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年东盟十国的GDP用量是多少
2015年全复国各省GDP的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制。从2016年1月20日起,201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开始陆续发布,截止到1月21日中午,已有11个地区发布2015年度GDP,位列榜首为广东省,2015年GDP为72812.55亿元,同比增长8%,其他省市GDP如下:
❷ 2014年东盟十国的人均gdp最高的是哪个国家
2014年东盟十国中来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自坡。
❸ 东盟对南宁的GDP有什么影响
东盟对南宁GDP影响巨大,大量的东盟产业链入驻南宁市场;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刺激外贸、旅游、交通、保险等行业;推动了第三方产业的有利发展。
❹ 2013年东盟十国GDP总量是多少美元
45676835+
❺ 2010年,全球90%的GDP分布在以下哪三个经济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AFTA)于1992年提出,现包括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盟6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削减速度。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一)发展进程简迹
1、1967年8月8日东盟成立。英文缩写为"ASEAN"。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但其根本用意却是希望遏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涵义。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转为以政治、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现东盟己拥有十个成员国,即:印尼、新加坡、秦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东盟十国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GDP总值约7,370亿美元(1998年统计数字),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3.3% 。据预测,2000年可实现4.8-4.9%的增长率。到2010年,东盟GDP总值可望达到9,550亿美元。东盟1999年对外贸易总额约6,206亿美元,中国同东盟贸易额217.48亿美元。1999年流入东盟地区的外资达到169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投资高达94亿美元之多。
2、 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了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等东盟六国参加的东盟贸易部长会议,会议签署了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为: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AFTA)的协议。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东盟地区作为单一生产单位的竞争优势;通过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期待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生产率和竞争力;加强东盟区域一体化和促进盟区内贸易与投资。本次会议随即签署了代表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标志的纲领性文件,即:"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普惠关税方案协议",英文为: Agreement on the 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Scheme for AFTA,简称CEPT。会议确定在未来15年内,即在2008年前实现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1995年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加速AFTA成立的时间表,即将原定的15年时间计划缩短为10年,即在2003年前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3、 AFTA自1992年提出成立至今己八年有余,但由于各国意见分歧导致成立之初发展相当缓慢。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积极主导下,现己逐步向较具组织化的运作模式发展,而且会员国之间经济合作范围也有日趋多元化的趋势。
