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生产垃圾排放量还在不断增长。生活垃圾都是直接运往城郊裸露堆放、简易填埋。露天堆积的生活垃圾,晴天飘尘污染大气,雨天垃圾渗滤液污染地表及地下水。腐败物质孳生蚊蝇,臭气四溢,传播疾病。2002年,全市工业固废总量42.7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42.5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9.5%。与生活垃圾比,蚌埠市对工业废物的处理要好的多。4.3 社会发展2002年 ,蚌埠市城市建设、发展现状:蚌埠市城市气化率、恩格尔系数、城市集中供热率三项达到生态市规划指标。有六项未达标:其中,规划生态市城市化水平要求大于等于50%,蚌埠市城市化
『叁』 江苏省各市面积大小排行
江苏城市面积排行榜:
NO.1 盐城 面积:16972平方公里
盐城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NO.2 徐州 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
NO.3 淮安 面积:10072平方公里
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NO.4 宿迁 面积:8555平方公里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NO.5 南通 面积:8544平方公里
南通,古称通州。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NO.6 苏州 面积:8488平方公里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NO.7 连云港 面积:7614平方公里
连云港,简称“连”,古称“海州”,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际性港口城市、中国十大海港之一。
NO.8 扬州 面积:6597平方公里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又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誉。
NO.9 南京 面积:6587平方公里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NO.10 泰州 面积:5787平方公里
泰州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众所周知,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NO.11 无锡 面积:4628平方公里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NO.12 常州 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被称为“中吴要辅”。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NO.13 镇江 面积:3843平方公里
镇江古时称“润州”,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3)2013年安徽各市人均gdp排名扩展阅读
江苏省的特点如下:
1、气候特点: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2、经济特征: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
3、人口特征:2018年末,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5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4万人,增长0.27%。全年人口出生率9.32‰,比上年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3‰,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2.29‰,比上年下降0.39个千分点。
『肆』 安徽各市人均GDP排名和人均收入排名(最新)
安徽各市GDP排名城市名 06年GDP(亿) 人口数(人) 人均GDP(元/人) 人均GDP排名
合肥 1073 465万 23500 3
芜湖 480 225万 21500 4
马鞍山 415 123万 33800 1
淮南 314 235万 13500 5
蚌埠 359 335万 10720 8
铜陵 235 73万 32000 2
淮北 235 212万 11000 7
安庆 494 620万 8000 12
黄山 183.5 150万 12230 6
阜阳 370 900万 4111 17
滁洲 375 433 万 8660 10
巢湖 344.8 454万 7600 13
六安 355 665 万 533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