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DP含金量是什么意思,和GDP有什么不同 请说简单些
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单位版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权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贰』 GDP含金量排名 怎么计算出来的
一般的做法是:
“GDP含金量”既不是人均GDP排名,也不是居民收入排名,而是专反映二者的比值属,人均GDP是分母,居民收入是分子。如果某地的人均GDP较高,但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其“GDP含金量”就较低;如果某地的人均GDP较低,但居民收入相对较高,其“GDP含金量”就较高。
具体算法:先用某地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数量,得出人均GDP,然后用人均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为“GDP含金量”。
『叁』 现在中国有个GDP含金量排名,什么叫GDP含金量,怎么计算出来的。
GDP含金量 =“人性化的GDP”=“幸福指数”=“幸福感”,其核心都是“提高居民收入”,说白了就是回人民在发答展中能不能感觉到幸福。
对应的计算公式:
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即:
GDP含金量 =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在这里,人均GDP是分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是分子,也就是说,人均GDP高的反而不一定好,还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的高低
『肆』 2014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GDP含金量是什么意思
GDP含金量是指“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这种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示出内各省市的居民幸福容感。
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蘇、内蒙古、天津。
『伍』 gdp含金量的衡量指标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表示:单位GDP牺牲的专环境越小,属对生态的冲击越小,GDP含金量越高。GDP在统计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消耗并没有考虑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DP的含金量。 GDP的大小跟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越大,其含金量越高。这种方法是用“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各省GDP的含金量。
GDP含金量应强调收入指标,这个收入不仅包含财政收入,更要包含居民收入。在经济增长中,更要强调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陆』 gdp含金量的各省情况
2009年
根据GDP含金量计算公式,《中国经济周刊》计算得出了中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并按照先后顺序予以排列。
2009年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海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广东、重庆、贵州、广西、云南、湖南、吉林、福建、湖北、四川、山西、甘肃、辽宁、天津、宁夏、江苏、陕西、青海、河北、河南、山东、新疆、内蒙古。
数据还显示:排名靠前的东部省份居多,排名靠后大都是中西部省份,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吻合。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不靠前,很多还很靠后。2009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8位、第23位、第28位、第5位、第27位。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海南省的GDP总量排28位,其GDP含金量则为第3位。
2010年
根据中国各省、区、市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计算得出了中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绘制出了“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0年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安徽、贵州、广西、海南、江西、云南、重庆、浙江、广东、黑龙江、福建、四川、湖南、天津、吉林、湖北、山西、宁夏、辽宁、甘肃、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山东、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
数据还显示:2010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11位、第23位、第27位、第10位、第24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贵州的GDP总量排第26位,其GDP含金量却为第4位。
2011年
《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调研、统计、计算,从中国31个省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2月22日)中计算得出了中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编制出了“2011年中国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居民幸福指数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贵州、海南、云南、安徽、江西、重庆、福建、黑龙江、广西、四川、天津、湖南、湖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甘肃、宁夏、河南、山东、河北、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数据显示:2011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3位、第21位、第25位、第4位、第24位。GDP排名靠前的江苏、山东、河南,GDP含金量排名靠后。
2012年
《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专家调研、统计、计算,从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25日)中计算得出全国各省份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GDP含金量”。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海南、江西、云南、安徽、重庆、贵州、黑龙江、福建、广西、宁夏、山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甘肃、辽宁、天津、河北、河南、吉林、山东、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三甲与2011年相同。
数据还显示,GDP总量排名靠前的,GDP含金量却并不一定靠前。2012年GDP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的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3位、第19位、第26位、第4位、第24位。山东、河南的GDP总量虽然靠前,但GDP含金量却靠后。
2013年
2014年年初,《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经济数据(截至2014年2月23日),以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为基础,计算得出《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云南、江西、安徽、海南、重庆、山西、福建、黑龙江、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天津、辽宁、河南、甘肃、河北、宁夏、吉林、山东、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2014年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于GD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应该依然会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柒』 gdp含金量的直接指标
跟GDP含金量直接来相关的指标自就是居民收入。
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的60%,剩下的非居民收入应该占GDP的40%;但中国居民收入占GDP的40%,剩下的60%是非居民收入。比较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居民收入占GDP的60%。
还有专家认为,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关注GDP增长之外,更需要采取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就业增长点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实现就业率与GDP的同步增长。
『捌』 gdp含金量的计算方法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专人属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
统计学专家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指标的计算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
『玖』 GDP含金量是什么概念
“GDP含金量”既不是人均GDP排名,也不是居民收入排名,而是反映二者的比值,人均GDP是分母,居民收入是分子。
『拾』 GDP含金量哪个省更高
与GDP含金来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源标就是居民收入。但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受人为影响很大,因此无法准确衡量GDP含金量。
从'干货“角度,GDP含税量这个指标可以说最“干”,最值得信赖,所以很多人现在把这个比值叫做“GDP含金量”。
2016年,上海的GDP含税量占32%,北京占31%,然后是广东省、浙江、江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