1999年9月2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三届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决定将文、印、马、菲、新、泰等六个原始会员国贸易自由化完成的时间表提前至2015年,其余越、老、柬、缅等四个新加入的会员国于2018年达成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进而1999年的东盟第三届非正式首脑会议又宣布,六原创始国将完成贸易自由化时间再提前五年,即为2010年之前完成;越、老、柬、缅等四国也将提前三年于2015年达成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同时也预定于2002年将东盟区域建成为自由贸易区。
(二)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措施
1、关税措施,实施"共同有效普惠关税",英文简称CEPT。该关税措施是一项东盟会员国间的合作协议,约定各会员国选定共同产品类别,具体排定减税的程序及时间表,并自1993年1月1日起计划在15年内,逐步将关税全面降低至0-5%,以达成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即东盟会员国将在区域内彼此间实施CEPT但对非东盟会员国家关税则仍由各国自行决定。
但是,有部分产品不适用CEPT制度,如,部分农产品,农产品原料,活动物、动物产品、部分植物产品、调制食用油;动植物蜡、食品、饮料、酒类及醋、烟等。此外,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公众道德规范、人类、动植物生命有关物品以及有艺术、历史、考古价值的物品也属例外范围。
CEPT减税计划分两种方式实施(自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快速减税,即产品税率在20%以上者,应在10年内降呈0-5%,于2003年1月1日前完成;产品税车在20%及其以下者,应在七年内降至0- 5%。2000年1月1日前完成。快速减税包含15项产品,即植物油、药品、肥料、皮革、纸浆、珠宝、水泥、化学药品、纺织品、铜电线、电子产品、木藤制家具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产品。
(2)正常减税,产品税率超过20%的,分为两个阶段实施,首先在前5-8年(2001年1月1日前)降至20%。再依照经同意的进度在7年内降至0一5%(2008年1月1日前)。产品税率在20%及其以下者,在10年内降至0一5%(2003年1月1日前)。
CEPT减税计划必须经由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AFTA Council)核准,符合东盟产品才能适用CEPT关税;所谓东盟产品,即其自制率至少为40%。此40%的自制率可源自单一国或两个以上的东盟会员国并可累计。据东盟秘书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东盟原始六会员国提出的42,622项2000年关税调降产品项目,有38,456项已调降至5%以下,占全部清单90.2%。
在1999年9月召升的第13届东盟自由贸区理事会议决定,对贸易自由化重中之重的共同有效普惠关税的实施,六原创始国于2002年内对CEPT清单内产品关税全部调降至5%以下,越南于2003年;缅甸及老挝则在2005年。另外,同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再度宣布,六原创始国于2010年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实现完全自由化,而越、老、缅、柬亦于2015年达成自由化目标。
2、原产地规定(Rules of Origin)
东盟为使区内成员国较非成员国享有较多贸易优惠或较低关税,在1977年东盟各国签订的"东盟普惠贸易安排协定"的基础上,1992年12月11日AFTA理事会在雅加达研订"CEPT原产地条规"(Rules of Origin for CEPT)。在CEPT协议下,会员国自另一会员国直接进口东盟国家产制成份比率不低于40%的产品,经出口国家主管机关(AFTA Units)核发产地证明者,可享有优惠关税。一些东盟域外国家认为,AFTA即便是符合WT0要求,但其原产地规定仍可能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该原产地规则是限定东盟自由区内国家,那么就等于对圈外国家是变相贸易壁垒。在原产地规定之限制下,东盟各国保障了区域内国家利益,可吸引许多厂商前来生产。对于圈外国而言,原产地规定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推进服务业自由化进程
1992年东盟各国决定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对服务业贸易自由化并无具体决议,仅就东盟将"继续改进与发展区域邮政及电讯系统",以及将"继续其促进旅游及观光"等事宜达成共识。直到在1995年12月在泰国召开的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服务业自由化才有具体进展。在该会议期间,会员国完成了"东盟服务业框架协议"(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的签署,希望在WT0服务业贸易,总协议(简称GATS)范外,另寻求加强彼此间服务业的合作、消除服务业贸易限制,以及扩大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1998年12月在河内举行之第六届东协高峰会议中,会员国在特定承诺表上进行较多谈判,并达成了在非WT0会员国成员也享有与WT0成员在GATS规范下相同的待遇,会员国应将特定承诺表的优惠待遇扩及所有其它会员国等项决议。至此,东盟对未来区内服务业贸易发展已有了进一步之共识。
