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gdp排名 > 人均gdp变化

人均gdp变化

发布时间:2020-12-02 20:57:08

人均gdp到1万美元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常来说,人均GDP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当前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定位。人均回GDP达到1万美元,对于一个国家答或地区,表示该地区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水平。人均GDP1万美元发展阶段后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社会均有趋同的发展轨迹:从生产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从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胡鞍钢)。作为一个省来说,浙江省已经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基本接近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当前是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正加速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将加快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生产为主向消费为主、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步伐。

㈡ gdp总量人均gdp gdp增长率反映着什么

GDP总量反映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 GDP则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而GDP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GDP百分比的变动。
(一)GDP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所以,GDP总量大小,反映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产出能力的大小,反映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二)人均 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人均GDP状况,决定着国内每个居民的平均购买力,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所以常常作为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三)GDP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年度总体经济状况变动的情况。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㈢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有什么联系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3)人均gdp变化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㈣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纵向变化

2005年12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一项重大的经济统计计划所获得的数据重新发布了中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98万亿元人民币,比预期增加预期16.8%。此统计过程世界银行向中国政府提供了咨询。根据这项统计,中国农业的比例占13.1%,工业比例占46.2%,服务业比例上升到40.7%。造成中国2004年经济数据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由于本次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经济普查)中发现漏报的第三产业经济总值高达2.4万亿元人民币。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括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等于各部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使用角度,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以上三种情况,从计算角度来看,分别可以称为生产法(亦称部门法)、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称最终产品法),三种方法理论上计算结果相等。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地区)居民在国(地区)外创造的价值但不包括外国(地区)居民在本国(地区)创造的价值,它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强调地地域概念,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即国内生产净值包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终的成果和服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标除以总人口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㈤ 分析1997年至2018年上海人均GDP的变化

按照2018年上海人均GDP的变化,在不断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㈥ 人均GDP是什么概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回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答,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㈦ 为什么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根据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得出的。
根据索洛增长回模型,当人口数量不答变时,人均GDP处于稳定状态,而当人口以n的速率增长时,GDP总量的增长率就等于人均GDP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n。
索洛增长模型是采取差分原始推导而成的。有关公式推导过程为:GDP变化率=GDP变化量/GDP=人均GDP X 人口数量的变化量/GDP=变化人均GDP变化量 X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变化X人均GDP/GDP=人均GDP变化 X 人口数量/GDP+人口数变化量 X 人均GDP/GDP=人均GDP变化量 X 人口数量/人均GDP X 人口数量+人口数变化量 X 人均GDP/人均GDP X 人口数量=人均GDP变化量/人均GDP+人口数变化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变化率+人口数量。
当GDP的变化率以增长率代表时,套用上述索洛增长模型公式,即GDP增长率=人均GDP变化量/人均GDP+人口数变化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㈧ 我国如何计算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即 GDP 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 总人口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阅读全文

与人均gdp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