东盟服务业架构协议主要内容仍以WT0服务业贸易,总协议(GATS)规范为主。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服务贸易利益主要在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应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因此GATS在条文中对"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及"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减轻"有了具体规定。该规范使得发展中国家依法可拒绝将较大范围的服务部门纳入市场开放承诺,因此相当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承诺表所涵盖的范围极为有限,其开放速度也因而较为缓慢,所以东盟各国间服务业开放速度显得较商品关税减让速度缓慢的多。
目前东盟中除越南、老挝及柬埔寨等三国非WTO会员国外,其余七国已成为WTO会员国。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文莱等五国服务业占各自国家GDP比重已逐年增加,且都在50%以上,显示这些国家对服务业已日趋开放和重视。
根据调查,东盟目前存在的服务业贸易障碍,以限制外资股权比例为最多,且普遍存在于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此外,行政程序繁杂(如申办工作准证、临时居住证等流程繁杂及申请延期困难等)、内陆运输不便、通讯设备不足,以及信息取得不易等,也成为服务业贸易发展的瓶颈。
东协各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除着手进行金融服务业重整外,并已加速放宽外资股权比例,积极研究修改有关投资法令,以吸引外资进入,恢复经济成长。例如,马来西亚提高了外国人保险业及批发零售业的持股比例;泰国开放外国人经营批发零售业;印尼允许外商与印尼业者合作设立拍卖公司,经审核合格的批发零售业可拥有100%股权,已登记注册的新银行开放外资拥有100%股权等。
4、设立投资区-AIA(The ASEAN Investment Area)
为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以及吸引大量投资进入东盟地区,1995年12月,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倡议成立"东盟投资区",1998年10月第三十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签署了"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Framework Agreement on the ASEAN Investment Area)。该协议适用范围为直接投资,至于投资的限制及股权规定,仍受各国国内投资相关法令约束。
为促进东盟区域内投资透明化和自由化,协议规定自2010年起对区域内所有会员国的投资者适用国民待遇,并对会员国投资者升放所有产业,2020年起则适用于所有的投资者,并推动资本、熟练工、专家及技术的自由移动。会员国为保护国家安全及公共道德、人类、动物、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保障个人隐私权等可提出全面例外清单外,另亦可提出暂时例外清单、敏感清单等措施。
AIA理事会由东盟各国经济部长及东盟秘书长所组成,其任务为检视东盟各国所提出之行动计划等,理事会下设有投资合作委员会(Co-ordinate Committee on Investment, CCI)由会员国投资相关部门之资深官员所组成。该委员会将经由经济高级官员会议(Senior Economic Offcia1 Meeting,SE0M)向AIA理事会提出报告。
1999年9月召开之第二届东盟投资区理事会,会员承诺除暂时例外清单、敏感清单、全面例外清单外,对会员国的投资者将开放更多产业并给予国民待遇,首先升放的是暂时例外清单中的制造业,将于2003年1月1日全部升放给东盟会员国的投资者。
5、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ICO)
为在完成自由贸易区之前,加速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吸引投资、促进零部件与制成品的分工互补以及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1996年4月在新加坡召升东盟国家经济部长会议,签署了"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strial Cooperation Scheme简称AIC0,于199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东盟工业合作计划主要宗旨是:①加强东盟在区域及全球市场上制造的竞争力;②增进效率与生产力,提高区内工业生产力;③提升市场占有率,增进东盟在制造工业中的竞争地位。合作主体必须为:至少由二个不同东盟国家之公司共同申请该计划。参与资格:①必须是在任一东盟会员国注册、营运的法人;②公司股权至少30%为当地股权。(注:在1998年河内宣言中,东盟各国同意将本项规定豁免实施三年)。③愿意从事资源共享、工业互补或工业合作活动。优惠措施包括:①经过核准的产品可享有0至5%的优惠关税。②参与AICO计划的国家所制造出的产品视为国内产品,可纳入其国内自制率内;自其它当事国进口同一申请计划的半成品或原料,视同进口国制造的产品,可列入进口国自制率计算。③可享受其它非关税优惠措施,如迸口数量限制等。
6、此外,东盟会员国间还签有"相互认证架构协议,,(建立各种产品领域的相互认证机制);"运输便捷化协议"(为促进简化区域内物品的通关手续,包括免除海关检查)等。
(三)东盟探讨加强与有关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
1、东盟自由贸易区-澳、新紧密经济关系协议(AFTA-CER)、(AFTA-the Ministers from the countries of the Australia-New Zealand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Agreement, CER)。
AFTA-CER的对话首次开启了关税、信息、标准检验,如IS014000以及贸易、投资数据库等方面的新合作。
1999年10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东盟国家同澳、新两国年度经济部长协商会议决定,在2010年前AFTA将与CER成立自由贸易区,并成立由菲律宾前总理比拉塔为主席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10月向在泰国举行的东盟贸易部长会议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东盟十加三"联合宣言
1999年1月,第三届东盟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时,东盟十个成员国加上应邀与会的中国、日本及南韩三个国家元首,在会后发表共同联合公报,称为"东盟十加三"联合宣言。宣言中明确表示十三国同意在六个经济领域进行合作,其重点包括强化信息科技和电子商务,以加速贸易、投资、科技转移与技术合作。
东盟还设想与中国、日本及南韩等东亚三大经济体研拟建立东亚共同市场乃至区域货币计划,向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经济集团的方向发展。菲律宾总统艾斯特拉达在该会议开幕致词中曾表示,东盟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就是,成立东亚共同市场、东亚货币及东盟共同体。
二、从第32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发展
今年10月3日至7日,在泰国清运举行了第32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同时举行了东盟澳新经济部长协商会及"十加三"经济部长会议。
1、关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效普惠关税计划。
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效普惠关税(AFTA-CEPT)计划下,成员国承诺在2002年之内把关税减低到0至5%,四个较新成员的目标定于2008年。
东盟经济部长会议通过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成员的草拟方案。因实际经济理由而无法达到减低关税目标的亚细安成员国,今后能够申请暂延减税的特权,前提是这些成员,必须承诺2002年实现形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任何因此而引发的纷争必须在半年内解决。
在新机制下,如果减低某个产品的关税将为成员国带来"实际问题",成员国可以提出申请暂延落实原定计划。这项方案仅限于有效普患关税协议暂免名单上最后加入的600多个产品。新规程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原则拟定,与总协定不同的是,申请延期减税的成员国可以通过非关税的赔偿方式,以最惠国的方式补偿其他成员国。会议同意,该议定书于今年11月在新加坡召升的东盟首脑会议前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正式签署。
现在,东盟原创始国承诺减让的38,400个税目中的85%,其关税水平已经降到了0-5%,明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随着东盟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东盟十国共同有效普惠关税的平均税率已经降到4.43%,2001年将降至3.96%。
2、会议通过了电子东盟框架协议草案,并允在今年11月的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签署该协议。该协议包括东盟资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子商务、货物与服务及投资方面资讯科技自由化、人员培训、电子社会、电子政府等内容。会议还提出一些关于商业服务、建筑业、通讯业及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以回应1999年至2001年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
3、在投资方面,会议称赞东盟投资区理事会组织的赴日本、美国及欧盟招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大大促进了该东盟区域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4、关于推进东盟-澳新自由贸易区方面的成果。
由菲律宾前总理比拉塔领导的东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研究工作委员会向东盟及澳新两区贸易部长协商会进行了报告。报告建议,"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澳新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可行的,更是明智的作法"。两区经济部长协商会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两区经济部长认识到了促进东盟与澳新联系的好处,并同意朝"密切经济伙伴关系"的方向努力。明年起,两区国家的高级官员将根据工作委员会的建议,更详细检讨"密切经济伙伴关系"的潜能与范围。讨论的重点包括:为较新的东盟成员提供技术与基础设施援助、扩展资讯科技领域的合作等。
能否深化两区的合作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仍是一个未知数。澳新与东盟国家所存有政治与贸易歧见便是主要的障碍。新加坡贸工部长杨荣文准将表示,虽然受到政治因素的阻挠,但成立东盟、澳新自由贸易区将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经济逻辑性是不容置疑的。自由贸易协议具有传统经济的内含,但为合作协议注入新的经济要素将更符合现实的需要,例如可借鉴澳新两国的先进资讯科技,扩大"电子东盟"的范围。近年来,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因安瓦尔和东帝汶等事件受到影响,进而成为推行东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的障碍。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拉菲达表示,达成两区自由贸易协议是一个非常复杂、耗时的过程,就连东盟自由贸易区本身目前也还在成形的过程中。目前的政治气候不适合马来西亚与澳新成立自由贸易区,但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建立'密切经济伙伴关系'是可行的"。印尼贸工部长潘贯丹表示,印尼还没作好设立东盟-澳新自由贸易区的准备。尽管如此,澳洲贸易部长韦尔表示:"在促进东盟与澳新贸易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展。
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东盟的"紧密经济关系"(CER),还包括了农业、市场开放、交通、海关等方面的合作。
5、"十加三"体制进一步加强
本次"十加三"经济部长会议,确定了"十加三"合作中优先发展的三大领域,即,加强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鼓励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合作;加强中小企业和配套工业。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将"十加三"经济部长会议以及高官会议机制化的建议受到了其他与会各国普遍赞同。
❻ 广西东盟都有那些国家,GDP大概有多少
1970年至2008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东盟十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回里,中国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面积是东盟的2.16倍。
1970年,东盟十国总人口约2.83亿,中国总人口约8.30亿,中国是东盟的2.93倍。2008年,东盟十国总人口增长到5.84亿,中国总人口增长到13.28亿,中国是东盟的2.27倍。
1970年,东盟十国经济总量为355.27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为918.56亿美元,中国是东盟的2.59倍。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到45218.21亿美元,东盟十国经济总量合计为15035.13亿美元,中国是东盟的3.01倍。
1970年,东盟十国人均GDP为126美元,中国人均GDP为111美元,中国是东盟的88.1%。2008年,东盟人均GDP为2576美元,中国人均GDP为3414美元,中国是东盟的1.33倍。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越南 文莱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❼ 日本加印度加韩国加东盟gdp有没有中国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4月8日公布了2013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GDP总量达到73.98万亿美元,美国2013年GDP为16.7997万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GDP为9.1814万亿美元,位居第二,日本GDP为4.9015万亿美元,位居第三,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法国、英国、巴西、俄罗斯、意大利和印度。中国台湾GDP为4892.13亿美元,可排在第25位,中国香港GDP为2736.58亿美元,可排在第39位,富可敌国,加上澳门GDP,2013年大中华区GDP达到10万亿美元。
2013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排名 国家/地区 GDP(百万美元)
世界 73,982,138
欧盟 17,371,618
1 美国 16,799,700
2 中国 9,181,377
3 日本 4,901,532
4 德国 3,635,959
5 法国 2,737,361
6 英国 2,535,761
7 巴西 2,242,854
8 俄罗斯 2,118,006
9 意大利 2,071,955
10 印度 1,870,651
11 加拿大 1,825,096
12 澳大利亚 1,505,277
13 西班牙 1,358,687
14 墨西哥 1,258,544
15 韩国 1,221,801
16 印尼 870,275
17 土耳其 827,209
18 荷兰 800,007
19 沙特阿拉伯 745,273
20 瑞士 650,814
21 瑞典 557,938
22 波兰 516,128
23 挪威 511,252
24 比利时 506,560
台湾 489,213
25 阿根廷 488,213
26 奥地利 415,366
27 阿联酋 396,235
28 泰国 387,156
29 哥伦比亚 381,822
30 委内瑞拉 373,978
31 伊朗 366,259
32 南非 350,779
33 丹麦 330,958
34 马来西亚 312,433
35 新加坡 295,744
36 以色列 291,500
37 尼日利亚 286,470
38 智利 276,975
香港 273,658
39 菲律宾 272,018
40 埃及 271,427
41 芬兰 256,922
42 希腊 241,796
43 巴基斯坦 238,737
44 伊拉克 229,327
45 哈萨克斯坦 220,347
46 葡萄牙 219,972
47 爱尔兰 217,884
48 秘鲁 206,542
49 阿尔及利亚 206,095
50 卡塔尔 202,561
51 捷克 198,312
52 罗马尼亚 189,659
53 科威特 185,319
54 新西兰 181,330
55 乌克兰 176,235
56 越南 170,565
57 孟加拉国 141,275
58 匈牙利 132,426
59 安哥拉 121,704
60 摩洛哥 105,101
61 斯洛伐克 95,805
62 厄瓜多尔 94,144
63 阿曼 80,571
64 阿塞拜疆 73,537
65 白俄罗斯 71,710
66 苏丹 70,127
67 利比亚 67,622
68 斯里兰卡 65,833
69 多米尼加共和国 60,765
70 卢森堡 59,838
71 克罗地亚 58,058
72 乌兹别克斯坦 56,476
73 缅甸 56,408
74 乌拉圭 56,345
75 危地马拉 54,383
76 保加利亚 53,046
77 哥斯达黎加 49,621
78 埃塞俄比亚 48,145
79 立陶宛 47,560
80 突尼斯 47,439
81 斯洛文尼亚 46,851
82 肯尼亚 45,082
83 黎巴嫩 44,318
84 加纳 44,223
85 塞尔维亚 42,525
86 土库曼斯坦 40,569
87 巴拿马 40,329
88 也门 39,152
89 约旦 33,860
90 坦桑尼亚 32,536
91 巴林 32,215
92 拉脱维亚 30,953
93 刚果民主共和国 30,639
94 玻利维亚 29,802
95 巴拉圭 28,333
96 科特迪瓦 28,288
97 喀麦隆 27,957
9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7,703
99 萨尔瓦多 24,512
100 爱沙尼亚 24,484
101 乌干达 23,053
102 赞比亚 22,416
103 塞浦路斯 21,827
104 阿富汗 20,735
105 尼泊尔 19,341
106 加蓬 19,228
107 洪都拉斯 18,813
108 波斯尼亚与赫塞哥维纳 17,828
109 文莱 16,214
110 格鲁吉亚 16,162
111 巴布亚新几内亚 15,973
112 柬埔寨 15,659
113 赤道几内亚 15,574
114 莫桑比克 15,329
115 塞内加尔 15,154
116 博茨瓦纳 14,837
117 冰岛 14,656
118 牙买加 14,288
119 刚果共和国 13,781
120 南苏丹 13,734
121 乍得 13,411
122 津巴布韦 12,951
123 阿尔巴尼亚 12,850
124 纳米比亚 12,318
125 布基纳法索 12,247
126 毛里求斯 11,930
127 蒙古国 11,516
128 尼加拉瓜 11,272
129 马达加斯加 11,210
130 马里 11,070
131 亚美尼亚 10,547
132 马其顿共和国 10,238
133 老挝 10,002
134 马耳他 9,545
135 塔吉克斯坦 8,497
136 海地 8,458
137 巴哈马 8,367
138 贝宁 8,310
139 摩尔多瓦 7,935
140 卢旺达 7,431
141 尼日尔 7,359
142 吉尔吉斯斯坦 7,225
143 科索沃 6,827
144 几内亚 6,282
145 东帝汶 6,147
146 苏里南 5,057
147 塞拉利昂 4,788
148 黑山 4,377
149 多哥 4,360
150 巴巴多斯 4,284
151 毛里塔尼亚 4,187
152 斐济 4,037
153 马拉维 3,814
154 斯威士兰 3,620
155 厄立特里亚 3,444
156 圭亚那 2,970
157 布隆迪 2,723
158 莱索托 2,276
159 马尔代夫 2,276
160 不丹 1,985
161 利比里亚 1,933
162 佛得角 1,920
163 圣马力诺 1,802
164 伯利兹 1,604
165 中非共和国 1,538
166 吉布提 1,457
167 塞舌尔 1,398
168 圣卢西亚 1,317
169 安提瓜和巴布达 1,212
170 所罗门群岛 1,097
171 冈比亚 850
172 几内亚比绍 845
173 瓦努阿图 821
174 格林纳达 814
175 圣基茨和尼维斯 767
176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720
177 萨摩亚 705
178 科摩罗 652
179 多米尼克 498
180 汤加 477
181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333
18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308
183 帕劳 246
184 马绍尔群岛 175
185 基里巴斯 172
186 图瓦卢 38
叙利亚
根据你的提问:
日本4,901,532+韩国1,221,801+印度1,870,651+东盟10国2,000,000=7,993,984<中国 9,181,377 所以没有中国的GDP高~!